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城市互动的分析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221.70 KB
- 文档页数:4
江苏省内大学与城市互动的案例分析作者:蔡砚秋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4期[摘要] 在合并办学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扬州大学的建立和早期发展离不开扬州当地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扬州市为扬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提供了建立契机和实践土壤。
同时,扬州大学在扬州的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双方将根据自身定位展开新的合作。
二者的互动使我们认识扬州大学的发展以及地方综合性大学与城市的关系。
[关键词] 扬州大学;城市;互动大学建立在一座城市里,它的生存发展不可能与当地城市隔离,不产生任何互动。
同时,现代大学需要发挥传授知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才能够生存发展。
大学与当地城市的互动对双方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扬州大学建校以来与扬州城市的互动历程,为我们思考地方综合性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提供一定视角和思路。
一、大学的早期发展与当地的支持1、当地土地资源的支持扬州城市的不仅为大学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而且还保障了校区建设的土地资源和大学发展的物理空间。
1997年,江苏省政府对扬州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划拨500亩土地用于建设荷花池校区,扬州当地积极提供土地资源的支持,使得全日制在校学生从合并之初的1.2万人,达到1997年的1.7万余人。
[1]正是扬州城市的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才使扬州大学合并之后很快获得了迅速发展。
扬州大学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1997年前后的扬州市政建设标志性工程,如扬州市新图书馆、新汽车站都有扬州大学承担设计任务。
2、当地人力资源的支持没有扬州城市的土地资源,扬州大学很难合并起来。
然而,仅有土地资源的支持远远不够的,当地市民从建校之初起就非常活跃,尤其是当地校友和名人,为扬州大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各行各业的市民更加愿意整合学院资源,期盼扬州出现综合性大学。
他们认为,综合性大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能发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可以为扬州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带来诸多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科研设施等共享的教育资源,为城市现代文明发展提供动力。
大学生就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
首先,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影响着城市的人才储备。
高素质的大学生能够为城市带来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促进城市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率与薪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消费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另外,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还会对城市的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如果大量大学生就业困难,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社会动荡,影响城市的社会秩序。
二、城市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城市的发展状况对大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经济繁荣会带动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如果城市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那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就会相应增加。
其次,城市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构也会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最后,城市的生活成本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更为谨慎,选择薪资水平较高的工作。
三、大学生就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大学生的就业与城市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能够为城市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城市的发展。
大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多元化产业结构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城市的人才储备、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018.11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城市是大学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基础,大学能够通过智力、科技、人才等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城市与大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来看,二者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英国的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与所在城市的协同发展,美国的芝加哥大学、马里兰大学等与所在城市的互动,都深刻揭示了城市与大学之间的和谐共赢关系。
当下,在城市、高校发展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双方资源互补、加强合作与对接无疑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而深入研究二者互动的内涵及路径,对于促进二者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与大学互动的基本内涵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互动指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有学者指出,“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在本质上是大学的结构要素与城市的结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既有合作共赢,也有制约冲突,鉴于文章的现实关注,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并将二者的互动概括为两个方面:城市对大学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学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市与大学的互动关系具有普遍性,对于城市型大学而言,二者的关系则更密切。
首先,从城市型大学的内涵来讲,城市型大学与所在城市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其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某座大城市,“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一线工作者为教学目标,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科研方向”。
城市型大学的主管部门是地方政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也依城市需求而建设,与隶属于国家部委、省级政府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具有明显差异。
其次,从城市型大学的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与城市的互动是其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型大学一般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其建校时间短、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限、综合实力较弱,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定位不够清晰,往往不自觉地向研究型大学靠拢。
在这种办学模式下,虽然有一些院校脱颖而出,但大部分地方高校却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缺乏特色和优势。
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研究[摘要]广西师范大学“独秀”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桂林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浑然天成的文化理念,凸显出“校市共建”的文化特色,其中“独秀”校园品牌的成功塑造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现实经验。
从学理层面研究桂林城市文化与广西师大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关系,不仅丰富了桂林城市文化的内涵,还推动了“文化广西”的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城市文化“独秀”校园品牌互动发展[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35—02桂林是一座文化积淀丰厚的历史名城,其秀丽巍峨的风景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瑰丽的宝藏。
