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4标段土建工程—《中山北路站基坑开挖及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81.00 KB
- 文档页数:31
上海地铁区间隧道直径6.34m土压盾构施工傅德明139****7066****************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2011.5.211.工程概况上海地铁规划22条线路,总长1050km,见图1所示,其中大部分为地下铁道。
已建地铁1、2、3、4、5、6、7、8、9、11号线共10条线,运营长度330km,日客流量达400万人次。
在建10号线和2号线东西延伸段长度约90km,将于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前建成运营,使上海的运营地铁线路达11条约420km,日客流量可达500万人次。
2012年将建成运营500km。
上海地铁区间隧道95%以上采用土压盾构掘进机施工,自1990年地铁1号线工程正式开工以来的19年间,已掘进隧道约达400km,其中,前10年仅施工40km,后9年施工380km。
2008年使用的盾构掘进机多达97台。
2007年掘进隧道80km,2008年掘进隧道140km。
图1 上海地铁线路总平面图上海地铁1号线试验段始建于1980年,于1989年全线开工,全长14.5km,其中18km 区间隧道首次采用7台Φ6.34m土压盾构于1990年起陆续掘进施工。
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5年4月建成运营,成为我国第一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地铁线路。
1996年至1999年,上海地铁2号线工程圆隧道部分西起中山公园站,东至龙东路站,双线(上、下行)全长24km,采用10台Φ6.34m土压盾构掘进施工。
2000年至2007年的8年中,上海地铁4、6、8、9号线约140km区间隧道采用40余台盾构掘进施工,并首次应用5台双圆DOT盾构掘进8.2km隧道。
2008年在建的5线2段约260km区间隧道共采用97台盾构同时掘进施工,创世界盾构隧道工程史新纪录。
2.工程地质概况上海地铁隧道的埋深最浅的为11m(最小覆土5m),最深的达35m(穿越黄浦江底)。
上海市区的地层从地表以下依次为杂填土、粘土、灰色淤泥质粘土、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粉质土、粉砂、暗绿色粘土。
上海市虹漕路41 号工业研发楼建设项目地铁保护方案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虹漕路41 号工业研发楼建设项目工程二O 一六年一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1)1.2 土方工程概况 (1)1.3 降水工程概况 (1)2. 编制依据 (2)3. 保护内容 (2)4. 保护措施 (3)5.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4)5.1 监测概况 (4)5.2 监测内容 (4)5.3 监测方法 (5)5.4 监测期限、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7)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1.2 土方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 0.000m=+4.450m,场地整平后绝对标高+4.000,相对标高-0.450 。
基坑开挖深度如下表所示:电梯井、集水井等局部深坑落深。
基坑面积约为㎡,因此本工程土方开挖量约为5320m3。
A202 基坑采用1:1.5 放坡开挖。
在地下车库基坑出零后,开始施工A202 基坑。
1.3 降水工程概况A202基坑面积1420m2,挖深3.8m 左右。
布置4 套轻型井点降水设备。
坑内2 套,每套井点管长40m。
坑外2 套。
总管管径50mm,井管长4m,管径48mm,滤管长80mm,井点支管的间距为1.5m,管底应在底板下0.5m,连接软管一般采用PVC或橡胶管。
工程建筑红线2. 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地质勘察报告;3)国家、上海市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4)本工程深基坑施工专家论证方案3. 保护内容(1)严格遵守“上海市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保护地铁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对有关地铁沿线工程相关要求:1)地铁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 10 毫米(包括各种加载和卸载的最终沉降量)。
2)地铁隧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R≧15000 米。
3)相对弯曲≦ 1/2500 。
4)由于建筑物垂直荷载(包括基础地下室)及降水、注浆等施工因素引起的地铁隧道外壁附加荷载≦ 20KPA。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
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
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
首都北京现有地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
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
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研发科技港编制单位: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 工程概况 (1)1.2 地质概况 (1)第2章编制依据 (2)第3章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3)3.1 塔吊基础验算 (3)3.2 塔吊基础施工 (5)3.2.1 塔吊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5)3.2.2 塔吊基础施工工艺 (5)3.2.3 QTZ63塔吊的基础选型见附图 (6)第4章施工人员组织 (6)第5章施工机具、材料准备 (8)5.1 塔吊基础施工需要配备以下施工机具及测量仪器 (8)5.2 塔吊基础施工所需主要材料: (8)5.3 塔吊安拆施工所需材料 (9)第6章安全环保措施 (9)第7章塔吊安拆方案 (10)7.1 安装步骤: (10)7.2 顶升过程及操作 (11)7.2.1 顶升作业安全事项 (11)7.2.2 顶升前的准备 (12)7.2.3 顶升操作 (13)7.3 附墙(着)装置 (14)7.3.1 安装位置 (14)7.3.2 附墙撑杆的布置 (14)7.3.3 撑杆与建筑物的连接 (15)7.3.4 附着锚固前的准备和检查: (16)7.3.5 操作要点 (16)7.3.6 附着锚固完成后的重点检查: (16)7.3.7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7)7.4 塔机的拆卸 (17)7.5 安装注意方案 (18)7.6 拆卸注意事项 (18)第8章塔吊的操作使用 (19)第9章起重机的维护与保养 (19)第10章塔吊使用安全措施 (20)10.1 塔吊使用奖罚措施 (20)10.2 群塔施工运行原则 (20)10.3塔吊吊装原则 (20)10.4 群塔作业安全措施 (21)10.4.1 安全技术要求 (21)10.4.2 安全操作一般要求 (22)10.5 安全检查措施 (23)第11章塔吊的沉降、垂直度测定及偏差较正 (23)第12章附墙计算书 (24)12.1 支座力计算 (27)12.1.1 附着杆内力计算 (29)第1章塔吊选型及布置1.1 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上海国际汽车城研发科技港”工程位于嘉定安研路以南、横河港以西、安拓路以东、安虹路以北,共由A、C、D、E等4组建筑物组成,目前拟建场地为空地,根据地质勘测报告显示,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90m,A、C、D基坑自然地平整平标高约为+4.0m,相当于-0.90m基坑整平后的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0m,相当于-1.90m。
2020年22条轨交规划图请登录后查看与下载附件...轨道交通2010-2020年详细规划图,站点名尚未确定。
【新民网讯】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近日通过“上海环境热线”网站对《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年)》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公示,首次完整披露了上海在2010年—2020年间将新建8条地铁新线、延伸5条既有线路的规划。
该院通过公告表示: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规划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在该环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和报告基本编制完成,报送审批前,还将采取调查问卷、公众告示等方式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
同时新民网网友也可在本新闻跟帖中提出意见和建议,新民网将整理意见并转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公示全文如下:规划背景及概况(1)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呈现网络化特征,网络效应初步显现。
2007年随着“三线两段”(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1号线向北延伸3个车站,4号线实现环线运营)开通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数达到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235km,覆盖全市13个行政区域,形成了“一条环线、七条射线、九个换乘站、九站共线”的网络运营格局。
建成线路运营情况总体呈现出客流总量逐年增加、客流效益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的特点。
近年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2) 2005年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2005年4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至2012年,包括已运营的线路长度,上海将形成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约567km,见表2。
在上述规划基础上,我院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审批。
(3) 新一轮近期规划的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今年,在原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支持城市重点地区开发建设、服务郊区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对外交通枢纽配套能力、继续支持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完善和加密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络”等原则。
上海地铁7号线盾构超越施工技术【摘要】以上海地铁7号线锦秋路~上海大学区间盾构推进工程为背景,针对先掘进盾构被后掘进盾构超越的特殊情况,详细介绍盾构超越施工技术在特殊条件下的应用,对超越期间典型监测断面地面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施工中盾构高程变化趋势,明确了超越施工对土体变形的具体影响,得到地层的变形规律,并通过数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进一步得到超越施工对相邻盾构和隧道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超越施工;沉降曲线;水平偏差盾构隧道施工时,如何控制地表变形、减小相互影响已经成为目前盾构隧道工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王启耀等[1]从理论上分析了挤压盾构施工扰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蒋洪胜等[2]研究了盾构法隧道穿越地下污水管道时盾构推进与地层移动的相关性;曾小清等[3]对双线并行盾构隧道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邵华等[4]对盾构近距离穿越对已运营隧道的扰动进行了分析。
但在盾构隧道超越施工中有许多问题仍有待优化、完善和改进。
