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冠心病的PCI适应症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8
PCI基本流程及规范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完成了CAG以及其他对冠脉解剖或功能的侵入性检查后,将获得的冠脉解剖或功能的侵入性检查后,将获得的冠脉病变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客观证据以及合并的疾病等情况决定介入治疗的策略。
同时还要考虑手术相关的风险,包括手术并发症以及合并用药所带来的风险(如对比剂肾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价风险/获益比。
最后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完成介入治疗。
在此过程中,应将循证医学证据、相关指南与术者经验、患者的意愿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PCI 的规范更多体现在严格掌握指征、仔细评价手术相关风险并合理应用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面。
一、PCI基本流程(一)PCI适应症对于稳定型心绞痛,PCI的价值主要在于缓解症状。
尽管Courage研究的结果提示:起始介入治疗和起始优化药物治疗策略对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对于已经接受强化药物治疗而仍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仍然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合理选择。
而对于缺血范围较大的患者,有证据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PCI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患者,问题的关键主要是两点:第一,对于改善生活症状这一适应症,优化药物治疗是前提;第二,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这一适应症,准确合理的危险分层是关键。
优化的药物治疗应该包括足量的硝酸酯和beta受体阻滞剂,如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仍达到CCS3级以及以上,则需进行PCI。
有较大范围心肌放血的客观证据I A自体冠状动脉的原发病变常规置入支架I A静脉旁路血管的原发病变常规置人支架I A慢性完全闭塞病变IIa C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IIa B多支血管病变无糖尿病,病变适合PCIIIa B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IIb C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IIb CNSTE-ACS的PCI指征以及手术时机更为复杂。
其治疗策略取决于危险分层。
根据目前的证据,高危患者倾向于选择早期介入治疗,而低危患者优先考虑早期保守治疗。
PCI术后的护理一、概念:PCI是用心导管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
包括经PTCA、STENT、冠状动脉内旋切术等统称冠脉介入治疗。
其中,PTCA和STENT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二、适应症:1.稳定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狭窄的血管供应中大面积处于危险中存活的心肌的病人。
2.有轻度心绞痛症状或无症状但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显著,病变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存活心肌的病人。
3.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管腔再狭窄的病人。
4.急性心肌梗死。
三、术前准备:1.术前指导:向病人说明介入的必要性,简单过程及手术后的获益等,帮助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增强信心。
进行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避免术后卧位不习惯而引起的排便困难。
2.术前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直接PTCA者尽早顿服阿司匹林300毫克和氯吡格雷300毫克。
3.拟行桡动脉穿刺术者,术前行ALLEN试验,留置静脉套管针。
四、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72小时,严密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急性。
2.经桡动脉穿刺:穿刺点腕带加压包扎4-6小时,每2小时放松减压一次,经股动脉穿刺:穿刺点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小时,病人平卧24小时,右下肢制动。
注意伤口出血、血肿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术后应鼓励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合理饮食,少食多餐。
保持大便通畅。
静脉补液1000-2000毫升。
4.常规抗生素抗感染3天。
5.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观察肢体皮肤颜色与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有无变化等。
6.拔管时术后伤口局部加压后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应备好急救药品(阿托品、多巴胺)及器械(除颤仪)密观血压、心率变化。
pci医学术语摘要:1.简介2.PCI 的发展历程3.PCI 的定义与分类4.PCI 的适应症与禁忌症5.PCI 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6.PCI 的优缺点与并发症7.我国PCI 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正文: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在患者的心脏血管中进行扩张和支架植入,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自1977 年首例PCI 手术成功实施以来,PCI 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我国,PCI 技术自上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渐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PCI 的定义是指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皮肤穿刺,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
根据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PCI 可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球囊扩张、单纯支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等。
PCI 手术的适应症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狭窄等。
禁忌症包括过敏体质、严重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有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病史等。
在进行PCI 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心脏超声等。
术后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
PCI 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然而,PCI 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血管损伤、支架内血栓形成等。
因此,患者在接受PCI 手术时,需权衡利弊,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PCI 技术在手术数量和质量上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地区差异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4卷第5期第382页-第400页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1]更新以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相关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 指南[1,2]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3,4,5,6,7,8,9]、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
概述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冠心病的PCI适应症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主要供血管,它们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心肌组织,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运作。
当冠状动脉内壁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时,就可能阻塞或狭窄动脉,导致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缺氧。
什么是PCI?PCI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是一项介入性治疗手段,通常也被称作球囊扩张术,它是通过导管室内介入的方法将被细小的球囊扩张,以打开阻塞冠状动脉的手术。
PCI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目的就是恢复心肌的供血和缓解心绞痛。
PCI适应症PCI并不是所有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都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才应该接受PCI治疗:1.心绞痛:如果您患有心绞痛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例如:疼痛、胸闷、气短等,您可能会接受PCI治疗以缓解症状。
2.急性冠脉综合症:如果您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例如心肌梗塞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需要PCI治疗。
3.心肌缺血:如果您的冠状动脉有狭窄或堵塞,可能会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和缺氧,需要PCI治疗以恢复血液流量和供应氧气。
4.冠状动脉狭窄:如果您的冠状动脉中出现狭窄和堵塞,可能会导致心肌萎缩、坏死和心力衰竭,此时PCI治疗可缓解症状并改善心脏健康状况。
5.主动脉瓣狭窄:如果您同时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和冠心病,PCI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心脏健康状况。
PCI后的护理PCI治疗后,您需要接受相应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卧床休息:治疗后的2-3天内,您需要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活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并发症。
2.持续监测:治疗后,您需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以及血液药物浓度等指标,以确保身体状况稳定和预防并发症。
3.药物治疗:治疗后,您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再次发作。
急诊pc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与注意事项(1)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指征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系指在胸痛或其它症状出现后的12小时以内对病变血管直接进行导管介入治疗。
主要适应证包括:1、AMI或伴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症状发作12小时内能够行PCI并能及时完成者;2、年龄等于或小于75岁的患者,有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在36小时以内、适合血运重建且手术能够在休克发生18小时以内进行者;3、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并且症状发作在12小时之内;4、症状发作12~24小时同时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血流动力学或心电活动不稳定和(或)有持续性缺血证据的患者;5、不适合行静脉溶栓治疗、症状发作小于12~24小时并且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血流动力学或心电活动不稳定和或有持续性。
禁忌证:1、急性左冠动脉闭塞,左主干明显狭窄(等于或大于60%)且无保护;2、有与梗死相关的长病变或成角病变,但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冠脉血流分级为3级;3、有3支血管病变但病情稳定,梗死相关病变的TIMI血流分级为3级;4、AMI发生超过12小时、血流动力学和心电活动稳定的无症状患者。
(2)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补救性PCI系指溶栓治疗失败后进行的PCI治疗。
补救性PCI系指溶栓治疗失败后进行的PCI治疗。
补救性PCI适用于:1、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小于36小时,年龄小于75岁患者;2、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并且症状发作不超过12小时;3、具备血流动力学或心电活动不稳定和(或)有持续性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4、再次出现心绞痛,但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客观证据,此时应权衡有用和有效的证据或观点确定是否行PCI。
(3) 溶栓成功后或未接受直接再灌注治疗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成功后的早期PCI治疗研究证实,溶栓成功后24小时内接受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能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再发率和2年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