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 格式:docx
- 大小:17.63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柳州市柳江县同乐小学韦新勤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兴趣教学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
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
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
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始,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们应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多种多样的。
如:(一)指导方法,激发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示思考的路线。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
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
评语此时体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二)运用评语,激发兴趣。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
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谢强龙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让小学生仅仅会做几道题,也不是通过题海训练,将孩子们培养成阶梯机器,而是通过六年的探索与交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对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数学教学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正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一、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主动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
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我觉得成功的“导”至少要具有下面两点:1.“导”要精彩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
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
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便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摘要: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中总结出来的结论,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自觉;积极;主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唐僧师徒四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四块月饼,平均分给师傅和八戒,请用手指个数表示他们俩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2根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师傅和八戒,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习主动性。
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
提供足够的空间展示成功,营造享受成功的氛围。
二、提供积极主动学习的材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案例:《容积单位》的教学学具:每个小组准备带500毫升刻度的烧杯、装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
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实验开始后,每个人都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
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生1:我们将1升满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正好倒满,得到了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2: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3:我用1升的水倒回到500毫升的烧杯中,得到1升=1000毫升的结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小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姓名:XXXX学校:XX县XXXXX X小学学号:XXXXXXX指导教师:定稿日期:20XX年X月怎样培养小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XX县XX镇XX小学 XXXX[论文摘要]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要经过有对准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
本文从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师生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从而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主动性学习兴趣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要经过有对准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
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
为了让他们学习成绩得以提高,我认为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面,我就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学困生学习具有主动性,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从数学中感到学习的快乐1.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有趣的学科,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计算购物金额、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需要数学知识。
很多学生对数学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数学很难。
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且是可以掌握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实际应用的案例来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对于喜欢逻辑推理的学生,可以通过推理游戏或者逻辑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喜欢视觉图形的学生,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分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数学软件、多媒体教学等,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责任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决策和规划,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感到自己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学生理解和支持,让学生知道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害怕,可以通过努力克服。
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让学生不断地感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摘要】“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主要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等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参与;兴趣;创设;指导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
每一位教师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呢?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创设问题情境,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就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当中。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3篇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要以学⽣为主体,在⼩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常必要的。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欢迎阅读!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篇1:⼩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 1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问的前提 ⼩学⽣年龄较⼩,且具有活泼好动、精⼒旺盛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学习动⼒就是兴趣,⽽数学⼀直被⼤多数孩⼦认为太过枯燥和乏味,在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
因此,教师若想要使孩⼦积极主动投⼊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那么就要想⽅设法激发孩⼦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的学习欲望,将关系到数学的教学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问题设计的带有吸引⼒和趣味性,激发孩⼦的好奇⼼理,从⽽产⽣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道:“⽣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呢?”学⽣们便回答道:“⾜球,车轮……”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那么⾜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如果做成三⾓形⼜如何呢?”这个问题⾮常贴近学⽣的⽣活,他们⽴即产⽣了兴趣,很多学⽣举⼿争前恐后的发表⾃⼰的观点和见解,在这样的课堂⽓氛中,教师逐渐指引学⽣认识了圆形。
⼜例如,在学习乘法⼝诀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爱玩游戏的特点来设计⼀个乘法⼝诀的游戏,在⿊板上画出⼀棵⼤苹果树,然后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苹果卡⽚,在每张卡⽚背后写上不同的乘法⼝诀,并提问:先把卡⽚背后的乘法⼝诀补充完整,再将苹果贴到⿊板上。
学⽣们⽴即被贴苹果的游戏所吸引,积极的参与到回答问题的游戏中。
运⽤游戏提问的⽅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要强 在⼩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学⽣时要理解提问的⽬的和意义,提问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问⽽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的思维⽅式,帮助学⽣更深层的理解问题的性质。
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渐引导,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先设问,再反问的提问形式,这样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的思维能⼒,使学⽣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并对问题加深了印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格外重要。
在过去,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倾向于灌输式教学,缺乏互动和探究,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利的。
而一旦学生离开了离开了学校,他们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二、理论基础1.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主动地选择、组织,处理、总结信息,以及判断、评价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现自主学习需要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变化和老师角色上的转变。
2. 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知识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学教学应贯穿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特别是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1.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数学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去调查身边的建筑和器物的几何形状、进行几何探究并制作模型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中,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2.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利用视频、课件、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进行探究和思考。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集体琢磨或小组活动等方式,创设更加丰富、多元化、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常有的事情,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启发学生内部自主思考意识,以数学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到切入学生兴趣的点,使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在游戏、艺术和科技中的应用,或是通过数学实验、数学趣味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将不再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负担,而是会乐于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需要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去寻找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互联网等。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将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掌握数学知识。
三、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示范演练等,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例如数学教学软件、数学学习网站等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将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并且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和知识。
四、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是一门现代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教师需要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展示数学在科学、工程和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主动地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五、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比如数学建模比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等。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实际上,学生把数学的知识结构(教材)转化成认知结构、数学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都必须由学生这一认识主体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来实现。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展示主体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因此,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自生活。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把生活中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再经过思考,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动机。
