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合同的详细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7.69 KB
- 文档页数:7
劳动合同的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劳动关系双方的权益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的一种法律文书。
下面将从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签订和解除等方面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标准。
一、合同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
用人单位是指需要雇佣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的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等。
劳动者是指直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个人。
二、合同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的名称和形式:合同名称应明确为“劳动合同”。
合同的形式包括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两种形式,但劳动者在受雇前应得到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的种类、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合同应明确劳动的种类,例如全职工作或兼职工作。
合同还应明确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
3.劳动报酬:合同应明确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其他津贴、补贴等。
4.劳动合同期限:合同应明确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形式。
5.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合同应明确工作的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如工作环境、劳动安全、劳动保险等。
6.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合同应明确双方违约责任的约定,以及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
7.其他合同约定:合同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合同约定,以满足双方的特殊需求。
三、合同签订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应符合以下要求:1.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可口头或书面形式签订,但劳动者在受雇前必须得到书面劳动合同。
合同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字盖章,并提供一份原件给劳动者。
2.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因以下原因解除:合同期满、协商一致解除、员工提前通知解除、因劳动法规定的其他情形解除。
四、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外,劳动合同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的标准应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确保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劳动时间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合同条款的清晰性:劳动合同的条款应写清楚,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用语,以避免双方对合同内容的解释产生歧义。
劳动合同的解释与解读一、定义与解释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书面协议。
本解释旨在对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解释与解读。
二、基本要素1. 合同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应当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和经济实力。
2. 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合同期限可以采取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季节性或特定工作期等形式。
3. 工作内容: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
4. 工作时间: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休息假期等相关事项。
5. 薪酬与福利: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劳动者的薪酬标准、支付方式、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相关事项。
6. 保密义务: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劳动者在履行合同期间需遵守的保密义务。
7. 违约责任: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违反合同约定的责任承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违约金、赔偿责任等。
三、合同解释与争议解决1. 合同解释:劳动合同解释应当遵循以合同文件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公平原则为基础的原则。
2. 解释方法:劳动合同的解释方法包括按照文字通常的含义解释、结合合同目的解释、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解释等。
3. 争议解决:劳动合同争议应当依法通过协商解决,未能协商一致的,可选择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等途径进行解决。
四、特殊情况解释1. 合同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应当遵循互惠互利、平等自愿、公平合理的原则,双方应当通过协商一致达成变更协议。
2. 合同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应当遵循法定的解除条件和程序,并注意事先书面通知、经济补偿等相关事项。
3. 强制性合同规定:部分劳动合同条款可能受到强制性规定的限制,双方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五、其他事宜1. 合同的附加条款: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附加条款,比如竞业限制、知识产权保护、违约责任等事项。
2. 合同的终止与续签: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商议终止合同或进行续签。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些争议性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规定。
以下是该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1.关于劳动合同的订立(1)劳动合同可以口头或书面订立,但应当以书面形式为原则。
(2)用人单位应当在入职前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信息,确保劳动者知情同意。
(3)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关于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劳动合同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2)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前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并支付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未提供劳动保护、违反法律法规等。
3.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1)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但当事人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人民法院应当在30日内作出判决或裁定,如当事人不服可以上诉。
以上是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的主要内容,该解释的发布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劳动合同作废和无效的解释劳动合同是用于规范雇佣关系的一种法律文书,它是劳动双方之间约定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劳动合同可能存在作废或无效的情况。
本文将就劳动合同作废和无效的概念、原因、法律适用以及相关补救措施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解释劳动合同作废和无效的概念。
劳动合同作废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成立时就存在某种违法情形或者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因而从合同成立时起便失去法律效力的情况。
劳动合同无效是指合同成立时的违法情形在后来得到确认或者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当事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裁定无效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劳动合同作废和无效的原因。
1. 合同当事人不符合法定条件: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能未满18周岁,或者是不能完全辨识自己行为能力而被法律认定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这样的合同是作废的。
此外,合同当事人也可能是以强力、欺诈、威胁等不正当手段达成的合同,这样的合同也是无效的。
2. 合同内容违法:劳动合同中的内容如果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行政规章的规定,例如未按照法定劳动制度约定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工资支付等,合同也将无效。
此外,合同中存在过于苛刻的约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条款,也会导致合同的无效。
3. 合同形式违法: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如果劳动合同以非书面形式达成,将导致合同的无效。
但是,即使是口头合同,只要能够证明其存在,合同依然是有效的。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在发生劳动合同作废和无效的情况时,应如何进行法律适用和补救。
1. 法律适用:鉴于劳动合同作废和无效的情况属于合同法范畴,一般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2. 补救措施:对于劳动合同作废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法院申请撤销合同,要求对方返还给付的报酬或者赔偿损失。
对于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无效合同被认定后,两个当事人需要恢复到原有的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的名词解释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工资报酬等方面达成的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的基础,既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又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者:劳动者是指具备一定劳动能力、能够为他人提供劳动的自然人。
劳动者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工资报酬等。
