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许可法看办学许可制度的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一、引言行政许可制度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效果,也制约了我国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二、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 许可设定不规范我国现行《行政许可法》对许可的设定范围、标准、程序等缺乏具体规定,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往往滥用许可权,设置过多的行政许可,增加了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一些法律法规对许可条件、程序等规定过于模糊,容易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2. 实施程序不透明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是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环节。
然而,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在实施程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许可申请材料的要求不明确,申请人往往需要多次往返补充材料,增加了办事成本;另一方面,许可审批程序不透明,缺乏有效的信息公示和反馈机制,申请人无法了解审批进度和结果。
3. 监督机制不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障行政许可制度健康运行的关键。
然而,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在监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许可的监督多以事后监督为主,难以发现和纠正许可实施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缺乏对许可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三、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措施1. 明确许可设定范围和标准为了解决许可设定不规范的问题,建议在《行政许可法》中进一步明确许可的设定范围和标准。
首先,应当明确规定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哪些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次,应当制定具体的许可条件和标准,确保许可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最后,应当加强对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审查和监督,防止滥用许可权力的现象。
2. 优化实施程序和加强信息公开为了解决实施程序不透明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明确规定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减少不必要的申请环节;二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审批程序,包括公示审批流程、时限和结果等;三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反馈机制建设,为申请人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
甘肃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学校取得合法办学资格、依法开展办学活动的证件,证明持有者的办学行为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办学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办学许可证的式样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内容由审批发证机关填写。
第四条办学许可证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审批权限核发。
除发证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扣留、收缴和吊销。
第二章申请第五条经办学资格核查、依法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可申请办学许可证。
申请办学许可证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一)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批复文件的原件、复印件;(二)学校章程及法定代表人证明材料、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三)学校固定办学地址、举办者的姓名、住址及其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四)书面申请报告。
内容包括:1.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学校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其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3.属捐赠性质的校产的捐赠协议,并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三章发放或换发第六条发放办学许可证,指审批机关给新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颁发办学许可证。
换发办学许可证,指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因办学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续,或因学校举办者、办学者及办学内容有重大调整经审核同意变更许可事项,需要更换办学许可证等情况。
第七条办学许可证的发放或换发对象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审批和管理权限,依法审查、批准正式设立的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各类学历教育以及实施自学考试助学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的民办学校。
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程序条件和效力的法律规定与解释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依照特定的程序和条件,对特定的对象作出许可、批准等行政决定的行为。
它是行政机关对涉及行政许可的事项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行政许可的程序条件和效力的法律规定及其解释,对于保护行政许可当事人的权益,维护行政许可制度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程序条件的法律规定与解释1.依法行使许可权限的原则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许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许可权限的依法行使。
法律规定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许可的条件、审查的标准等,行政机关在进行许可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扩大或限制许可的范围。
2.公开透明的程序要求行政许可的程序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机关在进行许可前,应当公布许可的标准、条件、时间限制等,并接受公众的申请和监督。
对于许可的结果,行政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并公开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3.审查决策的合理性要求行政许可的审查决策应当合理、公正,并依法作出。
审查决策包括对许可申请的合法性、技术可行性、条件符合性等进行评估和判断。
行政机关在进行审查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申辩,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二、效力的法律规定与解释1.行政许可的效力行政许可的效力是指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许可权力的规范和要求。
行政许可的效力包括合法性效力和约束力两个方面。
合法性效力是指行政许可的合法性能够保护当事人的权益,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依法合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约束力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的决定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应当按照许可决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2.许可决定的撤销和变更行政许可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行政机关撤销或变更。
其中,撤销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已经作出的许可决定进行废止或撤回,不具备法律效力;变更是指行政机关在许可决定有效期内,根据特定情形对其进行修改或调整。
行政机关对许可决定的撤销和变更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学习《行政许可法》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行政许可法》对我来说是必修课程。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行政许可法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于《行政许可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金融机构的许可制度金融机构许可制度是行政许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护国民财产安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必须要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才能进入市场。
