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原料生产节能新技术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7
陶瓷行业应对节能减排的措施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和砂石等无机矿产资源,烧成过程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行业,给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须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随着“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的出台,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改革是陶瓷行业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建筑陶瓷的能耗标准从目前的10.04kg标准煤/m2降低到9.2kg标准煤/m2,2020年降低到7.2kg标准煤/m2。
本文将从陶瓷原料的开采使用、产品制造以及产品使用等几个方面阐述陶瓷行业如何应对节能减排。
2陶瓷原料使用的节能减排措施2.1 多种原料的综合利用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用传统原料生产陶瓷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据统计,每年陶瓷行业消耗的矿物原料超过1.2亿吨,不少地方的陶瓷原料已近枯竭,形势的发展要求开发一些新的陶瓷原料资源,综合利用一些低品位原料及工业废渣,以降低成本,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如利用陶瓷废料当骨料制备透水砖、利用陶瓷抛光砖废料来生产免烧陶粒和轻质保温陶瓷砖等。
这些措施的采用既能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举两得。
同时应加强实验研究,扩大可用原料的范围,合理开采、科学配矿,从而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将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少。
开发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具有优异性能的陶瓷产品,如利用磷矿渣、高炉矿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萤石矿渣、高岭土与瓷石尾砂等生产生态陶瓷产品,研制无铅无镉陶瓷颜料及无铅低温釉料,减少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景德镇陶瓷学院开发出以煤渣为主要原料和废瓷料为骨料,以石灰石、白云石、长石、高岭土、石英和瓷石粉的混合料为高温粘结剂生产陶瓷透水砖的工艺,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65~85%,缩短了烧成时间,有利于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K e j i x i n y u a n陶瓷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最大的行业特点就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在整个陶瓷制品中日用陶瓷和建筑用途的瓷砖在全球销量最高。
尽管从我国当前陶瓷行业的整个发展现状来看,中国陶瓷业居世界首位,但从产品的综合质量来看,存在产品质量较低以及陶瓷产品生产耗能巨大、生态环境效益不高、污染物综合利用能力不强等发展缺陷。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能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据统计我国资源人均开采率远远不及世界的平均资源开采率。
因此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所以陶瓷行业重点发展生态效益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
面对这种形势,陶瓷行业必须寻求正确的应变之策,才能找到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要改变高能耗的陶瓷产业,必须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环保政策下陶瓷业发展状况建筑用陶瓷制品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用陶瓷制品最大的生产国家,其陶瓷产品的质量、设计和生产过程等都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随着几年来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陶瓷生产供不应求,同时由于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并且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有害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陶瓷业的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陶瓷生产主要是以自然矿物为主要内容,通过煤炭和石油化工资源的消耗进行加工提炼,在这个过程中燃料中的化学物质经过反应使得空气中的碳氧化物增加,所以在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的今天,必须要通过科学技术促进陶瓷生产污染物低排放是整个陶瓷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事实上,实现陶瓷生产的低碳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资源方面,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废弃物资源来代替天然资源,或者减薄抛光砖的厚度以降低矿物资源的消耗!从燃料来说,也可以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包括提高窑炉保温的效果、余热利用等,还可以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免烧陶土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免烧陶土粉是一种新型的陶瓷材料,其制作过程不需要经过高温烧制,可以在常温下研磨成粉末状态直接使用。
由于其不需要高温烧制,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免烧陶土粉的定义与特点、应用领域以及环保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以期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新型材料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免烧陶土粉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介绍免烧陶土粉的定义与特点,包括其成分、制备方法以及与传统陶瓷材料的区别。
接着,我们将探讨免烧陶土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建筑材料、陶瓷制品以及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
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免烧陶土粉的环保优势,包括其对环境的友好性、资源节约以及能源消耗的减少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免烧陶土粉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免烧陶土粉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环保优势,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免烧陶土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认识到其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免烧陶土粉优势的总结和发展前景的展望,希望读者能够对免烧陶土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免烧陶土粉的定义与特点免烧陶土粉是一种新型材料,主要由天然陶瓷原料制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而成。