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指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具有雇佣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单位。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与条件。
四、工作内容: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指明劳动者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工作内容应当与劳动者所从事的工种相符,确保劳动者能够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工作。
同时,劳动合同中可以注明工作内容的调整与变更方式,保障双方在工作内容变动时的权益。
五、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包含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作地点等方面的约定。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每日、每周或每月需要工作的具体时数。
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享受的休息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带薪年假等。
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工作职责的地点。
六、工资报酬:工资报酬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从用人单位获得的报酬。
工资报酬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其中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具体约定由劳动合同决定。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并依法扣除的项目进行合理扣除。
七、劳动保护:劳动合同中的劳动保护是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给劳动者的一种保障措施,包括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保险等。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受到保护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购买劳动保险,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八、合同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是指劳动关系根据法律规定结束的情况。
劳动合同分为哪几种类型
1. 全职劳动合同,指雇主与员工签订的全职工作合同,约定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为雇主提供劳动力和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2. 兼职劳动合同,指雇主与员工签订的兼职工作合同,约定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为雇主提供部分时间的劳动力和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3. 临时劳动合同,指雇主与员工签订的临时工作合同,约定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为雇主提供短期的劳动力和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4. 实习劳动合同,指雇主与实习生签订的实习工作合同,约定实习生在一定时间内为雇主提供实习机会和劳动力,并获得相应的实习证明和经验积累。
5. 远程劳动合同,指雇主与员工签订的远程工作合同,约定员工在不需要到公司办公的情况下,在家或其他地点为雇主提供劳动力和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以上是劳动合同的一些常见类型,具体合同范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定制。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劳动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若干问题进行解释和探讨。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协议才能被视为劳动合同: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工作关系,即用人单位雇佣劳动者提供劳动力;二是双方达成的协议以书面形式表达;三是协议中明确约定了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相关事项。
如果协议不满足这些条件,即使存在雇佣行为,也不会被视为劳动合同,从而无法适用劳动合同法。
其次,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享有诸多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合理的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工作环境卫生安全、社保权益、劳动保护等。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劳动量和质量合理确定劳动报酬,并及时足额支付。
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劳动者身体健康要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保护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合同解除、终止、变更等情况,进一步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
再次,劳动合同法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合同的履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当合同履行发生问题时,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如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诉诸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
最后,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劳动合同法提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时应当尽量减少对劳动者的不利影响,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劳动合同法解释劳动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旨在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秩序。
它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国家条例第299号)。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以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合同条例》(国家条例第99号)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签订的,关于用工关系中包括职务、工资收入、劳动时间及其它劳动条件的协议或约定。
劳动合同可以是以固定期限为条件的合同,也可以是以无固定期限为条件的合同等。
二、劳动合同的定义从法理上讲,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宪法、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达成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并由劳动者提供服务的合同。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一般为工资、薪金或劳务费;另外,用人单位还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和健康保障,依法提供住房补贴或其他福利等。
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可以是劳动服务,或其他非劳动服务。
三、劳动合同的规定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以书面形式订立。
当事人可以有一份书面合同,也可以有多份书面合同,但其有效性应统一,不能变动成立时不一样。
2、劳动合同应当写明合同双方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合同签订日期、用人单位的经营性质、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劳动时间、工作地点、基本工资标准、休假制度、增加负担的规定、福利待遇等,并应以书面形式确认。
3、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者工资、维护劳动者安全及健康权益等,劳动者则要按时完成用人单位交付的工作任务,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等。
4、劳动合同订立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准确告知写入合同的内容,劳动者应当完全弄清劳动合同的内容,并对内容进行审慎书写。
四、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效力是指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依法行使权利义务的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形式整合民事法律规定的法律文本,对于规范民事关系、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在《民法典》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民法典》中关于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民法典》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协议。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 劳动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性的合同。
劳动者承担提供劳动力的义务,用人单位承担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
2.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特定性。
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3. 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劳动者享有劳动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劳动安全等;同时,劳动者需承担相应的劳动义务,如按时提供劳动力、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
4. 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义务,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依法承担。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民法典》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的内容,但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包括要约、承诺、试用期等环节。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的履行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方式、时间和周期由双方约定。
关于劳动合同的知识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是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
一、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以及劳动者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住址等信息。
2.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保护、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劳动者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权利义务。
3.劳动合同的期限和形式:劳动合同期限可以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也可以为试用期和正式期,必须明确合同期限和形式。
