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颖:把《诗经》唱给你听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教科书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厚教”和“厚学”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加大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古诗词内容占到教科书内容的51.7%,如何讲好古诗词就越发重要起来。
许多老师的古诗词教学是围绕“读通读顺、理解诗意、展开想象、明理悟情”几步展开的。
有的课就诗学诗,内容单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而让人印象深刻的古诗词教学则彰显出教师较高的古诗词素养,学习内容丰厚,学生兴趣浓厚。
诗词虽短,教师却解读得“厚”,学生学得也很“厚”。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提倡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但老师们主要运用在现代文阅读上。
而想把古诗词课教“厚”,我认为也应该提倡整本书阅读,提倡“1+x”模式。
这里的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指大量阅读和积累古诗词,更是指要指导学生阅读作者生平故事、诗词背景故事、名家解读等书籍。
尽管许多教师的古诗词教学都会有作者或写作背景介绍,但是资料的补充很多仅限于教学参考书上的简要内容,课堂上也是一带而过。
其实每首诗词背后都有作者所处时代以及诗人人生经历、个性风格的烙印,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建立在对这些资料的充分理解上。
课堂上如果只就诗论诗,有时会因为作者所处时代离学生久远而较难引起学生共鸣,对诗词的学习和感悟也就容易流于浅层诗意的解读,缺了深度和厚度。
古诗词课堂的“厚”,首先在于教师的“厚教”。
语文教师不一定非要成为诗词大家,但一定要有大量古诗词积累,要有大量相关阅读,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较为欠缺。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缸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活水。
只有在自身提高古诗词素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课堂实现“厚教”,指导学生“厚学”。
教师的“厚教”是学生“厚学”的基础。
所谓“厚学”,即学生不局限于学习作者的一首诗词作品,而是课前课后通过广泛查阅资料,阅读人物传记、系列诗词作品、名家解读与赏析等,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及不同作品的写作背景等,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站在作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把诗词读深、读厚、悟透。
灼灼光华,灿灿《诗经》王:在中国诗歌的发源地,有一座丰碑,那就是《诗经》;吕:在古代诗歌的源头,有一汪清泉,那就是《诗经》。
王: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吕: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徉王:今天,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静心聆听华夏璀璨诗篇。
吕: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虔诚探访中华不朽诗篇----灼灼光华,灿灿《诗经》王:听,劳动的号子已经喊起,这是中华文化最早的起源。
打鼓齐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齐: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王:《诗经》之美,美在质朴。
言简义丰,回味无穷。
吕:爱,让人类繁衍生息、生生不息,爱之深,思无邪。
《诗经.子衿》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合: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中的另一颗明珠——《关雎》也让我非常情有独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合: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之美,美在形式。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你赠我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心最诚。
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里有一种诺言,叫誓言铮铮,相知相惜,此心无绝。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直到世界的终点,乃敢与君绝!《上邪》上邪(yé)!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读呼兰河传有感读呼兰河传有感1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具有才气却生命短促的女作家。
被誉为“中国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可惜天妒英才,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活了三十一年。
《呼兰河传》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她留下的不朽文学丰碑。
在这部作品中,她以女性细致的观察力,运用朴实的文字叙写了北方人民的艰苦生活。
通篇没有一个“穷”字,可无处不透露出其中的贫苦与辛酸,真是字字含情。
