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1.1、比较高矮、长短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584.00 KB
- 文档页数:2
比较高矮和长短-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教师能够让学生掌握“高矮”和“长短”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比较等方式辨别物体的大小差异,进而学会使用“比较”这一数学方法。
3.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高矮”和“长短”的语言表达和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1. 高矮a. 概念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站成一排,然后让学生从中间选出最高的和最矮的同学的方式引入“高矮”的概念。
让学生感知、掌握“高矮”这一概念。
b. 比较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会区分物体的高矮差异。
例如,让学生站在旁边两个相同类型的物品,例如两个笔筒,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个笔筒更高或更矮。
引导学生使用“比较”这一数学方法,学会准确的表达物体的高矮差异。
c. 语言表达和计量单位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表达物体的高矮,并且学会使用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高矮。
例如,让学生举起手来比较手指哪个更长,然后用“长短”这个概念描述手指的差异,最后使用厘米这个计量单位来描述手指的长短。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高矮”和“厘米”这两个概念。
2. 长短a. 概念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和自己的手指,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个更长或更短的方式引入“长短”这个概念。
b. 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学会辨别和表达物体的长短差异。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笔杆或两条杆之类的物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这一数学方法学会辨别和表达物体的长短差异。
c. 语言表达和计量单位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物体的长短,并且用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例如,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手指长度和铅笔长度,然后使用“短”和“长”的概念描述它们的差异,并使用厘米和毫米这两个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教学活动1.教师带着学生观察不同高度、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用“高矮”和“长短”这两个概念来描述它们的差异,并且学会使用厘米这个计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高、矮、长、短教学反思: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主要体现如下: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
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
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
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比一比课题名称:比较高矮和长短教学目标: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高矮”、“长短”的含义,初步懂得比较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一、比高矮1、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你们愿意吗?哪位同学想和老师比一比高矮?2、教师指明学生和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名同学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预设:老师高,XX同学矮4、再请一位同学和这位同学比高矮。
提问:谁比谁高?追问:XX同学怎么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预设:和老师比较XX同学矮,和YY同学比较,XX同学高。
总结:高和矮都相对比较而言的。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比高矮5、课件出示:大象和长颈鹿请一名学生回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6.课件出示:小红一家三口提问:这是小红一家三口,你想怎么比?学生举手回答。
7.现在老师想给大家变魔术,(两位同学拿着遮布,再请两位同样身高的孩子,一人站在台阶上,一人站在台阶下,比身高)。
请同学们说说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接着,把衬布拿走,观察发现了什么?预设:XX同学站在台阶上,这样比较不公平。
教师引导:比高矮的时候一定要强调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板书:比高矮方法:同一水平线8、出示课件:站在台阶上的孩子和站在地上的学生比高矮,请同学说一说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再说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9、提问: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的比较?二、比长短1、出示两根一端对齐的铅笔,请学生比一比,谁比谁长?2、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铅笔和老师的粉笔比一比,谁比谁长,谁比谁短?3、同桌两人比一比自己的铅笔。
4、出示一根新铅笔和削过的铅笔,两根铅笔随意放置,请同学们想一想哪根铅笔长。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物体是有长有短。
有高有矮; 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矮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长短不一的小纸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小朋友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不同长短的小纸条和不同长短的小木棍。
请拿出来,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准备这些东西吗? 对了,我们今天需要来学习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
二、新授。
1、导入主题动手摆一摆老师让你们准备的小纸条,自由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纸条有长有短。
师:那你是怎么发现纸条有长有短的呢?生:比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主题)教师板书:比长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纸条,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你是怎么比出来的?(1)小组交流并过论。
(2)点名汇报讨论结果。
(3)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就是要把比较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观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不同,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王肯定。
)3、感知高矮。
师:喊两位个子高矮悬殊比较大的学生上台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身高。
生:一个高,一个矮。
(此时可以教育学生不挑食、多运动可以长个的思想)教师板书:比高矮4、什么情况下要比高矮.师:我想请两位学生来帮老师一个忙,有谁愿意啊?生:我愿意师:(找两名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分站两边)老师想让他们其中的一位学生帮老师挂挂图,老师希望高的那位帮我挂哟。