4.工作保护:劳动者工伤事故的保障措施,以及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的劳动条件、劳动安全、健康保护条件等方面的保障。
5.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各自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规定,以及法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和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二、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和方式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应该在劳动者正式就业前完成,一般都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入职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纸质合同或电子合同形式签订。
劳动合同必须是书面形式的,有纸制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形式。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变更: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可以更改劳动合同的内容,但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变更劳动合同需要遵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对双方的权益没有影响。
2.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包括双方自愿解除、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单方解除、解除合同须提前通知等规定。
四、关于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1.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书面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提供合法、稳定的劳动环境。
劳动合同法解释一第一条劳动合同的定义与类型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而订立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条款:1.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4.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 劳动报酬;6. 社会保险;7.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8. 劳动合同期限;9.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第四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合同的起止日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之日起生效。
第五条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的期限不得超过法定最长期限,且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第六条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双方应当严格遵守。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
第七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用人单位解除和劳动者解除。
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包括合同期满终止、用人单位解散或者破产终止等情形。
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第九条劳动合同的无效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或者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该劳动合同无效。
第十条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本解释的适用范围本解释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事项。
劳动合同的名词解释
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
书面协议。
该协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等内容,是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
2.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指依法设立并招用劳动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
团体等组织,具有雇佣劳动者的资格和权利。
3.劳动者,劳动者是指依法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为用人单位从事生产、
经营、管理等工作,以取得报酬的人员。
4.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上应当完成的具
体工作任务和职责。
5.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每日、每周的工作安排,包括工作开始时间、工作结束时间、休息时间等规定。
6.工资福利,工资福利是指劳动者从事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和福利待遇,包
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7.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
的劳动保护设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8.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和
职业道德准则。
以上是劳动合同中常见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
的劳动合同范本或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劳动合同法全文解读第一章总则1. 目的与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旨在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者。
2. 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3. 劳动合同的类型: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4. 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5.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件号码,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工作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违约责任等。
6. 试用期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的期限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7. 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8. 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9.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0. 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合同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劳动合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11. 集体合同:用人单位与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12. 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
第六章监督检查13. 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14. 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15. 实施日期:本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名词解释劳动合同,大家是否真正了解其含义?以下是关于劳动合同名词解释,欢迎阅览!劳动合同名词解释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1.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
按照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要求,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
所谓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是指根据劳动部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和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的以下人员:①存在着劳动关系而没能履行劳动义务的特殊人员。
例如,用人单位的“富余人员、放长假”的职工,长期被外单位借用的人员、带薪上学人员,请长期病假人员、停薪留职人员,被派到合资、参股单位人员;②企业、事业单位的中共党委书记、厂长或经理、工会主席等。
劳动合同范本及解释一、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合同的条款1. 必备条款劳动合同的期限。
工作内容。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劳动报酬。
劳动纪律。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 协商条款试用期。
培训。
保守商业秘密。
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其他事项。
三、劳动合同的订立1.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条款。
2.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3.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四、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1.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变更或者解除。
2.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3.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期满的。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合同范本解读
一、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它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用人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重要法律文件。
二、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
1. 劳动合同期限:包括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形式。
2.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地点。
3.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包括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三种形式,以及休息休假的安排。
4. 劳动报酬:包括工资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等。
5.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带薪年休假等福利待遇。
