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3
题目: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一、背景介绍乡村文化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软实力体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重点工作。
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2.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3. 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1. 加强乡村文化场馆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2. 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3. 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乡村文化人才;4. 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文化品牌;5. 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激发乡村文化创新活力。
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2.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管理和组织协调;3. 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强化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五、结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六、参考文献1. 乡村文化建设指导意见;2.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3. 乡村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文件。
七、致谢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是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乡村文化建设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裙众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匮乏、文化设施欠缺、文化活动有限等。
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加大投入、优化资源、激发创造力和加强传承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资金、场地和人力支持,以扩大农村文化建设的规模和影响力。
二、优化资源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
应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文化需求,合理规划农村文化资源的布局。
同时,要挖掘和整合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此外,还需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三、激发创造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
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参与文化创作和管理。
同时,要注重培养农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通过组织各种文化培训和比赛,激发农民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加强传承农村文化传承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应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
同时,要注重青少年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引导他们热爱农村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农村文化节、文化沙龙等形式,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只有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才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和农村社会发展。
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合作,通过投入、优化资源、激发创造力和加强传承的方式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首先,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农村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往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主要体现在基层文化资源的匮乏、基层文化组织的不健全等方面。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比较有限,很难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基层文化组织往往面临着资源匮乏、人才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不能有效推动文化建设的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农村地区进行文化资源调研,发掘和挖掘乡村中的文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其次,应该加强对基层文化组织的培训和引导。
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加强基层文化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高校、文化机构等为基层文化组织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其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推动力量。
传统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缺乏多元参与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这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单一和僵化,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加强民间文化组织的建设,鼓励农民自主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政府可以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帮助民间文化组织的发展壮大。
同时,还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积极性。
其次,应该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支持条件。
同时,还可以搭建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互动,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最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缺乏保护和传承机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技艺逐渐失传,农村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及建议近年来,乡村文化建设在中国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乡村文化是一座乡村发展的金字塔,它不仅具有传承乡土文化、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功能,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1. 传承乡土文化乡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和历史遗产。
乡村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方式,让乡村的传统艺术、民俗习惯等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例如,在乡村文化节、传统节日等活动中,组织展览、表演和民俗游览等,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乡村文化中。
2. 丰富乡村精神生活乡村文化建设使乡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艺术展览、文化讲座等,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增加他们的精神享受。
同时,也可以激发农民创造力和创业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激活乡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通过开展乡村文化旅游、乡村艺术品展销等活动,吸引外来游客和消费者,带动乡村的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乡村文化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乡村文化的主题公园、文化园等形式,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1. 加强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注重收集和整理与乡村文化相关的资料和实物,建立完善的乡村文化档案和博物馆,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2. 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学校、农民培训机构等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 创新乡村文化产业模式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撑。
农业部推动农村文化传承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部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传承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遗产,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推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为此,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推动农村文化传承的指导意见》,旨在提供指导性意见,推动农村文化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对于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农业部提出了以下指导意见:1. 增加农村文物保护投入。
加大对农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和农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加强对农村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遗产库和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3. 加强乡村建设规划与文化保护的融合。
在乡村规划建设中考虑农村文化保护要求,保留乡村的历史文化特征,提倡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二、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农业部提出了以下指导意见:1. 开展农耕技艺传承活动。
组织培训班、比赛和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民传授和学习传统农耕技艺,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基地。
在农村地区修建农耕文化展示馆、农业博物馆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提高农民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加强农耕文化研究和传播。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农耕文化的研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农耕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三、推动农村文化教育发展为促进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农业部提出了以下指导意见:1. 加强基础教育覆盖。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农村,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动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培训。
鼓励农民参与文化教育培训,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3.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
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传承和推广活动,培养并发展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动农村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文化的需求,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加强农村文化服务的改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性。
二、提高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欠缺,工艺水平较低。
因此,建议加强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其工艺水平和实用性。
例如,增设图书馆、音乐厅、文化广场和艺术馆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需求。
