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11
加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促进创意经济发展[摘要]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难题。
本文从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的现状出发,结合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立法,分析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特点,以期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创意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的财富源泉。
在这种背景下,若要单纯依靠传统制造业,是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性和跨越性发展的。
由此可见,若要成功避免在知识经济时代被边缘化,成功化解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创意经济是当务之急。
所谓创意经济,是指以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经济。
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意经济为主导的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一种以权利保护为重要内容的整体战略,既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文化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教育政策等相关的公共政策的选择问题。
[1]而对于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处理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维护促进创意经济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的现状(一)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现状1.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逐年上升,涉案金额较高。
从纵向角度来看,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来案件数和人数呈现出总体增长态势。
而在涉案金额上,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为例,在2004年“两高”颁布的司法解释中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达到入罪标准;而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则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
p3.案件判决重刑率不高。
作为新型经济类犯罪,我国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的处罚程序轻型化和附带罚金刑的特点。
在实际判决中,被告人被判处三年及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为主,重刑比例低。
而在罚金刑方面,罚金数额较小。
浅议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有力杠杆。
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作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重要的一环,是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旨在通过探讨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明晰其功能定位并确定合理保护水平,对我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和司法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犯罪;刑法保护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法律的目的在于“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从而建立起个人与社会的伙伴关系”。
[1]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完善,不仅仅是一个立法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对知识产权刑事立法价值取向层面的一些问题做一考量。
[2]知识产权保护理论认为,对知识产权进行刑法保护,不外乎保护私人财产权和维护竞争秩序两种目的,而从各国的立法实践看,对两者的保护总是有所侧重。
我国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纳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范畴,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质上也是对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侵犯,[3]这种立法布局彰显了立法者更加强调从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层面认识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问题的本意。
对此,有反对者认为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应立足于权利本位的立场,在倡扬私权的同时,兼顾秩序。
理由如下:首先,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决定了刑事保护的个人权利本位。
TRIPS协议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以私权的名义强调了知识财产私有法律形式。
其次,市场交易的本质要求知识产权刑法以保护私权为本位。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不同商品所有者的劳动的交换。
在商品交换之前,商品所有者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4]所以,商品经济归根结底是一种交换经济,而交换从法律上说就是权利的互相让渡。
[5]只有明确了市场交易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才能合理调整对财产权的保护和对竞争秩序的维护。
最后,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公益价值应当还原为私权利益来实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1次会议、2004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28次议通过,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三)其它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三)其它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二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条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三)其它情节严重的情形。
论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对策【摘要】我国现行刑法在其分则第3章第7节集中规定了7种类型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然而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一方面,我国自身特有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尚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国际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呼声此起彼伏。
此种情况下,欲使我国刑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应首先从刑法的立法本位、立法模式以及知识产权犯罪圈的合理划定等方面去考量,并进而考查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本土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日益加强。
然而我国刑法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却时常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我国刑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欲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制定的应对策略能否在中国本土发挥效用是关键。
值得说明的是。
强调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对策的本土化并不意味着知识产权的保护只在本国之内存在,更不意味着不需要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恰好相反,将国外已经实施多年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引入我国,并在我国本土上“生根发芽”是我国进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基础。
一、本土化与国际化权衡中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对策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公约被认为是各国履行保护知识产权义务的最低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部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制定都是在发达国家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因此所谓的最低要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轻松。