与传统陶瓷制品不同的是,免烧陶土粉在生产过程中无需高温烧制,因此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省时省能:免烧陶土粉无需进行烧制过程,大大节省了能源和时间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2. 好耐用:免烧陶土粉制品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使用寿命长,可以有效减少更换和维护成本。
3. 质地坚实:免烧陶土粉制品质地紧密,表面光洁,纹理清晰,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4. 环保健康:免烧陶土粉不含有害物质,生产过程无废气、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对人体无害。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陶瓷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陶瓷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本年度陶瓷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二、技术创新1. 新材料研发:本年度,我公司在陶瓷原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陶瓷原料,该原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为陶瓷产品的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2. 新工艺研发:针对传统陶瓷工艺的不足,我公司积极探索新型生产工艺,成功研发出一种节能环保的陶瓷生产工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 陶瓷设备升级:为提高陶瓷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我公司引进了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三、产品研发1. 产品创新:本年度,我公司针对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产品,如:环保型陶瓷餐具、节能型陶瓷卫浴等,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2. 产品升级:针对现有产品,我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如:提高陶瓷餐具的耐热性、抗摔性;提高陶瓷卫浴的节水性能等。
3. 产品拓展: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我公司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成功开发出适用于不同领域和市场的陶瓷产品,如: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等。
四、市场拓展1. 国内市场:本年度,我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加强与各大商超、家居卖场的合作,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2. 国际市场:为拓展国际市场,我公司参加了多个国际陶瓷展览会,与国际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五、总结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陶瓷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为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产品。
2.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1.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1.1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的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凸显了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性任务。
1. 节能必要性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推动和高增长。
近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为9.5%,在大部分时期,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于40%,现在接近50%。
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一直是重工业。
在1985年,重工业比重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55%。
1990年降到50%,2000年回升到60%,2005年高达69%。
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15%)。
如果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年增加量也需要1.23亿吨标准煤。
事实上,如果GDP增长为9%,以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很难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
因此,2007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将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
这是一个过于保守,而且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落后了的总量控制目标。
因为即使所有的都做对了,仍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调整经济结构和耗能方式来达到总量控制。
能源需求总量的问题是相对于能源储量和人口而言的。
应当说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并不少,但人口众多导致了我国人均能源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69%、7.05%和58.6%。
以储量最丰的煤炭为例,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2001年我国煤炭的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储量有1145亿吨。
2002年用煤12亿吨,煤炭可用100年;如果没有充足的储量增加,2006年再计算经济可采储量就只够用50年,按现在的年消费量(24.6亿吨)来计算,煤炭资源的开发前景不甚乐观。
陶瓷行业智能化陶瓷生产与加工方案第一章智能化陶瓷生产概述 (2)1.1 智能化陶瓷生产背景 (2)1.2 智能化陶瓷生产意义 (2)1.3 智能化陶瓷生产发展趋势 (2)第二章陶瓷原料智能化处理 (3)2.1 原料智能检测与分类 (3)2.2 原料智能配料与混合 (3)2.3 原料智能输送与储存 (4)第三章智能化陶瓷成型技术 (4)3.1 智能成型设备选型 (4)3.1.1 设备类型选择 (4)3.1.2 设备功能指标 (4)3.1.3 设备兼容性 (5)3.2 成型工艺参数智能优化 (5)3.2.1 参数采集与传输 (5)3.2.2 参数优化算法 (5)3.2.3 参数调整与优化 (5)3.3 成型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5)3.3.1 实时监控 (5)3.3.2 异常检测与报警 (5)3.3.3 控制策略 (5)第四章陶瓷干燥智能化技术 (6)4.1 干燥工艺智能优化 (6)4.2 干燥设备智能化改造 (6)4.3 干燥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6)第五章智能化陶瓷烧结技术 (7)5.1 烧结工艺智能优化 (7)5.2 烧结设备智能化改造 (7)5.3 烧结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7)第六章陶瓷表面处理智能化技术 (8)6.1 表面处理工艺智能优化 (8)6.2 表面处理设备智能化改造 (8)6.3 表面处理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8)第七章智能化陶瓷检测与品质控制 (9)7.1 陶瓷产品智能检测 (9)7.2 品质控制智能优化 (9)7.3 检测设备智能化改造 (10)第八章陶瓷生产智能物流系统 (10)8.1 物流系统智能化设计 (10)8.2 物流设备智能化改造 (11)8.3 物流过程智能监控与控制 (11)第九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协同 (11)9.1 系统集成设计 (11)9.2 系统协同优化 (12)9.