这不仅能够有效地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而且还能够减轻国家监管的压力。
二、证照分离制度证照分离制度是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举措。
证照分离,是指政府不再给企业发放经营许可证,而是将其转化为对企业合法性的认定。
通过学习,《行政许可法》对证照分离制度的解释,我知道,在证照分离之后,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对经营过程的有效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企业自主管理能力,减少行政成本。
三、行政许可的简便化和便民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不断完善,简便化和便民化的要求也得到了重视。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为了方便群众,我国不断推广“网上办事”,“掌上办事”等手段,使许可申请的难度和流程大大降低。
这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方便了广大群众,使得许可制度更加得到公正合理的实践。
总之,学习《行政许可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相信,在不断完善行政许可制度的背景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将会更加完备,国民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稳健。
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将时刻牢记法律的责任和使命,为维护国家法治和公共利益做出积极贡献。
四、审慎解读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而行政许可法更是行政管理领域的重要法律,对此我们应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解读和使用。
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几点思考[摘要]《行政许可法》在克服许可行为失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实施许可的一般程序与听证程序,还有若干环节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本文针对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实现许可法定原则为宗旨,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程序法定《行政许可法》作为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在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成果,克服许可行为失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该法以合法、高效、便民为原则,揭开了建立现代法治理念下的行政许可制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是,该法实施几年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和特别程序,本文主要分析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
1.一般程序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主要分为:申请程序、受理程序、审查程序和决定程序。
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前,申请方式一般要求是书面申请。
许可法还规定其他一些方式,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并且示范如何填写。
申请人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就有进行审查的义务。
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对依法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且申请事项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如果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行政机关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如果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后提出申请。
审查包括初步审查和实质性审查。
初步审查即形式上的审查,是对申请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备进行的审查,实质性审查是指对实质内容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
2.听证程序听证是指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尤其是行政主体在作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学习行政许可法心得体会前言在现代社会,行政许可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为具有特定需求的人或者组织提供所需的许可证件。
在我国,行政许可法是实现行政许可制度的基本法律,对于公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行政许可法和其实践应用,我对行政许可法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篇文档来与大家分享。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针对行政许可制度的安排,行政许可法原则上分为五大部分,包括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的程序、审查、决定以及决定的变更、撤销和期满处理,行政许可监督和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共有十二条,其中包括合法和公正原则、便利原则、公开原则、廉洁原则、审查决定原则、时限原则等等。
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行政许可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保证公正执行,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领会到,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法治和政治文明的高度统一,这不仅对行政机关进行规范,也对公民和企业提供了法定的权益保障。
同时,基本原则的实践应用也需要时刻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制度,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公正、公开、高效的服务。
行政许可程序的具体安排在行政许可法的具体内容中,行政许可程序是非常重要和细致的部分之一。
行政许可程序是指行政许可申请的具体流程,其中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发证等工作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行政机关需要依法行使职权,并尊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在行政许可程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
申请人有权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在受理申请后需在法定时限内作出审查决定,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还需要及时作出拒绝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另外,在行政许可程序中,申请人也有义务真实、准确地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并确保所提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了解到,行政许可程序具有规范性、保障性与公正性等多重特性,符合程序正义的核心要求。
《行政许可法》解读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涵盖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定义和背景,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主题和重要背景信息。
以下是一个示例:1.1 概述行政许可法是一部旨在规范和管理行政许可活动的法律法规。
行政许可作为一种行政行为,涉及政府对个人、组织或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授权。
它通过授予特定的权力和权限,以实现公共利益的平衡和社会管理的需要。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背景主要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与自由、效率与公正的平衡问题,行政许可制度在中国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改革需求。
行政许可在过去由于其过程不透明、操作不规范、权力滥用等问题,导致了不少投资者、企业家和公众的诟病和抱怨。
因此,为了加强行政许可的规范和监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市场经济秩序,行政许可法应运而生。
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追求的核心原则是依法行政、公正高效、便利企业、保护公众。
它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强调权力的可控、公平的行政决策过程、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
行政许可法通过对行政许可的许可条件、程序、范围、期限等进行详细规定,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讨论行政许可法的背景,包括其基本原则以及对社会、市场、政府和公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对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公众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行政许可法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法律法规,为行政许可活动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解和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旨在引入本篇长文的主题。
