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律失常患者的用药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294.00 KB
- 文档页数:17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估与副作用•特殊人群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抗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与护理01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钠通道阻滞剂,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钾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决奈达隆。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抑制钠通道,减慢传导速度,降低自律性。
钠通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和心肌收缩力。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阻滞钾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
钾通道阻滞剂阻滞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减慢传导速度,降低自律性。
钙通道阻滞剂短期使用尽量缩短用药时间,症状缓解后逐渐停药。
明确诊断确诊心律失常类型和病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适量使用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注意不良反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在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02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分为三个亚类:ⅠA、ⅠB 和ⅠC。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钠通道和钙通道来减少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从而减慢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和美西律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阻滞钠通道来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对心脏的毒性较低,但也可能导致心动过缓和心脏阻滞。
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罗帕酮、氟卡尼和恩卡尼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阻滞钠通道和钙通道来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阻滞等不良反应。
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丙吡胺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可能导致心脏阻滞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β受体拮抗剂,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艾司洛尔等。
妊娠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的临床分析引言妊娠合并心脏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之一,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律失常疾病。
妊娠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怀孕,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晕厥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安全。
对妊娠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十分必要。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G2P1A0,已婚。
患者于怀孕12周时因心悸、乏力、心前区不适来我院就诊。
患者自20岁时开始因间歇性心悸反复入院就诊,服用药物后好转后未再复查。
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孕前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
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体温36.5°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心率不齐。
心、肺、腹、头颈等器官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左右,心房颤动。
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与治疗结合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妊娠合并病窦房结综合征。
由于患者病情较轻,胎儿考虑正常,患者拒绝住院治疗,选择门诊随访。
采取立即停用有害药物、避免诱发因素等对症处理措施,并定期门诊随访,密切观察母婴情况。
随访观察患者定期到医院门诊复查,每周测定一次心电图,定期评估心功能及胎儿情况。
患者在家期间随时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妥善处理心律失常发作等情况。
患者妊娠期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在妊娠38周时,患者顺利分娩,新生儿出生时情况良好。
产后患者继续门诊随访,目前母子平安。
讨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与心肌病变、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疾病等相关。
妊娠期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双重风险,既要保证母亲的安全,又要兼顾胎儿的发育。
目前对于妊娠期合并病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全文)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发病率在1%至4%之间,其中约15%的孕产妇死亡是由妊娠合并心脏病相关并发症引起。
在中国,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逐年升高。
例如,2017年上海市因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人数占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26.5%,妊娠合并心脏病已成为造成危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病因。
为了规范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国内外已颁布诸多指南,其中2019年XXX发布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是一份重要的指南,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对其进行解读。
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的负荷会增加。
孕妇自妊娠第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孕32~34周达到高峰,平均血容量增加40%~50%,循环总量大约比妊娠前增加1200~1600 ml。
在孕晚期,孕妇的心搏出量显著增加,同时伴随膨大的子宫挤压胸腔,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分娩时,产妇用力屏气致使其胸腹腔压力短时内急剧增高,肺循环压力与腹压加大,更加重了心脏负担,此时产妇极可能出现发绀、心衰。
分娩后,产妇体液重新分布,48小时内心率和血压先迅速下降,3~6天因组织内滞留的水分重新进入循环系统,使循环血压升高,血液动力学改变,易发生产后短期内急性心衰。
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产妇表现为高静水压和低胶体渗透压,此时若合并严重心脏病、子痫前期,产妇极易发生肺水肿。
妊娠期间,心脏结构会随着血容量的增加而出现适应性的调整,表现为左心室心肌质量增加,如足月妊娠时左心室和右心室重量分别较产前增加约50%和40%;同时伴随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约20%的孕妇在足月时发生生理性舒张功能不全。
此外,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生理性高凝状态也增加了孕产妇心衰发生的可能。
因此,早期诊断和分级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非常重要。
2019指南推荐了改良的世界卫生组织风险分级方法和多学科合作分娩管理,以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
