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新闻业务创新和新闻理念对当下新闻媒体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作者: 周雅丽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新闻学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新闻世界
页码: 20-24页
主题词: 于右任 报业现代化 中国 新闻业务 经营管理
摘要:于右任在中国新闻史上的业绩,主要是在操持报业、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改革上,他对中国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做出了极其有力的牵引,他于关键历史时刻,在新闻战线上除旧布新的作为,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右任报刊实践活动的分析,恰当地指出他在中国报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9卷第2期Vol.9 No.267从于右任办报实践看其新闻思想梁程敏(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 要:于右任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报人,其在辛亥革命前后创办的《神州日报》和“竖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舆论阵地,其本人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介绍了于右任的生平,并结合其办报实践,从监督政府、双重喉舌、捍卫民主独立、报刊性质观四方面来阐释其新闻思想。
关键词:于右任;办报实践;新闻思想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2-0067-02一、于右任的生平及其办报活动于右任,生于1878—1964年,陕西三原县人,出身贫穷,但自学不止。
他17岁的时候考中秀才,25岁的时候中举人,被称为“西北才子”。
1904年,他到上海,化名刘学裕,就读于震旦学院,后转为教员,并在此认识了许多革命党人。
1905年,他与挚友共同创办了中国公学和复旦公学,同时他开始撰写文章鼓吹排满思想,并使两校师生在思想上倾向于革命。
1906年,他与孙中山在东京会面,同年11月,他加入了同盟会,后被委任为“长江大都督”,负责联系东南八党的党务。
1907年,他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神州日报》,意在激发民族意识,再造神州,并以此作为革命党人的秘密机关和言论喉舌。
但由于《神州日报》只办了80多天就意外失火,于右任自动辞职离去。
1909年5月,他创立《民呼日报》,取意“人民的呼声、为民请命”,并自任社长。
主要内容是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揭露腐败官僚的罪行。
该报只办了92天就被报馆查封,于右任也因此入狱。
1909年10月,他再创立《民吁日报》,该报揭露了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进而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串通清政府和上海租界查封了该报,该报只运行了48天。
1910年10月,斗志昂扬的于右任还创办了《民立报》,该报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资金比较充足,汇集了宋教仁、章士钊、张季鸾、马君武等许多当时的优秀编辑和撰稿人。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二、简述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证据:1)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
2)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的客观条件:1)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
2)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01传)(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椟在内的简椟,也有帛和纸。
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
(99新)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
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
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
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媒介观察6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延安《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研究许睿竹1,范峻豪2(1重庆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大学 美视电影学院,重庆 400044)摘要: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报社曾发表《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三篇重要社论。
这三篇重要社论是指导《解放日报》成功改版的纲领性文件,开创并奠定了当代报纸版面的基本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得以形成、确立和阐发的经典文献。
文章通过剖析《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发现这三篇重要社论虽主要由报社负责人执笔,但代表的不仅仅是报社的观点,其中还融入了毛泽东的不少见解与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中央的意志。
因此,应加强对这三篇重要社论的研究,肯定《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历史贡献,深刻领会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解放日报》;党报;社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喉舌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6-0066-03回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程,探究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的形成、确立与发展的过程,必然会提及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所发表的三篇重要社论——《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