鲁迅先生对于不幸的人们曾有过发自肺腑的感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为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幸,也为他们的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这也正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
读着书中的文字,我仿佛来到了呼兰河。
大雪漫天飞舞,天寒地冻。
小巷深处,一位体格健壮的小伙子躺在垃圾桶边,嘴里一直在抱怨着老天对自已的不公,身上只盖着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
我可怜他,给了他一些钱,他马上买了一袋子热馒头,狼吞虎咽地吃完,又倒睡在垃圾桶边,仍在抱怨着。
我有些愤怒,他为何不思考如何利用剩下的钱去谋求出路,而仅是为解决一时的温饱。
再往前走,我仿佛又看见了一个肉铺。
一位屠夫正在卖猪肉,猪肉的价钱低得离谱。
我的第一反应便觉得这是瘟猪肉。
可肉铺前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买走猪肉,还不忘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是泥坑子里淹死的”。
我凑近些看,猪肉上有红色斑点,散发着一股腥臭味,我确信是瘟猪肉了。
老板在一旁疯狂的解释是猪掉进泥坑里淹死的,也不管此时那个坑里是不是真的蓄满了雨水,何等荒谬!泥坑子淹死猪的事,也许是有的,但不可能那么频繁。
毕竟,不可能每天都在下雨,每天那个坑都蓄满水。
这样简单的道理,呼兰河的人民心里像明镜似的。
可是他们就是愿意相信是泥坑里淹死的猪,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买价格低廉的瘟猪肉。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消费者,对于价格偏低的商品,第一反应就认定不是好货,即使商品是好的,人们也更愿意相信是有问题的。
又是何等的谨慎!用自欺欺人来麻痹自己,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生活极其艰难。
Ob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作者: 刘冬颖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5-109页
主题词: 《诗经》;祭品;原始意象
摘要:祭祀是先秦时期的一项重要活动,<诗经>中有许多写祭祀的诗篇.在<诗经>的祭祀诗中,当时的人们在充满虔敬的心情中,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献给上帝和先祖,期盼着他们降下福禄.祭品的不同,不仅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生活习俗,传达了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意义,并暗示了礼的起源.剖析这些献给神灵的祭品,为解读当时社会的典章制度、生活习俗提供了许多例证,能深入到民族原始心理的深层,站到<诗经>的时代去理解<诗经>.。
收稿日期:2002-11-27作者简介:刘冬颖(1972-),女,黑龙江大庆人,讲师,在读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史和先秦文学研究。
《尚书・酒诰》与《诗经》中的酒德刘 冬 颖(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尚书・酒诰》与《诗经》中写酒的诗篇所反映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与周初崇尚节俭的政治思想有关,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在《诗经》产生的时代,已经形成了十分严格的用酒制度,各种礼仪都离不开酒。
《诗经》中写酒的诗篇体现出了两种精神:一为饮酒观德,二为戒溺酒。
周人既重礼又重德,饮酒之是非得失,看其社会效果如何,是否合乎礼仪,有否酒德。
关键词:《尚书》;《诗经》;酒德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007(2003)0320033204《尚书》与《诗经》都是儒家经典,相传曾为孔子教授学生的教材。
《尚书》的内容都和政事有关,《荀子・劝学》:“《书》者,政之纪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
”《尚书》实际上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篇亮点,诗的铿锵节奏和优美文字之间记录了历史的许多细节。
且,任何文学作品都根植于它所产生的时代。
《诗经》中的一部分作品采自西周时,与之同时代的《尚书》中的政治思想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
如《尚书・酒诰》与《诗经》中写酒的诗篇所反映的精神就大体相同。
一、“不腼于酒”与周初的政治思想商周文化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文化的源头,特别是周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周文化是在继承并总结殷商灭亡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
从政治思想上看,商周之间的发展变化是从神事走向民事,从神治走向德治。
在商代,从殷墟卜辞中可知,商王敬祖尚神,大小事都要请示祖先神祗的意志。
而西周周王统治集团面对“大邑商”骤然而亡的事实,认识到“天命靡常”,总结夏、殷“不坠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的惨痛教训,更重视“聿修厥德”(《大雅・文王》),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与诗经相关的歌曲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许多作曲家和歌手都将诗经中的诗歌进行了改编成歌曲,并创作了与诗经相关的歌曲。
以下是一些与诗经相关的歌曲的例子:
1. 《诗经之歌》:由杨洪基演唱,将诗经中的多首诗歌进行了改编,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呈现。
