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tlab做聚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MATLAB中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方法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它可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组。
在许多领域,如金融、气象、医疗等,时间序列数据广泛存在,并且对于了解其内在模式和趋势至关重要。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建模和计算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和函数,使得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成为可能。
在MATLAB中,时间序列聚类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算法。
一、基于距离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1. 动态时间规整(DTW)DTW是一种基于距离的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方法,它通过在时间序列中找到最佳对应点的方式,将两个时间序列进行规整(即拉伸或压缩),从而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MATLAB提供了dtw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DTW 距离。
2. 基于相似性矩阵的聚类在时间序列聚类中,可以先计算相似性矩阵,然后使用聚类算法对其进行聚类。
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有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MATLAB中可以利用pdist函数计算时间序列数据的相似性矩阵,并使用linkage函数进行层次聚类。
二、基于模型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1.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ARMA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其拟合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和滑动平均关系。
MATLAB中提供了armax和arima函数,可以用于估计ARMA模型的参数,并根据模型进行聚类分析。
2.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HMM是一种统计模型,用于描述由隐藏状态和观测状态组成的随机过程。
在时间序列聚类中,可以使用HMM模型对时间序列的隐藏状态进行建模,然后对隐藏状态进行聚类分析。
MATLAB中提供了hmmtrain和hmmdecode函数,可以用于HMM模型的训练和预测。
三、基于频域的时间序列聚类分析1.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FT是一种高效的频域分析方法,可以将时间序列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
在时间序列聚类分析中,通过对时间序列进行FFT变换,可以得到其频率成分,进而进行聚类分析。
利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与分类的方法导言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处理和分析庞大的数据成为许多领域的重要任务,而数据聚类与分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在数据聚类与分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利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与分类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聚类的概念与方法1.1 数据聚类的定义数据聚类是指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对象自动分成若干组的过程,旨在将相似的数据归为一类,不相似的数据分开。
1.2 常用的数据聚类方法- K-means聚类算法:K-means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数据聚类方法,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将数据划分成K个簇。
- 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逐步合并或分裂,直到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
- 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根据数据点的密度特征进行聚类,能够有效地发现任意形状和大小的聚类簇。
- 谱聚类算法:谱聚类结合图论的思想,通过计算数据的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向量,将数据聚类成多个划分。
二、利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2.1 准备工作在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之前,需要准备好数据集。
通常,数据集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降维等步骤。
2.2 K-means聚类利用Matlab的统计工具箱,可以轻松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首先,将数据集读入Matlab并进行必要的归一化处理。
然后,使用kmeans函数运行K-means聚类算法,指定聚类的簇数K和迭代次数等参数。
最后,根据聚类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或进一步的分析。
2.3 层次聚类Matlab中的cluster函数提供了层次聚类的功能。
将数据集转换为距离矩阵,然后调用cluster函数即可实现层次聚类。
该函数支持不同的聚类算法和距离度量方法,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2.4 密度聚类实现密度聚类可以使用Matlab中的DBSCAN函数。
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确定数据点的领域密度来判定是否为核心对象,并通过核心对象的连接性将数据点分为不同的簇。
在Matlab中如何进行数据聚类分析数据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Matlab中,数据聚类分析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
本文将介绍在Matlab中如何进行数据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常用的聚类算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具体操作。
