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辽宁省两化融合政策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辽宁省正在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落实国家和省市对两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制定本政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动辽宁省两化融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总体要求1.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强两化融合工作。
2. 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各类企业加快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3. 坚持开放合作和创新驱动相结合,推进产业融合、技术融合、信息融合和人才融合,在国内外市场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竞争优势。
三、重点任务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针对性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为两化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2. 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3. 加强技术融合,重点支持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4. 推进信息融合,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5. 促进人才融合,构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长效机制,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举措和保障措施1.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释,提高企业和社会对两化融合政策的认知度,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帮助。
2. 建立健全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了解辽宁省两化融合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和挖掘潜力,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
3.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设立两化融合推进领导小组,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4. 加强督查和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和问责,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地和实施效果。
五、工作计划和目标根据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推动辽宁省两化融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两化融合基础知识和管理体系1“两化融合”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管理体系概念的由来: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11月8日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0月15日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11月8日十八大继续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核心: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含义:·信息化的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与中国两化融合特点的不同:发达国家渐进式发展:①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②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中国跳跃式发展: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②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历程的不同: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三个阶段:①蒸汽机时代—小工业时代机械动力传递困难,工厂规模受限。
②电力时代—大工业时代电力动力传递不受限,工厂规模急剧扩大。
③自动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走上两化融合道路。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三个阶段:①传统工业化(1949-1979)计划经济,无需求、无动力、无条件;②开放改革阶段(1989-1999)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③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 -)加入WTO,超高速发展,必然向自由。
中国与发达国家当前两化发展现状对比:发达国家:渐入性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的积累,自然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中国:植入性发展,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中后期,亟待经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
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企业1836家,资产总额亿元。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石油加工业238家,化学工业1597家。
中央企业:中石油8家企业(7家炼厂和1家油田)、兵器北方华锦集团、沈阳化工集团、中海沥青等11家央企,在我省石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
民营企业:“十二五”时期,行业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12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5号),全面推进我省三网融合工作,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加速推动信息消费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网络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逐步有序扩大,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融合业务和网络产业快速发展,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信息消费快速增长,符合省情的三网融合业态体系基本建立。
在沈阳、大连、本溪、盘锦4个城市率先开展三网融合工作,2016年底推广到全省。
到2020年,全省网络骨干网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新建住宅区光纤到户率达到100%,老旧小区改造光纤到户率达到100%,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全部行政村、自然村。
IPTV用户达500万户,广电宽带用户达到300万户。
二、主要任务(一)全面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1.做好推进方案的基础性设计。
省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省协调小组)要认真总结沈阳、大连等试点地区三网融合实践经验和推进模式,依据各地区基础资源禀赋、城市规划布局以及发展预期,本着“试点引路、梯次推进、全面实现”的原则,完成全省三网融合推进方案的基础性设计,明确推进层级和路线图。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市工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为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撑《中国制造X行动纲要》实施和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保障,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向转变,服务和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力度,健全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
2.统筹规划,梯次推进。
坚持顶层设计、集约发展,形成统筹兼顾、点线面结合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格局。
把握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推进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领域发展目标和途径。
3.以点带面,试点先行。
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行业、企业,开展先行先试,以试点和示范带动信息化整体工作。
4.整合资源,服务共享。
整合各类公共服务和专业技术平台,提升区域两化融合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两化融合深度实施方案1. 确定融合目标和路径:- 分析企业现状,明确两化融合的目标和发展路径。
- 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确定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2. 加强组织架构建设:- 设立两化融合的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推进融合工作。
- 指定专人负责两化融合项目的管理和协调。
3. 加强信息化建设:- 确保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包括网络、服务器、软件等。
- 推进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程集成。
4. 加大科研与创新力度:- 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
- 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增加招聘数量,引进具有两化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
- 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6. 加强产业链协同:- 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 建立产业联盟,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发展。
7. 加强政策支持:- 落实相关政策,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
- 加大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支持力度。
8. 加强宣传和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和支持。
- 通过媒体、展览等活动,向外界宣传企业的两化融合成果。
9. 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 建立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10. 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两化融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融合进程的顺利推进。
- 定期进行融合效果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11.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两化融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
- 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2. 不断完善和调整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和优化融合方案。
- 持续学习和吸收新思想、新技术,不断完善融合策略。
“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化同步”发展不仅在于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个层面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而且需要总体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更需要四个层面之间耦合协调、互动同步。
为此,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需要明确“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融合引领功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功能、城镇化的需求拉动和环境打造功能,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跟进功能。
标签:四化同步;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当前的发展时期,必须厘清“四化同步”的理论内涵、发展本质、发展要求和实现路径。
一、“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1.“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内涵“四化同步”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刻的基本内涵。
第一,“四化同步”发展的经济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城乡经济一体化,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基于市场机制作用,在城乡地理空间上,在不同产业间有序流动、优化配置。
第二,“四化同步”发展的社会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调整,使城乡共同分享公平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四化同步”发展的生态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基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基本需求,全面纳入各产业和城镇、生产和生活的整体社会生态系统,构建共建、共有、共享的生态系统。