此外,还应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农村群众对于文化设施的实用性和便利性,确保设施的覆盖面广和使用率高。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因此,建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和专业水平。
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培训班、比赛和展览等形式,激发农村青年的创造力和热情,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四、强化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在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也是十分重要的。
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具体的文化活动计划,注重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同时,加强对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可以通过邀请知名艺术家和文化名人举办演出和讲座,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加强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信息化平台成为必然趋势。
政府应加强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农村文化信息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形式,提供在线阅读、文化资讯查询、线上购票等服务,方便农村居民获取文化信息和享受文化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乡村文化是一个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自然村落通过长期生产、生活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
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农村特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就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一、传承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乡村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举办文化艺术展览等形式,激发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创建乡村文化品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该通过培育乡村文化品牌,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可以通过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俗民风等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并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该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空间。
可以通过修葺传统文化古迹、建设乡村文化广场、搭建乡村文化展示馆等措施,提升乡村文化设施的品质和水平,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并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五、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该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
可以通过实施农村振兴计划,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丰富乡村生活。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好各项措施,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5.11.07•【文号】中办发[2005]27号•【施行日期】2005.11.0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2005年11月7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3.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1.提升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为居民提
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场所。
同时,应确保充足的资金投入,以满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的需求。
2.强化文化载体创新: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民间艺术表演等方式,让居民参与,传承
乡村独特的文化遗产。
鼓励乡村居民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传统民俗产品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3.推动文化教育发展:加强乡村教育,普及文化知识,培养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
力,推动文化与教育相互促进。
例如,可以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文化意识和素养。
4.增强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应增加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严格监督和管理各项
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用于预期的目标。
同时,政府应将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法制的高度,将其与乡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政府与相关部门应精细化乡村文化建设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调动基层文化干部的积极性。
5.促进居民参与: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文化建设,让村民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赛等方式,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将乡村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例如,
可以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数字化文化馆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乡村文化。
7.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例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等。
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建立非遗传承所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见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高乡村文化艺术活动的品质,我们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本文旨在探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一、设施硬件建设的优先发展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由于农村发展落后,除了日常的学校、村委、卫生院等基础设施之外,更需要增加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建设。
投资文化设施可以很快地提升农村的居民生活质量,引领农村文化的发展。
同时,需要推动党建文化站、图书馆、文化墙、文化宣传车等设施的构建,以更好的服务农村居民。
二、加强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文化教育是培养儿童文化素养的必要手段。
当今社会,因为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孩子的文化背景往往比城市孩子差。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村文化教育的普及,推行农村文化知识普及、山歌、民谣、文艺小品等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
这不仅能增强乡村文化内涵的含量,而且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活质量。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了提高农民对文化的认识,需要在农民文化素质的普及上下功夫。
较低的文化基础和对文化知识的缺乏是农民走向城市、走向现代化的阻碍因素之一。
为此,要加强农民文化素质的普及和提高,开办文化进修班、文艺欣赏班,引导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和线上线下文化交流,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乡村文化品牌的建设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通过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提升当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例如:打造闻名全国的茶馆、徽州木雕、四川竹编等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在未来建设乡村振兴中,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力量。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文明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根基。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措施方案#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措施方案## 引言乡村文化是一座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措施方案,旨在促进农村文化融合创新、传承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 一、建设乡村文化中心1. 在乡村建设典型示范点或集中居民区,建设乡村文化中心,为农村居民提供学习、娱乐、交流的场所。
2. 设立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鼓励乡村文化创新。
3. 举办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培训班,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 二、挖掘乡村文化资源1. 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查,包括传统手工艺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风情等,形成详细、系统的文化资源数据库。
2. 开展田野调查和民俗考察,记录乡村的历史变迁和传统习俗,为文化传承提供基础资料。
3. 支持农村居民开展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和商品开发,激发创造力和创业热情。
## 三、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1.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增加农村学校的文化课程和教育资源,培养农村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意识。
2. 组织传统文化进乡村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村居民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农民文艺比赛等形式,激发农村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创作热情。
## 四、发挥农村文化的功能1. 创新农村文化产品和文化旅游项目,吸引外来游客,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2. 将乡村文化融入农产品品牌打造和营销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注重农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结合,打造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生态乡村。
## 五、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1. 设置乡村文化专业和相关科目,培养乡村文化从业人员和管理人才。
2. 通过引进文化专家和鼓励农村居民自发参与,提升乡村文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 实施农村文化人才支持政策,提供培训、奖励、资金等扶持,鼓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文化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
针对这一现状,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建设。
常见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包括乡镇文化站、县级文化馆、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文化礼堂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应以当地实际需求为导向,提高建设质量,切实为农村居民提供全面优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具体建议有:1.推动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2.加强与文化设施建设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3.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二、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农村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以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