一、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聚类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保证聚类的准确性。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得不同维度的特征具有相同的范围和重要性。
常见的标准化方法有z-score标准化和min-max标准化。
其次,要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便对高维数据进行分析。
常见的降维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等。
最后,要对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去除可能对聚类结果产生干扰的异常值。
二、选择聚类算法在Matlab中,有多种聚类算法可供选择,如K-means聚类、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等。
不同的聚类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情况和分析目的。
在选择聚类算法时,应根据数据的特点、分析目的和算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将以K-means聚类算法为例进行演示。
三、K-means聚类算法实例演示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聚类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计算,将数据样本划分为K个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样本相似度较高,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现假设有一组二维数据集,要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matlab% 生成随机数据X = [randn(100,2)+ones(100,2); randn(100,2)-ones(100,2)];% K-means聚类K = 2; % 设置簇的个数[idx, C] = kmeans(X, K); % 进行聚类分析% 绘制聚类结果figure;plot(X(idx==1,1),X(idx==1,2),'r.','MarkerSize',12);hold on;plot(X(idx==2,1),X(idx==2,2),'b.','MarkerSize',12);plot(C(:,1),C(:,2),'kx','MarkerSize',15,'LineWidth',3);legend('Cluster 1','Cluster 2','Centroids','Location','NW');title 'Cluster Assignments and Centroids';hold off;```上述代码中,通过`randn`函数生成了一个含有200个样本的二维数据集X,然后利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计算,得到了每个样本属于的簇的索引`idx`和簇的中心点坐标`C`。
§8.利用Matlab和SPSS软件实现聚类分析1. 用Matlab编程实现运用Matlab中的一些基本矩阵计算方法,通过自己编程实现聚类算法,在此只讨论根据最短距离规则聚类的方法。
调用函数:min1.m——求矩阵最小值,返回最小值所在行和列以及值的大小min2.m——比较两数大小,返回较小值std1.m——用极差标准化法标准化矩阵ds1.m——用绝对值距离法求距离矩阵cluster.m——应用最短距离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print1.m——调用各子函数,显示聚类结果聚类分析算法假设距离矩阵为vector,a阶,矩阵中最大值为max,令矩阵上三角元素等于max聚类次数=a-1,以下步骤作a-1次循环:求改变后矩阵的阶数,计作c求矩阵最小值,返回最小值所在行e和列f以及值的大小gfor l=1:c,为vector(c+1,l)赋值,产生新类令第c+1列元素,第e行和第f行所有元素为,第e列和第f列所有元素为max源程序如下:%std1.m,用极差标准化法标准化矩阵function std=std1(vector)max=max(vector); %对列求最大值min=min(vector);[a,b]=size(vector); %矩阵大小,a为行数,b为列数for i=1:afor j=1:bstd(i,j)= (vector(i,j)-min(j))/(max(j)-min(j));endend%ds1.m,用绝对值法求距离function d=ds1(vector);[a,b]=size(vector);d=zeros(a);for i=1:afor j=1:afor k=1:bd(i,j)=d(i,j)+abs(vector(i,k)-vector(j,k));endendendfprintf('绝对值距离矩阵如下:\n');disp(d)%min1.m,求矩阵中最小值,并返回行列数及其值function [v1,v2,v3]=min1(vector);%v1为行数,v2为列数,v3为其值[v,v2]=min(min(vector'));[v,v1]=min(min(vector));v3=min(min(vector));%min2.m,比较两数大小,返回较小的值function v1=min(v2,v3);if v2>v3v1=v3;elsev1=v2;end%cluster.m,最短距离聚类法function result=cluster(vector);[a,b]=size(vector);max=max(max(vector));for i=1:afor j=i:bvector(i,j)=max;endend;for k=1:(b-1)[c,d]=size(vector);fprintf('第%g次聚类:\n',k);[e,f,g]=min1(vector);fprintf('最小值=%g,将第%g区和第%g区并为一类,记作G%g\n\n',g,e,f,c+1);for l=1:cif l<=min2(e,f)vector(c+1,l)=min2(vector(e,l),vector(f,l));elsevector(c+1,l)=min2(vector(l,e),vector(l,f));endend;vector(1:c+1,c+1)=max;vector(1:c+1,e)=max;vector(1:c+1,f)=max;vector(e,1:c+1)=max;vector(f,1:c+1)=max;end%print1,调用各子函数function print=print1(filename,a,b); %a为地区个数,b为指标数fid=fopen(filename,'r')vector=fscanf(fid,'%g',[a b]);fprintf('标准化结果如下:\n')v1=std1(vector)v2=ds1(v1);cluster(v2);%输出结果print1('fname',9,7)2.直接调用Matlab函数实现2.1调用函数层次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的计算步骤:①计算n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d ij},记D②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样本;③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④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5);否则回3);⑤画聚类图;⑥决定类的个数和类;Matlab软件对系统聚类法的实现(调用函数说明):cluster 从连接输出(linkage)中创建聚类clusterdata 从数据集合(x)中创建聚类dendrogram 画系统树状图linkage 连接数据集中的目标为二元群的层次树pdist计算数据集合中两两元素间的距离(向量) squareform 将距离的输出向量形式定格为矩阵形式zscore 对数据矩阵X 进行标准化处理各种命令解释⑴T = clusterdata(X, cutoff)其中X为数据矩阵,cutoff是创建聚类的临界值。
