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教学后记 景照红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映山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 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2、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 并能学会应运于生活与学习中。
3、感受《映山红》的情绪, 乐于用柔美、激昂的歌声来表现。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见识的扩展, 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内心世界不断丰富, 因此我合理运用多媒体, 采用视听法及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体会音乐情绪,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时代背景, 感悟情感美, 想象意境美, 学会自我表达美。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影视音乐》的第一课时, 课题内容为:影视插曲欣赏《映山红》。
这首歌曲出自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 这节课我的设计意图分三个环节:1、师生互动, 初听音乐。
2、情境创设, 走进音乐。
3、层层深入, 理解音乐。
从而理解《映山红》在电影里所表达的情感, 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影视音乐,并能初步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情绪, 并能用柔美、激昂声音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 初听音乐教师PPT出示一顶红军帽, 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红军帽)什么样的人才会戴这样的帽子呢?(红军)”引导出上课内容:“是的,红军。
那么今天的课堂上,老师首先要带着大家欣赏一首与红军有关的歌曲。
(播放“音乐大师”版映山红)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歌,歌名叫什么?板书课题《映山红》(PPT)这就是映山红。
映山红也叫杜鹃,春季开花,花期长,花开繁盛时一片红艳,灿如云霞,感觉把整片山都映红了,所以叫它“映山红”(二)背景介绍1、背景介绍:我们刚才欣赏的歌曲《映山红》,出自于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PPT)。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部电影吗?影片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小英雄潘冬子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故事。
潘东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1934年,父亲随着红军离开家乡(PPT),临行时,父亲将红军帽上那颗闪闪的红星给了他。
《欣赏朝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朝景》这首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清晨阳光照耀大地的美丽景象。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朝景》这首乐曲,感受乐曲的意境和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乐曲《朝景》以及相关背景音乐和伴奏音乐。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乐曲的背景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
3. 准备学生用乐器演奏曲谱和乐器。
4. 安排课堂活动,包括学生聆听、讨论、演奏等环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播放一些春天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引出“朝景”这一主题。
然后介绍箫这种乐器,并播放箫的演奏视频,让学生对箫有初步的了解。
2. 聆听乐曲(约20分钟)a. 播放乐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感。
b. 引导学生讨论乐曲的旋律、节奏、乐器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c. 教师对乐曲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d. 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跟唱或演奏自己熟悉的旋律,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学习演奏箫(约15分钟)a. 教师示范箫的吹奏方法,包括呼吸、口型、姿势等。
b. 学生练习吹奏,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吹奏技巧。
c. 学生分组演奏,互相学习、互相评价。
4. 课堂小结(约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欣赏和演奏的重要性。
b. 学生谈感受,总结本课收获。
c. 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练习吹奏箫,并尝试创作一首以“朝景”为主题的乐曲。
四、其他建议与说明1.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在学习演奏箫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别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声乐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声乐艺术作品赏析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Vocal art works课程编号:x412091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16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一、课程简介《声乐艺术作品赏析》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艺术风格等。
实践教学主要以学生演唱代表作品、教师现场进行艺术指导、师生讨论互动等。
通过《声乐艺术作品赏析》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艺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演唱技巧,演唱风格、表现形式、声乐演唱发展过程以及演唱技法的演变等知识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加入了大量的学生范唱、学生试讲和师生集体讨论等实践教学环节,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艺术视野,同时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演唱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一)教学内容: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艺术风格、思想内涵、演唱实践。
(二)基本要求:1、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3、掌握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4、熟练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用声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情感表达;2、难点:演唱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学生演唱代表性声乐作品、教师现场点评为主要教学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全部参与其中。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独唱、中国音乐史、中国近代史纲要等,教学中,每首声乐作品均以上述课程涉及的知识为参考,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加强和巩固上述课程的知识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中国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一)课程考核方式:考察(二)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在第15教学周布置学生撰写结课论文,按论文质量结合平时考勤情况以五级分制进行成绩评定。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风景如画》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景如画》是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通过音乐来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
教材中包含了多首曲目,以及相关的音乐活动和练习。