(这时学生无法用眼睛直观两位学生的高矮, 于是想出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师:怎么比呢? (找学生演示比学生高矮的过程)5、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1)小组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2)比较高矮的方法也有很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再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方法很好,教师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试一试这种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比较高矮长短▏冀教版1比长短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矮有长短;通过学习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高矮,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数学。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高矮、比长短、比大小、比轻重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由此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要体现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学重点难点1、比较长短的方法。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各种图片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猜一猜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先请一位小朋友站到老师身边来。
让学生比一比,谁高。
生:老师高。
教师再举起一支铅笔一支粉笔:你知道它们谁最长吗?怎么比?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高、有矮:有长、有短。
板书:高矮、长短。
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呢?学生讨论、探究。
生:可以比较两棵树的高矮。
生:可以比楼房的高矮。
生:还可以比手指的长短。
师:是啊,那我们怎么知道这些物体的高、矮、长、短呢?(二)、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1.高矮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高,谁矮。
学生活动,然后汇报。
教师指导两个学生到台前来。
《高矮、长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掌握正确的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理解并能表述比较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课前准备长短不等的三条绳子、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和老师站在一起,引出:比高矮二、新课学习比高、矮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比高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认识高和矮的意义。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不少同学个子都很高,请大家推选一个人,来和老师比比个子。
学生推选,师生比身高。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老师比××同学高。
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以后,我相信许多同学会比老师高。
2.同学之间比高矮。
鼓励同桌仔细观察,对方的身高,先估计一下谁高、谁矮,再实际比一比。
请同学们站起来,同桌互相看一看,先估计一下谁高谁矮,再实际比一比。
师:哪两名同学说一说,你们估计谁高谁矮,比的结果怎么样?多请几组比一比。
3.学生自己选择比自己高的同学,互相比一比检验自己的判断。
师:好,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谁能说出哪名同学比自己高,再实际比一比,检验自己的判断的对不对。
4.进行大头蛙提出的活动。
(1)教师提出小组同学从矮到高排队的要求,鼓励小组同学合作,商量着排队。
师:现在我们分组做一个排队活动。
请每个小组几个同学共同商量,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成一队,看哪个小组排的快,排的好。
学生活动,教师不指导。
(2)互相评判排队的结果。
好的要进行表扬,不好的进行指导。
师:都排好了,相互看一看,排的怎么样?各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
对排得好的给予表扬,排得不对,请大家帮助进行调整。
(3)感受高矮的相对性。
请队内的某名同学说一说,谁比自己高,谁比自己矮。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高矮比长短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辨别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和高度的概念,了解比较的方法。
2. 通过观察和比较,辨别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3. 运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来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小棒、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长短和高矮不同吗?”2.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找到的物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长度和高度的概念,并用尺子和小棒进行演示。
2. 讲解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辨别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观察和比较。
2. 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长的物体和一个最高的物体。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选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和学校的物品,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板书设计:1. 板书“比高矮比长短”2. 在黑板上画出长度和高度的示意图,并用尺子和小棒进行演示。
3. 在示意图旁边写下比较的方法和语言描述的示例。
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度和高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辨别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高矮比长短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理解高矮和长短的含义,并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比高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高矮,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比长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长短,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书本、玩具等。
2. 学具:铅笔、练习本、画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不同的物体,如书本、尺子、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高矮和长短。
2. 学生自由发言,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高矮和长短的含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和长短,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高矮和长短的比较。
2. 教师选取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给予表扬。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物体,进行高矮和长短的比较。
2.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比较结果,并解释比较的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高矮比较长短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物体,进行高矮和长短的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抽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了高矮和长短的含义及比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高矮和长短》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比较高矮和长短》的第一课。
课程主要围绕孩子身边的事物,从高矮和长短的概念入手,让孩子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的高矮和长短,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比较词汇。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描述高矮和长短的词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爱思考、勇于发现和探索的精神。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高矮和长短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运用相关的词汇进行描述。