2. 《念诗经》:由朴树和五月天演唱,将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作品进行改编,以摇滚音乐的形式进行演绎。
3. 《风雨之歌》:由林忆莲演唱,将诗经中的《关雎》进行了改编,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呈现。
4. 《墨参》:由邓紫棋演唱,是根据诗经中的《卫风·无衣》进行创作的歌曲。
5. 《诗经三百》:由张信哲演唱,将诗经中的多首诗歌进行改编,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演绎。
6. 《子夜吴歌》:由郭采洁演唱,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进行改编的歌曲。
这些歌曲将诗经中的古老诗歌脱离了古代的语境,在现代音乐的包装下重新呈现,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具有现代音乐的特点。
刘冬颖:七夕,吟唱《诗经》的古老情歌《月出》·月出传情思七夕唱诗经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
时下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是不恰当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就在朝朝暮暮!牛郎织女一年才见面一天,如果把七夕当作中国情人节的话,那中国人的爱情生活可太惨淡了。
我们中国人的爱情,从3000年前的《诗经》时代,就是非常浪漫、甜蜜又热烈的。
2021七夕,让我们一起吟唱《诗经》的古老情歌《月出》,感受月光下炙热又神秘的爱情。
诗经·陈风·月出音乐:刘冬颖 - 风雅弦歌——刘冬颖古诗词吟唱(第三辑——一唱三叹)创作团队:吟唱:刘冬颖乐谱来源:传统吟诵调音乐制作、合声:张世彬录音、混音:董宇策划人、出品人:刘冬颖面对皎洁的月光,人们萌生过许多奇异的想象,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对月怀人、月夜幽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李白《静夜思》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望月怀远》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更成为千百年来人间最美好的祝愿之辞。
那么,是谁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眼光观照了月亮?更是谁第一个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比作月亮?《陈风·月出》的作者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抬头望月的第一位诗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月亮开始的——《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选自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版皎洁的明月,辉映着诗人心目中的女神,赋予她嫦娥仙子般动人的美色。
月光和美人交相映衬,使女子的容色之美与体态之美,融入朦胧月色之中,给“佼人”增加了一层神秘感。
唯有月光和美人,可以相映成辉;也唯有美人与月光,可以相得益彰。
诗中用来描写“佼人”的文字,全是抽象的,并不是具体的画像。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Data in The Book of Songs 作者: 刘冬颖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26-131页
主题词: 诗歌;《诗经》;史料价值;史诗
摘要:<诗经>不仅是文学研究者的诗歌宝库,也是史家的史料渊薮.最初的<诗三百>百科全书地涵盖着精神文化现象,历史的许多细节都在诗的具体而微的描写中体现出来.<诗经>中的许多作品对研究西用春秋时期的历史状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周人的五篇开国史诗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人在灭商以前的历史进程.然而,<诗经>虽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史学研究者也可从中找到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但诗毕竞不是史,以此来考察当时社会还应参考地下考古资料,并与先秦的其他文献相佐证.。
《诗经》:风雅颂的满目琳琅,思无邪的国韵华章作者:安然来源:《小演奏家》2018年第05期小时候,我背得最熟的诗文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虽然那时候并不知道雎鸠是什么鸟儿,也不知道淑女和君子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只因为诗的韵律太美,读着读着便会背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重读《诗经》之时,我依然会被这些短小而精悍的字句撞击着心灵,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极富生命力,纵使穿越几千年,依然深邃而清雅。
相传,周朝设有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风人”。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些采诗人都会摇着木铎巡游各地去采集诗歌,像勤劳的蜜蜂游走于田间地头。
在田野间劳作的人们每当听到清脆的木铎声,就知道是替天子体察民情的采诗人来了,于是大家纷纷放下手头的活儿聚拢过来,把这一年来传唱的歌谣唱给采诗人听。
他们以身边的山川景物和草木鸟兽作为象征,来抒发自己心中最纯净质朴的情感。
采诗人便在田埂上坐下,把这些吟诵之声用小刀刻在竹简上。