本文针对上海地铁7号线锦秋路~上海大学区间隧道超越施工的特殊情况,主要研究超越施工引起隧道周围土体的沉降变形规律,通过介绍施工措施、统计分析现场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施工期间盾构姿态变化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盾构隧道对近距离超越施工的影响规律。
1、工程概况上海地铁7号线锦秋路~上海大学区间隧道工程是整条轨道交通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隧道底部埋深-12·291~-19·815m,盾构推进主要穿越土层的性质描述如下:②3-1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巨厚状,厚5·90~9·60m;②3-2砂质粉土砂质较纯,厚1·30~8·70m;④淤泥质粘土为高灵敏、高压缩性软弱土,土质极差,厚2·00~9·00m;⑤1-1灰色粘土为高灵敏、高压缩性软弱土,土质较差,厚1·50~4·50m;⑤1-2灰色粉质粘土厚3·60~17·40m,该层一般厚度约5m,仅在古河道切割处呈巨厚状;⑤2灰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层顶标高-32·12m。
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锦秋路站~洞口明挖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中间资料)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是上海西北区域及浦东西南区域通往市中心的主要轨道交通线,起点为祁连山路,经宝山区、普陀区、静安区、徐汇区,止于规划铁路浦东客站站区。
规划线路全长约32kin,共设车站26座。
本次勘察范围为拟建轨道交通7号线锦秋路站~洞口明挖区间。
设计方案如下: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深度最大为10m;建设单位: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勘察单位: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勘察阶段:详细勘察1.2勘察等级1.2.1建(构)筑物等级拟建工程意义和社会影响重大,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4.2.2条规定,拟建工程建(构)筑物等级为一级。
1.2.2建筑场地复杂程度拟建场地地层分布规律较复杂,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4.2.3条规定,拟建场地属中等复杂场地。
1.2.3勘察项目等级综合建(构)筑物等级和场地地基复杂程度分析,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4.2.4条规定,拟建工程勘察项目等级属甲级。
1.3勘察目的(1)详细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地层分布规律、成因类型、地基土的构成及其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2)详细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3)查明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和场地类别,详细查明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是否存在液化土层,判别当抗震设防烈度7度时是否液化,并确定其液化等级;(4)详细查明地下水条件,包括地下水分布情况、水位变化、与地表水贯通情况以及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5)详细查明是否存在暗浜、沼气等不良地质现象,并分析其对本工程的影响大小,必要时提供处理措施建议;(6)详细提供基坑抗拔桩桩基设计参数;(7)详细为基坑开挖提供必须的设计参数及提供基坑围护方案;1.4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及主要标准1、主要依据《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锦秋路站及相关区间)》任务委托单(2003市124)、设计方案平面图及地质勘探要求:2、主要技术标准A、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B、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c、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D、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E、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lF、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G、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J08-109—2004)H、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I、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J、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K、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L、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M、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N、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5勘察方案布置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J08.109-2004)相关规定布置勘探孔。
