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原料生产节能新技术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7
陶瓷行业应对节能减排的措施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和砂石等无机矿产资源,烧成过程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行业,给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须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随着“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的出台,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改革是陶瓷行业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建筑陶瓷的能耗标准从目前的10.04kg标准煤/m2降低到9.2kg标准煤/m2,2020年降低到7.2kg标准煤/m2。
本文将从陶瓷原料的开采使用、产品制造以及产品使用等几个方面阐述陶瓷行业如何应对节能减排。
2陶瓷原料使用的节能减排措施2.1 多种原料的综合利用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用传统原料生产陶瓷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据统计,每年陶瓷行业消耗的矿物原料超过1.2亿吨,不少地方的陶瓷原料已近枯竭,形势的发展要求开发一些新的陶瓷原料资源,综合利用一些低品位原料及工业废渣,以降低成本,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如利用陶瓷废料当骨料制备透水砖、利用陶瓷抛光砖废料来生产免烧陶粒和轻质保温陶瓷砖等。
这些措施的采用既能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举两得。
同时应加强实验研究,扩大可用原料的范围,合理开采、科学配矿,从而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将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少。
开发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具有优异性能的陶瓷产品,如利用磷矿渣、高炉矿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萤石矿渣、高岭土与瓷石尾砂等生产生态陶瓷产品,研制无铅无镉陶瓷颜料及无铅低温釉料,减少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景德镇陶瓷学院开发出以煤渣为主要原料和废瓷料为骨料,以石灰石、白云石、长石、高岭土、石英和瓷石粉的混合料为高温粘结剂生产陶瓷透水砖的工艺,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65~85%,缩短了烧成时间,有利于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K e j i x i n y u a n陶瓷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最大的行业特点就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在整个陶瓷制品中日用陶瓷和建筑用途的瓷砖在全球销量最高。
尽管从我国当前陶瓷行业的整个发展现状来看,中国陶瓷业居世界首位,但从产品的综合质量来看,存在产品质量较低以及陶瓷产品生产耗能巨大、生态环境效益不高、污染物综合利用能力不强等发展缺陷。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能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据统计我国资源人均开采率远远不及世界的平均资源开采率。
因此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所以陶瓷行业重点发展生态效益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
面对这种形势,陶瓷行业必须寻求正确的应变之策,才能找到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要改变高能耗的陶瓷产业,必须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环保政策下陶瓷业发展状况建筑用陶瓷制品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用陶瓷制品最大的生产国家,其陶瓷产品的质量、设计和生产过程等都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随着几年来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陶瓷生产供不应求,同时由于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并且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有害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陶瓷业的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陶瓷生产主要是以自然矿物为主要内容,通过煤炭和石油化工资源的消耗进行加工提炼,在这个过程中燃料中的化学物质经过反应使得空气中的碳氧化物增加,所以在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的今天,必须要通过科学技术促进陶瓷生产污染物低排放是整个陶瓷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事实上,实现陶瓷生产的低碳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资源方面,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废弃物资源来代替天然资源,或者减薄抛光砖的厚度以降低矿物资源的消耗!从燃料来说,也可以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包括提高窑炉保温的效果、余热利用等,还可以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免烧陶土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免烧陶土粉是一种新型的陶瓷材料,其制作过程不需要经过高温烧制,可以在常温下研磨成粉末状态直接使用。
由于其不需要高温烧制,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免烧陶土粉的定义与特点、应用领域以及环保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以期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新型材料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免烧陶土粉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介绍免烧陶土粉的定义与特点,包括其成分、制备方法以及与传统陶瓷材料的区别。
接着,我们将探讨免烧陶土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建筑材料、陶瓷制品以及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
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免烧陶土粉的环保优势,包括其对环境的友好性、资源节约以及能源消耗的减少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免烧陶土粉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免烧陶土粉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环保优势,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免烧陶土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认识到其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免烧陶土粉优势的总结和发展前景的展望,希望读者能够对免烧陶土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免烧陶土粉的定义与特点免烧陶土粉是一种新型材料,主要由天然陶瓷原料制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而成。
与传统陶瓷制品不同的是,免烧陶土粉在生产过程中无需高温烧制,因此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省时省能:免烧陶土粉无需进行烧制过程,大大节省了能源和时间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2. 好耐用:免烧陶土粉制品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使用寿命长,可以有效减少更换和维护成本。
3. 质地坚实:免烧陶土粉制品质地紧密,表面光洁,纹理清晰,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4. 环保健康:免烧陶土粉不含有害物质,生产过程无废气、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对人体无害。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陶瓷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陶瓷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本年度陶瓷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二、技术创新1. 新材料研发:本年度,我公司在陶瓷原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陶瓷原料,该原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为陶瓷产品的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2. 新工艺研发:针对传统陶瓷工艺的不足,我公司积极探索新型生产工艺,成功研发出一种节能环保的陶瓷生产工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 陶瓷设备升级:为提高陶瓷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我公司引进了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三、产品研发1. 产品创新:本年度,我公司针对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产品,如:环保型陶瓷餐具、节能型陶瓷卫浴等,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2. 产品升级:针对现有产品,我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如:提高陶瓷餐具的耐热性、抗摔性;提高陶瓷卫浴的节水性能等。