matlab曲线聚类
在MATLAB中进行曲线聚类,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数据预处理:首先,对曲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平滑处理等,以便更好地反映数据的真实特征。
2.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与聚类相关的特征。
对于曲线数据,可以考虑提取曲线的形状、趋势、周期性等特征。
3.聚类算法选择:根据所提取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
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层次聚类、DBSCAN等。
对于曲线聚类,可能需要考虑算法的曲线拟合能力。
4.聚类参数设置:根据所选的聚类算法,设置合适的参数。
例如,对于K-means算法,需要选择簇的数量和初始聚类中心。
5.聚类执行:使用MATLAB中的聚类函数(如kmeans)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
这通常涉及到计算距离矩阵、执行聚类操作等步骤。
6.结果评估: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估,包括计算聚类效果指标(如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等)以及可视化聚类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聚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曲线聚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和优化。
同时,MATLAB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进行曲线聚类分析。
在Matlab中如何进行数据聚类分析在Matlab中进行数据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准备数据、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执行聚类算法、评估聚类结果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在Matlab中进行数据聚类分析的步骤。
一、准备数据在进行数据聚类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要进行聚类的数据。
数据可以是一个矩阵,每一行表示一个样本,每一列表示一个特征。
需要确保数据的格式正确,没有缺失值或异常值。
数据的准备也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如归一化、标准化等。
二、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等。
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聚类目标。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内置的聚类算法函数,如kmeans、dbscan等,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工具包,如matlab-bgl、cluster等。
三、执行聚类算法在选择好聚类算法之后,可以在Matlab中调用相应的聚类函数进行聚类分析。
以下以K均值聚类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数据矩阵为X,聚类的类别数为K,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聚类:1. 调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matlab[idx, centers] = kmeans(X, K);```其中,idx是每个样本的所属类别标签,centers是各个类别的中心点。
2. 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来展示聚类结果:```matlabgscatter(X(:,1), X(:,2), idx);```其中,X(:,1)和X(:,2)表示数据矩阵中的两个特征,idx表示聚类结果。
四、评估聚类结果聚类结果的质量评估是判断聚类算法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内置的聚类评估函数来评估聚类结果。
以下以轮廓系数为例进行评估:1. 调用silhouette函数计算轮廓系数:```matlabs = silhouette(X, idx);```其中,X是数据矩阵,idx是聚类结果。
用matlab做聚类分析转载一:MATLAB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1、利用clusterdata 函数对数据样本进行一次聚类,这个方法简洁方便,其特点是使用范围较窄,不能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参数,更改距离计算方法;2、分步聚类:(1)用pdist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距离,找到数据集合中两辆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2)用linkage函数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3)用cophenetic函数评价聚类信息;(4)用cluster函数进行聚类。
下边详细介绍两种方法:1、一次聚类Clusterdata函数可以视为pdist、linkage与cluster的综合,一般比较简单。
【clusterdata函数:调用格式:T=clusterdata(X,cutoff)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cutoff) 】2、分步聚类(1)求出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用pdist函数计算出相似矩阵,有多种方法可以求距离,若此前数据还未无量纲化,则可用zscore函数对其标准化【pdist函数:调用格式:Y=pdist(X,’metric’)说明:X是M*N矩阵,为由M个样本组成,每个样本有N个字段的数据集metirc取值为:’euclidean’:欧氏距离(默认)‘seuclidean’:标准化欧氏距离;‘mahalanobis’:马氏距离…】pdist生成一个M*(M-1)/2个元素的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
