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重组的影响系数动平衡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196.26 KB
- 文档页数:3
动平衡校正的计算公式动平衡校正是一种用于修正转子系统或旋转机械部件的重量不平衡的技术。
在旋转速度增加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未校正的转子或旋转机械部件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机械故障、降低运行效率、增加功耗以及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消除或减轻振动引起的问题,动平衡校正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恰当位置的质量来实现平衡。
1.转子的不平衡力:不平衡力(N)= 质量(kg)× 加速度(m/s^2)2.不平衡力的矫正质量:矫正质量(kg)= 不平衡力(N)/ 加速度(m/s^2)3.矫正质量与平衡质量的转换:校正质量(g·mm)= 矫正质量(kg)× 千分之一(g/kg)× 激振器的离心距离(mm)4.不平衡质量与频率的关系:不平衡质量(g·mm)= 0.102 × 转子转速(rpm)× 振幅严重度(g)/ 运行频率(Hz)5.校正质量的转换:校正质量(g·cm)= 矫正质量(g·mm)/ 10动平衡校正的计算公式涉及到多个参数和单位的转换。
常常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备特点进行调整和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动平衡校正并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通常只能达到满足设备正常运行要求的水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动平衡校正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通过现代化计算机软件来实现。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输入的参数和数据自动计算出平衡质量的大小和位置,并给出相应的校正方案。
此外,一些先进的动平衡设备还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振动信号,并根据实际振动情况和校正效果来调整校正方案。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校正的精度和效率。
动平衡计算知乎
动平衡计算是一项涉及转子平衡的过程,该过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测量和校正转子的不平衡部分。
在执行动平衡检测前,需要了解动平衡检测专业术语和动平衡计算公式。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动平衡的相关术语:
- 转子平衡品质:这是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的指标,其公式为G=eper·Ω/1000,其中G表示转子平衡品质,单位是mm/s;eper代表转子允许的不平衡率,单位是gmm/kg或转子质量偏心距um;Ω代表转子最高工作转速的角度,单位是-2π·m/60。
- 转子单位质量的允许不平衡度(率):这个参数可以通过转子平衡品质和转子最高工作转速来计算,公式为eper=G·1000/Ω=G·1000·60/(2π·n)≈9549·G/n,单位是g·mm/kg或um。
接下来是不平衡量的简化计算公式:M=9549MG/r×n,其中M表示转子质量单位(kg),G表示精度等级选用,r表示校正半径单位(mm),n表示工件的工作转速单位(rpm),m表示不平衡合格量单位(g)。
1。
实用文档
影响系数法
影响系数法步骤
所谓的现场动平衡使用的方法,比较常用的就是影响系数法。
1、首先测转频的振幅和相位。
2、测量该设备时要知道该设备为刚性还是柔性转子,是有区别的,工作转速是
在临界转速前运行还是在临界转速后运行,加试重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通过振幅的大小及相位的位置,在该位置加试重(也就是欠量),试重的一般
追寻以下公式:WP=0.15MS÷R(N/3000)2
WP为实验质量(g)
M为转子的质量(kg)
R为加试重的半径(mm)
S为原始振动幅值(um)
N为平衡转速(r/min)
通过计算得出大约需试配重的重量。
4、测取加试重后的振幅和相位。
5、计算出设备应加重量和位置。
当转子的长度大于半径时,可能要通过双面平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双面的动平衡需要选两个加重平面及两个测振点。
2、测量两个测点的初始振动,在两个面同时加试重,得出两面的振动和相位。
也可单面逐个试加配重,视情况灵活运用。
测出振动的幅值和相位。
3、计算出需要加双面的重量和相位。
现场动平衡大约需要1—2次的配重,一般就可比较满意。
也有特殊情况,3次基本解决。
动平衡计算中影响系数的通解算法及其应用动平衡的质量,在动平衡计算方法上已作了大量的工作。
自1964年Goodman将最小二乘法引入柔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中后,影响系数算法一直是动平衡试验中最常用的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但考虑的平衡面数、平衡转速数、“测点”数较多时具有一定的误差补偿能力。
按传统的影响系数算法,为求出各面的影响系数,需在每个加重面上分别单独加重,从而求得各面的单面影响系数。
但是在现场的动平衡试验中,常常是多平面同时加重,需要解决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影响系数的计算及提炼问题,即采用非常规的影响系数计算方法。
这些情形包括:(1)在熟知性能的机组上尝试一次加重或多面同时加重,当尝试的次数达到一定时,各加重平面的影响系数的分离计算。
(2)在多面同时加重时,若某些面的影响系数已知,加重次数足够时,未知面的影响系数的分离计算。
(3)包括试加重在内的加重次数超过了确定影响系数所必需的次数时,如何充分利用冗余的加重信息计算各面的影响系数。
对于以上的较为特殊的影响系数的计算问题,影响系数的分离计算在面数多于2个时,手工计算十分困难。
而加重次数冗余时影响系数的计算遵循何种准则,如何计算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推导了涵盖以上3个方面特殊情形影响系数求解通式,它也适合于一般意义下的影响系数的求解。
1影响系数求解通式的推导设在某次动平衡试验中,有m个加重平面,n个“测点”,同一测点不同转速情况亦视为一新的“测点”。
对于多面同时试重的情形,须足够次的试(加)重后才能计算影响系数。
一般对于具有m个平面、n个“测点”的平衡计算问题,至少需m次的试重确定各面的影响系数值,并且每次试重并不要求只在一个面加重,允许每次在可加重的m个平面上任意加重。
为了使推导的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假设在总共m个加重平面中,有k(k≤m)个加重面的影响系数未知。
另在试验中共有h次(试)加重,且加重次数满足h≥k。
在这种条件下,加重次数多于唯一确定未知影响系数所需的加重次数,即有冗余的加重信息,此时可利用冗余的信息对影响系数进行提炼,取代一般的矢量平均的办法,充分利用加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