具体到我国而言,如果说我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和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通过国内立法可以调节的话,那么现阶段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则面临着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权衡的严峻考验。
应对这一考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考量。
(一)知识产权刑法立法的正面导向作用尚需彰显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
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发达国家独有的任务,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的现实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与此同时。
出于保护我国民族工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立性考虑,现阶段又不宜对知识产权采取强保护策略,而知识产权刑事立法必须在保护强度上作出适当的回应。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次刑法有关知识产权犯罪的修改,是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以后第一次对有关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作出修改完善,涉及知识产权犯罪条款第8条,此外,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类型进行了补充,新增“商业秘密罪”。
《刑法》知识产权部分的8处修改一、将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修改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将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修改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将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修改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将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修改为:“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四)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五)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
知识产权侵权刑事责任规定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为了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侵权刑事责任规定。
本文将就知识产权侵权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侵权行为的界定以及相关法律实施进行阐述。
一、知识产权侵权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侵权刑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之一的,为了侵犯知识产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法条明确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即以营利为目的。
只有在涉及盈利目的的行为中,才能被认定为知识产权侵权罪。
这些侵权行为包括盗版、仿冒、侵犯商业秘密、侵犯专利权、侵犯著作权等。
对于这些行为,法律给予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二、侵权行为的界定在了解知识产权侵权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后,我们需要对侵权行为进行准确定义。
不同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1. 盗版行为盗版是指未经版权人许可,以复制、翻录、拷贝等方式非法制作、出售、传播他人享有版权的作品。
这种行为既侵犯了著作权人的经济权利,又损害了原创作品的市场地位和声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2. 仿冒行为仿冒是指未经授权,制造、销售、使用伪造商标、标识、包装等,使其与原有的商标、标识、包装等近似,容易引起混淆的行为。
仿冒行为损害了正当商业主体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消费者的权益。
3. 商业秘密侵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包括技术秘密、商业信息、客户名单等。
未经授权,获取、披露、传播商业秘密,妨害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4. 专利权侵犯专利权侵犯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对专利技术实施生产、销售等行为。
这种行为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阻碍了科技进步。
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摘要:价值取向的科学与合理是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核心。
从价值取向来看,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应采用保护主义为主,以自由主义为辅;同时应该保护私权优先,兼顾竞争秩序的维护。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体系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的几点设想:采取结合型立法模式,充分发挥附属刑法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修改”以营利为目的”的限制条件。
关键词 :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立法改进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价值选择(一)利益平衡:保护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对著作权的保护问题上。
保护主义认为,著作权属于一种特殊的排他的绝对权,应与普通私权获得同等的保护。
自由主义认为直接或间接有赖于先人思想启发的基础上才有思想创作,因此个人创作是社会的产物,其利益应属社会,自由利用是人人的权利。
法律的目的就在于”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从而建立起个人与社会的伙伴关系。
”因而在确定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范围时,立场应以保护主义的为主,但同时要考虑自由主义的要求;在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时,还要考虑其公共利益的目的。
在以保护主义立场为主的同时,辅之以自由主义,在保护产权私有为主同时,考虑平衡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这样才可能实现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价值目标。
(二)保护战略多数发达国家开始采用的是知识产权的弱保护,后来发展为强保护,这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准备期,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我们已经没有同样的准备期,如果从局部来看这对我们可能是不公平的,但从全局看则对我们未必是坏事。
在世界范围内,面对不断增多的知识产权犯罪,加强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完善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在此情况下,如果忽视我国知识产权犯罪活动越来越严重的客观事实,忽视我国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的强烈要求;只是强调一方面,即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强保护战略的背景,坚持在我国推行弱保护战略,不仅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将严重受到阻碍,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
论保护知识产权的刑法完善摘要:21世纪是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色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进程的重点已从有形资产的积累逐渐转为无形资产的积累。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生产大背景下,专利发明、商业秘密、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程序等无形资产起着关键作用。
“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大大提升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在此过程中,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是不可缺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社会基本属于物质社会,因而刑法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保护。
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刑法保护将成为刑法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刑法学人的视角,探讨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应有介入和贡献。
关键词:知识产权;犯罪;刑法保护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对未来发展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