第四,“四化同步”发展的文化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基于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等,客观科学、与时俱进地统筹城乡文化价值观,有机融合乡土观念和现代城市文明,促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第五,“四化同步”发展的机制内涵。
辽宁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作者:郭煦来源:《小康》2024年第07期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近年来向“新”转型步伐加快。
对其而言,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快与慢”的问题。
1月22日上午,辽宁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沈阳开幕。
1月23日,辽宁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辽宁人民会堂开幕,省长李乐成作政府工作报告。
辽宁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总量突破3万亿元,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城镇新增就业47.9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7.9%。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
2024年,辽宁将壮大经济实力,在保持经济赶超势头上攻坚突破。
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将加快建设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沈白高铁、京哈高速改擴建、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秦沈和新阜高速公路等项目。
同时,辽宁还将加快推进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沈阳都市圈环线、本庄高速、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等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中化扬农精细化工、建发盛海铜产业链等项目,实施大连船舶、大连石化和沈飞局部搬迁改造升级,开工建设华电丹东风电装备等项目。
辽宁提出要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举措包括:支持沈阳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支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三区一引擎”建设。
支持大连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加快辽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北黄海经济合作区建设。
推动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高质量发展。
支持丹东创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支持辽西打造京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
辽宁是工业大省,制造业是“当家优势”。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
在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中,辽宁正努力在动能转换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让旧动能焕发生机,让新动能不断集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促进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需要制定一套实施方案,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1.通过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体系。
3.建设开放、安全、可信赖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二、重点任务1.加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紧密结合。
a.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信息技术研发企业进行创新研究。
b.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c.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
2.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a.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
b.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
c.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建立安全可控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3.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a.支持数字经济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
b.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建立数字经济评估机制,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和监督保障。
4.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
a.提升宽带网络覆盖能力,推动光纤网络普及和应用。
b.加强移动互联网建设,推动5G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c.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5.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a.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b.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线上办公、在线审批等功能。
c.促进政府数据开放,提供便利的公共数据资源。
6.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两化融合的人才供给能力。
a.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两化融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b.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市工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为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撑《中国制造X行动纲要》实施和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保障,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向转变,服务和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力度,健全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
2.统筹规划,梯次推进。
坚持顶层设计、集约发展,形成统筹兼顾、点线面结合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格局。
把握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推进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领域发展目标和途径。
3.以点带面,试点先行。
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行业、企业,开展先行先试,以试点和示范带动信息化整体工作。
4.整合资源,服务共享。
整合各类公共服务和专业技术平台,提升区域两化融合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辽政办发[2015]18号【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发布日期】2015.01.31【实施日期】2015.01.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5〕1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4号),在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背景下,促进我省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含省级,以下简称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定位(一)总体要求。
加速经济开发区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转型,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通过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提升经济开发区内生发展动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同期所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
(二)发展定位。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要率先转型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聚集度,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省级经济开发区要着力打造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承载力,促进现代化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
努力将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带动全省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端、优质、高效的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驱动、绿色集约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培育利用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明确开发区管理体制。
经济开发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为所在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管委会、党工委党政合一体制。
各市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科学核定管委会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实行动态管理。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09•【字号】辽政办发〔2016〕128号•【施行日期】2016.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辽政办发〔2016〕12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辽宁省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2016—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9日辽宁省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68号)精神,提升我省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确保消费品质量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标准引领、协同推进为原则,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支撑消费品标准提升,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强化重点产业实现新升级,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实现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品整体质量明显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显著提高,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品牌培育成效明显,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重点领域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新增消费品类国家标准5项以上;——新增消费品类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20项以上;——主要消费品生产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100%;——省级消费品类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达到5家以上;——消费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消费品类辽宁名牌数量达到235项以上;——培育认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00户;——面向消费品领域,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5家左右。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6〕7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6年11月15日辽宁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充分发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所形成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进一步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为目标,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推进制造业重点行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尽快形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经济,加快推动我省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市场规范、政策扶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优化政府服务,完善监管方式,激发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市场开拓和创新意识,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29•【字号】辽政办发〔2016〕88号•【施行日期】2016.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8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精神,推动全省众创空间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支撑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市场导向、科技引领、开放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微企业、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吸引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通过高效集成和配置各类创新要素,推动众创空间的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