首先,我们会对本文的概述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介绍行政许可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会阐明本文的文章结构,即本文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和解读。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深入解读《行政许可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法律的意义和影响。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在行政许可法中,第十二条第三项是一个关键的内容,它对于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条件有着重要的规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进行深度分析,并探讨其对于行政许可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1. 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的具体内容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行政许可机关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核实,对申请人提交的与许可事项有关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可以要求申请人出具书面说明、提供有关资料,实地勘察,听取专家意见,进行技术评估等方式获取必要的信息。
”在这一项规定中,行政许可机关被要求依法进行各种方式的调查核实,以获取必要的信息来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
这表明了行政许可机关在处理许可事项时应当严格依法办事,确保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真实、合法,并对申请人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2. 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的意义和影响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对行政许可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它保障了行政许可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促使行政许可机关在办理许可事项时严格依法行事,杜绝任意性和滥用行政权力的现象。
这一规定还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要求行政许可机关在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时,充分尊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方式获取和核实信息,确保审查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3.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行政许可机关的行为,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了行政许可制度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这一规定也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法治化,提高了行政许可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对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三项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规定对于行政许可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它保障了行政许可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并促进了行政许可的公平、公正和高效办理。
我们应当充分理解和遵守这一规定,努力营造一个依法治理的社会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行政许可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问题与对策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问题与对策》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行政许可法》是我国政府建立良好营商环境的法律依据,自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有效地调节了行政许可的执法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是,在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行政许可管理不健全。
现行的许可管理体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漏洞,无法实现对许可服务的全面管理。
主要表现为许可流程不顺畅,审批程序混乱,许可管理权限不清晰等。
许可管理不健全,会严重影响行政许可的实施和落实,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良影响。
其次,行政许可执法不规范。
许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行政许可的实施存在着玩忽职守的现象,如审批周期过长、审批流程不透明等。
这会导致行政许可实施遇到困难,部分企业为获取许可采取非法行为,行政许可服务的质量下降,让企业留下不良印象。
此外,行政许可审批容易引起拖延。
许可审批工作容易出现拖延,部分行政机关甚至不把许可审批工作置于重要地位,甚至只是走过场,审批流程拖延,造成企业的损失。
总而言之,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行政许可的实施,影响到了我国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行政许可管理。
有关部门应完善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完善政务服务流程,分级设置许可服务大厅,推进许可管理革新,以确保许可管理的高效运行。
其次,要加强行政许可执法能力建设。
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职业能力培训,强化职业操守意识,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以确保行政许可工作的规范实施。
此外,要加快行政许可审批便捷化。
加快审批数字化改造,建立审批标准流程化秩序,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审批拖延现象,为企业实施行政许可提供方便。
同时,应加强行政许可宣传教育。
要开展行政许可宣传,提高企业对于行政许可制度的了解和接受度,提高企业对于行政许可实施的正确态度,减少企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行政许可的行为。
关于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摘要行政许可制度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行政许可程序不健全;二是许可适用范围太广、部分许可设置不当、重复交叉设置;三是多头审批,重复许可严重;四是行政许可滥收费现象严重;五是自律监管缺乏机制;六是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管理不力。
完善行政许可制度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完善行政许可程序相关制度;二是减少许可审批项目,严格具体许可项目的确定;三是实施主体法定;四是明确规定许可收费;五是取消对许可证的年审制度;六是在实施行政许可中引入竞争机制;七是对行政许可设定与实施监督。
关键词:行政许可;制度;存在问题;完善措施AbstractDetermination of indiscriminate collection of fees for administrative license system existence main question is: one is administrative license procedure is not perfect; the second is permission scope is too broad, part of the permission set incorrectly, repeated cross set; the third is the bull approval, repeat licenses is serious; the fourth is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phenomenon is serious; the fifth is the self-discipline of a lack of supervision mechanism; six is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ct of supervision and ineffectiv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e system of main measures are: one is to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system; the second is to reduce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jects, strictly specific approval of the project; the third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utory subject; the fourth is clearly stipulated license fees; the fifth is to cancel the license annual inspection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mechanis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the seven is to set up and implement the super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permission.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permission; system; problems; improvement measures目录引言行政许可是具有许可职权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以颁发书面证照的形式,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行为。