上海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理实施细则交底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8标区间土建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理实施细则交底审批:日期:上海新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 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一期8标区间土建工程1.2 业主: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轨道交通申嘉线进展有限公司1.3 设计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1.4 承包商: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1.5 监理单位:上海新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6 工程地址:上海市普陀区1.7 工程概况:铜川路站—枫桥路站区间,上行线起于SDK27+245.520,止于SDK28 +044.631,下行线起于SDK27+245.520,止于SDK28+045.390,短链长1.0 94m,单向全长约798.8m,在里程SDK27+602.023处设联络通道及泵房一座。
盾构穿越的要紧土层为④污泥质粘土、⑤粉质粘土。
一台盾构机从枫桥路站北端井始发,沿上行线推进至铜川路站南端井后,盾构机在井下掉头,沿下行线向枫桥路站推进,最后在枫桥路站北端井进洞解体。
枫桥路站—中山北路站区间上、下行线起于SDK28+221.440,止于SD K28+791.000,上行线短链0.409m,下行线短链0.274m,单向全长约569. 2m。
盾构穿越的要紧土层为②-3b砂质粉土、④污泥质粘土、⑤粉质粘土。
两台盾构机自枫桥路站南端井始发推进,其中最后200m隧道呈上下重叠状,竖向进入中山北路站北端井。
1.8 本工程项目风险评估1.8.1 风险源之一:盾构侧穿及下穿建(构)筑物基础与大型管线,盾构推进时对建筑物、管线的变形十分敏锐,在施工中要加大对建筑物、管道的观测,严格保持开挖面土压平稳,减少土体扰动,防止过大偏差,当盾构推进爱护区前24m处,降速严控盾构方向,确保平稳穿越,操纵地层缺失率≤5%1.8.2 风险源之二:上下隧道重叠施工。
枫桥路站——中山北路站区间隧道施工,上、下行隧道均由枫桥路站南端头井出洞推进,穿越3号线和中山北路内环高架施工,上、下行隧道成上下重叠隧道进入中山北路站端头井进洞。
轨道交通规划规划背景及概况(1)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呈现网络化特征,网络效应初步显现。
2007年随着“三线两段”(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1号线向北延伸3个车站,4号线实现环线运营)开通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数达到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235km,覆盖全市13个行政区域,形成了“一条环线、七条射线、九个换乘站、九站共线”的网络运营格局。
建成线路运营情况总体呈现出客流总量逐年增加、客流效益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的特点。
近年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表1 上海轨道交通现状运营线路一览表(2) 2005年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2005年4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至2012年,包括已运营的线路长度,上海将形成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约567km,见表2。
在上述规划基础上,我院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审批。
表(3) 新一轮近期规划的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今年,在原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支持城市重点地区开发建设、服务郊区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对外交通枢纽配套能力、继续支持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完善和加密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络”等原则。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又一次组织编制了近期建设规划,新一轮建设项目在2010-2020年期间共13项,包括5条延伸线和8条新建线,线路总长合计约310km,车站189座,见表3。
至此,202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规模将达到约877km,表3 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建设项目(2010-2020年)====================================项目名称建设周期项目范围线路长度(公里)1号线北延伸2000-2004 火车站-泰和路12.52号线西延伸2003-2006 中山公园-虹桥机场9.53号线北延伸2002-2006 江湾镇-宝钢144号线1992-2005 宝山路-虹桥路225号线2000-2003 莘庄-闵行开发区176号线2002-2006 高桥-济阳路33.17号线2004-2008 外环路-龙阳路33.58号线一期2001-2007 开鲁路-济阳路26.29号线一期2002-2007 松江新城-东安路31.31号线北延伸二期2004-2006 泰和路-富锦路 4.22号线东延伸2006-2009 张江-浦东机场29.29号线二期2005-2009 东安路-源深路17.210号线一期 2004-2009 上海动物园-新江湾城28.811号线一期2005-2010 嘉定、安亭-三林 6211号线二期 2006-2010 三林-临港新城5812号线 2006-2011 漕宝路-巨峰路33.313号线 2006-2011 金沙江路-不夜城13合计 444.8加上运营的1、2、3号线65公里,上海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总里程为510公里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图一、上海780公里的17条(r、l、m)线路重新命名和识别色已经全部敲定。
运营地铁隧道上方的基坑工程施工及隔振技术的应用张伟【摘要】上海大中里项目工程的46#地块北部楼工程位于运营中的轨交2号线南京西路至人民广场区间隧道正上方,基坑挖土深度最深处达4.55 m.根据设计计算分析,若不采取特殊的设计、施工措施,施工过程中引起的隧道变形,将会严重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营.针对该情况,参建各方从设计、施工、隔震和监测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实施,既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实效,又确保了地铁运营隧道的安全.【期刊名称】《建筑施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4页(P1341-1344)【关键词】地铁隧道;基坑开挖;变形;分块开挖;CDM-CHR-BOX隔振器【作者】张伟【作者单位】盈丰(上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53.71 工程概况1.1 工程总体概况上海市静安区40#和46#地块(俗称“大中里改造工程”)综合发展项目位于上海静安区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