6.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明确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保护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7.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包括双方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面解除、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等情形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8. 违约责任:约定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违反约定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三、注意事项
1.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重要条款,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对于合同中不明确或不合理的条款,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修改或补充相关条款。
3. 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签订日期。
如果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订的,应当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4. 劳动合同一式两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协议书解释这是小编精心编写的合同文档,其中清晰明确的阐述了合同的各项重要内容与条款,请基于您自己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修改以得到最终合同版本,谢谢!劳动合同协议书解释尊敬的读者:感谢您对我们公司劳动合同协议书的关注。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合同的各项条款,我们特此提供以下解释。
请您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合同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以得到最终的合同版本。
一、合同主体本合同由甲乙双方签订,甲方为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乙方为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具备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二、合同期限本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双方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合同期限。
如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如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可约定合同终止条件。
三、工作内容乙方在甲方从事约定的工作,甲方应向乙方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并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
四、劳动报酬乙方同意按照甲方制定的工资制度,按时领取工资。
甲方应确保乙方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如乙方的工作业绩优秀,甲方可视情况给予奖金、提成等形式的奖励。
五、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乙方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日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甲方应保证乙方享有国家法定的休息休假权利。
如因工作需要,乙方同意接受甲方安排的加班,甲方应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六、社会保险甲方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费。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七、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甲方应提供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劳动保护设施,确保乙方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甲方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乙方的合法权益。
八、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本合同在有效期内,如甲乙双方同意变更合同内容,可签订书面变更协议。
如合同解除或终止,双方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关于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用工期限问题的司法解释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用工期限问题的司法解释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期限进行解释和界定。
下面将对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用工期限问题的司法解释进行详细阐述。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文书,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两种形式。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在约定的具体时间结束后自动终止,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由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工期限问题,司法解释做出了如下规定。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享有相对的稳定就业保障,但劳动者也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解释明确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方权利与义务,并且强调了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解除劳动合同。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为避免劳动合同持续时间过长而影响用人单位的正常经营和管理,司法解释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使用时间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作为长期从事非固定期限劳动的正常情况,劳动关系自该期限届满时起规定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一规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的长期经营进行了相应的考虑。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还明确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得无限期续订。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用人单位滥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者进行长期约束,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用工期限问题的司法解释是对《劳动法》的具体规定进行适用和解释的产物。
通过明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限制用工时间以及禁止无限期续订劳动合同等内容,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考虑到了用人单位的合法需求。
劳动合同法解释(三十六)关于劳动合同代理和授权的规定劳动合同法解释(三十六)是指中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解释之一,对劳动合同代理和授权的规定进行规范和解释。
劳动合同代理和授权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分析解释(三十六)中的相关规定与实务应用。
一、劳动合同代理根据解释(三十六)第一条规定,劳动合同代理是指劳动合同一方(被代理方)委托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代理方)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
劳动合同代理分为普通代理和特殊代理两种。
普通代理是指被代理方委托代理方与另一方订立劳动合同,此时被代理方与代理方之间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关系仅存在于被代理方与另一方之间。
特殊代理是指被代理方委托代理方与另一方订立劳动合同,但是被代理方与代理方之间同时存在劳动关系。
解释(三十六)第二条规定,特殊代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代理方为用人单位,b)代理方与被代理方确定劳动关系,c)代理方有权决定用人单位与代理方之间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代理的实务应用较为常见。
例如,一些企业在特定地区没有劳动力需求,但又有业务需要,在该地区委托劳务中介机构代为招募和管理员工。
在这种情况下,劳务中介机构作为代理方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并承担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
而企业作为被代理方只与劳务中介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二、劳动合同授权劳动合同授权是指被授权方(有权决定劳动者录用等事项的单位或个人)依法授权给他人(受权方)对其名义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等行为。
解释(三十六)第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授权应当经被授权方书面同意,并明确授权事项和权限范围。
如果劳动合同授权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与被授权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授权的实务应用广泛。
例如,一些企业建立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管理员工的录用、培训、薪酬等事宜,而其他部门(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则将相关劳动合同授权给人力资源部门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受权方有权代表其他部门与员工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等。
劳动法关于合同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履行、解除和终止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动法关于合同方面的规定。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
用人单位是指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支付劳动报酬,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组织或者个人。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个人。
3.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具备以下内容:(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二、劳动合同的履行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益。
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劳动义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劳动纪律,履行职业道德。
2. 调整工作岗位和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并说明变更理由。
劳动者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履行。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