就这样,一个个汉字将那些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一一记录了下来……而这些流传千年的歌谣如同一串串夺目的珍珠,从此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风雅颂中的音乐之美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唱本,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原为311篇,流传至今的共计有305篇(余6篇为“笙诗”,只存篇名)。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同现在我们说的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共160篇,其中关涉爱情最多,多为民间恋歌,是当时流行的新乐,风格清新活泼。
国风歌词采写地域很广,多是“水边的吟唱”,来源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和江、汉及汝水一带,歌唱河流沿岸依水而居的先民的纯朴爱情。
“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称为“雅乐”,如同清朝人把昆腔称为“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雅包括大雅、小雅,共40篇,多为王畿地区的作品,是当时的宫廷音乐,内容多为饮酒作乐,酬唱赠答。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四期诗经观后感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看完《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四期的《诗经》,心里那叫一个激动!你知道吗?这《诗经》可真是太有意思啦!以前只觉得它是一堆古老的诗歌,可这次看了节目,才发现里面藏着那么多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情感。
那些诗句,就像是古人在跟我们面对面地倾诉,把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
节目里的表演,真的让我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看到那些古人在田间劳作,在河边嬉戏,嘴里唱着优美的歌谣,我都能感受到那份简单又纯粹的快乐。
而且啊,那些演员把诗经里的爱情描绘得好美好美,让我这颗心都跟着变得柔软起来。
还有那些学者们的解读,让我对《诗经》有了更深的理解。
原来每一句诗的背后,都有着那么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以前读不懂的地方,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这让我觉得,咱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古老的典籍。
它们就像是一个宝藏库,只要我们愿意去挖掘,总能发现惊喜。
《诗经》不只是一本书,更是咱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我决定啦,以后要多读《诗经》,好好感受里面的美好。
说不定,还能从中找到更多生活的智慧和力量呢!观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看完《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四期《诗经》的感受哈!哇塞,真的被震撼到了!这《诗经》简直就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古代生活纪录片嘛!一开始,看到节目里重现的古代场景,我就仿佛置身其中了。
那田间的麦浪,那悠扬的歌声,感觉一切都那么真实。
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幅画,把古代人们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看到那些男女之间的爱情诗篇,哎呀呀,真的是太浪漫啦!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真的好厉害。
还有啊,通过这个节目我才知道,《诗经》对于咱们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原来好多我们现在用的成语、俗语,都是从这里面来的。
感觉就像是找到了文化的根,特别有归属感。
而且,那些演员们的表演真的太出色了!他们把古人的情感演绎得那么细腻,让我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
超好听的诗经歌曲
哎呀,你知道吗?诗经歌曲那可真是一种让人陶醉的存在!就好比在炎热的夏日里,突然吹来一阵凉爽的清风,让人心旷神怡。
比如说这首歌,那旋律一响起,仿佛就把我拉进了古代那美丽的河畔,看到了雎鸠在河洲上欢快地鸣叫。
那歌声中的柔情蜜意,不就像你在最无助时,爱人给你的一个温暖拥抱吗?
还有,歌声悠扬婉转,好似清晨山间的薄雾,轻轻柔柔地萦绕在心头。
这难道不像你在迷茫时,突然看到的那一丝曙光吗?
再听听,欢快的节奏,就像春天里盛开的桃花,一朵朵绽放出无尽的喜悦。
这不正是我们在生活中最渴望的那种美好和欢乐吗?
你说,这些诗经歌曲怎么能不让人着迷?它们不只是歌曲,更是穿越千年时光的情感纽带,把古人的喜怒哀乐传递到我们心间。
我觉得啊,超好听的诗经歌曲就像是一座宝藏,让我们在其中不断地发现惊喜,感受到那永恒的魅力!。
精品合诵思念杳杳不知其期[精品合诵]思念杳杳,不知其期文:清瘦的雨朗诵:润物晓辉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9:31 合诵:思念杳杳,不知其期来自清苑竹语当夕阳的一抹余辉隐于远山,葱茏的山峦也暗淡下来,不绝于耳的是林中众鸟的归巢声。
这时候,牛羊也被主人赶着,从山坡上慢慢地下山。
轻快的步履,长长短短的叫声,透出乡村田园的静谧和惬意。
院中觅食的鸡,静静地踱着步子,落日的余辉映亮了紫黑色的尾羽,闪着清浅的光。
门外,有一棵老槐树,常年以一种舒展的姿势拥抱蓝天。
此时,槐花盛开的时节刚刚过去,零落一地的花瓣,依然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晚风轻送,仍有枝头的残败花絮随风飘落。
一位女子,云鬓高耸,浅眉如黛,着一袭素裙,倚门而立。
目光,迷离空蒙,穿过交错的槐树花叶,一直专注地望着远方。
远处一条弯曲的小径一直绵延到山的那边。
她的神情恍惚而又宁静,就这么专注地凝望着,沉思着。
连青丝上隆起的朦胧的暮色,小径上繁盛的春光,都不忍打扰这份凄婉的盼望。
