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陋室铭
- 格式:pptx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48
《陋室铭》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
二、三维目标剖析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法说明:安排一课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当堂成诵;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具:白板、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导入:X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X禹锡被贬至某某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X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X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某某,杨柳依依,X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X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二)整体感知课文1、简介作者、解题,学习“铭”。
介绍作者及文体。
X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说、记、序、铭。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主要目的是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本文是属于哪一种呢?(称述什么功德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陋室铭原文一篇短短八十一字的《陋室铭》,竟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成了千古绝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欢迎阅读参考。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赏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22课《短文两篇》全文翻译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居住)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在里面)就有灵气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说说笑笑的有学识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在这里)可以弹奏素朴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耳朵受到干扰,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上、陆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却不沾染(污秽),(它)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莲的茎)里面是空的外面是直的,(莲)不生枝
蔓,不长枝节,香气远飘(显得)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被)远远观赏却不能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品德高尚者。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有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吧。
陋室铭(古琴曲22种释义)-刘晓睿据《图说中国古琴丛书》陋室铭共计收录于22部琴谱内。
壹《风宣玄品》收录于明代嘉靖十八年朱厚爝撰辑的《风宣玄品》中第31首琴曲。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徃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贰《龙湖琴谱》收录于明代隆庆四年石国祯、陈泰等撰辑的《龙湖琴谱》中第3首琴曲。
曲意/解题龙湖曰,按是铭之作,贵德不贵室之意,人能鼓此,则居广居,宅安宅,有大丈夫之气象。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叁《琴书大全》收录于明代万历十八年蒋克谦撰辑的《琴书大全》中第24首琴曲。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徃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肆《伯牙心法》收录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杨抡撰辑的《伯牙心法》中第9首琴曲。
秣陵水云逸史郑道光谱。
曲意/解题作陋室铭者,唐刘禹锡也。
夫公岂恶居华屋,愽名于陋室哉。
缘当时尚糜丽,竸雕巧,故作是文讽之,以为陋巷乐贤,衡门栖士,在润身,非润屋也。
予怜其文之简切,遂合之音律,俾后之援琴而鼓者,覩其文,养其德,尚不愧于屋陋云尔。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可以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伍《琴谱合璧》收录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杨抡撰辑的《琴谱合璧》中第39首琴曲,徵音,一篇。
22 陋室铭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铭”文的特点: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
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走近作者(1)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5.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脚是6、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二、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间陋室简陋吗?表现在何处?(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精品文档《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译文: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译文: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译文: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译文: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译文:(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译文: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陋室铭》导入《陋室铭》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
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
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
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
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
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来解决。
(疏通课文,约3分钟)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翻译翻译?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是吗?还记得《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翻译吗?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生:互文。
师:现在谁再来翻译刚才的这句话。
生:谈笑往来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这就对了。
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读起来──(自由朗读)师:谁愿意一试?生:读(忧郁消沉地)。
生:读(振奋昂扬地)。
师: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两个一个读得悲凉凄楚,一个读得激昂慷慨,好像都不大对味。
师:对味,这个词下得妙!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对味?生:铭文是用韵的,要注意压韵。
师:怎么个用韵法,你能不能具体说说──生:本文押的是in和ing,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字。
初一《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八年级语文上YW -14-08-2201《陋室铭》导学案编写人:郭红玉审核人:编写时间:2014-09-12班级:组别:姓名:等次:【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字词,能正确翻译全文、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字词,能正确翻译全文、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学习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学法指导】朗读,讨论,讲解,积累。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
他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
《陋室铭》可以说是刘禹锡随笔类的典范,全文八十一字,不但写出陋室的风雅,而且还道出了自己对道德品格高洁的追求与志向。
2、了解“铭”(背诵注解一)3、写作技巧本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在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
这和“铭”的体裁特点是分不开的。
古代的“铭”大都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以述功纪行,所以必须言简意赅,不容长篇大论。
本文只有9句,81字,叙、议、抒情,浑然一体。
凡铭刻之文,都要求可广泛传诵,使人牢记不忘,因此必须讲究修辞,重视音韵,便于吟咏。
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有些句子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陋室铭》刘禹锡赏析《》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
构思很新颖,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篇作品可能写于刘锡被贬谪朗州司马以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尘的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陋室,而是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为铺垫,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
” 这种以比兴起笔,贴切自然地引入正题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用山水陪笔,来衬托文章的主旨,表达了陋室虽然简陋,但我——居住的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播,陋室也就不陋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宽敞华丽,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会受到人们的仰慕。
本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引题,从“山”、“水”引到“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直接点出了题旨。
“惟吾德磐”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陋室就)出名了。
”“”在此处应指“陋室”的名声飞扬远方,“陋室”是狭隘简陋的房子。
《甘林》诗:“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因此,“陋室”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屋子。
但是,刘锡的“陋室”,因其主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也就具有好声誉,引起人们注意,远近出名了。
而文中刘锡以“陋室”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但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更证实了“陋室”的“香”之远闻,名扬四方。
“”字这样解释,“斯是陋室,惟吾德”就与起首二句紧密联系,互相照应了。
意思说,这虽然是个狭小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格高尚使它也变得美好,散发出花木般的芳香。
“”字的本义是花草树木的香气,移用来描写人的品德,这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
“陋室”因“德”而“”,这就点明全篇的中心思想。
接着,作者描述了陋室的有关情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外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对陋室幽静清雅的景色的喜爱之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真是神来之笔,“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用比拟法把自然物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