优秀范文:学习《行政许可法》心得体会 (2) 优秀范文:学习《行政许可法》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一)在学习《行政许可法》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行政许可制度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的申请进行核准、许可或者批准的一种行政行为。
通过学习该法律,我对行政许可制度的原理、程序和监督机制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行政许可制度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当公民或组织要从事某些特定活动时,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许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申请进行审查,确保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从而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例如,建设项目需要申请建设许可,医疗机构需要申请执业许可等,行政许可制度可以保证这些活动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维护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其次,行政许可制度是监督行政机关行为的一种机制。
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时,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和授权范围进行,不能随意扩大权力或者滥用职权。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限制,明确了审查条件、审批程序和决定途径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行政机关的行为合法、公正和透明。
对于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行政许可法设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措施,确保许可权的行使符合法律的要求。
再次,行政许可制度是推动行政效能提高的一种手段。
行政许可的申请和审批过程中,行政机关需要明确许可的事项、条件和期限等信息,以确保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行政机关在审查许可申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核实,保证行政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通过规范和简化行政许可程序,可以减少行政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之,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行政许可制度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许可制度既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也是监督行政机关行为的机制,还是推动行政效能提高的手段。
只有加强行政许可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行政许可制度,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梳理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对特定行为或者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作出认可或者不认可的决定,并以行政行为的形式对其进行管理的制度。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梳理是对行政许可制度的法律依据、程序和效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以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一、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行政许可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为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
行政法是行政许可制度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权限和职责,明确了行政许可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行政许可法是对行政许可制度的具体规范,明确了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条件,保障了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领域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对相关行政许可进行了专门规定。
二、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许可的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审查、决定和公告等环节。
申请环节是行政许可的起始点,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审查环节是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包括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条件的符合性等方面的审查。
决定环节是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作出认可或不认可的决定,并以行政行为的形式告知申请人。
公告环节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许可的决定公告于众,保障行政许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三、行政许可的效力行政许可的效力主要体现在法律效力和事实效力两个方面。
法律效力是指行政许可决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申请人和行政机关都有义务依法履行许可的内容和条件。
事实效力是指行政许可决定对特定行为或事项具有约束力,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时必须遵守行政许可的要求。
四、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对自身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包括内部审查、监察和评估等措施,以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外部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包括媒体监督、公众参与和行政复议等方式,以保障行政许可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心得体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心得体会我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谈一谈我对它粗浅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此法律之所以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许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通俗的说,就是国家对某些领域加以限制,从事某些活动必须经过国家行政机关的审批,以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其次,任何一部法律都必须保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这是一部法律的根本,否则,法律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作用。
第二,关于行政许可法的设定,它的根本在于要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
它主要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公共利益等事项设定行政许可。
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市场能够自己调节的,则不设行政许可。
有些行政许可,可以根据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但不可损害其他企业利益而保护本地企业,行政许可还应明确行政许可实施的机关、条件、程序和期限。
第三,关于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它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行政许可权在及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但必须公告。
而且委托机关必须监督被委托机关,被委托机关不能再委托其他机关。
行政机关不能向申请人提出不正当要求。
而且对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有关的设施、设备和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测、检疫、检验等方式进行审定。
除行政机关审查外,还应符合法定条件和专业技术条件。
第四,关于申请和受理。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必须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等多种手段。
行政机关应将法律、规定、规章提供解释说明,还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行政机关可以向申请人做出不予受理和受理两种决定,并且出具书面加盖本行政机关的公章的说明。
学习行政许可法的体会心得学习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它在我国行政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行政许可法作为管理行政许可行为的法律规范,对于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行政许可的定义、特点以及基本要素,对于行政许可的性质和功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对特定的法律对象,在特定条件下给予的一种权力,具有明确的权限边界和程序要求。
