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变异现象3教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变异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指导学习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2、展示幻灯片,向学生说明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
3、变异的概念展示幻灯片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图片中的突出特征和差别;用安康羊的例子说明变异的概念。
结论:变异的概念,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板书)提问: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吗?展示幻灯片,变异现象无处不在。
例如五颜六色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大花生和小花生的果实种子大小不同。
结论:变异的特点,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板书)4、引起变异的原因展示幻灯片并提问,幻灯片中所讲的两个实例中的变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结论: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遗传物质决定;(2)外界环境影响;(板书)展示幻灯片实例,缺钾导致西红柿生长不好,这是环境对生物性状影响的一个例子。
提问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吗?结论: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如:人的眼睛的虹膜有褐色和兰色、人的辨色能力有正常的和色盲等。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
体会变异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2.了解变异有两种,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教学准备: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长得不大一样呢?变异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2.揭示什么是变异。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升学仔细观察她们差异的地方并交流。
初步了解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比较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
揭示什么是变异。
3.观察比较动物植物等个体见的差异。
仔细观察金鱼、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图片探究动物植物的变异的特征,可以从颜色、外形特征去观察。
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5.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学生阅读并讨论三叶草发生了什么变异。
6.巩固遗传和变异都是生命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发生差异。
什么是生物体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科学探究: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科学知识: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二、课前准备教师: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构思与调整一、导入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学生讨论交流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4.总结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全班交流全班参与调查小组讨论回答三、变异现象的拓展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课后调查板书设计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一、导入1.这样的无籽西瓜和新型草莓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2.科学家们为了解释研制新型的水果,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他们的研究过程,学习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1..谈话:观察自己和父母的照片,看看自己长得像谁?又有哪些差异?那么,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又稍有不同?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2.谈话: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在遗传学的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请大家阅读书中20页的资料,圈画出有用的信息。
3.生反馈,找学生补充4.提问:你能对孟德尔实验做出自己的解释吗?5.小组讨论。
6.交流汇报。
7.引用“基因”概念讲解孟德尔实验。
利用ppt演示过程,并适当加以拓展,比如父母单眼皮和双眼皮,孩子是单双眼皮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8.谈话:可是,人们无法用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来解释有些动物的父母皮毛都是褐色的,而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后来的科学家对此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9.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变异的资料。
10.师生总结。
三、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人们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就利用遗传变异的规律来改善它们、利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造福了。
2.提问:你认为,袁隆平爷爷培育超级水稻应用了什么原理?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5.指导学生学习变异的应用。
交流:人类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有哪些应用?不能近亲结婚生育、品种改良、寻找家人、警察破案四、科学辩论会1.谈话:大家在刚才的交流中说到,生物的变异现象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坏处。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生物的变异现象呢?下面我们分成两个组,来举行一场科学辩论会。
首先请大家准备一下。
2.学生准备资料。
3.举行科学辩论会。
五、指导学生查阅资料遗传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虽然人们在遗传变异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人类是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的,特别在最近几年,科学家在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惊人成就。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变异现象的概念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了解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教学磁带、投影仪、幻灯片、生物变异样本等。
2.学生个人课桌、活动室和教学利器。
3.生物变异的图片,包括颜色、形状和某些器官的样本。
三、教学内容1.引入,导入生物多样性、进化的话题。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
2.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
通过幻灯片和生物样本,给学生展示生物的颜色、形状和某些器官发生变异的样本。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察。
3.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让学生自己探索水平,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测。
4.介绍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让学生阅读和讨论材料,了解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以及该变异如何适应环境。
5.给生物变异小组演示,让学生了解小组别名,学生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变异日志,以及小组陈述小组检查结果,与小组分享结果。
6.小组辅导和集体写作。
指导学生根据小组日志或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让每个小组各自总结一个表格,检查不同类型的生物变异,原因和影响。
根据范例表格,整理所有小组的汇总表格。
7.总结,回答问题。
在生物变异演示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什么是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如何?四、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
通过提问来引入和介绍新的知识,调查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理解。
2.连横。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案例法。
通过生物变异的实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类型和影响。
4.团体研讨。
通过让学生分组或小组工作,深化学生对生物变异的了解和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2.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土壤的爱护》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缘故,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缘故。
2.情感态度目标:(1)情愿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缘故。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判。
3.STSE目标: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阻碍。
教学重点: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缘故。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缘故。
教学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缘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小组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赏诗歌: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服悠然;许多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气!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
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期望!同学们,我们差不多明白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爱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 土壤的爱护)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
要求:注意观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觉黄河的水专门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
由此还可能提出:a黄河水什么缘故是黄色的?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来的?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什么缘故沟壑纵横?d黄河的两岸什么缘故少树木?……等等问题。
假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问题。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问题,相应地进行板书。
(把有一定价值或研究性强的问题板书。
由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评判,鼓舞学生这种积极摸索的适应。
能在课堂上说明的就说明。
强调本节课要紧研究的问题:黄河水黄色?。
)二、学生猜想1、学生猜想黄河水是黄色的缘故。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并探究其原因。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变异现象,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理解变异现象,并探究其原因。
同时,学生对于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掌握探究变异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探究变异现象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变异现象。
3.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变异现象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例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生物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变异现象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变异现象的定义,并详细讲解变异现象的类型和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变异现象的原因。
《生物的变异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物领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概述。
2. 生物的变异类型与成因分析。
3. 生物的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在自然和人为选择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听课: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变异现象。