这些曲目和活动都是精心挑选的,旨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学生对自然风景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音乐来描绘风景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感受自然风景的美。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自然风景的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音乐中的风景描绘。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风景。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风景的感受。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音乐教材、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安静的音乐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风景如画》中的曲目,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的风景。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细节,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分组演奏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中的风景。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首类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风景描绘。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风景的感受,鼓励学生用音乐表达出来。
音乐教学后记范文大全第1篇《我是小音乐家》是三年级下册的歌曲,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的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我在设计本课时以孩子们参加“音乐会”的乐趣为教学的链来贯穿整堂课。
把教学的内容有序的整合在这条线上,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和表现音乐。
同时,体会创编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回顾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分析这节课后,我得出了以下启示: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通过这一设计,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中开始了本课的教学,轻松课堂气氛,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如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还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乐器及其特有的音色,如教师亲自演奏吉他、学生演奏小提琴,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知识的拓展。
2、搭建舞台,展生风采《音乐新课标》强调:“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歌表演这种形式就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我请学生用动作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的演奏。
有的学生选择表现演奏圆号,有的学生表现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现演奏吉他等等。
在表演中,他们赋予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中,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创编,培养能力在新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增加了编创活动,本课中我设计了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改编歌词来表演唱这首歌曲。
以往到创编环节,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创编的.素材而使创编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的一开始,我让班级小乐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创设情境外,还是为完成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任务提供素材,打下基础。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
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小学音乐鉴赏课反思5篇小学音乐鉴赏课反思1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鉴赏课反思2课堂上:学唱歌曲,在处理歌曲的节拍、节奏,歌曲情感时,他们表现出很投入,到位很快。
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红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学唱《红叶》这首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2、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红叶的赞美之情。
3、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红叶的赞美之情,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2、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时期,对美丽的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在学习《红叶》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在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现在正值秋季,因此,《红叶》作为学唱曲目,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四年级的学生对事物了解还不是很深刻,在学唱本曲的时候,要感受体验本曲所表达的内涵,意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高气爽,稻田里,稻谷飘香,树林里,落叶飘零……那么,秋天的枫树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生:想!师:那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枫林谷森林公园,一起去感受一番。
2、播放枫叶林的视频,欣赏美景。
(边播放视频教师边介绍,让学生欣赏秋天枫树林层林尽染,错落有致的美,从而激发赞美和喜爱之情,为新课的学习渲染情感。
)3、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真让人陶醉,真让人流连忘返!这么美的景色,你们忍心摘花折叶?或者在枝干上乱刻乱画?或者把垃圾随手一扔,扔进清澈的小溪里?生:不可以!师:不!我们绝不能这样做!我们要做一名文明的游客,保护大自然环境,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枫林谷森林公园,激发学生对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同时,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关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篇1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近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
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
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
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欣赏风景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课堂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够欣赏并感受风景音乐的美,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入。
2. 教学目标针对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强,紧密围绕风景音乐这一主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二、教学内容反思1. 教学内容充实度: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风景音乐的基本知识、欣赏技巧以及音乐作品分析。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内容讲解过于详细,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2. 教学内容难易度:教学内容难易适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对某些音乐作品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方法反思1. 教学方法多样性: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希望能增加互动环节。
2. 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手段应用合理,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氛围。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教学手段单一,希望能增加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反思1. 教学过程连贯性:本节课教学过程连贯,从导入到总结,环环相扣。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学节奏较慢。
2.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发言较少,参与度有待提高。
五、教学效果反思1. 教学效果整体良好: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欣赏并感受风景音乐的美,提高了审美情趣。
