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顺层滑坡的稳定性分析_杨威
- 格式:pdf
- 大小:689.76 KB
- 文档页数:6
滑坡稳定性及滑坡防治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滑坡是一类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滑坡的发生是比较频繁的,为了能够减少滑坡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研究滑坡的稳定性,探究滑坡防治工程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分析滑坡灾害形成的理论基础,对滑坡灾害的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滑坡的种类,并通过实例,分析滑坡的稳定性,并探究增强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治滑坡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不良影响。
标签:滑坡稳定性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在西南边区,滑坡灾害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其造成的不良后果仅次于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带来的灾害是异常严重的。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产活动越来越频繁,山区的滑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滑坡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1滑坡灾害形成的机理和灾害特征1.1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灾害是在地质条件的作用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灾害的一类地质灾害,会破坏人类生态的平衡。
滑坡的形成是由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天然因素主要有滑坡体本身的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表现为:1.1.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1.1.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及应急排危处置对策一、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1)本工程属于堆积层(土质)老滑坡,整体未全面启动,处缓慢蠕滑变形阶段,基本稳定。
(2)H1子滑坡1978年发生滑动后坡度总体上变缓,能量得到一定的释放,加之,子耳沟被滑坡堆积体填高8米左右,目前虽仍受子耳沟水流下切冲刷影响,但再次滑动的可能性不大。
(3)H2子滑坡阶段性滑动能量释放后,受中后缘出露的地下水影响,蠕动变形仍在继续,雨季一直存在溜滑现象。
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遇暴雨等强降水不利情况时可能会再次失稳。
二、应急排危处置基于以上滑坡变形特点、物质结构、主要形成因素及稳定性地质分析等认识,鉴于资金有限、处置实施时间紧张等原因,该滑坡汛期应急排危处置主要采取以治水为主的对策。
具体为:老滑坡后缘设置截排水沟;H2滑坡实施“支撑盲沟+集水+排水+封闭裂缝”的处置措施;辅以坡体变形(含渗水点水量)的监测及巡视。
依据规范计算,主要分项工程概述如下:(1)截排水沟:布设在老滑坡体后缘边界5m外稳定坡体上,直角梯形,沟底净宽0.3m,深0.4m,M7.5砂浆和MU20片石砌筑。
当纵坡坡比大于200‰时,水沟底部设置消能坎。
(2)支撑盲沟:Y型支撑盲沟布设,合计约120m,盲沟断面尺寸1.1m×1.6m.盲沟内干砌片石排水;基础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坡面坡率3%,砌筑时每个台阶面下布设一个牙石。
沟壁两侧由内及外分别采用卵砾石、砂砾石反滤层,顶部采用干砌片石(图3).(3)集水池:截面净尺寸1.6m×1.6m,净高1.2m,壁厚0.3m,采取M10浆砌石砌筑,M7.5砂浆抹面,集水池顶部加盖C15预制混凝土盖板。
(4)排水管(排水):采用黑色橡胶软质排水管,口径300mm,双排,长约95m;排水管与集水池接头部分距地表约1.0m,按5%坡降开挖埋至距地表约0.5m处后,以下均依自然地形坡降0.5m浅埋。
关于顺层岩质边坡防护设计及滑坡处治的措施浅析摘要:顺层岩质边坡防护是路基设计中的重难点,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工程事故,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顺层边坡防护设计及滑坡处治进行分析,提出处治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顺层边坡防护设计滑坡分析处治引言顺层边坡,是指岩层走向和倾向与边坡的走向和倾向一致的边坡。
实际工程中,我们常将坡面走向与岩层走向夹角小于45°、倾向接近的边坡也视为顺层边坡处理,加强勘察和设计分析。
当岩层倾角为30°~70°时,极易出现路堑开挖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即岩层被切断,边坡出现破坏的可能性最大。
顺层边坡对道路的影响:1)勘察设计阶段,顺层边坡制约路线方案;2)建设期发生边坡失稳威胁人员、建筑安全、影响工期;3)运营期发生边坡变形破坏,严重影响交通。
四川地区多为砂泥岩互层地质,极易出现顺层边坡,处理不当,将造成边坡变形破坏,不仅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而且增加处治难度和大量工程整治费用,给设计、施工、后期运营工作都带来困难。
为此,本文结合砂泥岩互层地质顺层边坡的处治工程实例,分析提出处治措施,供设计人员参考。
1 工程概况四川地区某山区道路工程为城市主干路,路基边坡为砂泥岩互层路堑边坡,边坡岩层产状为30°∠30°,道路平面位于平曲线上,岩层走向和线路边坡走向夹角在25°~67°左右,边坡采用分级放坡,路堑坡高在6~28.5m,坡段桩号长度约210m。
由于该段路堑挖方边坡约有一半为中风化厚层砂岩(天然抗压强度11.5MPa),开挖难度较大,采用爆破开挖,施工进度仍然缓慢,开挖作业持续了将近6个月,期间边坡岩层长期暴露,经历过连续降雨之后,坡段中泥岩为主的边坡局部出现滑坡(滑坡段桩号长度约50m),滑坡发生在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夹角约25°处,滑塌体处边坡高约28m。
2 边坡破坏机制分析破坏机制主要结合边坡的变形历史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述,分为岩层结构、水及人类工程活动三个方面。