3. 产品拓展: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我公司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成功开发出适用于不同领域和市场的陶瓷产品,如: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等。
四、市场拓展1. 国内市场:本年度,我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加强与各大商超、家居卖场的合作,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2. 国际市场:为拓展国际市场,我公司参加了多个国际陶瓷展览会,与国际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五、总结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陶瓷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为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产品。
2.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1.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1.1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的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凸显了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性任务。
1. 节能必要性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推动和高增长。
近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为9.5%,在大部分时期,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于40%,现在接近50%。
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一直是重工业。
在1985年,重工业比重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55%。
1990年降到50%,2000年回升到60%,2005年高达69%。
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15%)。
如果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年增加量也需要1.23亿吨标准煤。
事实上,如果GDP增长为9%,以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很难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
因此,2007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将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
这是一个过于保守,而且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落后了的总量控制目标。
因为即使所有的都做对了,仍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调整经济结构和耗能方式来达到总量控制。
能源需求总量的问题是相对于能源储量和人口而言的。
应当说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并不少,但人口众多导致了我国人均能源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69%、7.05%和58.6%。
以储量最丰的煤炭为例,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2001年我国煤炭的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储量有1145亿吨。
2002年用煤12亿吨,煤炭可用100年;如果没有充足的储量增加,2006年再计算经济可采储量就只够用50年,按现在的年消费量(24.6亿吨)来计算,煤炭资源的开发前景不甚乐观。
陶瓷行业智能化陶瓷生产与加工方案第一章智能化陶瓷生产概述 (2)1.1 智能化陶瓷生产背景 (2)1.2 智能化陶瓷生产意义 (2)1.3 智能化陶瓷生产发展趋势 (2)第二章陶瓷原料智能化处理 (3)2.1 原料智能检测与分类 (3)2.2 原料智能配料与混合 (3)2.3 原料智能输送与储存 (4)第三章智能化陶瓷成型技术 (4)3.1 智能成型设备选型 (4)3.1.1 设备类型选择 (4)3.1.2 设备功能指标 (4)3.1.3 设备兼容性 (5)3.2 成型工艺参数智能优化 (5)3.2.1 参数采集与传输 (5)3.2.2 参数优化算法 (5)3.2.3 参数调整与优化 (5)3.3 成型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5)3.3.1 实时监控 (5)3.3.2 异常检测与报警 (5)3.3.3 控制策略 (5)第四章陶瓷干燥智能化技术 (6)4.1 干燥工艺智能优化 (6)4.2 干燥设备智能化改造 (6)4.3 干燥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6)第五章智能化陶瓷烧结技术 (7)5.1 烧结工艺智能优化 (7)5.2 烧结设备智能化改造 (7)5.3 烧结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7)第六章陶瓷表面处理智能化技术 (8)6.1 表面处理工艺智能优化 (8)6.2 表面处理设备智能化改造 (8)6.3 表面处理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8)第七章智能化陶瓷检测与品质控制 (9)7.1 陶瓷产品智能检测 (9)7.2 品质控制智能优化 (9)7.3 检测设备智能化改造 (10)第八章陶瓷生产智能物流系统 (10)8.1 物流系统智能化设计 (10)8.2 物流设备智能化改造 (11)8.3 物流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11)第九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协同 (11)9.1 系统集成设计 (11)9.2 系统协同优化 (12)9.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2)第十章陶瓷行业智能化发展战略 (12)10.1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12)10.2 智能化陶瓷产业发展规划 (13)10.3 政策与产业扶持措施 (13)第一章智能化陶瓷生产概述1.1 智能化陶瓷生产背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 4.0时代的到来,陶瓷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陶瓷行业应对节能减排的措施作者:冼志勇刘树曾令可来源:《佛山陶瓷》2009年第06期摘要随着“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的出台,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陶瓷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两高一资”行业,必然是改革的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将是陶瓷产业的大势所趋。
本文从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成形、干燥、烧成以及废弃物的再利用等方面阐述陶瓷行业在实现节能减排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节能减排,陶瓷行业,具体措施1引言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和砂石等无机矿产资源,烧成过程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行业,给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须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随着“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的出台,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改革是陶瓷行业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建筑陶瓷的能耗标准从目前的10.04kg标准煤/m2降低到9.2kg标准煤/m2,2020年降低到7.2kg标准煤/m2。
本文将从陶瓷原料的开采使用、产品制造以及产品使用等几个方面阐述陶瓷行业如何应对节能减排。
2陶瓷原料使用的节能减排措施2.1 多种原料的综合利用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用传统原料生产陶瓷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据统计,每年陶瓷行业消耗的矿物原料超过1.2亿吨,不少地方的陶瓷原料已近枯竭,形势的发展要求开发一些新的陶瓷原料资源,综合利用一些低品位原料及工业废渣,以降低成本,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如利用陶瓷废料当骨料制备透水砖、利用陶瓷抛光砖废料来生产免烧陶粒和轻质保温陶瓷砖等。
这些措施的采用既能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举两得。
同时应加强实验研究,扩大可用原料的范围,合理开采、科学配矿,从而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将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少。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