具体建议如下:1.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力度,增加宣传与推广。
2.培育农村文艺“聚散场”和文艺专业人才。
3.开展各种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以及一些大规模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三、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增强农村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之一,农村居民也应当具备这种自信。
丰富农村文化内涵,通过特色文化活动、文化节庆等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是完善农村文化服务的重要措施。
具体建议:1.加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改善乡村文化环境。
2.发扬农村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文化。
3.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文化创作,发挥文化创新的潜力。
四、发挥文化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文化服务不能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文化活动,而应该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为农村经济的优化升级提供帮助。
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化服务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具体建议:1.组织文化服务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活动,扩大文化服务的经济效益。
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些建议,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资。
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多便利的文化场所。
其次,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引导青年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有文化背景的群体积极投身到农村文化服务中去,为农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
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三,要注重农村文化活动的创新。
鼓励农村文化工作者创新形式、内容和方式,举办更多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文化活动。
可以组织文化节庆,举办戏曲演出、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等,让农民亲身参与其中,享受到文化带来的乐趣。
最后,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需求的调研。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要充分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喜好,根据实际情况推出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优化农村文化服务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让农村文化发展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进一步探讨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通过完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布局,确保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全覆盖,让每个村庄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服务。
此外,应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农村地区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服务。
其次,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工作者是农村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滞后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需要更多的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时候迎合农民朋友的文化需求,实现城乡文化均衡发展。
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促进农村文明进步、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农村学校、小广场、图书馆等基本设施都比较简陋,不能满足人民需求。
其次,很多乡村文化传统都面临退化的风险,需要挖掘和发扬就是使用新设备、新素材技术来进行宣传。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投资,并且继续增加农村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农民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使农民朋友真正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实现分级、分类、统筹发展。
在内涵上,相对于城市的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更应秉承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实现精品和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建立“以乡、村为单位”建立文化服务点,保证每个乡、村至少有一处文化服务点建设。
使得农村文化服务点村解决学习、娱乐和社交多方面需求,提升农村文化素质、掌握文化动态N,维护地方文化发展特征。
建言者们还认为,政府应该利用一些现有的资源,如乡镇教师资源等,开展文化教育培训,并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防沉迷工作,使得农村朋友在学生时代就具有丰富的文化教养及危险的意识。
三、加强与城市文化服务的互动与交流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文化服务与农村文化服务的联动协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和乡村文化服务应实现联动互通,实行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相互提升,推进城乡文化共建共享,促进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融合,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城乡文化交流机制,使人们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能够都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一、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生活乡村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传承地,丰富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应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农民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享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这要求乡村建设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合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舞蹈表演、戏曲演出等,让农民能够亲身感受并参与其中。
还可以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举办传统文化展示、非遗传承等活动,增强乡村地区的文化氛围。
二、建设乡村文化设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了提高乡村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
建设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农民提供更多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备。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还应注重提升设施的文化内涵,注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提升文化设施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三、推动文化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来推动乡村振兴。
在推动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和发挥各方力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促进资源利用的多方合作。
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保护文化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文化人才要想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这包括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也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乡村的文化建设中来,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五、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文化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地区发展符合当地特色和资源禀赋的文化产业,如乡土剧院、农家书屋、手工艺品制作等。
也可以鼓励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人才来到农村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六、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和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桂办发[2006]48号【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06.12.31【实施日期】2006.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桂办发[2006]48号2006年12月31日)为大力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推进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广西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仍很突出。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文化广西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确保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要以提高中央台和广西台广播电视节目入户率、节日覆盖率为重点,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加大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力度,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全区63508个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
广播节目采取以无线覆盖为主,重点完善和发挥现有高山转播台站的作用;电视节目的覆盖采取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继续扩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有效解决特别边远的山区、边境地区和居住分散的农户看电视难的问题,力争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11.26•【文号】文社图发[1998]80号•【施行日期】1998.1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宣布失效(原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有新规定)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1998年11月26日文社图发(1998)80号)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新时期农村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
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文化部党组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努力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1)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十二亿人口有九亿在农村。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各级文化部门要深入学习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中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