贵州某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护措施探讨随着西部地区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大量的路堑顺层岩质边坡,文章将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工程环境等方面对贵州某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支护措施,结论对顺层边坡的开挖防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顺层边坡;岩体结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对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如何评价其稳定性对公路的顺利建设至关重要。
但由于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
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顺层岩质边坡可分为缓倾角顺层边坡(岩层倾角40°)。
缓倾角顺层边坡开挖后边坡的自稳性较好,在贵州的山区道路建设中,较多出现的是以中等倾角的顺层边坡,偶尔会出现“夹心饼干”式的边坡结构,而陡倾角顺层边坡由于岩层倾角大于坡角,常发生弯折-溃曲破坏。
文章选取贵州某高速公路某段顺层岩质边坡,在对其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及边坡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支护措施。
1 某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1.1 地形地貌该高速公路场区为低中山溶蚀洼地地貌,东南高,北西低,边坡范围内地形标高889.23~968.75m,相对高差79.52m,地形坡度较陡,一般为20~45°,最大坡度54°。
1.2 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绘、钻探、物探资料,该段公路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灰褐色耕植土,结构松散;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砾石5%~11%;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强-中风化,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节理发育,见有方解石充填;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强-中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节理发育,裂隙面见水质侵染。
1.3 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区位于溶蚀洼地,地表无长年性水流,仅在雨季有短暂地表径流;地下水由上部土层孔隙潜水和深部基岩裂隙水组成,含水量较小,其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排泄基准面为两岔河河面,根据现场钻孔测得地下水位0.5m。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滑坡是地质灾害中非常常见且危险的一种类型,对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综述几种常用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传统方法:传统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基于力学原理,如库仑法和别尔斯原理。
库仑法是根据摩擦力和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来评估滑坡稳定性的方法。
别尔斯原理则是通过判断滑坡体上端是否具有抵抗力来评估稳定性。
这些传统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滑坡情况,但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效果较差。
2.数值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逐渐成为滑坡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根据滑坡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考虑多种因素,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边界元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滑坡稳定性评估结果,对于复杂的工程项目尤为重要,但其需要较强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和专业知识。
3.统计学方法: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统计学方法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滑坡数据,找出滑坡发生的规律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滑坡的预防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较好地适应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4.案例研究方法:除了传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外,案例研究方法也是滑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历史滑坡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滑坡发生的一些共性和规律,并提供实际防治措施的参考。
案例研究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经验和实践的价值,对于缺乏数据的地区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传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统计学方法或案例研究方法。
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需要综合考虑滑坡地质环境、数据和计算条件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将会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以提供更好的预测和防治策略。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进行滑坡防治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的方法。
1.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是确定滑坡发生与发展的趋势,以及其对工程和人类的威胁程度的评估。