这样可以缩小保存空间,不过,对于读者来说却是不好操作,因此,若想简单直观的表示,可以用squareform函数将其转化为方阵,其中x(i,j)表示第i个样本与第j个样本之的距离,对角线均为0.(2)用linkage函数来产生聚类树【linkage函数:调用格式:Z=linkage(Y,’method’)说明:Y为pdist函数返回的M*(M-1)/2个元素的行向量,method可取值:‘single’:最短距离法(默认);’complete’:最长距离法;‘average’:未加权平均距离法;’weighted’:加权平均法‘centroid’:质心距离法;‘median’:加权质心距离法;‘ward’:内平方距离法(最小方差算法)】返回的Z为一个(M-1)*3的矩阵,其中前两列为索引标识,表示哪两个序号的样本可以聚为同一类,第三列为这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
用matlab做聚类分析MATLAB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利用clusterdata 函数对数据样本进行一次聚类,这个方法简洁方便,其特点是使用范围较窄,不能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参数,更改距离计算方法;二、步聚类:(1)用pdist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距离,找到数据集合中两辆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2)用linkage函数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3)用cophenet函数评价聚类信息;(4)用cluster函数进行聚类。
下边详细介绍两种方法:1、一次聚类Clusterdata函数可以视为pdist、linkage与cluster的综合,即Clusterdata函数调用了pdist、linkage和cluster,用来由原始样本数据矩阵X创建系统聚类,一般比较简单。
clusterdata函数的调用格式:T=clusterdata(X,cutoff)输出参数T是一个包含n个元素的列向量,其元素为相应观测所属类的类序号。
输入 的矩阵,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观测(样品),每一列对应一个变量。
Cutoff 参数X是n p为阈值。
(1)当0<cutoff<2时,T=clusterdata(X,cutoff) 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cutoff’,cutoff) ;(‘cutoff’指定不一致系数或距离的阈值,参数值为正实数)(2)Cutoff>>2时,T=clusterdata(X,cutoff) 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 ‘maxclust’,cutoff) ;(‘maxclust’指定最大类数,参数值为正整数)2、分步聚类(1)求出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用pdist函数计算出相似矩阵,有多种方法可以求距离,若此前数据还未无量纲化,则可用zscore函数对其标准化【pdist函数:调用格式:Y=pdist(X,’metric’)说明:X是M*N矩阵,为由M个样本组成,每个样本有N个字段的数据集‘seuclidean’:metirc取值为:’euclidean’:欧氏距离(默认)标准化欧氏距离;‘mahalanobis’:马氏距离;闵科夫斯基距离:‘ minkowski’;绝对值距离:‘ cityblock’…】pdist生成一个M*(M-1)/2个元素的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
matlab的kmeans函数用法使用Matlab的Kmeans函数进行聚类分析Kmeans是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它可以将数据集分成K个不同的类别。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Kmeans函数来实现聚类分析。
本文将介绍Kmeans函数的用法,以及如何使用它进行聚类分析。
Kmeans函数的语法Kmeans函数的语法如下:[idx, C] = kmeans(X, k)其中,X是一个n×p的矩阵,表示n个样本的p个特征值;k是聚类的个数;idx是一个n×1的向量,表示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C 是一个k×p的矩阵,表示每个类别的中心点。
Kmeans函数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介绍Kmeans函数的使用方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100个样本的数据集,每个样本有两个特征值。
我们可以使用Matlab的rand函数生成这个数据集:X = rand(100,2);现在我们想将这个数据集分成3个不同的类别。
我们可以使用Kmeans函数来实现:[idx, C] = kmeans(X, 3);这里,idx是一个100×1的向量,表示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C是一个3×2的矩阵,表示每个类别的中心点。
我们可以使用Matlab的scatter函数将每个样本按照它们所属的类别进行可视化:scatter(X(idx==1,1), X(idx==1,2), 'r');hold on;scatter(X(idx==2,1), X(idx==2,2), 'g');scatter(X(idx==3,1), X(idx==3,2), 'b');scatter(C(:,1), C(:,2), 'k', 'filled');hold off;这里,我们使用了scatter函数将每个样本按照它们所属的类别进行可视化。
一、背景介绍MATLAB是一种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分析、数值计算和工业应用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环境。
在MATLAB中,有丰富的工具箱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聚类算法。
其中,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聚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点聚集在一起。
二、3维数据在数据分析领域中,数据往往具有多维特征。
对于3维数据而言,每个数据点通常由三个特征组成,例如在空间中的三个坐标值。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k-means算法来对3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发现数据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模式。
三、k-means聚类算法原理1. 随机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
2. 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
3. 根据分配得到的簇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
四、MATLAB中的k-means算法实现在MATLAB中,可以利用自带的Kmeans函数来实现对3维数据的聚类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3维数据,假设数据矩阵为X,每行代表一个数据点,每列代表一个特征。
2. 调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分析,例如:[idx, C] = kmeans(X, K),其中idx是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的索引,C是聚类中心的坐标。