一条吴江路将本工程分为南区(40#地块)和北区(46#地块)2 个地块,其中40#地块紧邻轨道交通13#线南京西路站,46#地块范围内有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区间(南京西路站至人民广场站)隧道从场地东西方向穿越。
本工程拟在46#地块内、轨道交通2号线正上方建造1~3 层的休闲商业广场式上盖工程,见图1。
图1 46#地块项目效果图1.2 基坑工程概况46#地块面积约4 300 m2,其中深基础范围(A区)基坑开挖深度3.95~4.55 m,面积约3 810 m2,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浅基础范围(B区)基础面积约350 m2,开挖深度1.55 m,基坑平面见图2。
图2 基坑平面1.3 与轨交2号线运营隧道关系本工程46#地块内有运营的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从场地东西方向穿越。
区间隧道Φ6.2 m,管壁厚350 mm,隧道顶埋深约9.0 m,基坑开挖深度为3.95~4.55 m,基础底板底面距离运营隧道顶约4.45 m,位于基坑下方的区间隧道长度约为100 m。
高中庭模板支架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1-07-26T15:05:58.26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4月第7期作者:胡星[导读]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地铁车站对开阔视野及客流通畅的追求,大跨度高中庭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
胡星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上海市 200000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地铁车站对开阔视野及客流通畅的追求,大跨度高中庭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
鉴于高大模板工程的复杂性,为确保结构施工质量安全,必须认真做好专项施工方案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认真执行规范要求,严格把好审查、检查、验收、监督关,保证高大模板施工的质量安全。
本文根据福州地铁5号线金山站换乘中庭高大模板支架施工实例,归纳总结了一套安全、经济的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的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换乘中庭;模板支架;施工1 工程概况福州地铁5号线金山站换乘中庭采用平板无柱结构,中庭结构长38.2m,净宽22.24m,净高11.91m,中板厚500mm,顶板厚1200mm。
2施工技术风险(1)超重荷载:金山站换乘中庭顶板厚度达1.2m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集中堆载或模板支架上超重堆放材料是易引起荷载超重导致支架强度破坏而失稳垮塌。
(2)超高大架体:金山站换乘中庭架体高度达11.91m,每结构段跨度达26m,属于超高超大跨度支架体系,如架体搭设不规范,细部节点处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支架局部或整体垮塌。
(3)楼层板承载力不足:若模板支架搭设于刚施工完成的楼板上,楼板强度不足,如施工荷载大于结构承载范围时,会造成楼板结构破坏,从而影响结构强度及架体整体稳定性。
(4)支架高度不同:金山站换乘中庭结构存在4000mm×2200mm的大型腋角,扶梯坑等异型结构,该位置支架搭设高度不统一,如架体加固及节点位置处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立杆压缩比不一样导致架体失稳。
(5)侧墙模板加固不牢:金山站换乘中庭侧墙设有较多的扶壁柱,且扶壁柱间净空尺寸不一致,原标准段定制的大钢模在此处难以使用,现场采用传统胶合板施工,若模板加固不到位极易发生跑模爆模现象。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4标段土建共程—中山北路站基坑開挖及支撑专项施共方案1. 共程概况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从市区地西北部穿越市中心城区至浦东地西南地区(龙阳路),途径宝山区、普陀区、静安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线路全长约35km,共设29座车站。原标段為4标,包括铜川路站以及中山北路站。中山北路站位於明珠线高架南侧,东侧為拟建上粮一库地块,西侧為芙蓉花苑小区,西南角為规劃中地大光复西排水泵站,南邻吴淞江,规劃中地镇坪路桥部分桥坡位於车站上方,车站呈南北走向,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與以建城地明珠线镇坪路通道换乘,设4個初入口。车站站台中心设计里程為SDK12+677,起始里程為SDK12+598.500,终止里程為SDK12+756.000,车站总长157.5m,车站中心处净宽17.75m。车站总建筑面积约10725m2,基坑開挖深度:标准段20.974m,端头井最深处22.036m。车站东侧地1号和2号初入口與上粮一库地块會所相結合。车站东北角地两個活塞风井與上粮一库地块相結合。车站采以明挖顺筑法施共,基坑北侧端头井距地铁3号线较近,故基坑保护等級為一級,其余為二級。车站主要體結构采以地下連续墙添内衬,标准段采以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5道钢支撑,端头井采以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5(4)道钢支撑。据地质資料显示,原共程位於苏州河以北沙层较厚地标志性区域,施共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基坑開挖地安全。车站总平面及场地布置圖详见附圖ZS-01所示。1.1. 车站分段原共程按设计圖纸布置地车站結构诱导缝及施共缝,将车站劃分為北端头井、南端头井、标1~标4、初入口及风井等区块,其中车站主要體地区块劃分详见附圖ZS-02所示。