当前桂林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把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根本战略,把“文化”作为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以高品位的文化内涵打造桂林市的魅力旅游,谋求又好又快的新发展。
作为桂林市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广西师范大学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学术传统和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广西师范大学“独秀”校园文化探究广西师范大学在人才的普及与培养、科技与创新层面,对桂林市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强的辐射。
作为城市主要的“智慧团”、“创新源”、“人才库”,广西师大也愈加重视与桂林城市文化的互动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
其中“独秀”校园文化品牌的成功塑造便是一个典型。
“独秀”校园文化品牌的推出是广西师范大学校团委集体策划的结果,这一品牌的塑造依据了广西师大王城校区地处独秀峰的地域优势,也寄予广大师生对师大“独秀一枝”的学术期盼和追求。
当前“独秀”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正有序开展着,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独秀大讲坛、独秀作家群、独秀画家群、独秀嘉人、独秀网站创建等。
二、“独秀”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融“独秀”校园文化不仅传承了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与传统,而且提升了桂林城市的形象与品格,响应了桂林市政府“文化立市”的战略方针,推动了自治区“文化广西”的打造,它的推出有着很强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江苏省内大学与城市互动的案例分析[摘要] 在合并办学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扬州大学的建立和早期发展离不开扬州当地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扬州市为扬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提供了建立契机和实践土壤。
同时,扬州大学在扬州的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双方将根据自身定位展开新的合作。
二者的互动使我们认识扬州大学的发展以及地方综合性大学与城市的关系。
[关键词] 扬州大学;城市;互动大学建立在一座城市里,它的生存发展不可能与当地城市隔离,不产生任何互动。
同时,现代大学需要发挥传授知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才能够生存发展。
大学与当地城市的互动对双方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扬州大学建校以来与扬州城市的互动历程,为我们思考地方综合性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提供一定视角和思路。
一、大学的早期发展与当地的支持1、当地土地资源的支持扬州城市的不仅为大学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而且还保障了校区建设的土地资源和大学发展的物理空间。
1997年,江苏省政府对扬州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划拨500亩土地用于建设荷花池校区,扬州当地积极提供土地资源的支持,使得全日制在校学生从合并之初的1.2万人,达到1997年的1.7万余人。
[1]正是扬州城市的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才使扬州大学合并之后很快获得了迅速发展。
扬州大学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1997年前后的扬州市政建设标志性工程,如扬州市新图书馆、新汽车站都有扬州大学承担设计任务。
2、当地人力资源的支持没有扬州城市的土地资源,扬州大学很难合并起来。
然而,仅有土地资源的支持远远不够的,当地市民从建校之初起就非常活跃,尤其是当地校友和名人,为扬州大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各行各业的市民更加愿意整合学院资源,期盼扬州出现综合性大学。
他们认为,综合性大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能发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可以为扬州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带来诸多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科研设施等共享的教育资源,为城市现代文明发展提供动力。
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关系探讨作者:任茵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2期摘要:在欧洲和美国,伴随着大学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经历了联结与冲突、融合与共生等多个阶段,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们文化发展道路中的经验,可对我国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关系发展作出展望,并据此为寻找我国建设文化强国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文化;城市文化;互动关系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15-02一、引言“互动”一词,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相互作用,互为动力。
“大学”自产生起,就与“城市”之间形成了不可割裂的联系,而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即大学与城市二者在文化交流合作层面的相互作用,恰恰是伴随着大学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而进行的,这是一段充满冲突与整合的历史,与这一历史过程相伴随的,是历代学者们对两类文化的关系由浅入深的探讨。
笔者将以欧洲和美国为例,探讨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以期对我国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关系发展作出展望,为实现“文化强国”助力。
二、联结与冲突——13至19世纪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在中世纪欧洲肥沃的文化土壤上,大学得到兴起和发展,已经形成的城市文化为大学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文化奠定了思想根基,为大学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大学的诞生,谱写了城市文明的辉煌篇章,大学学术与思想的自由,呼唤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于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面临被打破。
因此,柯勒说:“大学的出现是十二三世纪心智活动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
”大学与城市一样,都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都在一出生起就深刻地影响了社会。
对此,布罗克里斯认为两者有“天然的联结”,他说:“从大学在城市中兴起之初,大学与城市之间就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彼此互相联系在一起。
”但他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一方从属于另一方”。
比如,巴黎大学的师生就不认为自己归属于巴黎,他们这样定义大学与巴黎城的关系:“它不是作为巴黎的大学而存在,而是作为学者的大学存在于巴黎”。
2020年第1期 现代大学教育 史海钩沉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对口援疆基层援助类型调查与差异化动态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8BMZ002。
收稿日期:2019-06-06作者简介:曲纵翔(1985-),男,河南开封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政策研究;北京,100081。
赵丽文(1995-),女,广西桂林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管理研究;上海,200240。
Email:eggcake513@163 com。
从对抗到共生: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变迁———以牛津大学为例曲纵翔 赵丽文摘 要:中世纪大学与城市既相互依赖,又存在激烈的冲突。
以牛津大学和牛津城为例,在12至15世纪,双方围绕租金和特权等问题发生过一系列冲突,“镇袍之争”贯穿数个世纪。
然而,随着大学与城市利益纽带的加强、大学特权的衰落及学院制的日益完善,牛津大学与牛津城由冲突对抗逐渐走向共生。
二者在以斗争冲突这种激烈方式进行利益整合的过程中实现互动发展。
以史为鉴,互促共生是当代大学与城市关系的主旋律,明确定位,借助各自优势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是实现双方协调发展的有益方式。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牛津大学;镇袍之争;大学与城市关系;牛津城中图分类号:G649 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0)01-0061-08 现代大学秉承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与城市间呈现互促共生的良性发展模式,而回溯历史,特别是在中世纪,双方并非如此亲密无间,而是充满冲突与对抗。
英语中的词组“TownandGown”(城镇与学袍)便很好地反映了二者的微妙关系,它既代表着大学城中气质各异、彼此独立的两个群体,又用并列词“and”连接,两个英语单词除第一个字母不同之外,后面的音节都相同,体现出一种和谐并存的关系[1]62。
牛津大学(UniversityofOxford)是欧洲中世纪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它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立自治的学术传统和学院制、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颇具特色,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