3. 根据idx的结果可以将数据点可视化展示在3维空间中,并标记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簇。
五、实例演示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演示如何使用MATLAB对3维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
1. 准备数据假设有一组三维数据,保存在一个名为data的矩阵中,每行代表一个数据点,三列分别代表三个特征。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MATLAB代码生成一个包含30个数据点的示例数据:```matlabdata = randn(30, 3);```2. 聚类分析调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展示。
```matlabK = 3; 假设有3个聚类中心[idx, C] = kmeans(data, K);scatter3(data(:,1), data(:,2), data(:,3), 50, idx, 'filled');hold onscatter3(C(:,1), C(:,2), C(:,3), 200, 'Marker', 'x');hold off```3. 分析结果根据可视化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数据点被有效地分为了3个簇,并且每个簇的中心也被标记出来。
Matlab中的聚类分析与聚类算法详解绪论数据分析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数据分析越来越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它通过将数据样本划分成具有相似性的组或簇,从而揭示数据的内在结构和模式。
在Matlab中,聚类分析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提供了多种聚类算法,如K-means、层次聚类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Matlab 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及其算法。
一、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聚类分析中最经典且最常用的算法之一。
它将数据样本划分成K个簇,并迭代地优化簇的中心,使得簇内的样本与簇中心的距离最小化。
在Matlab中,使用kmeans函数可以轻松实现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的步骤如下:1. 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的K个簇中心。
2. 计算每个样本与簇中心的距离,将样本分配到离其最近的簇。
3. 更新每个簇的中心,即计算簇内所有样本的平均值。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簇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迭代次数。
K-means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并且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
但是,它对初始簇中心的选择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二、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
它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性,逐步合并或划分样本,构建聚类层次结构。
在Matlab中,使用clusterdata函数可以实现层次聚类算法。
层次聚类算法的步骤如下:1. 将每个样本作为一个初始簇。
2. 计算任意两个簇之间的相似性,常用的相似性度量包括欧氏距离、相关系数等。
3. 合并相似性最高的两个簇,得到新的簇。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样本被合并为一个簇或达到设定的簇数。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得到聚类层次结构,方便分析和可视化。
然而,它对数据规模较大时计算复杂度较高。
三、谱聚类算法谱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方法,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Matlab中的聚类分析方法与应用案例1. 引言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通过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将不同的数据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结构。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提供了多种聚类分析方法和函数,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聚类分析并获得有价值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Matlab聚类方法,并通过应用案例展示其实际应用价值。
2. K均值聚类K均值聚类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点划分到离其最近的K个质心所表示的聚类中。
Matlab提供了kmeans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
以鸢尾花数据集为例,我们可以使用kmeans函数对花萼长度和花萼宽度两个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展示出来。
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点的分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K均值聚类所得到的三个类别。
3. 层次聚类层次聚类是一种将数据点逐步进行聚类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距离或相似性来度量不同数据点之间的关系。
Matlab提供了linkage函数用于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并可以通过dendrogram函数将层次聚类过程可视化。
我们以信用卡用户数据集为例,该数据集包含了不同用户的信用卡消费金额和还款金额等信息。
使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将数据点划分到不同的聚类中,并通过绘制树状图来展示不同聚类之间的关系。
4. 密度聚类密度聚类是一种基于数据点之间密度的聚类方法,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并对噪声数据点进行抑制。
Matlab提供了DBSCAN函数用于密度聚类分析。
我们以人脸识别数据集为例,该数据集包含了不同人脸的特征点坐标。