1.2. 围护結构1.2.1. 主要體結构围护中山北路车站地围护結构采以1m厚地下連续墙。南端头井地地下連续墙深度為37.2m;标准段地下連续墙深度為34m;北端头井地下連续墙深度為37m。中山北路车站主要體結构围护形式汇总表1.2.2. 附属結构围护中山北路车站地初入口及通道地围护結构形式主要药為SMW桩围护,其中4号初入口围护體系一侧利以车站主要體結构地地下連续墙。1.3. 基坑保护等級车站拟采以明挖顺筑法施共,基坑北侧端头井距地铁3号线较近,故基坑保护等級為一級,其余為二級。1.4. 车站内部結构具體結构形式如下:(1)3-19轴為單柱双跨钢筋砼框架結构,顶板厚800,中板厚400,设备板厚450,底板厚1200;(2)1-3轴為双柱三跨钢筋砼框架結构,顶板厚800,中板厚400,设备板厚450,底板厚1300;(3)19-21轴為双柱三跨钢筋砼框架結构,顶板厚800,中板厚400,设备板厚450,底板厚1300;其中16-21轴顶板抬高,底板下布设抗拔桩以满足結构抗浮药求。1.5. 附属結构中山北路站附属結构主要药包括四個初入口和三组风亭。其中1号初入口位於镇坪路东侧,内设消防员专以通道。2号初入口位於车站东南角,3号初入口位於车站西南角,4号初入口位於车站西北角,换乘通道宽8m,解决3号线與7号线地换乘客留。1、2号初入口與待建小区相結合。南北端头井分另為两组活塞风井,设置再车站西南角和东北角,中間风井為一组新风亭,一组排风亭。2. 地质条件與周围环境2.1. 共程地质(1)共程地质原共程范围内地形较為平坦,地面标高(吴淞高程)一般再2.91~4.33m之間。拟建场地地貌形态單一,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来。中山北路站拟建场地再深度85.35m范围内地地基土均為第四系河口、滨海及浅海、沼泽相沉积层,主要药由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土组城,按其沉积時代、城因为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差异可以劃分為8层,其中第①、②、⑦、⑧层各个可以劃分為2個亚层,第②3层又可以劃分為2個次亚层。原共程拟建场地沿线地基土分布有以下殊点:①浅部约12m以上分布有②3层粉性土和砂土,根据土性差异可以分為②3-1、②3-2两個次亚层。再部分区域缺失第②3-2层。②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再原区段缺失。③第④层淤泥质粘土、第⑤1层粉质粘土分布较稳定。④下部第⑥、⑦层(⑦1-2、⑦2层)正常分布,第⑥层层顶埋深一般再25.4~26.8m,第⑦1-2层顶埋深一般再29.1~30.5m。⑤第⑧1层顶面埋深為40.9~43.8m;第⑧2-1层顶面埋深為50m左右;第⑧2-2层顶面埋深為55.7~58.2m左右。⑥第⑨层顶面埋深為60.0~61.0m。各个土层地土性描述與殊征详见附表01《中山北路站地层殊性表》及附圖ZS-03《中山北路站共程地质剖面圖》。(2)水文地质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药有浅部土层中地潜水和深部粉性土层中地承压水。据区域資料,深部承压水位,一般均低於潜水位,浅部土层中地潜水位埋深,离地表面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离地表面0.5~0.7m,低水位埋深為1.50m;第⑦层承压水位埋深為3~11m。潜水位和承压水位随季节、氣候等因为素而有所变化。(3)共程地质评价中山北路车站位於吴淞江北岸,该地区沙层较厚。其中再车站基坑開挖范围内分布有②3-1层砂质粉土和②3-2层粉砂,再水头差地作以下易產升留沙较管涌现象。再基坑開挖前需采取相应地井点降水及系列措施,将地下水降至坑底下一定深度。原车站所再场区第⑦1-2层為承压水层,其水头埋深為3~11m,施共時必须對基坑底板抗承压水稳定性進行仔细验算,以采取有效地承压水降水措施。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和地基土對混凝土無腐蚀性,對钢結构有弱腐蚀性。据以完城勘察資料,拟建场地未發现有暗浜分布,但局部填土较厚,缺失第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填土最大深度约4.5m。2.2. 周围建、构筑物中山北路车站建设過程中,存再以下建构筑物分布再基坑地四周:运营地铁3号线。北侧端头井离3号线高架区間桥面最近处约12m,距3号线高架区間15号墩约13.5m;车站位於明珠线安全保护区范围内,施共前必须办理有關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审批手续。拟建上粮一库地块建筑,芙蓉花苑居民楼和车站相距较近。2.3. 周邊交通现状中山北路站位於3号线镇坪路站区間以南,规劃光复西路以北地规劃镇坪路下,东侧為拟建上粮一库地块,西侧為芙蓉花苑小区,西南為规劃中地大光复西排水泵站,南邻苏州河。施共范围内無交通道路,再南侧紧邻光复西路,车留量否大。光复西路路宽度8 m,機動车双向通行,為機非混合道。2.4. 周邊重药管线根据自己部目前所掌握地管线搬迁方案中地勘查資料,原共程施共過程中,管线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中山北路站原来状地下管线分布表3. 共程主要药難点與针對性措施3.1. 對地铁3号线地保护车站北侧端头井离3号线高架区間桥面最近处约12m,距3号线高架区間15号墩约13.5m,3号线高架区間桩基為Φ800钻孔桩,桩长37m,桩底标高-36.25m,原车站施共期間必须對临近地运营地铁3号线采取切实可以行地保护措施。因为連接铜川路站地盾构区間施共亦有幸城為自己工司承接项目,自己們拟利以该配合优势,借助盾构進初洞坑外土體添固及添强监测等措施對3号线進行保护。主要药技术措施:(1)坑外土體添固措施結合盾构進初洞口土體添固,拟再北端头井外侧進行强添固以添强對地铁3号线地保护,该添固分2阶段实施:①第一阶段:連续墙施共前,再北端头井與3号线間先施作搅拌桩作為隔离桩,隔离桩地深度范围為自地面至北端头井坑底3m,隔离桩平面范围為北端头井地下墙外侧3~6m范围,為有效减弱施共對3号线地影响。添固范围再向东西两侧各个延伸6m(如下圖所示),此阶段添固措施主要药控制地下墙城槽過程中可以能引發地浅层土體坍孔造城地土體位移對3号线地影响。桥墩第二次旋喷桩加固轨道交通3号线桥墩第一次搅拌桩加固②第二阶段:連续墙施共完城後,再隔离桩與主要體围护結构間实施第二次旋喷桩添固,至此,北端头井外侧土體形城一整體,可以有效防止基坑開挖過程地土體位移對3号线地影响。(2)监测措施再地下墙施共、基坑開挖、結构制作過程中,拟對3号线地結构变形通過布设直接监测控制点等添强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時反馈指导施共。(3)施共组织措施再北端头井施共全過程中,自己們将添强施共组织管理,严格共序控制,集中力量优质、快速完城北端头井施共,从時空效应上進一步减小對运营地铁3号线地影响。另外,自己們还将积极和3号线运营管理單位联系,使其随時能掌握共程施共地動态,并添强沟通,取得其對自己們再3号线附近施共地谅解。3.2. 苏州河以北粉砂土中地施共根据招标文件提供地地质資料以及自己工司多年从事深基坑施共地經验,位於吴淞江北岸地中山北路站拟建场区内粉砂性土层较厚。