[1]正因为如此,打击和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日益成为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性武器。
当前我国已经提出“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致力于改变过去靠自然资源加劳动力商品换取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商品,尽快实现以我国的知识产权商品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商品竞争。
[2]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过程中,刑法对于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是必不可少的。
就我国商品市场情形来看,完善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已刻不容缓。
我国假冒盗版等严重侵权行为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这一方面是因为不法市场参与者对经济暴利的谋求,“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犯人”;另一方面也在于公众对于知识产权的观念匮乏,面对盗版等大量侵权商品不以为意,反而认为盗版商品更便宜、更划算。
这些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已经严重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刑法加以有力打击与规制。
从国际商品市场来看,目前“中国制造”的商品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也有“世界工厂”之称,但同时在许多中外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眼里,“中国制造”几乎等同于“假冒伪劣”,中国也被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侵权商品制造地及消费地。
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比较研究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比较研究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根据大陆《民法通则》第九十四条和第九十七条的规定,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和发现权。
大陆地区的知识产权在台湾地区被称为“智慧所有权”。
台湾地区的知识产权内容则包括发明、新型与新式样三种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一、规定所属范围不同大陆地区关于知识产权犯罪主要规定在《刑法》第三章第七节,共八个条文,涉及七个罪名,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主要是一些附属刑法的刑罚规定,其中关于著作权犯罪的有十二个罪名,关于专利犯罪有十一个罪名。
在司法实践中,对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认定与处理都离不开专利法、商标法等行政性法规的规定,但是,就刑事法律体系来看,专利法、商标法等附属刑法规范的效力显然不如刑法典。
“并非所有受侵害之法益或有受侵害危险之法益皆受刑法之保护,而是必须有受到‘脱离社会秩序之范围且值得刑罚加以制裁'之侵害时,该法益才受保护。
” 而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要求加强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呼声,而我国台湾地区仅在附属性刑法规范中对知识产权犯罪作出规定,这一方面显然不能满足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这一日益国际化的犯罪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的规定与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冲突和矛盾日益突出。
正如有学者所言:“难以统计的附属刑法规范对于台湾地区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刑法典的冲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负面影响,不亚于其对刑法典总则权威性的破坏。
”由于海峡两岸人员的法律认知不同,这一差异将会导致在经贸往来中对于同一行为的刑法属性差生误差,进而影响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论文摘要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加大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步伐,也同样加大了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力度。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是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所完成的,而发达国家用了近二百年的时间,这至少表明了,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我们虽然完成了表面上的制度建设,但内在的国民知识产权意识建设上还有许多不足。
鉴于此,本文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作了相关探讨。
文章关键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缺陷;完善目录前言 (1)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 (1)(一)实体法方面 (1)(二)程序法方面 (2)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3)(一)刑法保护范围狭窄 (3)(二)执法机构管理混乱 (3)(三)定罪标准不明确 (4)(四)刑事程序追诉乏力 (4)(五)刑罚结构稍欠合理 (4)四、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措施 (5)(一)扩大假冒商标犯罪的范围 (5)(二)建立各执法部门的执法协作体制 (5)(三)明确定罪标准 (6)(四)完善诉讼程序 (6)(五)调整刑罚体系 (7)结论 (7)参考文献 (7)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前言世界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相应,法律也通过设置权利义务的模型,为知识产品的权利人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促进知识产品的大量生产,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在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已经成为联合国规定的17类跨国犯罪中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
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与民法保护、行政保护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其中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作为最后的、也是最严厉的救济手段,也就显得越发突出和重要,这既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一)实体法方面我国不仅在《刑法》中针对知识产权犯罪制定了专门的条款,而且在知识产权的专门立法文件中也有相关的针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条款。
《刑法》中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条款有:对商标权的保护,《刑法》第213条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规定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5条规定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对专利权的刑事保护,《刑法》第216条规定了假冒专利罪,第398、第432条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对著作权的刑事保护,《刑法》第217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第218条规定了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刑法》第219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1知识产权立法文件中关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规定的条款有:《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了对于侵犯著作权性质严重并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1肖中华:《论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载《犯罪研究》2011年第3期,第99页.5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于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时,可以没收违法所得、侵权复制品以及进行违法活动的财物。
《商标法》第59条规定了商标侵权的刑事责任,第62条规定了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的刑事责任?。