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十年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业发展举世瞩目。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村文化建设一直是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的重点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设施滞后、文化活动不够丰富与良好的文化氛围缺乏等方面存在缺陷。
为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更是具有紧迫性、现实意义和重大意义。
一、构建农村文化建设体系构建农村文化建设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这意味着要依托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建立起一套农村文化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文化建设方案,并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统筹协调。
同时,各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协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其次,要针对农村文化的特点,完善农村文化补贴制度。
农村文化资源分散,运作成本较高,所以在文化补贴方面要更加注重农村文化的优惠政策。
最后,要建立起一套适合农村的文化服务体系。
通过建设文化站点、文化主题村等文化服务点,扩大文化服务的范围,增强一线文艺工作者的穿透力和渗透力。
这有利于打造更灵敏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强乡村振兴。
二、加大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农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为了保护和发掘这些资源,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
要将农村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创新旅游模式,为乡村振兴带来经济效益。
比如,将名胜古迹、主题乡村、文化长廊等文化景点结合起来,形成集游览、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
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上直播,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其次,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代县这样的历史名城和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古建筑、古文化景区要加以保护。
同时,要保护原汁原味的农村文化资源,保障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要引导农民和村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关于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乡村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区居民丰富生活、增强幸福感的重要依托。
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制定出相关的指导意见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美育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传统技艺比赛等,以吸引和激发农村居民的兴趣。
同时,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和农村地方特色,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拓宽文化渠道为了促进乡村文化发展,需要拓宽文化渠道,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服务。
一方面,可以建设农村图书馆、文化交流中心等文化设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丰富多元的图书、报刊、电影等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应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就业机会。
三、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设立传统文化保护区、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方式,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
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可以通过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农村旅游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在乡村地区的发展。
同时,注重文化产业与农村特色产业的结合,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推出与乡村文化相适应的特色产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为促进乡村文化发展,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乡村文化发展的组织和指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具体的措施。
同时,加大对乡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为乡村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加强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 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3.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
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
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5.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
以提高中央台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入户率为重点,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加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争取到2010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重视完善和发挥现有无线转播台站的作用,利用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力争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西部地区村村通的建设给予适当的基建投资支持,对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的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西新工程要继续重点解决好新疆、西藏等老少边穷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和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等问题。
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做好农村接收广播电视的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运行服务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
6.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
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
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
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加强农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
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在农村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
7.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重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
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
8.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
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出版单位选题规划要向农村倾斜,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务“三农”为主的出版单位,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
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
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
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配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
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9.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县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功能,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
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
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
对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适宜开展流动服务的地区,由政府给乡文化站配备多功能流动文化车,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
10.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
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
人民日报要加大农村和农业报道的份量,逐步创造条件开办农村版。
农民日报等专门面向农村的报刊要不断提高质量,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
农业大省的省级党报要开设农村版,电台、电视台要开办农村频率、频道。
有条件的省级党报和电台、电视台也可开办专门的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
市(地)党报和市(地)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
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1.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
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
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12.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
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
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
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13.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
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
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版权,免费供给基层艺术团体使用、改编并为农民群众演出。
全国性文艺出版评奖要安排一定数额,用于奖励反映农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
报刊、电台、电视台对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评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五、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14.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
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
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订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
15.逐步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根据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推动基层国有艺术团体、电影公司、电影院、新华书店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转制企业按现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配套政策内容,给予3年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鼓励艺术团体以各种形式和企业合作。
鼓励电影公司、电影院以“院线制”形式、新华书店以连锁经营形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高经营能力。
16.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
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