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利用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9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年月日(星期)第 4 节任课教师:讲述]我们在前面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
[反问]当面对一个具体反应时,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投影]图2-17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反应[思考与交流]通过投影观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反应很快,有的反应很慢,但许多反应我们希望快,有些反应希望慢,人们希望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快慢为人类造福。
根据投影同学们交流一下在炸药爆炸、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石油及煤生成等方面,那一些人们希望快?那一些人们希望慢?[讲述]咱们这一节就要讨论人们最关心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讲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想类似,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阅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运动速率的理解,自学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内容。
[提问]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回答]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板书]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学生默记化学反应这两个特征学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观察ppt 图片学生交流讨论但不必给出报告,答案由老师在[提问]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呢? [回答]由于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 ·L -1,而时间的单位有s 、min 、h 等,所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 ·s )或mol/(L ·min)等。
[板书]单位:mol/(L ·s)或mol/(L ·min)[提问]大家是否能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归纳出它的数学表达式呢?[回答]浓度的变化量一般用Δc (B),单位时间用Δt 表示,所以化学反应速率v (B)=tB c )( [思考]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 内由6mol/L 变成了2mol/L ,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回答]0. 8 mol/(L ·min)[反问]有那些条件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节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
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学会用“双线桥”和“单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3)通过分析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能画出其交叉分类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能提高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第3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合反应;使学生了解分解反应。
2、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二、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用具】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铁架台(带铁夹)、烧瓶、双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药匙、火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我们上次课介绍了氧气的性质,请写出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碳 + 硫 + 二氧化硫 磷 + 五氧化二磷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问题讨论:观察上述变化的文字表达式,这些反应有哪些共同点?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它们分门别类,我们刚才提到的反应都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化合反应。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火箭使用偏二甲阱(N2H8N4)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燃烧反应放出巨大放入能量把火箭送入太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4+2N2O4=2CO2↑+3N2↑+4H2O↑.改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而属于一种新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呢?它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呢?【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化合价的变化。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思考与交流1】1、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3.填写下表练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CO2的生成为例)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化合反应C+O2CO2A+B====AB分解反应CaCO3CaO+CO2↑AB====A+B置换反应C+2CuO2Cu+CO2↑A+BC====AC+B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AB+CD====AD+CB【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板书】一、化学反应类型【反问】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思考】Fe2O3+3CO 2Fe+3CO2、CH4+2O2CO2+2H2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应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Fe2O3+3CO2Fe+3CO2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学生练习】在反应Fe2O3+3 CO =2Fe+3 CO2中,Fe2O3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CO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必修二学案编制:牛庆柱汶城中学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净化方法及尾气处理方法。
2.了解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3.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制备原理,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难点及重点】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课前预习案】(限时5分钟完成)【教材导读】阅读教材P47-49及回顾必修一教材、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以下内容:1:实验装置图------------四步装置2: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步骤--------------基础常识(1)“连”:根据装置图,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顺序连接。
(2)“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捂热或微热烧瓶,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3)“装”:装药品,先向烧瓶里加固体MnO2再向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4)“制”:点燃酒精灯,加热制气体。
(5)“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Cl溶液法收集。
(6)验满①观察集气瓶中气体颜色: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瓶口,试纸变蓝5.尾气处理: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预习自测】1:氯气的颜色为、状态为、有气味、密度比空气。
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液面_______,黄绿色气体体积________,水槽内水面略有____________。
结论:氯气________溶于水。
2:HClO具有作用和作用,但是它不适合直接做漂白剂和消毒剂,因为它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它还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氯气的工业制法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含义及单位。
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学生自主学习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01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02n 表示。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061_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07N A 。
(2)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粒子数(N )之间的关系□08n =NN A摩尔质量 1.2.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05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06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1.“1 mol 大米粒”这种说法是否合适? 提示:不合适,物质的量只能用来表示微观粒子。
2.“1 mol 氧”的表示法正确吗? 提示:否,没有指明是氧原子还是氧分子。
3.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就是1 mol该微粒的质量的说法对吗?提示:不对,摩尔质量与1 mol该微粒的质量仅仅在数值上相等,两者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其单位不同。
