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村一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93.38 KB
- 文档页数:2
农村经营管理一、运用现代农业手段打造邙岭黄杨优势品牌(一)大力宣传,打响邙岭黄杨品牌。
2002年,为了扩大黄杨宣传,提高知名度,村两委拿出8000多元制作了20分钟的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播放,节目播出后,黄杨销路倍增,效益翻番,每亩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3000元。
激发了群众种植黄杨的热情,第二年带动全乡黄杨面积就达到8000亩。
2005年,我村又投入大量资金制作黄杨邮资封,利用邮政系统的庞大信息库,将信息传达到我国北方各省、市、县园林局及绿化公司。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我村黄杨被更多的客户了解和认识。
如今,全国只要有黄杨需求,客户首先想到的就是省庄。
(二)强化培训,造就产业发展骨干。
一是加强与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洛阳林科所的联系,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为黄杨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利用农民夜校每月举办两次培训班或交流会,传授种植技术,交流种植经验。
三是聘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修剪。
四是培育科技示范户,树立科技推广样板,进行典型示范。
通过培训,农户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有效提高,培养了一批种植技术能手,解决了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等一系列问题,保障了黄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引进品种,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为促进黄杨种植可持续发展,提高邙岭品种档次水平,我们开发引进了雀舌黄杨、瓜子黄杨、独杆黄杨及各类造型黄杨,引进其它苗木新品种11个,其中彩叶植物4个,尝试大规格苗木移栽5000株,推动邙岭黄杨产业向新特优发展。
独杆黄杨和造型黄杨的开发,使普普通通的黄杨具备了观赏功能和艺术价值,开拓了黄杨园艺绿化的新领域。
二、运用产业化经营理念打造邙岭黄杨强势特色产业(一)建网站,农民走上信息高速路。
省庄人在发展一村一品河南偃师市邙岭乡省庄村地处邙山脚下,有4100人,5600亩耕地,年降雨量530m m ,但蒸发量大,十年九旱,属典型的丘陵旱作区,农作物品种不少但靠天收,效益低。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成兴村强镇的发展工程和富裕农民的民生工程。
二是企业主体。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主体,发挥实施主体主观能动性,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四是统筹结合。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要和产业扶贫、产业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兼顾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优先扶持省定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地区,申报产业扶贫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省级“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优先选择县域现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更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自2019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争取上级扶持我县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到2021年扶持30个以上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13个乡镇全覆盖,形成2个特色农业专业镇。
一村一品一主题大宁县果树服务中心关于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汇报材料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工程是充分利用大宁县的土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县自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
今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困难及发展意见等,报告如下: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主要成效。
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县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几点体会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
“一村一品一主体”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
我县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一主体”经验,县委、县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
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2、关键在于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村一品一主体”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可载史册的历史时期,开始步入零税费时代、“以工补农”发展阶段。
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农民增收势头良好。
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深化税费体制改革,全面取消除农业税,对种粮实行直接补贴,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国家社会保障范围统,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等。
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出现喜人的一面。
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明显增加,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主要是指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善、中低产农田的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落实。
农民思想观念也有了转变,原来大部分农民一直保持着封闭、内向心态,保守求稳的经世观念,对文化知识要求低,缺乏更高的生活要求和长远的生活目标,随着经济意识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有经营管理意识、应变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
农民开始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逐步树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思想意识。
这种精神促使他们增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意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涌现出了一大批既能自己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干部。
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20个字的精辟描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对我们广大农村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党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新的要求。
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说: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反而要迎难而上。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成兴村强镇的发展工程和富裕农民的民生工程。
二是企业主体。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主体,发挥实施主体主观能动性,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四是统筹结合。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要和产业扶贫、产业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兼顾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优先扶持省定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地区,申报产业扶贫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省级“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优先选择县域现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更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自2019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争取上级扶持我县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到2021年扶持30个以上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13个乡镇全覆盖,形成2个特色农业专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