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进学解2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优化训练
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札.(zhá) 纂.言(zuǎn) 补苴罅
..漏(jū xià) B.继晷.(ɡuǐ) 幽眇.(miǎo) 佶.屈聱.牙(jiéáo) C.纡.余(yū) 瑕疵.(cī) 跋.前踬.后(bá zhì)
D.崇庳.(bēi) 卓荦.(luò) 岁靡廪
..粟(mí lǐn)
解析:选B。
佶读j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成于思毁于随.(因循随俗)
B.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行列)
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走路)
D.记事者必提其要.(重要的,纲领)
解析:选C。
读hánɡ,道路。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贪多务.得
内立法度,务.耕织
B.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D.然而公不见.信于人
宰臣不见.斥。
进学解-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课程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中文言文课程中的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一册中的文本《进学解》进行的教学设计。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进学解》的解读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古文阅读与理解的训练,同时通过该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思考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进学解》的阅读方法及其内涵•熟悉典型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古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思考自我成长和学习的多样化和重要性;•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掌握《进学解》的意义和文学价值;•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学习和成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古文的能力。
四、预习导学1.课前预习在课前,需要学生自主阅读《进学解》全文,注重以下几点:•确定散文文章的基本体裁和文体特点;•了解文章作者载体、生平和文化背景;•理解文章选材原因和文章写作目的;•分析文章的结构、文本内容及其内涵。
2.预习问答在阅读和理解文章之后,学生需要通过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为什么被称为“进学解”?有什么内涵?•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哪些特点?五、教学内容1.文本解析•文学体裁:古文散文•作者背景:欧阳修,字永叔,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文章主旨:阐述进学学习的重要性和难点,鼓励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业水平。
•分析内容:文章从“正心诫勉”、“为学使人”、“学若不优”、“治学之方”、“学习的阶段”、“划一方便”、“求师心切”、“勤学为良伴”等方面进行论证与阐述。
•文章特点:内容充实生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了。
适合初学者阅读,让人理解和接受。
2.重要难点•把握主旨,理解进学的内涵;•熟悉古文的写作方法和阅读技巧。
3.教学策略•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寓言类)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毛颖传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进而理解寓言主题;2、认识文章通过嬉笑诙谐的寓言形式体现严肃而重大主题的寓庄于谐的写法;3、领会作者善于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构思艺术。
教学重点: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
教学难点:寓言主题的理解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请作者谋篇思路教学进程:一、简介1、学生简介作者2、寓言: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微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先秦时代,诸子著作中就包含了大量寓言。
唐宋时期,寓言创作进入繁盛阶段。
八大家中柳宗元、韩愈、苏轼为高手。
本文看似传记,但实际上是寓言。
二、自读、理解文句1、提示各段重点词句:第一段:果实使物醢佐匿第二段:次以惧趺居简牍是资其遂兼诸侯乎日见亲宠任事第三段:便敏悉重累拜狎以衡石自程推致见请亦时往第四段:因冠免谢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所谓尽心者第五段:本其所出《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2、朗读,讨论疑难,翻译全文。
三、理请作者谋篇思路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明确:全文五段,可分为三部分:(一)(1-2)写毛颖的家世。
(二)(3-4)写毛颖被皇上重用与抛弃。
(三)(5)作者对毛颖一生的评论。
3、思考:文章以什么谋篇构思?A 感情变化 B 事件 C 时间变化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深入理解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理解主题。
教学进程:一、阅读探讨1、文章看似为人写的传记,实是以笔写人的寓言,许多句子一语双关,既像写人,又是写笔;既是写笔,又是写人。
妙不可言。
找出这些句子,理解文意,品味其妙处(文后练习一)举例提示: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九流百家皆所详悉日见亲宠任事通于当代事务善随人意虽见废黜终默不泄2、简介写作背景本文作于韩愈三十六至四十七岁间,韩愈仕途坎坷,早年四度应试,才中进士。
活动专题-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散文选读教学目的散文作为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学生文化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选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以上学生,同时也适用于对唐宋文化和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选取了唐宋八大家的代表性散文作品,包括:1.韩愈《进孔岩覆没殉难者墓志铭》2.柳宗元《与众僧谈禅》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韩愈《师说》5.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州》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7.欧阳修《醉翁亭记》8.王安石《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理解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同时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先阅读散文原文,并对其中的生僻字和句式进行学习和掌握。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文稿中的主题、寓意、修辞手法和结构等,进一步理解每篇文章的含义和意义。
2.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外,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讲解、演讲、诗歌创作等活动,继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水平,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评,以检验教学成果。
六、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同时还应注意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让教育更加人性化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七、教学成果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文言文基本阅读能力,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文学价值和深层含义,增强阅读说理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学解》导学案2●同学们:付出是成功的最大法则。
一、课前三分钟:2020感动中国人物7 张艺谋奥运团队颁奖辞、推荐委员语、使用提示及适用话题。
美文诵经:人们把18岁这个年龄称为花季雨季,是因为这个年龄如花一样烂漫、如雨一样缠绵。
这个时候的诸多“喜欢”,总是那么纯、那么美!实际上,18岁,成长才刚刚开始,外面的世界很大,远方的路还很远很远,此时,微笑、泪水、欢喜、叹息,都是第一次,对这弥足珍贵的第一次,一定要记得珍惜,因为美好的时光总是最决绝的,说走就走,失去了永远不会再来。
二、自学指导:1、早读自修课结合《进学解》注释,通读文章第3—5段。
2、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
三、学习目标:1、理解3、4、5段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效果。
四、课堂检查:《进学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五、自主学习。
(5分钟)★回顾识记学案上重要文言词语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理解文意。