大多数孕妇的心脏储备能力较好,即使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在合理的药物管理和严密监测下,也能安全度过妊娠分娩过程,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妇产科用药指南范文一、孕前用药1.叶酸: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叶酸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剂量为每天0.4毫克。
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直到孕早期结束。
2.预防性抗生素:妊娠前有感染倾向或存在慢性感染的妇女,可以在怀孕前进行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对胚胎的不良影响。
二、孕期用药1.孕期呕吐:在缓解孕妇呕吐的用药中,可以使用多潘立酮、维生素B6、片剂或各种中成药如复方川乌胶囊等。
2.高血压疾病:如果妊娠期出现妊高征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使用甲状腺素类药物、降压药物如甲氧氯普胺、α-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
3.肝内胆汁淤积症:这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胆汁分泌障碍疾病,常使用的药物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和胆汁酸结合剂如草酸巴比妥、乙胺丙酸钠等。
4.维持妊娠:有些妇女如果在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等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黄体酮来维持妊娠。
5.抗生素:孕期出现感染时,抗生素的选择应遵循孕妇用药的原则,一般选择对胎儿的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阿莫西林等。
6.其他疾病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还可能应用其他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神经性疼痛药物等。
三、分娩期用药1.合理用药:在分娩期,可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哌替啶、吗啡等镇痛药物,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尝试无痛分娩。
2.加速宫缩:如果分娩进展缓慢,可以使用催产素类药物如催产素或者前列腺素类药物进行催产。
3.防治感染:在分娩过程中,有可能感染风险增加,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或治疗。
四、产后用药1.合理用药:产后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止血药物、镇痛药物、清宫药物等。
2.母乳喂养:产后哺乳的妇女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是否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的影响较小的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妇产科用药指南只是为了提供一些常见的用药指导,具体的用药方案应根据具体病情、患者特点以及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应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等信息,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知多少攀钢集团总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063胺碘酮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当前在较多心律失常疾病治疗方面均有应用,与此同时,胺碘酮在使用期间还可能因为不同因素影响出现不良反应。
那么,哪些疾病可以使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应用期间可能会出现那些不良反应呢?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予以分析,帮助更多人了解胺碘酮的应用,掌握其不良反应特点。
1、胺碘酮如何发挥作用?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中胺碘酮的使用率较高,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分析,胺碘酮具有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的作用,同时对心房以及心肌传导纤维钠离子内流产生抑制,胺碘酮还能够阻滞钠离子通道,通过上述作用机制能够降低传导速率,帮助患者缓解心律失常问题。
2、胺碘酮有哪些临床应用?根据胺碘酮作用机制分析,其主要用于抗心律失常,实际应用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房颤治疗中的应用控制心室率:胺碘酮哟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抗交感活性作用,能够对房室结传导产生抑制,因而对危重非预激综合征房颤患者可使用胺碘酮控制心室率。
药物复律:胺碘酮能够并对房颤心室率发挥控制作用,同时转复节律,不过药效发挥作用所需时间较长。
通常对合并器质性心衰或者心脏病时,可选择胺碘酮予以复率。
维持窦律:阵发性房颤以及持续性房颤可通过使用胺碘酮达到维持窦率作用,研究显示同常用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和索他洛尔相比,胺碘酮维持窦律效果更好。
考虑到胺碘酮使用安全性,通常不将其作为一线用药。
以下情况可首选胺碘酮,如伴有心衰、冠心病、明显左心室肥大等患者。
预防心脏术后房颤;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发生房颤,通过在术前使用胺碘酮,能够发挥预防房颤作用,减少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
2.2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非持续性室速:部分非持续性室速虽然使用了足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是症状改善不明显,此时可给予患者胺碘酮,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心律失常症状。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当前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电风暴患者治疗期间都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患者随时可发生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氧,栓塞,肺动脉高压危象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
由于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特殊血液动力学改变,妊娠妇女的药物代谢特点,以及胎儿对药物的敏感反应等,临床药物治疗有其明显的特殊性。
一.胚胎各期对致畸药物的反应:1.胚胎早期(着床前期):此期药物对孕体的发育毒性影响是“全或无”。
2.胚胎期(器官形成期):此期为致畸高危期。
二.用药基本原则: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2.不要延误用药。
3.尽量避免孕早期用药。
4.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5.新药和老药同样有效时应选用老药。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常用药物:(一). 利尿剂1.速尿(呋塞米):可作为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
2.利尿酸钠:与速尿同属高效利尿剂,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但副反应较速尿严重。
(二).抗凝剂1.低分子肝素:对胎儿无影响。
2.香豆素类(代表药物--华法林):早孕期大剂量应用有致畸作用。
(三).血管扩张剂肺血管扩张剂有助于降低肺动脉压,减少右向左分流,但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对于血液动力学平稳的患者来说,不推荐常规使用血管扩张剂等能干扰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的药物。
西地那非:为5型磷酸二酯酶(PDE一5)的选择性抑制剂。
12.5-25mg Q8h-Q6h口服。
(四).抗生素分娩前若无感染不常规使用抗生素,分娩后常规使用以预防感染。
1.可选用(B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等。
2.慎用(C 类):氯霉素类及喹诺酮类。
3.禁用(D 类):氨基糖甙类及四环素类。
(五).缩宫素缩宫素对先心病患者会产生更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发生心肺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等风险。
应谨慎。
(六).强心剂洋地黄制剂不主张对妊娠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洋地黄。
早期心力衰竭者,可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
