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22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地位、性质
正常人体功能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中的地位,着重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真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能利用理论解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注意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适当联系临床内容和护理学专业内容。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
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理解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要符合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新观念,力求构建我校新的生理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而是把实验教学、前沿专题讲座、网络课程教学、课外科研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中,反映医学科学发展的新水平,丰富了生理学课程的内涵,拓宽学生知识面。不仅是传授知识,介绍生理学理论的来源和证明的方法,这些结论是怎样得来的,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
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与管理。在学生学习评价、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医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推理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当前本专业知识的检索、搜集、整理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并将之与现代临床相结合,指导临床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奠定基础。掌握常用医学设备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学会有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及其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感受生理学知识构成的逻辑体系,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和深入
探索未知生理功能机制奠定逻辑思维基础,也为后续基础、临床医学及军事医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通过生理学实验课程学习,经历生理学实验组织、准备、实施和总结的过程,学会实验数据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术,体验实验过程的严谨要求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摩生理学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化解抽象问题和动态问题的思路、图片展示、动画选择、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学会如何正确、清晰表达自己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为今后在临床和科研生涯中开展病理讨论和学术交流训练好表达能力。
4.通过使用课堂讨论、前沿专题讲座、读书报告、参与课外科研协作活动等形式强化科研意识和提高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多途径参与各种学术讨论,体验完整的科研活动过程,通过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献身人类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坚持
人文关怀精神,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树立立志献身国防、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2.学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及其对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细胞生理功能的调节,形成对机体各个系统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认识,树立生命体“整体”和“稳态”的概念。
3.在生理学实验中,注意树立爱护实验动物的观念,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成员轮流实验操作、相互配合、共同讨论完成每次课内容的实验教学,养成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独立从事临床科研的能力。
4.在教学中联系临床病例学习机体的生理功能,注重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生理学领域新进展、新成就的学习以及课外科研等活动,形成努力钻研、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树立严肃的科学态度。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总框架
人体生理功能学习模块划分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二、模块内容标准模块内容及学习目标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一)师资要求
所有任课教师均要求具有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双师资格证书。且多数教师讲授两门以上的课程,大部分教师具有专业实际工作经验,并获得国家执业护士或医师资格,即能教学,又能从事临床内科医疗和护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
(二)软硬件要求
《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专题讲座、网络课程、学辅导和学生课外科研等形式。理论课教室能够连接《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等网络教学资源。实验课教室要具备以下条件:
1.医学机能学实验室 1间,满足护理专业学生一个班次的实验授课,教学准备室 1间(配备有关实验准备和试剂配制的设备和操作台)。
2.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室配有投影仪、计算机、生理实验系统、医用传感器等。
3.动物实验常用器械等若干套。
4.消耗性物品:生理实验常规药品、注射器等。
5.实验动物保障:主要的实验动物为蟾蜍。
(三)、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使用图片、音效、动画等形象直观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教学中。结合实物教学,使学生从感观上得以知识,增加印象和记忆。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当安排自学内容及课外专题讲座,利用网络课程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生学习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机体各项功能相互作用的理解,树立整体观念,进而认识和掌握人体正常活动的基本规律。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