(浏览·口头翻译)1、(齐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杗()、桷()、欂栌()、椳()、闑()、扂()、楔()、牛溲()、纡余()、卓荦()、不繇()、不要()其中()、廪()粟、踵()、崇庳()、以杙()为楹()、豨苓()2、阅读第3、4、5三段,给括号前方框内字释义并给划线的句子翻译。
《进学解》【3】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句①译句②译句③译句④思考问题:⑴把第三节分为两个层次,用‖标出,并概括每一层内容。
专题一论说进学解韩愈班级某某学号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二、资料连接(一)作者介绍韩愈(768~824)、。
字退之。
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某某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齐名,称为""。
他是唐代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之首。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论说文,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X 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韩愈的思想渊源于,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辟排杨朱、,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X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X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二)韩愈传世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事业无穷年。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圣人无常师。
(10)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5课进学解学案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专题导航专题解说杂说可能渊源于笔记小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小的古文形式。
早在先秦诸子中,就有所谓的“小说家”。
先秦诸子的寓言、战国纵横家的游说等都可以说是杂说的先河,而至韩愈、柳宗元才自觉地将杂说创作为独立成篇的散文。
韩愈的《杂说》、《进学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黔之驴》、《临江之麋》等都是杂说的典范作品。
杂说介于寓言、小说和短论之间,往往亦庄亦谐、能近取譬、言简意深、风趣警策,文学性和思想性得以完美地融合。
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杂说,了解杂说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
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古人说理方法的灵动多变,学习古人文体类型的创新精神。
4.学习本专题,要认真体会叙述的凝练概括、生动形象,议论的有根有据、一针见血。
1.《周诰》:《尚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
诰是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2.《殷盘》:《尚书·商书》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
3.《春秋》:鲁国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叙述简约而精确,往往一个字中寓有褒贬的意思。
4.《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为鲁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释《春秋》的著作,其铺叙详赡,富有文采,颇有夸张之处。
5.《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相传周人所撰。
通过八卦的变化来推算自然和人事规律。
6.《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西周及春秋前期诗歌305篇。
7.《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的著作。
8.《骚》:《离骚》,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长诗。
9.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著《史记》。
10.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
[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三篇文章。
《进学解》是作者的感叹怀才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名二子说》表达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
《日喻》阐述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和思想感受。
《进学解》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先生解释,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牢骚,字里行间饱含抑郁,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判。
文中不少成语、名句值得细细品味。
《名二子说》这篇文章苏洵通过对为二子命名的解说,说明了苏轼、苏辙两兄弟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一生做了十分准确的预言,表现了对儿子的担心和希望。
《日喻》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又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故事构成富有变化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更趋深入,丝丝入扣,环环相接,体现了苏轼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
第1课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2.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山石》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山石》5.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字词积累1.字音爬罗剔.(tī)抉.(jué)纂.(zuǎn)言继晷.(ɡuǐ)补苴.(jū)罅.(xià)漏幽眇.(miǎo) ·(nónɡ)郁佶.(jí)屈聱.(áo)牙 正而葩.(pā) 闳.(hón ɡ)其中 跋.(bá)前踬.(zhì)后 何裨.(bì) 侏.(zhū)儒.(rú) 岁靡.(mí)廪.(lǐn )粟 纡.(yū)余 卓荦.(luò) 玉札.(zhá) 崇庳.(bēi ) 瑕疵.(cī) 訾.(zī) 2.通假字①登崇畯.良 畯,同“俊”,优秀 ②校.短量长 校,同“较”,比较 ③冗不见.治 见,同“现”,表现 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繇,同“由”,遵循 ⑤若夫商财贿之有亡.亡,同“无”,没有 ⑥计班资之崇庳.庳,同“卑”,低下 3.一词多义(1)具⎩⎪⎨⎪⎧①治具.毕张 名词,工具②左右具.宜 副词,都,全③故人具.鸡黍 动词,准备饭食或酒席④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动词,准备,备办 (2)行⎩⎪⎨⎪⎧①行.成于思毁于随 名词,德行②卒老于行.名词,道路 (3)披⎩⎪⎨⎪⎧①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动词,翻阅②披.草而坐 动词,分开③披.心腹,见情素 动词,剖开,披露④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 动词,披上,穿上 (4)方⎩⎪⎨⎪⎧①长通于方. 名词,礼法②宰相之方.也 名词,治国方术③有朋自远方.来 名词,地方④今齐地方.千里 名词,方圆⑤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方正,正直⑥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介词,当……时(5)竟⎩⎪⎨⎪⎧①竟.死何裨 动词,完毕,终了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副词,竟然③何竟.日默默在此 形容词,全,整④道竟.何为邪 副词,究竟 (6)要⎩⎪⎨⎪⎧①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动词,求,要yāo ②记事者必提其要. 名词,纲要③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动词,总归,总括④张良出,要.项伯 动词,同“邀”,邀请 (7)于⎩⎪⎨⎪⎧①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不译②有笑于.列者曰 介词,在③私不见助于.友 介词,被动句中引出动作发出者④逃谗于.楚 动词,到 4.词类活用①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名词作状语,每月 ③补苴.罅漏 名词活用作动词,填补 ④踵.常途之促促 名词活用作动词,走,跟随 ⑤细大..不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事物;大的事物 ⑥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形容词作名词,凶险邪恶的人; 优秀的人⑦乘马从.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⑧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止;使……回⑨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词作动词,名一艺,指能治一种 经书5.古今异义①作为..文章 古义:写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