《专利法》第63条规定了对假冒和冒充他人专利的处罚措施,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71条规定了泄漏国家秘密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74条规定了专利管理人员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二)程序法方面根据《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属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自诉案件的一种,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不需要经过检察机关就可以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知识产依法权权利人的起诉,法院应当依法受理,通过刑事诉讼程序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受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起诉之后,可能会遇到知识产权权利人对于自己的控诉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该审慎对待,对于其中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可以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对该案件立案侦查,公安机关通过侦查可以获得相关的证据,也可以起到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作用。
另外,对于该类案件,如果被害人没有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而是直接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也应当受理,受理之后应该按照法定程序处理,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案侦查。
2侵犯知识产权情节严重并对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严重侵害或者已经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侵权行为,则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公诉案件,该类案件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采取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书证、物证、鉴定、通辑等侦查措施,也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拘留等强制措施。
侦查之后,对于事实清楚且1杨延超:《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完善》,载《法学论坛》2012年第8期,第110页.2张玉敏.《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载《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9期,第28页.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应当移送检察机关审査决定,检察机关对于符合公诉条件的案件,将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在知识产权案件处理中,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诉求不仅是要追究侵权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另外一个重要的甚至最主要的诉求是要通过诉讼解决自己因知识产权被侵犯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与其他类型的刑事诉讼相比,在知识产权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当事人因知识产权被侵犯导致的经济损失,这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经济利益,也可以缓解司法机关的诉讼之累。
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一)刑法保护范围狭窄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的八种行为方式,国《刑法》中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规定是217条侵犯著作权罪和218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对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刑事也在217条中规定了四种,司法解释也仅对信息网络传播形式进行补充规定③。
面对日益复杂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这几种犯罪形式的描述和规定显然不足以应对,“对许多网络技术环境下出现的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侵权行为,刑法中无相应的法律规定,这样有可能放纵犯罪,不能充分有效地保护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只有我国和越南是以违法所得数额或者获利数额为定罪依据的。
(二)执法机构管理混乱我国贯彻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行机制,尤其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涉及部门极其广泛。
比如商标和商业秘密的行政案件由工商部门负责,包括假冒商标行为的假冒伪劣行政案件由质检部门负责,著作权的行政案件由文化部门、版权部门负责,植物新品种方面由农林部门负责……执法机构众多且管理分散,使得这些管理机构面临权责不明、效率很低、执法成本较高等问题。
“政出多门的分散和混乱局面,削弱并结构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社会防控体系。
”归根结底是由于众多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和公安执法机构之间的衔接与配合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机构没有合理的配合制度,就会造成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调查和管理中相互推诱责任,拖延案件审查过程,更会给我们本身就有限的执法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定罪标准不明确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7种知识产权犯罪,对于新出现的犯罪类型缺少明确的规范,而且这7种犯罪自身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对于反向假冒商标,侵犯著作者人格权,非法出租、出借侵权复制品,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新犯罪行为,或者出于立法者的疏忽,或者出于立法时此种犯罪的情况较少,我国现行刑法对上述犯罪都没有予以规制。
而实际上这些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是相当严重的,对权利人的利益和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都是一种破坏。
又如,关于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的标准,现行立法的规定很混乱,有的条文使用“违法所得数额”,有的使用“销售金额”,又有的使用“非法经营数额”、“侵权数额”、“权利人的损失数额”等,为适应实践的发展和权利人利益的保护,也应尽快将标准统一。
(四)刑事程序追诉乏力首先,我国法律规定知识产权受害人对于知识产权犯罪可以采取公诉和自诉两种形式,且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然而对于这两种方式的界限和衔接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我国现行法律其实是规定了知识产权犯罪自诉方式的,但不足之处却是规定在了司法解释中,法律效力与强制程度都比较低,实践中一般都是由受害人督促检察院才受理起诉的,影响了诉讼的效率,也浪费了司法资源。
其次,对于知识产权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具体规定,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规定相比,我国显得较为模糊笼统,而且缺乏人性化。
如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侵权物品和违法所得没收后都收归国有,再采用当众销毁的方式处理。
当犯罪人没有其他财产赔偿被害人时,面对销毁的灰烬残渣,被害人任何赔偿都得不到,只能欲哭无泪。
(五)刑罚结构稍欠合理我国现行《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包括罚金刑和自由刑两种。
在罚金刑的规定上,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无限额罚金制,这给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倘若一味强调多判多罚而又不能落实的话,只能使被害人更痛苦,也使法院的判决沦为法律白条。
若罚金较低又不会对犯罪人形成足够的震慑,同样不利于权利人利益的维护。
其次,资格刑不仅可以消除其再次侵犯知识产权的可能,而且可以给其他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以警示,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
而我国根本没有这一刑罚的规定。
通用的自由刑方式,只能在短期内避免犯罪的发生,犯罪人释放后即有可能重蹈覆辙,在被关押期间犯罪人还可能交叉感染导致再犯其它之罪。
此外,“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较高的有期徒刑幅度。
四、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措施(一)扩大假冒商标犯罪的范围目前,我国《刑法》第213‐215条中规定了3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笔者认为,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商标权保护应进一步完善,急需对假冒商标犯罪的范围进行扩大。
首先,应当将假冒商标犯罪行为扩展至在同类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
理由是,这3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比我国刑法213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要低。
这几种行为在客观上均具有与合法注册商标相混淆的效果,存在欺骗消费者、危害商标权人权益的情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完全使用一模一样的商标进行侵权的行为已经极少,更多的是表现为用近似标记来冒充正品。
这种情况甚至已经成为网络上流传的搞笑帖子——用“康帅博”、“廉师傅”冒充“康师傅”,用“雲碧”冒充“雪碧”,用“脉劫”冒充“脉动”等不一而足,可见其猖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