2. 学生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较高,而部分学生则相对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六、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难度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丰富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以风景音乐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风景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景音乐的概念、特点及表现手法;2. 培养学生对风景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风景与音乐的关系,激发他们对风景音乐的好奇心。
2. 欣赏:播放不同风格的风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风景画面,引导他们分析音乐的表现手法。
3. 讲解:结合具体音乐作品,讲解风景音乐的概念、特点及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风景的关联。
4. 创作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风景音乐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特色的风景音乐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总结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对风景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创作出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创意。
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音乐欣赏、讲解、创作实践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风景音乐的概念、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风景音乐。
4.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环节衔接自然,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 学生表现: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色。
五、改进措施1. 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风景音乐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欣赏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风景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 在创作实践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一个视角一片“景”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一个视角一片“景”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一位优秀的“寻春”摄影者在拍摄时,往往会把相机放在眼前,在目的地四周走动,寻找最能够改进画面的视角。
因为视角是优秀构图的关键,它体现着一种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境下闪现的一种感觉和独特见解。
而执教者在设计教学时,能否恰当地选择一个合歌曲内容之情又紧扣教学目标之意的教学视角,亦体现着执教者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也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品质、品味。
犹如“寻春”的摄影者选择拍摄视角与体现作品意境之间的紧密关联一样,教学设计者也需要在“移步”中博览“群景”,在比较中寻访“点睛”之景。
《在一起》是五年级教材中难度较大的一首歌曲,从音高上来看,它的音域宽广,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间相距十三度,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升降调调节,但顾了最高音就不能兼顾最低音;从节奏上看,十六分音符、附点和切分的频繁使用让学生唱起来十分拗口,不容易唱准确;从歌曲节拍上来看,虽然它是三四拍的歌曲,但由于切分节奏加入后改变了强弱关系,有着六八拍的节拍感,最后一小节还是二四拍变拍子……或许正因为它的知识点、难点太多,无法驾驭,因此上公开课的人不多。
而我与《在一起》结缘是因为08年竞评学科带头人赛课时它是比赛课题。
而后市、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又执教了这一课。
虽然执教同一课题,但教案却几易其稿。
因为站在同一地点,无法确定眼前所见是否就是最美的风景,唯有移步前行,尝试转换视点,才能且看且思、且行且悟,择优而为。
因此每次上之前我都基于当时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前次执教的一些实践反思对教案进行了调整,保留精华而精进不足。
例如在如何切入本课教学环节,我就做了多次的改动。
1、一教《在一起》,以“乐音”切入,在”个”与“合”的对比中感受音乐之美因为第一次执教是赛课,备课的时间也就两三天,所以没有留给我更多的酝酿、斟酌的时间。
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参中关于“歌曲前四个乐句由“1、3、5”三个音构成”的提示引发了我的关注。
音乐游戏:卷炮竹景小红活动目标:1、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并随着音乐协调的做走、小跑步、下蹲、举手等动作。
2、能随着音乐的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一串炮竹、炮竹图片、音乐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问好,整理。
2、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
(出示一串鞭炮)谁能学一下炮竹的声音?(请3—5名幼儿)我们什么时候会放炮竹?(幼儿自由回答)师:我们在高兴的时候,喜事的时候就会放炮竹,今天老师就要教小朋友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游戏准备过程:1、幼儿跟着音乐齐唱歌曲《卷炮竹》。
2、幼儿坐在椅子上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如:小手拉衣服、走、小跑、双手举起来等。
3、音乐止,幼儿双手抱头蹲下,老师用手点幼儿的头,并发出“哧”的响声,一个幼儿跳起双手举过头顶发出“砰—啪”的响声,直到全部幼儿全部跳起来。
三、开始游戏:师讲清游戏规则,强调安全。
1、幼儿站起来排成一列小火车,师拉着排头边走边往里卷,幼儿边唱边表演。
音乐止,幼儿全部蹲下,双手抱头,师用手点幼儿的头并发出“哧”的响声,幼儿跳起双手举过头顶发出“砰—啪”的响声,直到全部幼儿全部跳起来。
(可分组来2遍,让幼儿自己点一次炮竹。
)2.、提高难度:①、要求:炮竹爆炸的时候,有的飞到了天上,慢悠悠的飘,有的挂到了树上,有的被炸成了一朵花,还有的被炸的摔在了地上、、、、都不一样,非常调皮。
所以小朋友们也要做一个调皮的小炮竹,每个小朋友在炸开的时候做一个不一样的动作。
(先站在原地自己做动作,自由发挥,熟练了再玩。
)②、玩游戏,可以让老师参加,玩两遍。
四、小结: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后,让幼儿排成一列小火车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音乐欣赏教学总结和反思音乐观赏教学总结和反思《音乐观赏》教学总结和反思张真真首先要明确何谓音乐观赏与鉴赏,音乐观赏是怀着喜爱与美妙的心情去品尝、感受你认为美妙的东西,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音乐“鉴赏”是通过对比、比拟、评价推断和学问性的观赏。
“观赏”又可称玩赏、领会,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动身的审美行为,经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推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分、品尝、品评的成分,是比观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力量,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安康,形成完善的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音乐观赏与音乐鉴赏这两点笼统来看好像没有什么区分,微小来看只是一字之差,可“鉴”却是更深一层的涵义,在听了这个音乐之后,讨论一下蕴涵在音乐当中的人文内涵,还有一层就是鉴赏就有比拟在其中。
音乐观赏的目的,是在保持个人爱好音乐的天性而进展的,听众听了高尚的音乐而更加爱好与了解,进而承受它的感化。
针对职专的学习,应实行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体验,鼓舞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忙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亲密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根底。
第一,在教学中贯彻以倾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观赏音乐。
在音乐鉴赏教学的活动建议中提到:音乐鉴赏的教学,无论采纳何种形式和方法,都应坚持以倾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提倡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在这节课里,我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音乐。
我利用自己较好的钢琴演奏根本功,从导入到学问讲解以及乐曲的不同演绎变化等环节,让学生始终沉醉在五彩斑斓的音乐中。
通过认真的倾听,学生获得了关于“音乐能告知我们什么”这个命题的大量感性熟悉,为自己的进一步思索做好了铺垫。
这个阶段在美国闻名音乐家艾伦科普兰看来,应当属于美感阶段,即对纯粹的音响产生听的乐趣。
美景音乐鉴赏课教案教案标题:美景音乐鉴赏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美景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对美景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美景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欣赏美景音乐作品。