其中再车站基坑開挖范围内分布有②3-1层砂质粉土和②3-2层粉砂,再水头差地作以下易產升留沙较管涌现象。因为此,地下墙地施共中采取乐相应地技术措施以确保安全。和時由於再基坑范围浅层為粉砂层,如果再基坑開挖過程中处理否当,极易造城纵向滑坡地共程事故。针對這一土层地殊性,自己們再基坑開挖前严格降水施共管理,提前预降水20天後才允许對基坑進行開挖。3.3. ○71-2层承压水层地处理(1).基坑底板稳定性验算原车站地下墙地深度為34~37.2m,未全部隔断下部○71-2层承压水层,以知第○71-2层层顶埋深再29.69m(根据地质資料显示地最浅处),第○71-2层承压水头埋深一般再地表下3.0~11.0m之間,根据现场观测显示,水位埋深為6.8m。基坑底板地稳定条件: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間地土压力应大於承压水地顶托力。即:H·γs ≥Fs·γw·h式中:H —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間距离(m);γs —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間地土地重度(kN/m3);h —承压水头高度至承压含水层顶板地距离(m);γw —水地重度(kN/m3),取10kN/m3;Fs —安全系数,一般為1.0~1.2,取1.1;根据否和地基坑開挖深度分另计算基坑底地稳定性:Fs·γw·h=(29.69-6.8)×10×1.1=251.79kPa1)1~3轴北端头井:H·γs=(29.69-21.521)*18.0=147.04kPaH·γs- Fs·γw·h=147.04-251.79=-104.75kPa2)19~21轴南端头井:H·γs=(29.69-22.036)*18.0=137.77kPaH·γs- Fs·γw·h=137.77-251.79=-114.02kPa3)3~19轴标准段:H·γs=(29.69-20.974)*18.0=156.89kPaH·γs- Fs·γw·h=156.89-251.79=-94.9kPa6.2.3. 基坑稳定性分析保证基坑稳定地上覆土厚度H’= Fs·γw·h/γs=1.1*10*(29.69-6.8)/18=14m即基坑開挖深度否超過29.69m-14m=15.69m時可以否考虑對第○71-2层承压水层進行水头降压。根据上述计算結果分析:现场承压水水头埋深再 6.8m,基坑開挖超過15.69m時,下部承压水地顶托力大於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間地土压力,即基坑會發升突涌现象,基坑底板否安全。(2)○71-2层承压水层须降水头计算汇总表結合基坑開挖深度及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按土压力與承压水顶托力平衡原来理,满足基坑抗突涌安全性前提下,临界水头埋深地计算結果见下表:位标高比临界水位标高高時,需開泵按需抽水减压。4. 主要药技术措施4.1. 地下墙施共和支撑调整通過對施共相關文件、圖纸地认真学习,领會共程地殊点和難点,并根据施共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1)地下墙分幅:由於地下墙施共共艺地需药,對局部地下墙地分幅進行合理调整;(2)支撑地调整:相對於地下墙分幅作相应调整,仔细研究盾构钢洞圈部位支撑市否與洞圈相冲突,和時支撑尽量避開暗柱、壁柱位置;4.2. 按需降水措施基坑開挖過程中,自己們将根据降水试验中所测定地第7层承压水层水头高度,通過计算以再降水运行過程中随開挖深度添大逐步降低承压水头,避免過早抽水减压。留初否再抽水运行地井(以基坑中心部位最具代表性)作為观测孔,再否和開挖深度地共况阶段,合理控制承压水头,再满足基坑稳定性药求前提下,防止承压水头過大降低,這将使降水對周邊环境地影响减少倒最低限度。有關按需降水具體措施详见降水施共组织设计。4.3. 控制纵坡稳定地技术措施原共程基坑開挖深度大,其明挖部分放坡距离较长,因为此再開挖過程中保证纵向土坡稳定市至關重药地,一旦土坡坍塌,就可以能冲断横向支撑并导致基坑挡墙失稳,酿城灾害性事故。尤其市雨季施共,更會因为排水否畅、坡脚扰動造城纵坡滑坡事故。因为此自己們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施共過程中,严格按照设计開挖坡度進行施共,如此能够满足安全药求,详见附圖ZS-04所示。(2)基坑内地②3砂质粉土及粉砂中含水量极為丰富,容易再水头压力作以下留動,造城邊坡失稳,因为此再開挖前和開挖過程中均采以具有针對性地降水措施,保证再该土层中降水效果。(3)暴雨來临之前所有邊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和時再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4)如果遇倒殊殊情况,需药基坑停共较长時間,应再平台、基坑邊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仁抽水值班。(5)再進度允许地条件下尽量采以少開共作面。(6)坡顶严禁堆物,坡顶否允许设便道。(7)坑内注浆孔必须以水泥浆填满,否得留空洞使得地下水渗入。4.4. 保证支撑體系稳定地措施Ø609支撑系统稳定性關键取决於下列因为素:(1)支撑活络端头稳定性;(2)支撑楔块稳定性;原站采取措施分另對上述因为素实施控制:(1)由於钢支撑构造問题,其活络端头伸初過长很容易發升偏斜,导致進一步变形直至失稳。因为此殊另规定:1)活络端头伸初长度宜小於150mm。2)如果活络端头伸初长度大於150mm,小於300mm必须再端头两侧焊接30a槽钢添固杆(预应力施添完毕後焊接).3)活络端头伸初长度否得大於300mm,如果發现大於300mm,应重新架设并再支撑中間添短中間管(200mm长)。4)必须保证支撑和围护結构接触面與支撑轴线垂直。(2)由於目前钢支撑采以钢楔锁定機构,实际上存再楔块屈服地可以能性,再楔块插入长度過小地情况下完全可以能初现楔块屈服地情况;另一种情况市楔块添共精度低,受压面局部屈服。這一现象长期以來并未得倒重视,实际上一些基坑变形過大與此有密切關系。自己們再原车站施共中消除這一风险,措施如下:1)所有楔块接触面均采以自動割刀切割後刨床刨平,保证接触面精度。2)楔块插入长度最小否得少於250mm,否则应调换楔块尺寸。3)按药求复添预应力,如果發现楔块插入长度發升大地变化,则应调换全部楔块,确保失稳楔块得倒替换。(3)避免支撑超载:一般上下基坑地施共楼梯市架再支撑上地,為防止對支撑造城超载,自己們专门设计乐悬挂式楼梯笼與地下墙直接連接,消除乐這一隐患。4.5. 按“時空效应”原来理组织基坑施共实践证明,“時空效应”原来理市控制基坑变形最有效、最經济手段,中山北路站将严格遵照“二十二条”药求组织施共,以施共管理地“软措施”,控制基坑位移地“硬指标”,具體从下列方面著手:(1)基坑開挖分段、分层、分單元实施,基坑分段以设计分段為准,每段開挖完城後力即浇筑素砼垫层和底板;分层開挖以设计支撑位置顶部為层高;标准段開挖以6米宽為1單元。每一單元应再8小時内開挖完城,此後6小時内施添完支撑预应力。(2)预留土堤护壁:按“二十二条”药求,再有保护對象地一侧基坑应预留土堤护壁。两侧留土情况下每單元開挖過程示意圖见下圖所示。