不主张用饱和量,以备随孕周增加、心衰加重时抢救用药,病情好转即停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建议•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挑战和对策•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引言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多。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背景介绍控制症状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心律失常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报告结构本报告分为药物治疗基本原则、药物治疗方案建议和结论三部分。
报告的目的和结构02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钠通道阻滞剂,包括Ⅰa(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c(如氟卡尼、恩卡尼)。
Ⅰ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Ⅱ类钾通道阻滞剂,以胺碘酮为代表。
Ⅲ类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Ⅳ类通过阻滞钠通道,减少钠离子内流,从而减缓心脏传导,降低心肌收缩力。
Ⅰ类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Ⅱ类通过阻滞钾通道,延长心脏动作电位时程,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Ⅲ类通过阻滞钙通道,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Ⅳ类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心血管反应如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昏、眩晕等。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呼吸系统反应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0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1药物治疗的总体原则2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针对病因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以达到长期缓解症状的目的。
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分类表
注: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
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
在设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在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药物对胎儿产生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该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
在动物繁殖研究中(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组的、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
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
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胎儿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无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
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
已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如该类药物用于挽救孕妇的生命,或治疗用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
X类:禁用。
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的用药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和可能怀孕的得患者。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心律失常4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窦性心动过速16例;室性早搏频发12例;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除引产1例外,6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治疗后好转,婴儿全部存活。
结论妊娠期心律失常比较多见。
对孕妇进行心理指导及临床治疗可以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心律失常;心电图;心律失常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的一种常见疾病。
为了弄清处理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或者用药给母婴带来的伤害,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心律失常产妇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孕妇,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9岁,孕周为13-40周,平均33周。
有临床症状者20例(41.67%),其中9例心悸,1例胸痛者,2例胸闷者,2例头昏,2例气促者,3例全身乏力。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常规l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甲状腺激素、心肌酶等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诊断按照《实用内科学》第1l版的标准。
1.3病因及诱因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孕妇48例,有病因和诱因者13例(26.67%)。
其中2例心肌炎后遗症,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围生期心肌病,2例妊娠期糖尿病。
2例病毒性心肌炎。
1.4治疗与转归对健康孕妇发生的频发室早和频发房早主要措施是心理辅导,并辅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倍他乐克或普罗帕酮或关西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卧床休息、心肌支持;围生期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强心;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口服丙基硫氧嘧啶。
无病因与诱因者,无需特殊处理予观察。
同时行产科常规检查和治疗。
115.《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5%~3.0%,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
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的妇女合并妊娠,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结构异常性心脏病以及非结构异常性的心律失常等;也可以是妇女妊娠期间新发生的心脏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等。
妊娠期和分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增加心脏负担,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感染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心功能下降,双胎、羊水过多和子痫前期等产科因素可诱使心脏病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衰)、恶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心源性休克和栓塞等危及母儿生命的严重心脏并发症。
孕期保健工作中要关注孕产妇的心脏情况。
对所有确诊或疑似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的妇女,尽可能在孕前进行风险咨询和评估;所有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均应接受妊娠风险评估;对孕后新发心脏病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应行心脏相关的辅助检查;心脏病高危患者应接受多学科诊治和监测;对心脏病患者孕期应加强母儿监护,应能识别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并及时会诊和转诊;对合并有遗传关联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病的患者,有条件时应提供遗传咨询,并关注胎儿心脏的发育状况;对心脏病患者要根据心脏病种类和心功能分级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法;围分娩期要重点保护心功能并预防感染。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分类(一)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妊娠合并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病和心脏肿瘤等。