3. 掌握表达对美景音乐的感受和想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1. 美景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音乐鉴赏笔记表格。
3. 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美景音乐作品的信息和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美景音乐的概念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回忆或分享自己曾经听过的美景音乐作品。
二、理解美景音乐的特点和风格(10分钟)1. 分享一些典型的美景音乐作品,解释其特点和风格。
2. 学生观看或听取美景音乐作品,引导他们注意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手法。
三、欣赏美景音乐作品(15分钟)1. 播放一首美景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学生填写音乐鉴赏笔记表格,记录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3. 分享学生的鉴赏笔记,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
四、表达对美景音乐的感受和想法(15分钟)1. 鼓励学生用文字、图画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美景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团队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美景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所选作品的信息和背景。
3. 小组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选择的作品。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美景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享。
2. 组织参观音乐会或美景音乐演出,拓宽学生的音乐鉴赏经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填写的音乐鉴赏笔记表格和表达作品。
3. 评价小组制作的海报或展板。
乐声·乐趣·乐色——鉴赏教学中音乐作品背后“价值美景”的探寻实践发布时间:2021-06-22T06:01:29.08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9期作者:熊盈[导读] 音乐鉴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聆听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专业的音乐鉴赏知识,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师苑校区 310000摘要:音乐鉴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聆听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专业的音乐鉴赏知识,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但判断一个音乐作品是否优秀,除了作品本身的因素外,还应考虑到该作品位在音乐史中的地位、背景及贡献。
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对音乐作品背后“价值美景”的探寻及挖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本文将在分析总结当前小学音乐鉴赏中关于音乐作品背后“价值美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上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今后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音乐作品;价值美景一、音乐鉴赏教学中“价值美景”的含义及意义通常意义上的音乐鉴赏教学,旨在通过老师的教学,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配器、力度、音色、曲式、织体、调式、和声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判断音乐作品的优质与否。
而“价值美景”指的是音乐作品在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地域因素、作曲者的心理状态等一系列非技术性的创作因素。
美国著名的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一个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不同于一个喋喋不休的政治家伙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婴儿所表现出来的一样。
他所表现出的绝不仅仅是他个体的真实情感,而是他所理解到的人类的普遍情感。
”同样,音乐家不仅仅是通过冰冷的乐器或单纯的音符来记录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声响或语言,而是通过作曲技术将音乐与生活融为一体,体现生活之美[1]。
而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背后“价值美景”的探寻,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聆听、感悟这种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
音乐《映山红—》中班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映山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2、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3、鼓励幼儿创编适当的动作表现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对映山红有一定的了解。
2、幼儿用书、映山红的图片、磁带、练习册。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引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提问:“你们看,这漫山遍野开的是什么花啊?这种花在什么季节开啊?”
这种花的名字叫映山红,它们喜欢生长在山上,一到春天就可以看到漫山遍野映山红,非常好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歌就叫做《映山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
结合幼儿用书,请幼儿听歌曲,边听边观察画面。
教师引导幼儿将画面内容和歌词对应起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和深情期待的情感。
提问:“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
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深情期待的抒情的性质。
4、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合适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一些柔和、舒展的动作,并能根据歌曲合拍地做出这些动作。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看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
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音乐欣赏课《三个和尚》教学后记
石灰小学:景照红
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是根据民间故事的情节创作的音乐交响诗。
故事阐述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介绍这个故事,而是通过聆听乐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进行中不同的故事情节都是通过音乐要素(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发展而来的。
例如:我在放第一段音乐时,我说:第一个和尚出场了,你能从音乐中听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吗?学生听后有的说是小和尚,有的说是淘气的和尚。
我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细、轻巧、欢快。
我接着放第二段音乐,问:第二个和尚出场了,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和尚呢?学生听后回答:第二个和尚是胖和尚,老和尚。
我还没来得及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说出:第二段音乐浑厚、笨重、低沉,因此断定是胖和尚或老和尚。
从这可以看出,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能够感受到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画面。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说出音乐要素是怎样表现人物、场景、情境的。
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我引导学生说:听了这两段音乐,你能想象出和尚们都在干什么吗?学生通过讨论后汇报: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
第二段音乐
表现的是和尚们救火、打架等场面。
我在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段音乐重、快而且很紧张。
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地比较,轻与重地对比,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通过本课音乐欣赏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要素应该贯穿到整个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音乐知识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
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