这三篇重要社论对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阐释其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
一、《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
社论是《解放日报》的灵魂与旗帜,也是一大特色[1]。
创刊初期,该报每天发表一篇社论,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2年4月1日启动改版,共计刊发303篇。
于佑任新闻思想简析【摘要】:于佑任是中国新闻史上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办报活动发生在辛亥革命前,日本妄图侵略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独特的时代背景给他的办报活动提供了平台,他先后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四份报纸,对辛亥革命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于佑任; 办报活动; 新闻思想一、办报活动介绍于佑任的一生亲自主办过四张报纸,都以宣传革命思想、监督揭露当局的不轨行为、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为宗旨。
但不幸的是,在这四张报纸中,经历时间最长的也只有《民立报》,其余三张报纸存活的时间都不过百天。
尽管如此,还是填补了当时上海地区革命派没有报纸的空白,对革命思想的宣传和革命运动的推动都起到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于佑任去日本筹集办报资金前,就确定了自己第一份报纸的名称《神州日报》,意为再造神州,振兴国家。
《神州日报》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有近十年之久,于佑任虽然是报纸的创办者,对报纸的主持时间却仅有80多天。
1907年4月,《神州日报》与读者见面。
《神州日报》是一份大型的日报,共有16个版面,有大篇幅的广告内容。
报刊内容也非常的丰富:有宫门抄、专电、紧要新闻、特别调查等。
除了有丰富的内容以外,《神州日报》还开辟了一些迎合资产阶级需要的专栏:如”本埠商情”、”商务调查”、”商务译论”、”外论一斑”等。
《神州日报》的出版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他所宣传的革命思想,给积极渴望救国的年轻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得到了革命派人事的认同;另一方面,它公开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行为,受到了广大民众和知识分子的支持。
另外,它所使用的新的纪年方式,和所隐含的民族主义精神,受到了很多心怀志气的青年朋友的欢迎。
不幸的是,1908年3月的一场火灾,使得于佑任辞去了《神州日报》主编一职,于佑任主持时期的《神州日报》到此结束。
《神州日报》从开始到结束经历的时间并不长,在整个过程中,于佑任还是积累一些办报的经验,看到了报刊在实践中的作用。
1 对中国革命做出过贡献的主要美国记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
19983 我国最早出版的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先生撰写的______。
1.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是__、__、__、__。
19992.《大公报》的“三架马车”是指__、__、__。
3.《时务报》的主笔是__,经理是__。
4.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美国人__在上海创办的。
5.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著名的记者是__。
1.五四时期我国报纸有“四大副刊”,它们分别是_、__、__、__ 20003.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是__,第一份日报是__。
4 《时务报》的主笔是_______,经理是______。
20035 1918年10月14日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6 新华社的前身是_______。
7 《晋察冀日报》的总编是_______。
8 《申报》的副刊是_______。
1 戈公振的 _________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20042 反“空客里”运动首先是由________发起的。
3 “竖三民”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著名报刊活动家于右任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民国初期著名的记者有____,_____. 20054 、《申报》的副刊是____,《新闻报》的副刊是____。
5 、《万国公报》的前身是____。
2、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____________。
20063、邹韬奋创办的主要报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古代非法的民间报纸是____________。
1.《时务报》的主笔是__,《循环日报》的主笔是__。
20072.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时__。
3. 中国古代的合法民间报纸是__。
4. 《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__。
新闻写作的道理和启示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写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写出优质的新闻稿件。
下面将介绍几个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1.确定新闻的价值在写作一篇新闻报道之前,首先要确定这则新闻的价值和重要性。
新闻必须具有时效性、新颖性、影响力等要素,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产生影响,否则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阅读。
2.突出核心信息新闻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将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放在文章的开头,并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来传达。