二、说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巩固练习。
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老师会把绳子分成两段,一段很长,一段很短,你们知道怎样比较长短吗?•学生参与:请学生用手比划或语言表达出比较长短的方式。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比较高矮和长短》。
2.2 讲解新知•定义高矮和长短:使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高矮和长短,并通过比较学生身高和绳子长度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
•展示物体进行比较:老师使用教具或班内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度。
•学生回答问题: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度并用相应的词汇进行表达。
2.3 巩固练习•练习一:给出两个物体,请学生在纸上画出其中一样物体的形状,并描述两者的高矮和长度。
•练习二:让学生站成一排,按照高低顺序排队,然后根据排队的顺序,提问学生谁高谁矮,谁长谁短。
•练习三:让学生找出教室内物体,根据高矮和长度进行分类,让学生描述分类的基本规则。
3. 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本节课的教学手段包括直观教学、情境教学、操练教学等,通过利用教具、实物等多种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比高矮、长短-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矮、长短的概念。
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高矮、长短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
三、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通过比较,正确地理解高矮、长短的概念。
2.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
四、教学内容1.高矮的概念。
⑴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高矮差异的事物,如人、树、房子等,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高矮的概念。
⑵ 利用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如:将一些东西按高低排列等。
2.长短的概念。
⑴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长度差异的事物,如大衣、绳子、鞋子等,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长短的概念。
⑵ 利用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如:将一些东西按长短排列等。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⑴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介绍几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如:对比、量一量等。
⑵ 利用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如:通过对比两个物品的大小,判断它们哪一个更大/小等。
五、教学方法1.向学生展示一些事物的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特点。
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3.利用教师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思考。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⑴ 利用PPT展示一些具有高矮、长短差异的事物,如树、房子、鞋子等,让学生集体观察,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高矮、长短的概念。
⑵ 让学生将教室内同学按高矮排列,让学生加深对高矮的理解。
2.讲解内容⑴ 围绕高矮、长短的概念,通过课件或者实物,展示一些事物,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差异。
⑵ 介绍比较大小的方法,例如通过对比、量一量等方法。
3.练习环节⑴ 利用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按照高低和长短的顺序排列物品,以此巩固所学的知识。
⑵ 教师提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1.1比高矮、长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1、画一画。
长的画“√”,短的画“○”。
高的画“√”,矮的画“○”。
2、在最长的()里画“√”。
3、把最矮的涂上绿色。
4、谁长得最高,在里画“√”。
5、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答案:
1、○√√○
2、
3、
4、 5、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旧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摘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旧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民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高矮长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高矮”、“长短”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节,是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教学活动。
它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矮、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同时又为后面的“大小、轻重的认识”做铺垫。
教材以几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人有高有矮,物体有长有短。
通过师生。
生生身高的比较,抽象出高矮两个概念;通过铅笔和粉笔、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练一练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与长短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性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高矮”与“长短”的含义。
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四.说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是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取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以及多种活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一方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总体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矮、长短;通过活动实践、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题: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高矮、长短(第1课时)》教学建议教学目标:
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
教学建议:
●比高矮
1、教师让一位同学
到前面与白己比一比,
让其他同学说“谁高谁
矮”。
注意引导学生用规
范的语言表述。
如,老
师比某同学高,某同学
比老师矮。
2、让全班同学找朋
友比高矮。
可让同学们
先讨论一下比的方法:
背对背比,请别人看,
在墙上画线,还可以用
一根长的竹竿,等等。
3、让一组同学按从
矮到高的顺序排队,然
后让其他同学说排队的
结果。
使学生了解高矮
的意思,知道一个人高
和矮是相比较而言的。
●比长短
1、请同学们拿出
一支完整的铅笔和一支
用过的铅笔,比较哪支
长,哪支短。
交流时,
一方面说出比较的结果,
另一方面说出比较的方法。
如,竖在桌面比、横放一端对齐比等。
2、拿出一支圆珠
笔和一根粉笔,让学生先估计哪支长,哪支短,然后再实际比一比。
3、启发学生选择
教室内、校园内或自己
熟悉的事物进行高矮、
长短的比较。
●练一练
第1题,回答完书
上的问题后,可以让学
生讨论图中还可以把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2)题如
果学生直接回答有困难,可以利用课件或实物演示一下。
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再回答问题。
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4题,是一个综合性题目。
两棵树可以比高矮,树影可以比长短。
还可以讨论:什么时候才有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