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从学生熟悉的游泳池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求游泳池底面的面积;教学统计图时,让几位学生先汇报自己的身高、体重后,出示简单的统计图表;以银行存款的利率、利息引进百分数的应用题教学等等。
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教学,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浓烈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持久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采用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与教师共同或单独地发现知识的由来,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脑潜能”,同时促进其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主题研修课题)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伸出手指,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伸出3个手指,3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伸出5个手指,3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伸出10个手指呢?教师进一步问:如果有7个间隔,是伸出几个手指呢?此时,一种新的知识,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老师对学生应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
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
营造学生成功的情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引导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将会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
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
小学数学教案二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能够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如何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
一、教师的角色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扮演好几个角色:良好的引导者,引导孩子学习;启迪者,启发孩子的思维;促进者,促进学生的自己动手实践;组织者,组织好整个授课过程;评价者,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果。
教师的引导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秉持着“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通过互动、讨论让孩子学会自我思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亲自动手实践,进行探索和发现。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主动性。
不要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而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授课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教师应该以孩子的喜好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画、游戏等形式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可以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体验。
而对于那些让孩子感到苦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来改善,比如找一些数学小故事、谜语等来调节气氛。
这样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到一些数学类的活动中去,如数学竞赛、数学豆腐渣工程等,这样能让孩子在创造性实践中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且积极向上的氛围。
如果课堂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孩子就会感到非常紧张,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在舒适、放松的氛围中学习,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互动、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缓解孩子的压力感,从而让孩子们更加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摘要: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自己发现,理解才深,也最容易掌握。
自主学习正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独立地参与学习,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一种突出表现。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制订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性学习,创新性思维,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切实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在人格上的平等,两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就只是角色上的分工不同,教师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思维,深入学生之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朋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乐于与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
二、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尊严,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决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批评与鼓励相结合,与学生一道,帮他们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之中。
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爱好等,与学生交朋友,精心设计,合理运用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对待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
对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并不是一门易学的学科。
他们往往觉得数学是一种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学科,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而数学的教学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来引入数学知识,或者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来展示数学的应用。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课堂,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投入学习的最直接因素。
而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出现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找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瓶颈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课外作业,或者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学会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温床,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的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同时,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知识的过程转变成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31-0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同时,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知识的过程转变成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的环节中就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位出色的老师能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这需要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既要有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又要有科学家的睿智头脑。
在实际教学中,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用心灵去打动学生,用知识去吸引学生。
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二、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就要求有教学的新理念,老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
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相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临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以下将详细探讨三个主要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然而,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源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
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的习题训练以及缺乏实践操作,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兴趣。
(1)单一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兴趣低下。
(2)缺乏实践操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过于强调计算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2)缺乏引导,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石,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和外延。
(1)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2)未能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知识体系不完整。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思考,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发展思维,深入理解概念,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梳理,全面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将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应:- 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目标。
- 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
学习
来凤绿水乡茅坝小学田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的基本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性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总结出来,就教于行家里手。
一、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
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上课伊始便尽可能很快地吸引学生住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度”。
要导得适度,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炼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无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使他们对所学习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
二、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要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我就用直观教学引入——建立数学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运用迁移规律出示一个长方形,指出哪一部分是它的周长,并让学生计算其周长。
2.出示“圆”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找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圆,用手指出圆周。
3.让学生动手演示,感知“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介绍圆周率,理解π的意义,掌握π的数值。
4.师生共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最后举例一是求圆的周长,二是求圆的直径。
三、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而且理解问题的程度、水平有较大差别。
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识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的实物观察,得出如下计算方法:
方法1:长×宽+长×宽+长×高+长×高+宽×高+宽×高;
方法2:长×宽×2+长×高×2+宽×高×2;
方法3:(长×宽+长×高+宽×高)×2。
这些方法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差别,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既概括又简练,提高了认识水平,使一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善于创设问题增境,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1.会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的地方。
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进行了如下的练习:(1)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直接写出算式。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2.会看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的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想
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主动动脑想问题。
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会说
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多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要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权利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