这样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短短几句话后就能了解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3.语言简洁生动新闻写作要求语言简洁明了,用词要准确、精炼。
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新闻内容。
同时,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新闻更具吸引力。
4.保持客观中立新闻写作追求客观中立,要始终坚持事实真相。
应该避免主观情感的渲染和个人观点的干扰,用客观的态度和事实来撰写新闻,为读者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
二、新闻写作的技巧和启示优秀的新闻稿件不仅仅遵守基本原则,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下面将介绍几个新闻写作的技巧和启示:1.采集全面信息在写作新闻时,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还要关注事件的前因后果、各方参与者的观点等。
通过广泛采集和比对信息,能够提高稿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读者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信息。
2.分清事实和评论在新闻报道中,应该明确区分事实和评论。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评论则是个人主观的看法。
应该客观地叙述事实,避免对事实进行解读和评价,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注意新闻语气新闻文章应该采用客观、中性的语气进行写作,避免使用过于主观和情绪化的词语。
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冷漠和生硬的语言,保持一定的人情味,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关注。
4.多样化报道角度在写作新闻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报道同一个事件。
孙中山先生的新闻传媒改革与言论自由作为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和民主主义先驱,孙中山先生为新闻传媒改革和言论自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坚信,一个国家的新闻机构应该独立自主,能够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而言论自由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本文将探讨孙中山先生在新闻传媒改革和言论自由方面的贡献,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中,他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主张实行民主制度,其中包括新闻传媒的改革。
孙中山先生强调,新闻机构应该摒弃政治偏见和急功近利的观念,以公正、独立的态度报道新闻,让人民真实了解社会的动态。
他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成为人民的监督者和舆论的表达者,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作用。
为了推动新闻传媒的改革,孙中山先生积极倡导新闻技术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他主张引进现代化的新闻设备和技术,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及时和全面。
此外,孙中山先生还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新闻传媒,提倡建立新闻合作社和读者参与机制,让人民的声音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言论自由的保障,他认为每个公民都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言论压制和限制,主张民主宪政和法治社会的建立。
他提倡设立合法的言论平台,让人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要求新闻媒体尊重人民的言论自由,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或扭曲言论。
孙中山先生对新闻传媒改革和言论自由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实践中。
他创办了《民报》等一系列新闻媒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
他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传递正能量,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
孙中山先生同时也积极参与新闻报道,亲自撰写文章,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孙中山先生的新闻传媒改革和言论自由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时代,新闻传媒的发展更加迅猛,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媒体偏见、虚假报道等。
孙中山先生提倡的独立、公正、客观的新闻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轰动中外的“民呼报案”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8期文·图/陆其国说起轰动中外的著名报案,我们下意识想到的,便是发生在上海的“苏报案”。
也正因为“苏报案”的影响太大且深远,因此使当年也是发生在上海、也同样曾经轰动中外的“民呼报案”,多少被人有所忽略。
时过境迁,于今更是知者不多。
人们有所不知,其实“民呼报案”的主角,当年也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于右任。
马相伯激赏于右任于右任,原名于伯循,字诱人。
生于1879年,陕西泾县人,后迁居三原。
于右任幼承庭训,继进私塾;后中秀才,并入书院就读。
父亲于宝文寄望于他的,就是“望汝作世上一个读书人”,但于右任似乎并没有恪守父训。
1900年,二十岁出头的于右任入陕西中学堂读书。
当时眼见国难当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绪西逃。
青年于右任出于民族义愤,写信给巡抚岑春煊,建议杀掉慈禧,拥护光绪重新施行新政。
信写好后,知情的同窗好友怕他遭到不测,力劝乃止。
但仅过了三年,也即于右任得中举人次年,他还是因诗贾祸,遭到三原县令德锐(满籍)通缉。