常用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力学分析法:基于力学原理和稳定性理论,通过计算和模拟滑坡体所受的各种力的作用,确定滑坡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有切片法、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2)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不同地质条件下滑坡发生的概率,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贝叶斯法、蒙特卡洛法等。
(3)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得到滑坡体的稳定性评估。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边值法等。
2. 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是为了评估滑坡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包括:(1)效益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评估,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
常用的效益评估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生命周期评估法等。
(2)风险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滑坡的潜在风险和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风险识别与分析法、风险影响评估法等。
(3)环境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
常用的环境评估方法有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影响评估法等。
3.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
其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滑坡治理方案的选择:根据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防治工程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滑坡治理方案,包括加固措施、引导水位措施等。
滑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滑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涉及对滑坡体的地质、水文、地下水、岩土工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
1. 地质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滑坡体的地质构造、土层分布、岩性、结构面、节理等,结合地质力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2. 水文地质分析:分析滑坡体周围的地下水位、流量、渗流等特征,探讨地下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滑坡体的渗透特性评估滑坡体的稳定性。
3.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通过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了解滑坡体的坡面形态、滑面面积、滑动土体的性质、孔隙水压力、动强度等参数,评估滑坡体的稳定性。
4. 数值模拟与分析:利用现代地质力学软件,建立滑坡体的模拟模型,考虑地质、水文、地下水等因素,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预测,评估滑坡体的稳定性。
5.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滑坡体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应力、渗流等参数,进行滑坡体稳定性的实时评估和预警。
需要注意的是,滑坡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滑坡的稳定度分析方法滑坡是指在山坡、河滩、边坡等地表上,由于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表土壤发生破坏和失稳而发生的滑动现象。
滑坡不仅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安全风险,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因此,对滑坡的稳定度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性稳定性评价:定性稳定性评价是指通过对滑坡区的地表观察、地质调查和室内试验等手段,根据工程经验和地质判断,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和评价。
这种方法主要采用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的方式,对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岩土体物理性质、地下水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估。
虽然这种方法运用简单,但是其结果受人员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复杂的滑坡情况,并不具备精确性。
二、定量稳定度分析:定量稳定度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参数和定量计算方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准确量化。
该方法主要采用地质力学原理和岩土力学参数,通过稳定方程的推导和求解,得出滑坡稳定判断的定量结果。
常用的定量稳定度分析方法包括贝克公式、斯拉美公式和古德曼公式等。
1.贝克公式:贝克公式用来计算边坡受剪切力和抗剪强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的边坡稳定度(FS)大于1时表示边坡稳定。
FS = c / W + tan(φ) × (W - U)其中,c为间接剪切强度;W为边坡的重力作用;U为上部地表的重力反作用;tan(φ)为滑动面的摩擦角。
2.斯拉美公式:斯拉美公式基于拉普拉斯变换和松弛法,可以计算出位移场和应力场。
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得到最终的稳定结果。
FS=τ/c'其中,τ为剪切应力;c'为剪切强度。
3.古德曼公式:古德曼公式适用于岩石的稳定性分析,其基本流程是确定剪切面的类型、确定力学参数、推导出滑动面的破坏准则,并应用稳定分析原理进行计算。
FS = (τ / σ) - (C / σ) × tan(φ) × ((1 - sin(α)) / (1+ sin(α)))其中,τ为剪切应力;σ为正应力;C为岩石的内聚力;φ为滑动面的内摩擦角;α为滑动面的倾角。