二、重点任务(一)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重点依托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针对重点领域的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在以下细分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1.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机床自诊断等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开发基于I5系统的系列化高速车削中心,面向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卧式加工中心等。
(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企业服务局)2.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重点面向汽车、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等行业需求,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工、装配用工业机器人及系列自动化产品等。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市场管理【发文字号】辽政办发[2016]117号【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发布日期】2016.10.21【实施日期】2016.10.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6〕117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辽宁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21日辽宁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精神,积极推进有色金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扩大应用消费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全省有色金属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产业集聚、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有色金属资源勘查进一步加强,重点工艺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重点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新型有色金属材料消费量进一步增加,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成本进一步降低,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4〕55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促进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发展目标大力扶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完善产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完善地理信息产业链,形成涵盖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和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在国内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和一批创新型地理信息中小企业,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地理信息产业示范园区,拓展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到2020年,全省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重点(一)加快提升航天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应用和管理能力。
充分利用国产卫星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发挥我省航空遥感技术装备优势,积极开发低空、地面数码影像获取系统,提高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与水平。
综合利用光学、雷达等传感器平台,不断丰富遥感影像数据资源,提高影像数据的现势性,实现影像数据的并行、实时处理,建立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库。
重点加强遥感影像在我省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境、减灾、气象、海洋、统计、教育等领域以及我省主体功能区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2年辽宁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2.03.11•【字号】•【施行日期】2022.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2年辽宁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现组织开展2022年辽宁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单位要求1.在辽宁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良好。
2.企业两化融合基础条件较好,有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愿,以及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经验,如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并承诺获评试点企业后,一年内启动贯标工作。
3.已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不再重复申报。
二、申报程序1.申报单位登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平台(网址:https:///gltx/),完成注册并定期上报贯标工作进展情况。
登陆辽宁省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服务系统(网址:)完成年度的两化融合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贯标工作的重要参考。
填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申报书(附件1),并应确保申报材料真实有效,报送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指导和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申报工作,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今年试点工作分两次进行,请分别于4月30日、10月30日前,将申报书和推荐表(附件2)纸质版(一式三份)报送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申报材料电子版发至邮箱**************)。
3.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试点评审、跟踪管理等工作。
获得省级贯标试点的企业,在申报国家、省级有关两化融合政策时,优先给予推荐。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
同步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政办发[2014]50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10.31
【实施日期】2014.10.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辽政办发〔2014〕5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31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下简称四化同步发展),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渗透和覆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引领提升和工业化创造供给,支撑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加强统一规划,根据产业、区域特点,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各有侧重的推进策略。
2.政府引导,市场主体。
政府积极引导有序发展,做好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创新应用,务实高效。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优先目标,增强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
4.点面结合,典型示范。
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全省工业五项工程,通过以点带面,聚焦重点行业、区域以及重要环节进行突破,逐步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底,行动计划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全面实现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的光纤网络接
入,2013年4月1日后新建住宅区光纤到户率达到100%,2013年4月1日前的老旧小区改造光纤到户率达到85%。
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覆盖能力进一步提高。
城市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以上,农村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4兆比特每秒以上。
2.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综合集成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关键生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制造执行系统(MES)普及率达到70%以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普及率达到70%以上,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75%以上,客户关系管理(CRM)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现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达到40%以上。
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由65提高到85。
3.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
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主导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率达到30%,交货周期缩短率达到35%,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5%,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25%。
4.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建立起能耗控制、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节能的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对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贡献明显增大。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以上,累计降低20%以上。
5.数字城管水平不断提升。
数字城管覆盖全省14个市,启动县级数字城管试点,大幅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镇化质量。
6.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由20%提高到50%。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村级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95%。
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面积分别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
7.信息产业发展壮大。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
工业增加值超过
2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6%,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