这些诗包括《杂感》(四首),以及《署中狗》等。
前者讽刺清廷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横征暴敛;后者指向更是一针见血:“署中豢尔当何用?分噬吾民脂与膏。
愧死书生无勇甚,空言侠骨爱卢骚。
”诗中直言,养着你们这些官吏有何用,平时只管吞噬民脂与膏;与其空谈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不如用实际行动,效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由于此时激赏于右任的兴平县知县杨吟海调升商州知州,他聘于右任出任商州中学堂监督(校长),使于右任一时得以逃过德锐魔爪。
在此期间,适逢开封举行最后一次春闱会试,也许是为告慰父亲希望他作“一个读书人”的期望;也许是于右任一直感慨于“旧日求学之困难,或有志而无其时,有时而无其地,有地而无其师,有师而无其资”。
而此次赴汴考试有地方资助,他便欣然前往赶考。
几乎与此同时,三原县令德锐向陕甘总督允升密报于右任为革命党,请革去其举人,缉捕归案。
浅谈于右任新闻自由观
刘莹; 张筱筠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9(000)014
【摘要】于右任办报之际,国人没有言论自由,报界没有新闻自由。
当时中国自由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出于各种目的和动机号召新闻自由的声音喧嚣一时,其中于右任的
新闻自由思想是较彻底地强调独立意志的,同时也是理想化的。
言论独立"以有独立之民族,始有独立之国家,有独立之国家,始有独立之言论。
再推而言之,有独立之言论。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刘莹; 张筱筠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
【相关文献】
1.论西方新闻自由观对当代新闻自由的影响 [J], 王润
2.新闻自由的反思与想像:对自由主义权利优先论视域下的新闻自由观的解构 [J], 施勇
3.商品经济和新闻自由——马克思新闻自由观的一个认识视角 [J], 李庆林
4.商品经济和新闻自由——马克思新闻自由观的一个认识视角 [J], 李庆林
5.蜕变为霸权主义工具的“新闻自由”——西方新闻自由观评析 [J], 潘玉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梁启超被喻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一生涉足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新闻学、佛学、语言学等领域。
“梁涉历各界,而以报界为最著。
黄元生君尝尊之为报界大总统。
”他从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开始在报界初露锋芒;然后,到上海创办《时务报》,从而名声大噪;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等报刊,其中《新民丛报》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报刊之一;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主编过《庸言》、《大中华》等杂志。
一、他关于报刊性质和功能的认识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册发表新闻学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其中他把报纸比做“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梁启超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
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
”其中,“去塞求通”的提出肯定了报刊信息传达的重要性,要求上下、内外相通。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报刊的“耳目喉舌”作用。
“耳目”,就是要帮助大家既了解全球大势,又知晓国内的情况;“喉舌”,在梁启超看来,就是既要宣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又是要敢于反映百姓的心声。
不难看出,梁启超的“喉舌”论一直影响至今,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中国政党报刊的理论先河。
现在,我国报刊一直提倡将报纸的党i生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相结合,换言之,党性原则,即报纸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上情下达;人民性原则,即报纸应作为老百姓的喉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将下情上达。
于右任的新闻业务创新和新闻理念对当下新闻媒体的启示
关于于右任大师的新闻理念,草草一列就能列出十几条来,而我在这里也只能简略的列出几条来分析。
于右任大师在新闻业务创新方面是新闻业的先驱人物,资料上说明,他是第一个对新闻进行分类编辑并开始讲究标题的制作技巧,注意突出重点的新闻人。
他人容易忽略的受众意识在他这里则成为了新闻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点。
这些理念在现在已经十分普遍但在那时却是十分新鲜的做法于右任大师的理念给中国新闻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代传播活动中他的这些业务创新理念依然延续着,依然为新闻事业做着贡献。
在新闻理念里于右任大师十分注重记者的作用现在记者的基本素质我们都知道:1.新闻敏感 2.知识与阅历 3.政治素质 4.社会活动能力 5.人文关怀然而于右任大师的理念却并不是如此从大师的办报理念来看:“一曰志”,“二曰仁”,“三曰义”,“四曰智”,“五曰勇”,“六曰公”,“七曰洁”,“八曰忠信”,“九曰讽喻”,“十曰财力”。
大师将志,仁,义,智,勇五个字放在前面我将它理解为:有志向有仁爱有大义有智慧有勇气这是办报的理念我想这也是他给记者的理念我这样认为是因为大师还对记者们说过:“一报之名誉,一报之价值,乃至一报之精神命脉,皆悬于诸君之手。
”记者的言论构成新闻有了新闻便有了新闻媒体所以记者的行为言论十分重要我不赞成现在的五大记者基本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都知道新闻业有监督政府的职能如果一味顾及政府弃民众不顾那监督政府的职能形同虚设不如废掉还有人文关怀方面仁有同情,怜悯的意思和人文关怀意思相近在现代我们把人文关怀放在了第五位而大师将仁放在了第二位,仁者君子德行最为重要没有好的德行我想其余的一切都是空谈有德行则有志向有大义有勇气才能接受进步思想敢于批评揭露不畏强权建立媒体威信匡扶正义真正做到为国为民。
所以记者的基本素质里没有“德行”两字却是让我十分诧异。
总的来说新闻媒体需要进步思想,需要敢于批评揭露不畏强御“力求为正确之言论
机关”,主张言论独立自由为国为民真正做到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