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304.54 KB
- 文档页数:4
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
徐焕喆;赵勇军
【期刊名称】《体育文化导刊》
【年(卷),期】2022()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
存在问题:教育理念落后,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思政引领不足,元素挖掘和融入有待加强;场地设施薄弱,师资建设有待强化。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切实发挥体育增强体质的基本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体育育人的独特价值;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化体教融合。
提出改革措施: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育人独特价值;聚焦"教、练、赛",深化体教融合;改善场地设施,加强师资建设。
【总页数】6页(P98-103)
【作者】徐焕喆;赵勇军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北京服装学院体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时代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措施
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4.新时代背景
下我国地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构思5.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与改革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体育教改研究课题
1.体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
面。
2.学生体质健康: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形态、身体
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
3.体育课程设置:如何设置合理的体育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
方面,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4.体育教学资源:如何合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包括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以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如何通过体育教育传承优秀的体育文化,同时创新和发展新
的体育文化。
6.体育与健康融合:如何将体育与健康融合,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7.体育教育的国际化: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我国高校体育
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8.体育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
验。
9.体育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如何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以促进体育教
育的持续改进。
10.特殊群体的体育教育:如何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包括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
等,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体育教育服务。
学校体育教育的挑战及其改革策略引言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发展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增强身体素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以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挑战1. 缺乏重视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往往被视为次要科目,导致其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资源投入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方面。
2. 师资队伍不足合格的体育教师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
然而,当前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这使得体育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程内容单一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这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教育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4. 设施设备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和设备的不足,限制了体育教育的开展。
在一些学校,学生甚至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影响了体育教育的质量。
5. 安全问题体育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何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教育,是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
改革策略1. 提高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全体教职工和社会各界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体育教师队伍;加强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3. 丰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完善设施设备加大体育设施设备投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保障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
5. 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体育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
结语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体育课程改进与创新计划体育课程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体育课程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体育课程的改进与创新计划。
一、提高课程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改进体育课程需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可以增加多种体育项目的学习内容,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设置选修课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强化运动技能培养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因此,在改进体育课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增加专项训练课程,加强学生在某一具体项目上的技能培养,如篮球技术、足球技术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比赛和竞技活动,提供学生锻炼和展示技能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除了运动技能的培养,体育课程还应该注重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增加体育理论课程,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的规则、战术、技巧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体育领域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理论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四、强化体育课程与社会实践结合体育课程改进还应该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更好地融入社会。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义工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关注社会问题,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倡导积极健康的体育价值观体育课程的改进还需要倡导积极健康的体育价值观。
可以通过加强体育教育,传递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竞技观和体育精神。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和对策解析高校体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困境,阻碍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困境分析1. 传统教育模式局限性较大传统的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模式较为固化,主要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并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较为死板,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方法。
2. 实践环节不足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中,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创新意识和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3. 教师队伍不足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4. 专业课程设置滞后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部分课程内容过时,无法满足时代和行业的需求,这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对策解析1. 探索创新教育模式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的困境,有必要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科的壁垒,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加强实践环节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更多的挑战和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实习、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3. 提升教师队伍水平高校体育专业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项目等,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兴起,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当前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体能、修养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旨在探讨如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1.传统课程设置的问题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单一,注重体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理论课程内容单一,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鲜血液,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体育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这就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做出相应的调整。
2.教学手段陈旧的问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创新。
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直接讲解和示范,缺少新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改善体育教学手段的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进。
3.评价体系落后的问题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比较落后,主要依靠学生的体测成绩对其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评价体系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这就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创新课程设置,增加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加体育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进教学手段,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成绩、参与度、兴趣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和能力。
体育教学创新策略与案例分享2023年,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体育教学创新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创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运动的激情。
今天,我将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些体育教学创新策略和案例,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运动员为榜样体育教学创新的第一个策略是运动员为榜样。
通过邀请优秀的运动员来学校,给学生们做运动示范、介绍运动技巧和体育精神等,可以激励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运动员的来校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体育知识和人文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福建省教育厅和中国篮协合作成立了“篮球公益基地”,该基地主要以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为核心教练团队,以及在教学、科研、组织运营等方面精英人才队伍,为福建省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二、智能化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创新体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 (VR) 技术和时空UNKOK运动云数据系统,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和比赛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比赛场面,这样就能让学生们更加有效地掌握技术和战术规则。
这样的智能化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并且学习参与度更高。
三、体育课程设置多元化体育教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体育课程设置多元化。
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多种运动项目和课程,让学生们选择他们喜欢的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增加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如太极拳、中华武术等,以及在传统体育项目中加入新科技手段,如电子警察秋游比赛,可以增加传统体育项目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新型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的课程,如健身操、瑜伽等,让学生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四、鼓励健康饮食习惯体育教育除了锻炼身体,还应该注重健康饮食方面的教育。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锻炼和健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课程设立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设立有体育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师和运动教练。
有关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缺乏前沿性和创新性。
