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卷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A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哲学是 (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 A )A.设想无运动的物质B.否认运动的存在C.设想无物质的运动D.否认静止的存在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D.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 )A.个人积极性的发动 B.解放思想C.尊重客观规律 D.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C )A.时间的持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8.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9.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1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A.苏维埃俄国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测验试卷〔 A 卷〕2021--2021学年第 1 学期测验类型:闭卷+开卷测验科目:马克思主义底子道理概论测验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装订线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总分评阅人测验考前须知:1.本次测验分闭卷和开卷两局部。
第一、二、三大题为闭卷局部,答题时间为50分钟,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四、五大题为开卷局部,答题时间为7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测验50分钟后统一收答题卡,答题卡由监考老师收齐前方可离开座位拿资料进行开卷局部的测验。
2.考生参加测验需携带2B 铅笔、橡皮、圆珠笔或钢笔。
闭卷局部的答案请必然用2B 铅笔填涂,开卷局部的答案请必然用圆珠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卡必需写上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学号要填涂正确,特别注意“科目〞栏填涂原“理〞。
主不雅题答题卷必需写上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考完试后分开交答题卷、试题卷。
4、考生在测验全过程中不得使用通讯东西,操纵通讯东西查资料的视同作弊。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45 分,每题 1 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底子理论、底子不雅点和底子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本钱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展的遍及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根底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 )。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 A .抱负崇高 4、马克思主义发生以前,持久占统治地位的历史不雅是〔 A.唯物史不雅 B.唯心史不雅 C.激变论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 D.庸俗进化论 5、哲学的底子问题是 ( A.世界不雅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装订线 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各位同学:复习马原以课本复习为重点下面网址是社科部网站的自测题大家可以对照考察自己的复习效果http://219.243.15.8/jpk/Marxism/index.html点击在线学习自测试题注意:仅为自测题(不要误解为考试范围,真的没有考试范围),请自查复习效果期末复习注意事项:1.整理八大原理2.整理政治经济学7个重点问题3.下载教学课件与教学提纲4.以课本为主,结合课件或提纲复习绪论到第四章内容5.社科部网站和群文件都有自测题,请下载后自查复习效果(不要误会这是考试题,亲爱的同学们,这只是自测题~真的没有考试范围)6.17至19周周二下午3点到5点三教201或203 有社科部老师为同学提供答疑。
17周周二:常老师王老师陈老师18周周二:邹老师迟老师张老师19周周二:全体老师当然,其他时间有疑问,随时通过QQ找迟迟老师都可以的。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都考80分以上好不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提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创造者及继承者、阶级属性、研究对象、主要内容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3、马克思主义的定义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根源阶级基础思想渊源2、马克思的两大重要发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苏俄的发展成果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强大的生命力根源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了解)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2.哲学3.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1.物质2. 意识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的决定作用2)意识的能动作用)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三)物质的存在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C.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D.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埠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4.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6.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7.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不同,这说明( )A.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B.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C.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D.意识是主观自生的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11.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12.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1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1[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根源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对我的答案:对收起解析试题难度:未评级参考解析:暂无解析!2[多选题] 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阶级斗争学说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理论参考答案:C,D我的答案:A收起解析试题难度:未评级参考解析:暂无解析!3[多选题] 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是A.圣西门B.傅里叶C.欧文D.马克思参考答案:A,B,C我的答案:A收起解析试题难度:未评级参考解析:暂无解析!4[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 )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生物进化论参考答案:A,B,C我的答案:A,C收起解析试题难度:未评级参考解析:暂无解析!5[多选题]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有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D.产品按劳分配参考答案:A,B,C我的答案:B收起解析试题难度:未评级参考解析:暂无解析!6[多选题]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
很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
“马克思又成了时尚”这一现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B.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它属于传统文化D.它具有实践性、正确性、开放性和人民性参考答案:C,D我的答案:B收起解析试题难度:未评级参考解析:暂无解析!7[多选题]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包括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B.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C.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参考答案:A,B,C,D我的答案:B收起解析试题难度:未评级参考解析:暂无解析!8[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思维,也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总结和概括。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初试试题
业务课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
1. 市民社会
2. 拜物教
3.矛盾。
4.群众路线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简答
1.分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
2.试析“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
3.分析“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
三、论述
1.试论唯物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辩证法
2.论述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第一部分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014 年 4 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题(完整试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 .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 .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 .唯心论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 .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 D .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 .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 .精神分析法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 .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 .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 D .识记、联想、假说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lO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 .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 .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12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 D .血缘关系13 .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 .艺术B.宗教C.政治 D .哲学14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 .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 .具体劳动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 .创造剩余价值16 .价值规律是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18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 .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20 .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1 .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A .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 .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22 .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A .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 D .农业资本23 .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A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 D .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24 .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5 .“过剩资本”的出现是A .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 .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7 .下列属于19 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 .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 D .李嘉图28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29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 .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 .信息社会30 .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 .促使国家自行消亡、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20—2021学年度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B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