课堂互动探究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四化”(1)专有化: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微观化: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不表示宏观物质的数量。
例:1 mol大米、1 mol铁元素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3)具体化: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必须具体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
而1 mol氢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氢”是元素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不是微观粒子名称。
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化学反的特点是什么有新物质生成,人们利用这些反应,来制备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用途的新物质,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评价与概括】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规律有了哪些了解?我们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了这些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既有物质的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你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有哪些应用?概括学生发言,展示各种图片(可由网上下载)。
指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被应用在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上,能量的变化被应用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点评】重在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
肯定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作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认识人们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以及能量的转化。
本节课先来探究有关新物质的制备。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讲述】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中大多含有氯元素,如次氯酸盐和二氧化氯等,它们都可以由氯气和其它物质反应制得,那么,氯气又是如何制备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氯气的制备为例来学习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思考】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做同步训练相关题目。
【讲述】反应②是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石时,把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生成,产生的就是氯气。
至今,实验室中仍用这种方法制取氯气。
反应③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氯气的方法之一。
【板书】反应原理:MnO2+4HCl =MnCl2+Cl2↑+2H2O△ 【过渡】确定了反应原理和药品,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许丹萍衷明华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2期【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课本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中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实际。
同时,利用了“思考与交流”和“科学探究”等小栏目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普通班学生。
在知识的储备上,通过前一專题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化学键的相关知识。
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在能力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已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实验有很好的把握,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能力。
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较好地把握学习内容。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能够学会有关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3.熟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的探究,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方向的微观本质,掌握熵增原理及其应用。
2. 学会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可能性与可能性大小。
3. 培养科学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熵增原理,掌握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方向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熵增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案例等。
2. 准备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演示。
3. 准备相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
4.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准备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掌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方向的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1. 引入课题:首先,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对于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不是唯一的,从而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化学反应方向的概念: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将详细介绍化学反应方向的概念,包括焓变、熵变等概念。
通过讲解这些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方向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3. 讲解熵变和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熵是衡量混乱度的物理量,而熵变则是衡量物质系统混乱度变化的物理量。
我将通过实例讲解熵变和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熵增加的反应更容易进行。
4. 课堂讨论与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方向,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实验。
讨论部分,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分析它们进行的方向。
实验部分,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结晶等,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方向。
5. 总结与反馈:在课堂结束之前,我将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反应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本节课的疑问和收获,以便于进行反馈和改进。
汝阳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学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应用(第一课时)制作人:赵润豪审核人:赵润豪包科领导:徐正武2013.4.13教学目标:1.进一步具体化认识“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
3.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课前预习案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是利用它制备新物质和利用其释放的能量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⑴最早发现氯气的是:,他是用和混合加热制得。
⑵实验室制氯气反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还原剂: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mol4molHCl反应,被氧化的有:,盐酸的作用:注意:a稀盐酸与MnO2作用不能制取Cl2。
B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是为了减少的挥发C实验结束,先停止加热,排出残留氯气,再拆装置。
2.氯气的工业制法:反应方程式氧化剂:还原剂:思考:两种制氯气的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其它物质制备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物质,举例:人工合成许多自然界原本就有的物质,举例:【温馨提示】卓越始于坚持!提高在与思考。
讨论探究探究一:实验室制氯气1、认真观察课本48页图2-3-4,填写:○1试剂:○2仪器:问题:a集气瓶装置中导管的特点进气管,出气管,原因是:B观察到的现象是:C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d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可用法收集。
如图(b):2、通过以上问题总结:(1)氯气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 ____或______ ___________(2)验满方法:或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已满。
原理:(3)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____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思考:制出的氯气中会有什么杂质?如何除去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将气体先通过盛的洗气瓶,再通过盛的洗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