风清向晚,树影斑驳,可怎么就看不见,那久久等待的熟悉的身影?“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可知,自你离开以后,多少次,和你梦里牵手,不食人间烟火;多少次,伫立风中,期待能捎回一服相思的解药;又有多少次,看着爬满绿藤的小院,想象着,你身披一肩晚霞,荷锄归来。
想啊想,想到月儿瘦了,心儿疼了。
然后,孤影西窗,就着月色,调一杯相思的酒,和着泪,一并饮下。
又把花的香和念的痛,一并缝进棉麻衣衫的一针一线……岁月里,一直就这么横隔着一条长河。
彼岸是你,此岸是我。
君服役千里,山水已成天涯远,却又不知何日是归期。
这一院风光,四季繁华,日日夜夜盛开着寂寞和孤独。
那只蒙上灰尘的琵琶,已经不再是弹拨在腕袖间的一朵青莲,在角落里独自淡淡地凄凉,静静地惆怅,不知过去了多少年月。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女子把一生交付于男子,自然也把一生的悲欢交付于男子。
于文华演唱《诗经》40首▼周南关雎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关雎周南桃夭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颂丰年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丰年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周南汉广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卷耳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卷耳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召南摽有梅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摽有梅作者:佚名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秦风蒹葭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卫风氓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诗经·卫风·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卫风木瓜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硕人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硕人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卫风河广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河广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卫风淇奧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国风·卫风·淇奥先秦:佚名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小雅采薇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采薇作者: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鹿鸣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诗经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刘冬颖:把《诗经》唱给你听
作者:王颖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3期
一次机缘巧合,有幸聆听黑龙江大学刘冬颖教授吟唱《诗经·周颂·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古韵悠悠,醇醇国风,冬颖老师的吟唱,将3000年前先民喜获丰收,感谢先祖神灵的祭祀场景呈现眼前。
舒缓沉稳的唱腔,体现出先民虔诚恭敬的态度:拿出美酒祭品,正心诚意感谢先祖、神灵,祈求上天降福,愿神灵护佑每一个人。
刘冬颖推开古诗词吟唱之门,通过“文人唱诗”的形式,将文献《诗经》再度激活,极赋感染力的呈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诗经》影响她的人生方向
《诗经》是诗与乐的结合。
我国自古就有诗词吟唱的传统,《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配乐的唱词。
因为许多古曲遗失,古诗词吟唱的传统渐渐淡出,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大多只留下文学意义的文本。
古乐曲的丧失,影响了今人对对古典诗词整体原貌的欣赏和解读。
1994年,刘冬颖正在读大学本科,听说有位老师特别有才,会唱诵古诗词,她热切的跟着同学去听讲。
那堂课,老师恰好讲到《诗经》,情绪高涨时即兴唱起来,在老师的吟唱中,诗经第一次从书本上站起来,走近并深深地吸引住她。
刘冬颖决定报考这位老师的研究生,在艰辛备考的日子里,正是《诗经》中那些清丽优雅的句子,安慰和鼓励她。
后来她终于如愿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硕士论文就是关于《诗经》的。
读博士、博士后时,她的研究课题也都选择了《诗经》。
当年听老师吟唱《诗经》,如今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诗经》,带领他们唱诵、引导他们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美。
在教学相长的二十年里,刘冬颖潜心研究《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出专著作品22部,多部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在海外传播。
她主讲的国学慕课《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论语人生课堂》入选中国大学慕课网、清华学堂在线、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全网播出。