学习行政许可法,使我更加明确了行政许可的法定性、合法性和相对性的原则,这有助于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规定。
其次,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对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行政许可的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审查、决定和公告等环节,学习行政许可法使我了解到这些程序的目的和要求,以及申请人和行政机关在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行政许可的标准主要包括法定标准和非法定标准,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明白了这些标准的含义和适用原则。
这些知识不仅对我理解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标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对我在实际工作中处理行政许可案件有了更加明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认识到行政许可的效率和公正是保障法律权益的重要前提。
行政许可的效率和公正是行政许可法的核心原则,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要求。
学习行政许可法,我了解到行政许可的效率主要包括办理时限、流程简化等方面的要求,公正主要包括权利平等、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原则的贯彻执行,能够有效地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也能够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公信力。
总而言之,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对行政许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行政许可法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法律知识面,也提高了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确保行政许可的效率和公正,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在当前社会中,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不仅涉及行政管理的规范化,也关乎到公平公正的实现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展开论述,从加强法律依据、完善审批程序和强化监管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加强行政许可制度的法律依据是实现其法治化建设的基础。
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是确保行政许可制度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的关键所在。
在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行政许可的相关事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实施条例》等。
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并不完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法律的解读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明确行政许可的范围、标准和程序,进一步增强行政许可制度的法律约束力,为行政许可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完善审批程序是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审批程序的合理性和透明度直接影响到行政许可的公正和效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审批程序进行了改革和简化。
例如,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等。
这些改革举措无疑提高了行政许可的透明度和便利性,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批环节的重复和拖延、信息不对称等。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审批效率和公正性,确保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能够真正为公众服务。
最后,强化监管机制是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监管机制的健全与否,关系到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当前,我们的监管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执法力度不够、监管手段不当等。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管,强化执法力度,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行政许可制度能够真正起到规范、调控和促进作用。
总之,行政许可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对于推动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行政许可法的体会心得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行政许可制度也发生了较大变革。
行政许可作为一种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行政许可法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行政许可制度的重要性及其运行的必要性,也对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特点和规范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深刻认识到行政许可制度的重要性。
行政许可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通过发放许可证书等形式,授权特定的法律主体从事特定的活动。
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约束管理对象的行为,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
行政许可制度不仅能够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还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深刻认识到行政许可制度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推进良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了解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特点和规范性。
我国的行政许可法制度与西方国家的行政许可法制度存在一定的区别。
我国行政许可法以执行为中心,强调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
我国行政许可法强调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学习行政许可法还让我了解到我国行政许可的监督机制和救济制度,为行政许可的公正、合法实施提供了保障。
再次,在学习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行政许可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可标准不清晰、程序复杂繁琐、审批时限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使得行政许可程序存在久拖不决、审批效率低下等情况。
学习行政许可法让我认识到,应当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提高行政许可的效率和公正性。
最后,在学习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行政许可法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行政许可法与国际先进法制的接轨也日益增多。
国际上的许可法与我国行政许可法相比,存在一些差异和互补性,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为我国行政许可法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习《行政许可法》心得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经过学习《行政许可法》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1、认识《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法律之一,其出台对规范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行政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保障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与行政许可有关的问题。
了解《行政许可法》的基本规则和流程,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我们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2、学习《行政许可法》的内容《行政许可法》共分为七章,涵盖了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许可申请和审查、许可决定的程序和内容、许可文件的签发、有效期、变更和撤销、许可权的转让和许可的法律后果等方面。
其中,我觉得比较值得关注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许可审查的主体与程序在许可审查的主体方面,《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许可审查的职能主体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对许可申请材料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和内容进行审查,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