3.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观点。
4. 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野外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概述1. 通过案例引入生物的变异现象,介绍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基础知识。
3. 展示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如何产生。
第二课时:生物的变异类型与成因分析1. 学习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变异,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变异的理解和观点。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的变异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课时:生物的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1. 组织学生观看生物进化的视频,了解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不同环境对生物变异的影响,讨论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
3. 布置实验: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物的变异如何影响其适应能力。
第四课时:生物的变异现象在自然和人为选择中的应用1. 学习自然和人为选择对生物变异的影响,探讨人类如何利用变异进行选育。
2. 观察野外生物的变异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和记录。
3. 总结本次课程,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观察报告。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专注度、参与讨论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3 苏教版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 1教学反思苏教版科学课改革最灵魂的东西就是将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
回顾这堂课的前前后后,我确实感触良深: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可是,“动手操作”是否就是“探究”的唯一,“科学探究”是否就一定要动手?本节课的实践再次证明:学生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没有思考的观察,只能是一个忠实地记录着,不可能获得重大发现和规律性的认识。
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没有遵循常规,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而是重在规范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辨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紧紧围绕“我”为什么像爸爸、像妈妈?“这是遗传吗?”“想认识遗传应该怎么样做?”“人有遗传,动物有遗传,植物也有遗传,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进行碰撞研讨式思维习练活动。
活动因果关系的具备,使学生很快明白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遗传,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现象。
在对这些问题的目标指向的认识,探究过程的设计、探究方法的选择、探究证据的收集、探究结果的分析等理性思维参与过程中,借助教师的相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探究任务的形成和解决,得到了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我认为,这种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确属“探究”属性中较易被人忽略而又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属性,是“探究”的本质属性和核心所在;我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
通过科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科学方法和理性科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
所以,在科学探究系列活动中,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是以什么为核心目标,是知识,还是面前这些“可塑之人的科学思维?”我们必须明确,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信息”可以灌输,但“理解”却不能,因为理解是来自学生本身的科学思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二、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进程和方式·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不同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搜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知识与技术·明白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谈话:上一节课咱们在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时,观察了生物界许多家庭的照片,你们有什么发觉?咱们能够遗传父母的特征。
观察PPT成龙一家图片,看看房祖名是不是和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呢?小结:咱们能够遗传父母的特征。
但又不会和父母长得一模一样。
这节课咱们一路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一、了解同窗间的不同(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可否卷曲”、“大拇指可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部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一个标准的概念。
(3)咱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4)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仔细观察P46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发觉,为何会如此?(2)小组讨论回答(3)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能够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4、了解关于变异的谚语:点击“幸运的四叶草”,看它告知咱们什么?三、拓展1、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提问:有谁明白那个“唐白虎”点“秋香”是怎么一回事?常州某动物园为一只名为“唐白虎”的白虎全世界“征婚”,谁知符合条件的白虎屈指可数。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设计紫蓬镇罗坝小学刘海东一、教学目标1、明白变异也是生物的特点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能对同一种类动植物外形特点的差异性进行观看比较,并做出说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白变异也是生物的特点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点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说明。
三、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是生命的差不多特点,差不多上生物体繁育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连续,变异使物种后代显现差别。
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明白得。
因此本课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本课要紧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点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点的差异,揭示变态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看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
教材中利用图片展现了形状各异的金鱼、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
这些动植物的外形特点、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
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专门早差不多发觉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制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明白什么是变异。
3、交流讨论,感知变异现象并对变异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4、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美好的愿望。
5、查找资料,充实所学内容。
感受人类的聪慧。
五、教学过程(一)、虎父无犬子1、你能找出下面的一对闻名的父子明星吗?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2、小结人的遗传特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下颚、声音、身高、肤色、胖瘦、父母的天赋、……3、陈佩斯不但在外型上遗传了他父亲的专门多特点,而且他还子承父业,遗传了父亲的表演天赋,也是一位杰出的电影演员。
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游戏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1. 观察、记录:出示双胞胎图片。
请学生找找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找完之后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互动,生发言。
)2. 以上的对比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比对,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又有多少不同之处呢?3. 出示一些外形特征的图片,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外形上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4. 观察、统计:接下来我们看看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小组内同学相互观察,做好记录后完成桌上的调查表,组长统计各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5. 分析记录表:经过观察、统计,得出结论:我们虽然都同属于人类,而且年龄相仿,但是在外形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6. 小结: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后概括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了。
[设计意图:从寻找双胞胎的不同开始,让学生意识到再相似的生物中也有不同的地方。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1. 提问:变异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2. 出示金鱼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的金鱼,会有什么发现?这些差异性说明了什么?(金鱼也是有变异现象存在的)3. 出示康乃馨和玉米图片,请学生观察,找不同之处,解释这是什么现象。
4. 拓展: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出现了变异的动、植物?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属于变异现象的?5. 多媒体展示各种动植物,激发学生对物种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6. 小结: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的变异现象;2.熟悉异色叶和花的种类以及其分布情况;3.了解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变异现象;2.异色叶和花的种类以及其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中,同一种植物、同一种动物的个体,它们有时会出现不同于一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情况,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 学习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8页,仔细观察图片和文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生物的变异现象指什么?2.为什么发生变异现象的植物和动物会被人们重视?3.请你自己找寻家门口的花,在教室里与同学们分享你观察到的变异现象。
3. 拓展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给出以下拓展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阅读作答:1.你知道有哪些异色叶・花?并且它们分布在哪里?2.变异与环境是否有关?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教材,举出例子说明。
4. 总结与归纳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以及异色叶・花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白了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记录在自己的书本上,以备后续复习使用。
五、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寻找异色叶或花,并在明信片上留下自己对它的观察和想法。
2.回家后,请同学们向家长、亲戚和朋友介绍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邀请他们一起寻找异色叶或花,分享观察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异色叶・花和生物变异现象的简单介绍。
其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以及环境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然而,本次教学的时间较短,内容也不够深入,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