笔者买过一本《诗经八课堂》,正是她写的书。
书中不仅有《诗经》学的重
要知识,一些《诗经》重点篇目的注释、赏析,还可以直接在书中扫二维码,听刘冬颖诵读、吟唱《诗经》。
可以说,《诗经》改变了她的人生方向。
让国学插上网络的翅膀
从事国学研究与普及二十余年,刘冬颖探寻诗词古貌,倡导“文人唱诗”。
“唱响诗词经典,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值得做的事。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项目负责人,她非常看好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
当今世界,网络阅读蓬勃发展,人们只需手指一动,各种信息纷沓而至。
“碎片阅读”,原本是拓展知识广度的一个有效途径,但面对汹涌而至的网络信息瀑布,有些人则轻易沦为虚假、低俗、负面信息的接收器,这样的阅读不仅没有养分,甚至还引导错误的人生认知。
针对这个现象,刘冬颖清醒地认识到:不想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要成为信息的主人,而非信息的奴隶!网络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有效地完善和引导。
她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古诗词吟唱、推广的基础上,参与了教育部项目“传承与创新语境下的古乐谱新编唱诗研究”,进一步总结中华诗词经典吟唱推广的规律,强调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支撑网络媒体的阅读空间。
“碎片知识”成为互联网时代特质,电子文献开始流行,只要电子设备在手,随时随地都携带着一座“图书馆”。
如今,国内包括黑龙江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开设国学课程,推行立德修身的国学教育。
她主讲慕课“中华诗经经典吟唱”“《论语》人生课堂”在国内三大慕课平台优课联盟、中国大学慕课网、学堂在线开课。
慕课可同时容纳校内外万人在线观看学习。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完成知识性内容的学习,还能在网络社区中与其他同学讨论。
经由“国学慕课”这种与互联网结合紧密的前沿教学形式,将教学资源与社会人士共享。
刘冬颖和她的团队顺应文献载体的变革,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与新媒体结合,为国学插上网络的翅膀,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国学的影响力。
从而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还原《诗经》的礼乐教化功能
自古《诗经》就具有“通情达理”的教化功能,古代的孩子入学后都要学习它。
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汉代人更是把它抬成“五经”之首,设立博士官。
两千多年来,《诗经》一直是儒家的经典教材,一度还曾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亲近《诗经》、了解《诗经》也就成为了今天的我们溯源中华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
读懂并领会《诗经》中的诗,除了要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地域、体制等背景信息外,还需关注其表现方法、历代解说等,这对一般读者来说是有难度的。
如何把古老的《诗经》用一种大众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是刘冬颖一直努力探求、深深思索的。
她想,一定要还原《诗经》时代诗歌的礼乐教化功能。
谈到《诗经》的“礼乐教化”功能,“古人认为,诗歌和音乐对社会风气、对人的道德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把唱诵《诗经》、欣赏《诗经》礼乐表演当作修养身心、端正行为的重要人生课程。
”刘冬颖强调,“今天,我们走近《诗经》,也要把握音乐这个重要的维度,还原《诗经》这部经典的礼乐教化功能。
”
在这方面,刘冬颖做了大量工作,她從大量古典文献中籍录整理出古乐曲,然后寻找专业音乐人,用现代人能接受、欣赏的审美方式按照古乐谱全新编曲,由她亲自吟唱。
由音乐人何洋编曲、刘冬颖吟唱的《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就是保存在宋人古乐谱中唐朝开元年间歌吟《南有嘉鱼》的曲调,也是现存最早的《诗经》吟唱曲调,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
为此,她还从戏曲和民歌中寻找感觉。
她致力于让国学经典以通俗易懂、更加亲切的方式走向读者,让《诗经》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去。
为了推进《诗经》成风化雨的礼乐教化功能,刘冬颖将项目组推出的古风古韵的诗词吟唱作品,带进上海书展、中华书局伯鸿讲堂、“第二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黑龙江省龙江书院等机构与活动现场,甚至于还走进黑龙江省黎明监狱。
在黑龙江省黎明监狱为迎2018“世界读书日”举办的古诗词吟唱比赛中,刘冬颖辅导服刑人员吟唱古诗,将项目推出的古风古韵的诗词吟唱作品,在监狱唱响,体现了新时代传统“诗教”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在她作为负责人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新媒体平台“风雅弦歌”上,推广了多篇《诗经》朗读正音、注释、赏析和《诗经》吟唱、吟诵作品。
因为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很多朋友都加入到《诗经》朗读、唱诵中来,在“风雅弦歌”微信平台上分享自己赏析、唱诵《诗经》的作品,带动了更多爱《诗》人关注。
刘冬颖与项目团队的音乐总监何洋、张世彬已经制作了系列《诗经》吟唱作品,将陆续在“风雅弦歌”推出。
在刘冬颖看来,以文化逐步浸润,能为向礼、向乐的和谐美好社会贡献力量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