此外,还规定了许可审查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许可决定。
这些都要求行政管理机关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合法、公正的行政许可。
(2)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和变更对于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和变更方面,《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应当设定有效期,并在该期限届满前予以重新审查。
在许可有效期内,申请人应当严格按照许可的内容和期限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可能会受到许可撤销和其他法律责任的追究。
此外,行政许可变更的时限和手续也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3)许可审批决定的法律效力《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法律效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行政许可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但在一些情况下,行政许可决定还需要得到其他权利人的同意或得到其他审批许可等等,才能生效。
3、注意《行政许可法》的运用在学习了《行政许可法》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其应用。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规范完善制度首先,我们要加强规范,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行政许可,避免程序不当和权力滥用的情况发生。
学习行政许可法的体会心得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法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享我对行政许可法学习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认识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是我国政府部门依法对社会和个人行为进行管制的法律制度。
它是维护国家行政管理秩序和公平竞争秩序的关键法律制度。
从理论上讲,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
但实际上,当前我国行政许可法实施存在许多问题,如权力过度集中、程序不规范、审批速度慢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化,也增加了民众的负担,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二、认识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实践对于加强国家行政管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保障企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行政许可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到行政许可法的意义,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
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向政府申请行政许可,这就要求行政许可法必须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
只有通过学习行政许可法,我们才能将法律的精神和实践联系起来,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认识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点1.行政许可的法定性原则。
行政许可应当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实现法律许可与禁止的明确规定。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的行政许可权限应当明确,而非任意扩大或缩小。
2.行政许可的公正性原则。
行政许可应当体现公正和公平,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化。
3.行政许可的便捷性原则。
行政许可应当在法定的时限内办理完成,不得限制企业市场活动和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
4.行政许可的自由竞争原则。
行政许可应当体现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不得排除合法的竞争主体和竞争产品。
学习行政许可法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则和要点,从而准确、高效地运用行政许可法律。
四、认识行政许可法的实践操作了解了行政许可法的原则和要点之后,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行政许可法的应用方法。
甘肃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学校取得合法办学资格、依法开展办学活动的证件,证明持有者的办学行为受法律保护.第三条办学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办学许可证的式样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内容由审批发证机关填写。
第四条办学许可证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审批权限核发。
除发证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扣留、收缴和吊销。
第二章申请第五条经办学资格核查、依法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可申请办学许可证.申请办学许可证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一)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批复文件的原件、复印件;(二)学校章程及法定代表人证明材料、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三)学校固定办学地址、举办者的姓名、住址及其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四)书面申请报告。
内容包括:1。
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学校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其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3.属捐赠性质的校产的捐赠协议,并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三章发放或换发第六条发放办学许可证,指审批机关给新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颁发办学许可证。
换发办学许可证,指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因办学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续,或因学校举办者、办学者及办学内容有重大调整经审核同意变更许可事项,需要更换办学许可证等情况。
第七条办学许可证的发放或换发对象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审批和管理权限,依法审查、批准正式设立的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各类学历教育以及实施自学考试助学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的民办学校。
从行政许可法看办学许可制度的完善胡绵光刘飞宇《中国高等教育》(京)2004.15.16《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我国的许可制度进行统一规范。
如何建立健全教育行政许可制度,也被提上重要日程。
参照《行政许可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办学许可制度的规定尚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若干讨论。
一、关于办学许可的信息公开问题随着市民社会的逐渐形成,民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多。
一方面响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了打破行政许可中存在的暗箱操作。
行政许可法多个条款对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作出规定,确立了事前公开和事后公开相结合制度;确立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提出建立多种公开方式以加强公开的效果。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这些规则必将在办学许可中得到体现,而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办学许可证制度的规定中,公开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办学许可中公开制度建设。
第一,确立在办学许可中应该遵循公开原则。
第二,确立不公开的后果。
即规制有关办学行政证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办学许可的依据。
第三,为了克服办学许可中存在的“重许可,轻监管”的问题,保证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办学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对外公开,以保证同等条件申请者的权利。
应该确立办学许可实施结果对外公布、公众有权查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办学者的办学情况监督检查记录的制度。
与此同时,也应该建立起公开目录、手册以及相关的查阅制度以及做好应对诉讼的准备。
第四,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便利民众办理办学许可事项,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办学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如果申请人要求教育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五,多种方式进行公开。