针对课程设立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和设置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
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顺利投身于体育教育和运动教练工作。
二、课程内容设置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健身与健康管理、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等领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体育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应注重体育教育专业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学习跨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传统体育教育专业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出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同时能够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方面,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践操作,从而真正掌握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王志辉为了使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体能课程的教学更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体育人才,主要从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中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所处的角色,分析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依据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建立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的模式和培养计划,从而为高校教学改革和优化人才教育模式提供支撑。
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改革要以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体育运动当代发展成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为参照,以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围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人才为目的,深入研究,认真讨论,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重新构建,以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拓宽课程体系的覆盖面,增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为目标。
使大学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促进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向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
1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角色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以培养教练员为本位目标,自设立以来,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
旨在培养从事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及竞赛、训练管理的专门人才。
1.1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直处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专项体育教师为主的钟摆运动中。
随着社会发展,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向着综合、全面和特色方面发展,以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及体育运动发展要求。
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具备竞技运动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及专项运动训练技能,能胜任竞技运动、教学训练、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角色定位运动训练专业是我国国家教育部体育专业目录里面五个基础专业之一。
新课改下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1. 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从单一课程向跨学科整合转变:新课改强调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体育教育不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精神。
从注重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新课改强调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
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运动习惯养成、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传统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教学方法转变:新课改倡导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和身体素质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从评价方式向综合性评价转变:新课改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以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1 新课改背景介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革越来越重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在这股改革浪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提出了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方案。
2003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创新【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创新。
在介绍了背景情况、相关研究和研究目的。
在从使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评价体系、引入多元化评价指标、加强学生参与度、更新体育教育课程内容以及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阐述了创新点。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意义与启示。
本文意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创新、大数据技术、多元化评价指标、学生参与、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意义与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局限于定性评价,存在主观性强、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体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有效创新迫在眉睫。
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评价体系创新将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更为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依据。
引入多元化评价指标也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参与也是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创新,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培养更多具有优秀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1.2 相关研究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关研究表明,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成绩和体能测试为主要评价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评价体系的创新。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个性化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地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及顺应世界潮流趋势与可持续化人才培养模式,而进行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之一,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等从而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创新政策;教育现状一、引言高校体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改革力度加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与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落后、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面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步伐;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学生成长需求与学习需要相适应,并具有特色化发展理念及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一)高校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当前,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时代下所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理论知识。
很多学校没有重视学生们对传统教学方式以及现代先进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大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体地位而是被管制着他们自己;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课堂上只是传授书本内容、死板地向教师灌输思想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体育教育在社会中发挥它该有的作用和价值所在。
[1]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只注重于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等综合能力培养;其次是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终身锻炼思想理念淡薄、没有主动运用现代技术来提高自己工作中所需具备专业素养等等问题都使得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高校教师对于新时代下教学方法及内容不熟悉,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2011年度天津市教委立项
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04.19
•【字号】津教委[2011]52号
•【施行日期】2011.04.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2011年度天津市教委立项重点调
研课题的通知
(津教委(2011)52号)
各有关单位:
按照《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津教委〔2011〕25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评审组对全系统上报的调研课题进行了认真筛选,经研究确定,天津大学靳楠《关于创新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的研究》等182项课题,为2011年度市教委立项的重点调研课题。
各单位收到该《通知》后,要及时将评审结果通知到课题负责人本人,以便按计划开题。
同时要加强管理,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各课题组要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调研报告。
市教委将适时对调研工作进行督查推动。
各课题组务必于2011年12月底前结题,并将调研成果报送市教委教育发展战略办公室,市教委将适时组织结题验收。
调研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市教委教育发展办公室负责。
联系人:王玉珏尚玉全;联系电话:23398770、23145626。
联系地址:和平区新华路255号304室。
附件:《天津市教委2011年度立项重点调研课题目录》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附件:。
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体育教育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教育工作开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从素质教育出发,坚持将学生作为体育教育的主体。
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学环境和教育氛围的改善,对增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结合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探究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如何应用个性化教育的模式,旨在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研究策略前言:新时期,现代体育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个性化的体育教育受到了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与欢迎。
传统的体育教育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训练的强度,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而时代的发展,个性化体育教育理念的出现,使教师加大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素质,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策略,继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个性化体育教育模式概述个性化体育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素质教育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教育活动开展应结合学生的本身条件来制定教育内容,而不应是强制或者一概而论的教育方式。
不同学生的体能素质水平不同,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应了解学生的体能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体育教学的方案,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体能锻炼的需求,这样有利于让体能素质偏好的学生“吃得饱”,而让体能素质偏差的学生增强体能水平[1]。
高校在实施个性化体育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掌握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等,在制定教育内容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质特征,为学生量身定制教育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个性化的体育方式适应不同学习心态的学生,可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023年体育类教改课题
2023年体育类教改课题可能会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课题方向:1.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分析学生体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智能化体育教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智能化体育教学系统,实现体育教学的个性化、精准化和科学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打破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案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课题方向仅供参考,具体的课题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
同时,课题的开展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研究流程,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