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优秀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0
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阅读教学方法浩浩荡荡几千年的古文明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丰富的文学财富,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有效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怎样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我想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的渊源谈谈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
一、“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概念的由来: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为读诗不能因为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
也不能因为个别词句影响对作品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 ,最常见的说法即是以读者自己的心意去推求、迎逆作者的原意。
孟子诗学兼及了“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 ,是中国古代思想中释义学的权威性方法论。
“知人论世”本义指“交友之道” 。
孟子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意思是说好高慕远的君子如果与天下的善者交朋友还感到不满足,那么就可以与古代的善士交朋友。
颂诗、读书、知人论世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必要性: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余文森《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分量。
各类文学作品又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象。
文学作品的解读无疑会对整个阅读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一部文学作品,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在作者、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形中,读者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构成。
.论孟子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思想答案解析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
得之。
"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
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
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参见《中国历代文
论精选》"《孟子》选录")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其意思
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知人论世"说"以意逆
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作者:————————————————————————————————日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中学语文论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徐敏丹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学”中“思”,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价值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独特的批评方法,它以作者的意图为标准,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从而揭示出作品对于社会、人类和历史的意义。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具有重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它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在古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评论和文论著作中,既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它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关系,通过对作者的意图的揭示和分析,来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被广泛运用于古代文论著作中,如《文心雕龙》、《六艺》等,这些文论著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也影响了后世文学批评的思路和方向,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遗产。
最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种独特方法,它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人文精神。
通过研究和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文思想,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独特方法,也影响了后世文学批评的思路和方向,同时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相宜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上阅读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
正确、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教师在执教每篇课文时应该确保的底线,也是语文教师正确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关乎到学生学习经历是否有效。
在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用到“知人论世”这一解读文本的方法,通过提供文本作者背景和社会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意。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可以说是古代先哲孟子所提出的一种文本解读方法,也的确是帮助我们解读文本的有效手段。
但其实除了众所周知的“知人论世”,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一篇中,还提出了另一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即“以意逆志”,就是从文章的字面意思入手,追溯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在个人的文本解读中,可以把“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这两种我国传统的文本解读方法相结合,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但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师引领学生沉浸文本“愈研愈入”的过程中,还是要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方法。
一、“以意逆志”应是解读文本的首要途径“以意逆志”是把握文本的内部信息,“知人论世”是注意收集有关文本的外部信息。
很多时候,一篇文本的作者、背景并不能给我们提供有效的解读文本的信息;又或者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去查阅有关作者的背景信息,我们能看到的往往只有文本本身,这时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从文本内容以及语言表现形式出发去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解读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这两篇文本时,乍一看能读出来在讲环境保护,这也是学生能读懂的内容,但真的只是在讲要保护环境吗?作者是否另有深意?就这两篇文章而言,是不可能凭借“知人论世”挖掘出文本内涵的。
那就只能进入文本,通过“以意逆志”把握作者的思路、情感脉络,真正读懂文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其实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作者先是通过对罗布泊今日和昔日的对比,表达出对今日罗布泊的沉重叹惋;接着通过大量数据说明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暗含作者的惋惜、痛心之情。
论孟子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思想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其中提出了许多有关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思想。
孟子认为,人们应该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以正确地看待世界,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
通过深入分析,孟子指出,知人论世是一种把握时代脉搏和把握大势的能力,它既可以增强人们的智慧,又能使人们更好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另外,孟子还提出了“以意逆志”的思想,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凭借一己的意志来抵触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去接受它,并且努力去前行,勇于担当责任,勇往直前。
孟子认为,只有谨慎行事,以谦卑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一切,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并获得真正的快乐。
孟子对“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思想的发明,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如何去正确地看待世界,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以谦虚的态度去接受它,勇往直前,担当责任,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它的思想也引导着人们在社会道德行为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意”是读者之“意”,“逆”是探究、追溯的意思;“志”为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也就是此意。
诗人如何设想,我和他是一致的。
意思就是我能以读者的心境去理解作者的想法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知人论世”是指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从而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作品原文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
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3]3作品注释①尚:同“上”。
②颂:同“诵”。
[3]4作品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
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3]5读解赏析孟子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
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
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有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了。
当然,也只有神交而已。
这种神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
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了。
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中心思想”、“主题”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无一不是“知人论世”或“以意逆志”的产物。
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作文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如何解读莎士比亚心中的哈姆雷特。
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乃是鉴赏诗歌以及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
以意逆志是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去猜测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践去发现作品中的联想意。
知人论世则是去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遭遇等等。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语出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词写深秋怀人,是的名篇之一。
晏殊,字同叔。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在民间收集整理词牌,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妓院里,与歌舞伎们交流。
因为歌舞伎是当时词牌传播最广泛的途径,晏殊从歌舞伎身上能学到很多知识。
当他收集整理了不少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决定去洛阳拜会欧阳修。
欧阳修请来了一位洛阳名妓来唱歌助兴,这位女子就是洛阳名妓张采萍。
于是晏殊就对她一见钟情,但是因为身份的差距他只能作诗表达心中的无奈。
最后欧阳修成人之美将张采萍送来了,晏殊纳张采萍为妾。
(这件事是我所查阅的资料,其真伪不知)不过通过自我的理解这是一首描写思念的离愁之苦却被王国维先生联想成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的句子。
第二境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为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所写的相思之情。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喜欢流连青楼,写下许多艳曲。
此词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伤感之情,但是经过联想以后成了,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的志向。
第三境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