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2)第十章陶瓷行业智能化发展战略 (12)10.1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12)10.2 智能化陶瓷产业发展规划 (13)10.3 政策与产业扶持措施 (13)第一章智能化陶瓷生产概述1.1 智能化陶瓷生产背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 4.0时代的到来,陶瓷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陶瓷行业应对节能减排的措施作者:冼志勇刘树曾令可来源:《佛山陶瓷》2009年第06期摘要随着“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的出台,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陶瓷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两高一资”行业,必然是改革的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将是陶瓷产业的大势所趋。
本文从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成形、干燥、烧成以及废弃物的再利用等方面阐述陶瓷行业在实现节能减排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节能减排,陶瓷行业,具体措施1引言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和砂石等无机矿产资源,烧成过程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行业,给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须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随着“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的出台,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改革是陶瓷行业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建筑陶瓷的能耗标准从目前的10.04kg标准煤/m2降低到9.2kg标准煤/m2,2020年降低到7.2kg标准煤/m2。
本文将从陶瓷原料的开采使用、产品制造以及产品使用等几个方面阐述陶瓷行业如何应对节能减排。
2陶瓷原料使用的节能减排措施2.1 多种原料的综合利用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用传统原料生产陶瓷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据统计,每年陶瓷行业消耗的矿物原料超过1.2亿吨,不少地方的陶瓷原料已近枯竭,形势的发展要求开发一些新的陶瓷原料资源,综合利用一些低品位原料及工业废渣,以降低成本,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如利用陶瓷废料当骨料制备透水砖、利用陶瓷抛光砖废料来生产免烧陶粒和轻质保温陶瓷砖等。
这些措施的采用既能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举两得。
同时应加强实验研究,扩大可用原料的范围,合理开采、科学配矿,从而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将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少。
1前言智能制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概念正式提出;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成熟于21世纪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和优化的新型制造系统[1]。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迅速,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短期内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关键技术方面,其关键装备与核心零部件仍不容乐观,其重要组件的高度依赖进口,极大地限制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快速转变,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报告,旨在通过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开发、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搭建等方面的研究,力争到2025年使我国部分制造业达到国际领先地位[2]。
我国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生产能耗高、物耗大、占地面积多,资源粗放利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压力大,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重;“用工荒”问题与人工成本上涨并存,导致生产成本在不断上涨。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萧条,国内市场房地产不景气,再加上从国外建筑陶瓷企业的技术壁垒到反倾销控诉,销量不断下降,利润日益减少,部分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这些现象迫使我国的建筑陶瓷生产也必须向自动黄建平袁邓兴智(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东莞523000)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与智能制造的标准相比,仍显偏低。
在智能制造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陶瓷企业要在依托大数据重构建筑陶瓷产业价值链的过程当中,将供应链、销售端和制造环节相统一,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文通过对建筑陶瓷生产各环节的研究,日产1万平米抛釉砖生产线生产工人降至5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瓷辊道窑炉的节能和燃烧效能提高方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政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混凝土路面砖作为市政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大街小巷的观瞻,因此路面砖的技术质量水平状况越来越受到各地的关注和重视。
市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给各地面砖生产厂家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窑炉的生产效益,降低窑炉燃料的损耗是各面砖厂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窑炉烧结合理温度与坯料关系温度制度以温度曲线表示,它表明在烧成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温度曲线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由预热升温、最高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曲线所组成。
温度曲线应根据制品在焙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原料质量、泥料成分、窑炉结构和窑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等各方面因素等综合确定。
A.预热带缓慢升温砖坯慢速脱水。
根据砖坯的干燥情况,确定隧道窑第一个车位的温度。
因为隧道干燥窑的热风入口温度控制在105℃~120℃,因此,第一个车位的温度应严格控制,不超过100℃~105℃,而以后5~6个车位的温度就要缓慢升温。