(1)协商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关于劳动合同的详细解释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劳动合同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帮助到您!1、简介劳动合同[2](láo dòng hé tóng),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内涵劳动关系是指受劳动法调整的,在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由于我国就业竞争激烈的国情以及《劳动合同法》发展历史,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造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因此,劳动关系包括了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两种形态。
3、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1、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
按照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要求,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
所谓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是指根据劳动部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和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的以下人员:①存在着劳动关系而没能履行劳动义务的特殊人员。
例如,用人单位的“富余人员、放长假”的职工,长期被外单位借用的人员、带薪上学人员,请长期病假人员、停薪留职人员,被派到合资、参股单位人员;②企业、事业单位的中共党委书记、厂长或经理、工会主席等。
2、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合伙制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特殊类型经济组织,如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等等。
4、特征劳动合同除了具有合同的共同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下列特征:(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一方是劳动者,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即具有使用劳动能力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
双方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具有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服从的从属关系。
(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没有只享受劳动权利而不履行劳动义务的,也没有只履行劳动义务而不享受劳动权利的。
一方的劳动权利是另一方的劳动义务,反之亦然。
(3)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合同条款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劳动合同即成立。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给付劳动报酬,不能无偿使用劳动力。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社会保险条款,同时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关福利待遇条款,而这些条款往往涉及第三人物质利益待遇。
5、作用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以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势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这是由于劳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合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国家法律法规只能对共性问题做出规定,不可能对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做出规定,这就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
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深感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录用劳动者的条件和方式数量,并且通过签订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发挥劳动者的特长合理使用劳动力。
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这既是对合同主体双方的保障又是一种约束,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
因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稳定劳动关系。
6、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单项劳动合同”。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原劳动法规定的长期合同。
三、单项劳动合同,即没有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7、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必备条款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协商约定的内容。
必备条款《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是书面形式,其必备条款有7项:1、劳动合同期限。
法律规定合同期限分为三种:有固定期限,如1年期限、3年期限等等均属这一种;无固定期限,合同期限没有具体时间约定,只约定终止合同的条件,无特殊情况,这种期限的合同应存续到劳动者到达退休年龄;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例如:劳务公司外派一员工去另外一公司工作,两个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劳务公司与外派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是以劳务合同的解除或终止而终止,这种合同期限就属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种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选择合同期限时,应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约定。
2、工作内容。
在这一必备条款中,双方可以约定工作数量、质量,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等内容。
在约定工作岗位时可以约定较宽泛的岗位概念,也可以另外签一个短期的岗位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还可以约定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变更岗位条款等等。
掌握这种订立劳动合同的技巧,可以避免工作岗位约定过死,因变更岗位条款协商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议。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在这方面可以约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与制度,以及用人单位为不同岗位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工作的必要条件等等。
4、劳动报酬。
此必备条款可以约定劳动者的标准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数额及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等。
5、劳动纪律。
此条款应当将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约定进来,可采取将内部规章制度印制成册,作为合同附件的形式加以简要约定。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这一必备条款一般是在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因这类合同没有终止的时限。
但其他期限种类的合同也可以约定。
须注意的是,双方当事人不得将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约定为终止合同的条件,以避免出现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金而改为终止合同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一般约定两种违约责任形式,第一种是一方违约赔偿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即赔偿损失的方式;二是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法,采用违约金方式应当注意根据职工一方承受能力来约定具体金额,避免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形。
违约,不是指一般性的违约,而是指严重违约,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如职工违约离职,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合同等。
约定条款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上述7项必须具备的条款内容外,还可以协商约定其他的内容,一般简称为协商条款或约定条款,其实称为随机条款似乎更准确,因为必备条款的内容也是需要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的。
这类约定条款的内容,是当国家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国家尚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协商约定的一些随机性的条款。
劳动行政部门印制的劳动合同样本,一般都将必备条款写得很具体,同时留出一定的空白地由双方随机约定一些内容。
例如:可以约定试用期、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事项、用人单位内部的一些福利待遇、房屋分配或购置等等内容。
随着劳动合同制的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合同观念会越来越强,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这是改变劳动合同千篇一律状况,提高合同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商业秘密事项如何约定首先,几个法律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5号)第2条,《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国家工商局公第41号),《国家工商局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问题的答复》(工商公字[1998]109号),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1997]317号)根据上述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须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
该信息必须全部具备上述三个特点,方能称之为商业秘密。
作为用人单位应特别注意对自己认为属于商业秘密的信息和资料采取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
比如:用内部规章制度对保密的范围、内容、岗位、人员、措施等等加以明确,也就是制定保密制度;用协议书的形式与有关单位和职工约定保守秘密的权力与义务。
只有如此,才能在发生争议之后,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劳动合同就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一种协议书,可以在其中约定商业秘密的内容。
按照规定,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6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