教育行政机关在进行墙面公开的同时,也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公开,在教育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办学许可事项;建立起电子签名等方式,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办学许可申请,以便利民众和提高办事效率;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办学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二、信赖保护原则在办学许可中的运用行政许可法确立了信赖保护原则,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在民办教育的办学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因为某些特殊原因,需要对已经合法获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作出撤回办学许可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事件。
由于《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实施条例》并没有对办学许可证的撤回作出规定,导致无法可依。
在这些事件中,办学者已经投入较大资金进行办学,但是由于某些公共原因被撤回,却无法得到完全的补偿,也缺乏救济的途径,从而损害了办学者的积极性,造成不太好的社会影响。
对此,我们认为,对于办学许可证的撤回,应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行政许可法适用的是"撤回"用语,在法律上,撤回和撤销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适用不同的程序和条件,绝对不能混同使用。
例如,撤销办学许可证需要遵循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程序;而撤回办学许可证并不需要适用听证程序。
第二,被撤回的办学许可是被许可人通过合法程序取得的。
第三,被撤回的原因是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情势变更。
第四,行政机关在撤回办学许可证的时候应该给予补偿而不是赔偿。
第五,应该尽快明确撤回办学许可给予补偿的标准,以满足宪法修正案当中确定的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规定。
三、行政许可法的法定许可以及许可评估机制对办学申请许可制度的影响办学许可证制度是以依申请而产生的行政行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办学者要取得许可就应当首先向行政许可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是办学许可程序的启动步骤。
与一般的许可制度不同的是,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在民办学校举办者提出申请设立民办学校存在两种许可:一种先提出筹设民办学校的申请,获得筹设批准书后,经过筹设具备了正式设立学校的条件,方可提出申请设立民办学校。
另一种是如果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而无需提出筹设申请。
对于这种制度安排,也许存在立法者的考虑,但是从行政许可的角度而言,其意义就值得讨论。
第一,申请筹设许可的意义何在。
获得筹设许可之后并没有给学校的性质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也并不会给学校带来权利义务的变化。
第二,在先获得筹设许可再正式申请的途径之外,还存在直接申请许可途径。
对于直接申请许可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所提交的材料和先筹设再正式的程序一样,没有实质性变化。
第三,筹设许可并不是正式申请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举办者完全没有必要先申请筹设许可,之后再申请正式许可证,而等到条件完全具备之后,一次性申清正式许可证,这就节约了举办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何认定直接申请正式没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是否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该法并未做出规定,似乎这种认定由举办者自己做出,而审批机关没有提前介入的必要,只要在举办者提出申请后进行审查即可。
在立法中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似乎存在立法精神上的矛盾与冲突,在前一种情况中许可机关在举办者正式提出设立民办学校之前即提前介入,而后一种则相反。
另外,行政许可法为了解决许可过多限制竞争的问题,还增设了许可评价制度--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认为通过本法有关条款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于筹设许可,是否需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确定的许可评价制度进行评估,以及如何确定筹设许可的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实施机关制度对办学许可制度的影响《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许多简便、快捷和方便申请人的许可方式和制度,有利于消除政府机关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和由此导致的效率低下,建设便民、高效政府。
过去一些政府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为时,由于观念、体制和具体工作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不是尽可能为相对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而是设置种种烦琐的程序、手续,致使相对人为获得一个许可往往要跑几个甚至几十个政府部门,花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行政许可法》将便民、高效规定为行政许可行为的基本原则,并为此确立了一系列相应规则和制度,其中最重要者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多个内设机构审查的,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依法应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由一个部门受理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统一办理(所谓"一站式服务");对有些行政许可,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所谓“政府超市”)。
在办学许可证的发放过程中,存在与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民政部门等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关系以及内设机构的分工负责关系。
为了便利举办者,提高申请的效率,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并联许可"以及"-站式"许可制度。
五、行政许可法确立的撤销规则对办学许可制度的影响《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确立了行政许可的撤销规则,行政许可的撤销规则实际上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在行政许可中的体现和运用。
可撤销的行政许可不同于无效行政许可以及可补正的行政许可,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可撤销的行政许可是指一个行政许可并无明显而重大的违法,但是以合法性原则来检验,确有违法的情形,而且这种违法性,不是极小的违法瑕疵,可以靠补正的方式来补救。
第二,可撤销的行为虽然具有违法性,但是在经过有权机关撤销之前,这个行政行为依然有效。
而无效的行政行为根本自始就不生效力,有权确认的行政机关或者法院只不过确认这种行为是否达到无效的程度。
第三,行使撤销权的机关一般包括作出原决定的机关;拥有监督职权的机关。
第四,区分主动撤销和依申请撤销制度,赋予了其他人对于行政许可的监督权限。
第五,根据过错原因的所在,区分可以撤销和应该予以撤销制度。
即如果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如果是由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以及其他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行政机关可以撤销也可以不予撤销。
第六,突出强调可撤销行政许可的“可”字,即可以撤销也可以不撤销,如果撤销一个行政许可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基于利益衡量的考虑,即使行政许可存在一定的违法之处,也可以不予撤销。
第七,撤销许可是一种行政处罚,应该遵循行政处罚法关于听证程序的规定,即在撤销许可之前应当告知被撤销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如果被撤销人在法定时间内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应该及时举行听证会。
而《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并未规定办学许可证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撤销,只是在第58条第二款中提到了“撤销”一词:“民办学校……被审批机关依法撤销的,由审批机关组织清算……”。
而该条实际上是对办学许可被撤销之后的清算问题作出了规定,并没有对办学许可的撤销制度作出规定。
考虑到民办教育学校投资领域的放开,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为了进入这个领域,获得办学许可,会进行一些欺骗行为,教育行政机关有必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办学许可撤销制度,以保证办学许可的发放符合良好的法治秩序。
另外还有几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首先,行政许可法建立的撤销制度仅适用于在申请许可的过程中存在着违法行为;不能适用于在合法取得许可之后由于非法营业造成的办学许可被吊销。
其次,为了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申请人在申请办学许可的过程存在欺骗等手段,有必要建立起申报材料公示和保存制度;第三,加强对于虚报材料的监管手段。
如果办学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的,教育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如果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办学许可的,教育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