(每题3分,共60分)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
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3、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C )。
A、费尔巴哈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7、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 C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8、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B )。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9、意识的本质是( B )。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0、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
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考核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核类型: 考试 形 式: 闭卷 学生院系: 各院系 班 级: 试 卷: A1、 ) 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 C.为世界求和平 D.为人类求解放2、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 ) A.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B.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C.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3、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明确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这说明( )A.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主观意志的结果一、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
按序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对应填入表格)B.社会发展的过程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是一样的C.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D.社会发展总是符合人们的预期的4、抗战期间有人提出在抗击日本侵略过程中,要“以空间换时间”;在资本市场上,有人提出要“以时间换空间”。
“以空间换时间”和“以时间换空间”表明()A.时间和空间是同一个东西B.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不可分割C.物时间和空间可以相互转化D.存在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命题教师丁秋玲张想明谭洁李爱玲周琳等院系负责人签字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底线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 辩证法理论D 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A 唯物主义B 宿命论C 唯意志论D 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8、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1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劳动工具的状况B 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精心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 )1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适用年级专业:2008级各专业试卷说明: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佳选项,考生应将最佳选项选择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2B铅笔填涂;考卷类型统一涂填[A];答题卡右侧黑色条码及其上下空白处不得有任何涂写,否则读卡机无法读取答题卡数据。
每题1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
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无产阶级D.农民阶级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思想资源,其中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还有(D )。
A.科学社会主义B.西方哲学C.古希腊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C )。
A.工人罢工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固有予盾运动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A )。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唯物主义D解放思想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劳动B.物质C.人脑D.自然界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
A.它的存在性B.它是运动的C.它的物质性D.它是普遍联系的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意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
A.联系B.发展C.联系和发展D.矛盾1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这是一种(B )。
A.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
2024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终考大作业及答案・、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衣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C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J清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字数不少于1200字参考答案:对实践的理解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核心概念,是理解世界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关键,马克思在《关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也对实践的能动性进行了强调,进一步丰富了对实践的理解。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实戕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它不同「•动物的本能活动,而是人类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它们对对软、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即没有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意味若,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更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感性活动去接触、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同时,人们又根据这些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世界,使世界发生符合人类需要的变化<1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就是实践的本质所在.二、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它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4.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5.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B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6.哲学是( C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7.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8.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9.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C )A.对立统一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不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11.“我思故我在”是(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正确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开卷A卷)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HUM221-(0-10)
学号:姓名:成绩:
班级:课序号: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
它们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质变和量变的观点
3.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
(D)生产劳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C)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D)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7.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电闪雷鸣
(B)雨过天晴
(C)昼夜交替
(D)摩擦生热
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A)看它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看它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D)看它对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高还是低
9.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是指()(A)新经济基础产生后上层建筑会同步地产生和变化
(B)新经济基础产生后上层建筑就一切从头开始
(C)新上层建筑在其产生中会一概排斥旧上层建筑
(D)任何上层建筑现象都可以从经济基础中找到根基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得分
1.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2.从静态看,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D)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4.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的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人
(D)社会全体成员
5.2006年7月12日,中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他说:“我一点也不失望。
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因为,在他看来,“记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灭亡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20分)得分
1.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中一切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关系等。
因此,把握人的本质首先要考虑人的政治态度。
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得分
1.阅读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相关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1)在善恶对立的研究上,他(指费尔巴哈——引者注)同黑格尔比起来也是肤浅的。
黑格尔指出:“有人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
”(2)因此,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永远是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
(3)简单扼要地说,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是和他的一切前驱者一样的。
它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而在现实世界面前,是和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样软弱无力的。
问:(1)恩格斯是如何分析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
(2)谈谈你对费尔巴哈的道德论的看法。
2.阅读以下两段论述,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并指出它们错在何处。
(1)熊彼得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之所以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各生产部门和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复杂,必须出现一个代替私人资本家行使职能的中央机构——中央计划部门,它将用民主的方式产生。
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形式,在那里对生产资料和对生产本身的管理是授权于中央当局,社会经济事务原则上属于公共领域。
”
(2)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在工业社会里存在着左右两翼,左翼是社会主义,右翼是资本主义。
在电脑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整个工业社会的崩溃,这左右两翼也将同归于尽,被新的信息社会所代替。
五、论述题(20分)得分
如何理解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