关于《边坡、滑坡工程稳定分析方法》的后论前几日笔者写了一篇《滑坡的稳定度分析方法》的文章,其中有两位读者的询问具有代表性,笔者认为需要对边坡、滑坡的定性与定量关系进行再次讨论,从而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1、关于边坡与滑坡的稳定阶段“无地下水”表述和基本稳定阶段中“少有地下水”的表述异议。
认为坡体中的地下水与坡体的稳定性没有必然联系,有水的坡体也可能是稳定的,而不一定“无地下水”才能确认其为稳定,或“少有地下水”才能表述为基本稳定。
答:作为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影响的坡体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是基于坡体在人类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有效使用为基础做出的。
也就是说,坡体的稳定性一定要确保一定年限范围内的安全使用。
这就是坡体的稳定性是评价是在一定年限范围内的“动态评价”,而非调查时的“即时评价”,尤其是考虑到地下水对坡体的影响,有快速的、有慢速的,甚至是仪器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监测到的“龟速”的,都可能对人类使用期内的坡体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规范和地质工程工作者评价坡体处于稳定阶段时明确坡体中应“无地下水”这一条,在评价坡体的基本稳定阶段时明确坡体中应“少有地下水”这一条是合理的,可行的,也是边坡、滑坡工程实践长期检验的结论,是可以信任的。
因此,有些参考书籍,也只能代表一家之言,那怕是具有一定权威的言论,但不能作为工程实践中的强制条文,因为,其只能是参考,还没有上升到“规范”去强制工程人员遵循。
当然,具有品质保证的书籍可以作为我们工程人员提升素质、开拓眼界的良师益友,也可以为研究人员撷取灵感的提供思路。
因此,讨论问题时请大家换位思考,不要“火气太旺或出口伤人”,而要“以德服人”,请大家相互理解。
毕竟工程一旦采用参考书而没依据规范进行设计出事时,工程人员是要进监狱的;而研究人员借鉴参考书试验失败了,毕竟也应该不会失去人身自由。
2、关于滑坡的稳定性阶段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失稳”阶段缺乏必要的计算依据问题。
滑坡的稳定度分析⽅法在国内进⾏多次培训班讲课时,很多⼈都⾮常关⼼滑坡的参数的反算。
因此,我就归纳⼀下,供⼤家参考。
滑⾯参数的反算,滑坡的稳定度合理确定是第⼀步。
稳定度的合理选取是滑⾯参数反算的基础,对滑坡下滑⼒(潜在下滑⼒)计算具有直接的影响,是滑坡防治的关键参数之⼀。
根据滑坡各个阶段的不同稳定度特征,可将滑坡划分为稳定阶段、基本稳定阶段、⽋稳定阶段、失稳阶段和压密阶段五个阶段。
其中⽋稳定阶段、失稳阶段作为滑坡防治的研究重点,⼜将⽋稳定阶段细分为蠕动阶段、挤压阶段,失稳阶段细分为微滑阶段和剧滑阶段。
1)稳定阶段:坡体的坡形坡率符合岩⼟体的强度条件,⽆地下⽔,坡体的整体或局部稳定系数均符合要求,坡体没有任何变形,稳定系数K≥1.15。
2)基本稳定阶段:坡体的坡形坡率符合岩⼟体的强度条件,少有地下⽔,坡体的整体和局部均稳定,但坡⾯有冲沟、剥落、落⽯等,稳定系数1.15>K≥1.10。
3)⽋稳定阶段:坡体受地下⽔影响岩⼟强度降低,坡体产⽣不同形态的裂缝和局部坍滑,稳定系数1.10>K≥1.0。
①蠕变阶段:滑坡后缘出现断续状裂缝,随着时间推移,裂缝逐渐由断续状向贯通状发展,宽度不断加⼤。
此阶段坡体变形主要集中在滑坡上部,滑坡的变形是局部的,主滑⾯还没有形成,滑坡的整体稳定系数1.10>K≥1.05。
②挤压阶段:滑坡后缘的拉张裂缝向滑坡两侧逐渐延伸,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圈椅状主拉裂缝,滑坡两侧界裂缝向下逐渐贯通,且裂缝两侧出现雁列状排列的⽻状裂缝,滑坡前缘出现放射状挤压裂缝及⿎胀裂缝,滑坡的整体稳定系数1.05>K≥1.0。
4)失稳阶段:滑坡形坡率不符合岩⼟强度条件,滑体发⽣整体较⼤距离的变形,稳定系数K<1.0。
①微滑阶段:滑坡的滑⾯及四周不同性质的裂缝已完全贯通,滑坡发⽣整体滑动变形,滑坡的阻⼒参数已由坡体的内摩擦转换为外摩擦,滑坡的整体稳定系数约在1.0>K≥0.95。
②剧滑阶段:滑坡出现明显的变形滑移,滑体脱离依附的滑⾯向前发⽣滑动,能量充分释放,有些⼤型滑坡在滑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浪、巨响等现象,滑坡稳定系数K<0.95。
滑坡的稳定性及治理措【摘要】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发生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型,为了减少其危害性,减少滑坡治理的盲目性,必须对滑坡的形成原因、稳定性、失稳特点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合理的滑坡防护措施。
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对滑坡的类型、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治理1 滑坡的类型以及形成条件概述(1)滑坡的类型划分。
首先,对于滑坡的类型,其有多重形式,并且也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照滑坡的滑体的物质的实际组成以及滑动等的形式、体系以及规模等,可以进行不同层面的划分,按照滑坡物质的组成,可以将其分成是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以及岩石滑坡等;而按照滑体的含水状态来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成为塑性滑坡、块体滑坡以及塑流性滑坡等;而按照滑体的受力的状态来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成为牵引类型的滑坡、推动类型的滑坡以及牵引推动混合类型的滑坡;按照主滑面以及层面等类型和结构来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成是切层的滑坡、顺层滑坡以及匀质的滑坡。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还有着许多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的情况和具体的需要等,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
针对这一环节的内容进行逐步的明确,也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性环节。
(2)滑坡的形成条件。
针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研究,也是相关工作当中的重点环节。
其主要的形成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地质条件。
这一点事主要的条件之一,其地层的岩性、地质的具体构造等,都是滑坡的形成重要因素。
第二,则是水文地质的条件,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等、凹形的山坡或者是河谷之上存在的大量的第四系松散的土层,也是其重要的形成条件。
第三,则是气候以及季节等方面的因素。
一般的来讲,春天是雨水等的多发季节,在春天之时土壤比较的湿润,所以土壤的粘聚力将会下降,导致其山体的稳定性降低。
第四,是地形以及地貌等方面的条件,在工程施工以及勘察过程当中,针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