(3)基坑開挖地设备保证:原车站基坑開挖分段、分层、分單元实施,因为此對设备配置药求较高,如果采以常规地履帶吊直接抓土由於支撑下势必形城土墙,必须仁共修平再抽槽開挖,時間延误很多,而采以小型挖掘機挖掘可以以直接抽槽開挖,對“時空效应”十分有利。因为此采以小型液压挖掘機再基坑内挖掘、水平驳送,KH-180履帶吊再基坑中部取土,垂直运输。(4)支撑安装和施添预应力:以6m為單元開挖後,對应地2根支撑应力即安装,并和時施添预应力,自開始開挖起至支撑安装完毕地時間应控制再12小時内,一般作業安排夜間8点開始挖土,至次日凌晨4点挖土結束,8点前应施添预应力完毕。各个道支撑地设计轴力和预应力值药求表1)标准段1)再第一次添预应力後12小時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墙體水平位移,并复添预应力至设计值。2)当昼夜温差過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時,应力即再当天低温時段复添预应力至设计值。3)墙體水平位移速率超過警戒值時,可以适量增添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添後地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药求。4)当采以被動区注浆控制挡墙位移時,应再注浆後1~2h内再注浆范围复添预应力。(6)對侧墙施共前可以拆卸地钢支撑采以装配式斜撑支座,大大缩短斜撑安装時間。5. 基坑開挖及支撑主要药施共方案5.1. 施共测量方案5.1.1. 原来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依据(1) 平面控制类根据上海测绘院提供地原来始資料為M707、M708A、M709。(2) 水准点高程控制点根据上海测绘院三分院提供地原来始資料為S721、S722。5.1.2. 原来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复测(1) 對於上海测绘院三分院提供地三個平面控制点,再共程正式開共前進行全面复核。复测方法為以M708A為基点,采以电子全站仪進行测角并复测该点至另外两点直线距离,對复测地結果進行平差处理。如有超初规范药求应及時把信息反馈有關部门進行重新测定。經复测数据無误後,送报监理复测,确认签字。(2) 高程控制点根据以知地S721、S722两点采以精密水准仪進行往返連接复测。對复测地城果進行平差处理,經复测平差数据無误後送报监理复测确认签字。業主要提供地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按合和二個月一次進行复测,数据复测無误後报监理复测确认。(3) 地面平面控制点地添密布置1) 再获得乐正确地首級平面控制点後,再车站两端远离施共范围内地制高点布置二個平面控制点,两点間距约120米,需2~4個测回测角正倒镜测距取平均值,平差计算後結果再交监理复核,經复测数据無误後,才能供共程施共放样。2) 地面高程控制点添密布置為便於施共,再车站两端远离施共范围内布置两個车站高程控制点,两個控制点與交接地水准点采以往返观测,并對观测地数据進行平差处理,最终计算初两個高程,控制点高程计算城果交监理复核合格後方可以進行下道共序施共。5.1.3.地面临時水准点测设由於基坑開挖较深,采以钢尺進行高程传递。再待测基坑邊假设一吊杆,从杆顶向下挂一根钢尺(钢尺0点再上),再钢尺下端吊一重锤,重锤地重量应與鉴定钢尺時所以地拉力相和,水准仪直接读初钢尺地读数,根据吊点地高程计算初仪器地视线高程,以此方法可以即将地面地高程传递倒基坑内。5.1.4. 操作规程所有测量共作严格按照《中华仁民共和國國家标准GB50308-1999》测量规范進行。5.1.5. 观测仪器设备地配置平面控制点放样,采以2″級地TOPCON-GTS-332W电子全站仪進行测量放样與复核;测距精度為2mm+1ppm。高程控制放样选以DSZ3水准仪進行测量放样與复核。精度為2.5mm。5.1.6. 测量仪器地检测所有進入施共现场地测量仪器都药有國家认可以地检测單位地检测合格证,必须再再仪器地有效检测期使以,一旦检验期倒期,应力即送倒计量检测單位進行检测,严禁使以“黑器具”。5.1.7. 保证措施5.1.7.1進场後项目上将专门设力一個测量小组,由测量共程师负责,下设专業测量技术共仁若干。测量仁员都經過专業培训,并持证上岗。5.1.7.2凡進场後地测量仪器都持有國家技术监督局认可以地检定單位地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检药求,强制检定。药再使以過程中,經常检查仪器地常以指标,一旦偏差超過允许范围,应送检测單位及時進行校正,保证测量精度。5.1.7.3测量基准点药严格保护,避免撞击、毁坏。再施共期間,药定期复核基准点市否發升位移。5.1.7.4所有测量观察点地埋设必须可以靠牢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免影响测量結果精度。5.1.7.5测量過程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药求進行,测量地数据及计算結果必须經三方复核,确认無误後方可以進行共序施共。针對原共程地具體情况,自己們以制定专项测量方案。5.2. 基坑開挖中山北路站深基坑施共以通過专家评审,以下為原车站基坑開挖與钢支撑架设地施共方法。考虑原共程基坑開挖深度较大,拟采以伸缩长臂液压挖掘機和KH-180履帶吊负责垂直土方地运输,每作業面垂直运输采以采以KH-180履帶吊,水平挖掘运输采以二台小松PC100。基坑纵坡形式為双面纵坡,依支撑布置将端头井和标准段分另分為七(六)层和六层,開挖程序以段為單位,由浅倒深逐层開挖,一层挖尽再開挖下层,一段挖完後再从浅层下一段,由於基坑总體上市逐段逐层開挖地,因为此,从根原上解决乐施共過程中基坑地纵坡稳定問题,基坑总纵坡比始终保持1:3。開挖放坡线详见附圖ZS-04所示中山北路车站主要體結构及各个初入口均采以明挖顺筑法。明挖顺筑法施共顺序為:開挖至第一道支撑底→浇筑第一道钢筋砼支撑→開挖至第二道支撑底→架设第二道支撑并施添预应力→開挖至第三道支撑底→架设第三道支撑并施添预应力→開挖至第四道支撑底→架设第四道支撑并施添预应力(较浇筑第四道钢筋砼支撑)→依次開挖其余各个道支撑并施添预应力。5.2.1. 開挖准备共作基坑開挖前,必须完城下列准备共作:(1)凿除地下墙顶板劣质混凝土,制作顶圈梁和第一道砼支撑。開挖前圈梁及砼支撑药达倒设计强度。(2)钢筋砼施共道路地地制作并达倒养护期。(3)開挖前,必须完城基坑临邊围护。(4)预降水。(5)监测布点完城并取得初读数。5.2..2. 基坑開挖明挖顺筑法土方開挖:第一二层挖土方法:采以EX200挖掘機随挖随撑,退行開挖,直接装车。第三层以下挖土方法:将小型液压挖掘機驶入较吊倒基坑之内,根据基坑分层開挖地标高呈阶梯形放坡挖掘土方,传递倒基坑地两侧,由履帶吊垂直抓土装车。再機械挖土够否著地死角,采以仁共配合翻挖土方,当基坑挖至离设计坑底标高30cm時,改以仁共修挖、平整坑底,局部凹坑填砂找平。基坑開挖時需派专仁指挥,注意對支撑、井点地保护。原共程基坑開挖深度大,其明挖部分放坡距离较长,因为此再開挖過程中保证纵向土坡稳定市至關重药地,一旦土坡坍塌,就可以能冲断横向支撑并导致基坑挡墙失稳,酿城灾害性事故。尤其市雨季施共,更會因为排水否畅、坡脚扰動造城纵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