1.先天性心脏病:2.瓣膜性心脏病:3.心肌病:(二)功能异常性心脏病妊娠合并功能异常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各种无心血管结构异常的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三)妊娠期特有的心脏病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2.围产期心肌病:二、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一)病史1.孕前已确诊心脏病:2.孕前无心脏病病史:包括因为无症状和体征而未被发现的心脏病,多为漏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和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孕期新发生的心脏病。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妊娠、分娩和产后期间可能浮现的急救情况。
这些药品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的特点,能够及时救治产科急症,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以下是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药品的名称、作用、用法、剂量等信息,以及一些常见的急救情况和相应的药品推荐:1. 氧气:用于产科急救中的氧气供应,可改善孕妇和胎儿的氧合情况。
通常使用面罩或者鼻导管赋予,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2. 心肺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用于心跳骤停或者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
剂量为0.5-1mg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
- 硫酸镁:用于产后子痫前期的急救,可降低血压,预防痉挛。
剂量为4-6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3. 血管活性药物:- 氯胺酮:用于紧急剖宫产的全身麻醉诱导。
剂量为1-2mg/kg静脉注射。
- 甲硝唑:用于防治妊娠期感染、预防早产。
剂量为500mg口服,每日3次。
4. 止血药物:- 硫酸亚铁:用于产后出血的急救,能够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剂量为0.2-0.5g静脉注射。
- 氨甲环酸: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急救,能够增强子宫收缩力。
剂量为0.2-0.4g静脉注射。
5. 抗感染药物:- 青霉素:用于防治妊娠期感染,如尿路感染。
剂量为2-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
- 头孢菌素:用于防治产后感染,如产褥热。
剂量为1-2g静脉注射,每日2次。
6. 镇痛药物:- 吗啡:用于产后镇痛,缓解产后疼痛。
剂量为2-10mg静脉注射。
- 丙米嗪:用于产后镇痛,减轻宫缩疼痛。
剂量为10-25mg肌肉注射。
以上是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一些常见药物及其用法、剂量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疗指南进行药物选择和使用。
此外,产科急救药品的存放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应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定期检查和更新药品库存。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辅酶Q10对妊娠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7-22T09:04:54.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王雪飞[导读] 因入选病例和研究时间所限,更进一步尚有待临床的大样本研究。
综上所述,辅酶Q10可以选择作为妊娠期窦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治疗药物。
王雪飞(辽宁省抚顺市第三医院妇产科 113003)【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辅酶Q10治疗孕期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因孕期心律失常就诊的患者,随机连续入选窦性心动过速组30例,室性早搏组30例,房性早搏组30例,分别予口服辅酶Q10治疗。
比较三组患者服药后2周的动态心电图。
结果辅酶Q10可以改善窦性心动过速组和室早组的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房早组无明显治疗效果。
结论辅酶Q10对妊娠期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的治疗有一定疗效,而对房早无治疗效果。
【关键词】辅酶Q10 妊娠期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77-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本在妊娠期被忽略的症状如心悸如今越来越得到重视,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而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西药及中成药)几乎均可通过胎盘,而对胎儿发育产生可能的不良影响。
辅酶Q10作为人体生理产物在治疗心肌病,心肌炎等方面疗效已被确认,也可安全应用于妊娠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应用辅酶Q10对3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因妊娠期心悸等症状而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为心律失常患者,随机连续入选窦性心动过速组30例(A组),室性早搏组30例(B组),房性早搏组30例(C组)。
排除标准:①既往心脏器质性疾病如房间隔缺损等;②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等;③确诊为围产期心肌病者;④合并严重高血压或离子紊乱者;⑤对辅酶Q10过敏者;⑥考虑与社会心理因素明确相关者;⑦严重妊娠反应如呕吐;⑧进入围产期;⑨合并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
关于强心药用药注意事项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属于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强心药,主要用于心力衰竭。
由于其作用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患者。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的剂量一直是临床工作者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那么,遇到了不同情况的患者,应该如何调整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的剂量?若出现药物过量,又该如何处理呢?一、特殊人群用药1、儿童用药小儿常用量需要按下列剂量分2-3次、间隔3-4小时给予: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或肾功能减退、心肌炎患儿,肌内或静脉注射,按体重0.022mg/kg;2周-3岁患儿,按体重0.025mg/kg。
本品静脉注射获满意疗效后,可改用地高辛常用维持量以保持疗效。
新生儿对本品的耐受性不定,其肾清除可能减少。
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对本品敏感,按其不成熟程度而减小剂量。
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给药,1月以上婴儿比成人用量略大。
2、老年人用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表观分布容积减小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对本品耐受性低,必须减少剂量。
3、妊娠期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以适当增加,分娩后6周减量。
4、哺乳期用药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该品须权衡利弊。
二、注意事项1、若有以下情况,应慎用本品:①低钾血症;②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③高钙血症;④甲状腺功能低下;⑤缺血性心脏病;⑥急性心肌梗死早期(AMI);⑦心肌炎活动期;⑧肾功能损害。
2、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血压、心率及心律;②心电图;③心功能监测;④电解质尤其钾、钙、镁;⑤肾功能;⑥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做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
地高辛中毒浓度为>2.0ng/ml。
3、药物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一般于停药后1-2天中毒表现可以消退。
三、药物过量处理方案轻度中毒者:停用本品及利尿治疗,如有低钾血症而肾功能尚好,可给以钾盐。
心律失常者可用:①氯化钾静脉滴注,对消除异位心律往往有效。
②苯妥英纳,该药能与强心甙竞争性争夺Na+-K+-ATP酶,因而有解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