砖坯在300℃以前的低温阶段的升温速度是关键,在此温度范围内主要是排除坯体内的残余水分。
如果在此阶段升温过快,坯体内的水分急剧蒸发,产生过热蒸汽的压力,会造成坯体开裂,一般为表面裂纹,严重时会造成坯体爆裂,甚至发生砖坯塌车事故。
按窑炉窑内温度的划分,低于600℃属于预热带,当坯体水分排出后,在500℃前可以较快升温,一般升温速度可以控制在80℃/h左右,但在573℃时,由于β-石英转化为α-石英,同时产生0.8%的体积膨胀,所以此阶段要特别注意缓慢升温,以防止制品产生裂纹。
B.焙烧温度和保温。
烧结砖的最高烧成温度一般定为1020℃左右。
但是,在较低温度下,较长时间的保温也可以完成对烧成的要求。
最高焙烧温度适当低些,高温车位多些,保温时间长些,使燃烧的热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制品烧成比较均匀。
焙烧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砖坯软化,特别是砖垛下层的制品可能变形和熔结。
目前国内陶瓷砖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原材料价格飙升、节能减排、市场萎缩等因素叠加,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困境,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
“碳达峰、碳中和”列入日程,很多地方政府纷纷试水,出台探索政策,让早已经不是“香饽饽”的色釉料企业更加如履薄冰。
其实“双碳”压力,并不是陶瓷色釉料企业才会面临,现在的政府也不会刻意去淘汰某一个行业,前提是政企都要与时俱进。
2007年10月欧洲摇滚音乐爱好者举办了一次环保音乐节,他们在活动中推行了折椅环保方法。
从而使“碳中和”这一词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碳中和是指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
一般有两个普遍用法:一是平衡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燃烧石化燃料,与创造等等能量的再生能源,使该碳排放量补偿,或者仅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二是通过碳交易来由平衡碳排放。
往往是多种做法同时使用,再加上节约能源措施,以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碳排放。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我国设定了各阶段目标: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高压电瓷抽屉窑热量平衡及节能潜力I. 前言- 高压电瓷抽屉窑的介绍和发展历程- 热量平衡和节能的重要性II. 高压电瓷抽屉窑的热量平衡分析- 窑炉各部位的热交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热量平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实际热量平衡分析的案例分析及结果III. 高压电瓷抽屉窑的节能潜力分析- 改进工艺和技术手段对节能的贡献- 窑炉设计和结构优化对节能的影响- 节能改造方案的选定和实施效果评估IV. 高压电瓷抽屉窑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现有技术和设备的性能和限制V. 结论和展望- 对高压电瓷抽屉窑的热量平衡和节能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探讨未来高压电瓷抽屉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强调节能意识和节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一章:前言高压电瓷抽屉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陶瓷生产中的窑炉设备。
它的设计与结构独特,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稳定性,可以保证瓷制品的生产质量。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高压电瓷抽屉窑所消耗的能源较多,热量利用率不高,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
本论文旨在探讨高压电瓷抽屉窑的热量平衡及节能潜力,针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实现高压电瓷抽屉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章主要介绍高压电瓷抽屉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热量平衡和节能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高压电瓷抽屉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高压电瓷抽屉窑是目前工业瓷器生产中应用广泛的烧结窑炉,它是一种采用同轴圆筒式、拉伸式绝缘材料外护套管的管式电加热装置,主要由烤盘(或膜带)、电极杆、烧结温度测量元件和隔热绝缘层组成。
高压电瓷抽屉窑的主要优点包括:温度稳定性好、晶粒长大速率大、加热效率高、操作方便、能够生产各种陶瓷制品。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瓷器、建筑陶瓷、电子器件陶瓷等领域。
二、热量平衡和节能的重要性热量平衡是窑炉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它是控制窑炉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
综述与评述文章编号:1001—9642(2007)12—0009—05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的方向冯青,童剑辉,杨燕,汪和平(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53001)【摘要】:从陶瓷工业窑炉的热平衡计算结果出发,分析了现代几种典型的陶瓷工业窑炉的能量消耗分类及其所占的比例。
根据分析的结果,探讨了在陶瓷工业窑炉中,哪些能耗是可降低的,哪些是不可能降低的,并结合陶瓷工业窑炉近几十年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明确了陶瓷工业窑炉的节能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陶瓷工业窑炉,热平衡,能耗,节能技术引言陶瓷行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特别是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产量大,耗能为陶瓷行业之首。
其中用于烧成和干燥工序的能耗所占比重是最大的,两者约占80%以上,其中烧成约占61%…。
由此可见,陶瓷窑炉是能耗最多的热工设备,而在当今能源日趋紧张与其价格居高不下的环境下,它自然也成为节能降耗的主要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陶瓷窑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清洁燃料的逐步广泛使用,其能耗大幅下降,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占生产成本的40%~45%,降低到现在的30%左右[21。
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本文从陶瓷工业窑炉的热平衡计算结果出发,旨在通过分析现代几种典型陶瓷窑炉的能耗种类及其所占比例,结合目前热工设备和燃料燃烧等新技术,提出陶瓷窑炉节能技术与途径,并明确其节能技术发展方向,以期达到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及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目的。
1陶瓷工业窑炉的热耗分类及所占比例和对其节能的可行性分析热平衡计算作为陶瓷窑炉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计算每小时的热耗,即每小时的燃料消耗量,计算冷空气鼓入量和热风抽出量;二是通过热平衡的计算,可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的各项热耗支出或收入所占比例的大小,采取适当可行的节能技术,达到节能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现以文献[3-5】中的三种典型的陶瓷窑炉为例,进行热平衡计算。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