通过密度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不同人脸识别为不同的聚类,并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的方式展示聚类结果。
通过观察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密度聚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不同人脸进行分组,并区分出异常数据点。
5. 非负矩阵分解聚类非负矩阵分解聚类是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聚类方法,它可以发现数据集中的潜在特征,并将数据点划分到不同的聚类中。
如何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与分类引言: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数据聚类和分类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任务。
聚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结构,而分类则可以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或标签。
而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来进行数据聚类和分类的分析。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和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准备与导入在开始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和分类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数据,并将其导入MATLAB环境中。
MATLAB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如文本文件、Excel文件、数据库等。
根据数据的具体格式,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函数进行导入,如`importdata`、`xlsread`等。
在导入数据之后,我们可以使用MATLAB的数据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等操作,以便后续的聚类和分类分析。
二、数据聚类数据聚类是将数据根据其相似性进行分组的过程。
聚类算法有很多种,如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DBSCAN等。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kmeans`函数来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
该函数的使用方法如下:```matlab[idx, C] = kmeans(data, k);```其中,`data`是要进行聚类分析的数据,`k`是指定的聚类数目,`idx`是每个样本所属的聚类类别,`C`是聚类中心点的坐标。
通过`kmeans`函数,我们可以获得样本的聚类结果,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除了K均值聚类算法,MATLAB还提供了其他的聚类算法函数,如`linkage`、`dbscan`等。
通过调用这些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来分析数据。
三、数据分类数据分类是根据已有的标签或类别对数据进行分组和分类的过程。
分类算法有很多种,如K最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fitcknn`函数来使用K最近邻算法进行数据分类。
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的技巧引言:数据聚类是数据挖掘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从而揭示数据中的隐藏特征。
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计算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聚类算法和函数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聚类算法,并探讨在使用Matlab 进行数据聚类时的一些技巧。
一、K均值聚类算法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聚类方法,其思想是将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其中每个点属于离其最近的质心。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自带的kmeans函数来实现K均值聚类。
使用该函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数据的预处理:对于不同维度的数据,通常需要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处理,以保证每个维度对聚类结果的影响相同。
2. 选择合适的K值:K值的选择对聚类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K值,并使用评估指标(如轮廓系数或间隔统计量)来评估聚类效果,选择最优的K值。
3. 处理聚类结果:在使用kmeans函数后,可以使用其他函数对聚类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可视化,如silhouette函数计算样本的轮廓系数,clustergram函数绘制聚类热图等。
二、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将数据点逐渐合并为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点都被合并为一个簇或达到预先设定的簇数。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自带的clusterdata函数来实现层次聚类。
使用该函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层次聚类算法中距离度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距离度量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相关系数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聚类目标,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可以提高聚类效果。
2. 选择合适的链接方式:层次聚类算法中,合并两个簇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单链接、完全链接和平均链接等。
选择合适的链接方式可以影响到聚类结果的紧凑性和分离度。
3. 处理聚类结果:在使用clusterdata函数后,可以使用其他函数对聚类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可视化,如dendrogram函数绘制谱系图,cophenet函数计算谱系相关系数等。
在Matlab中进行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将相似的数据点划分成不同的组别或簇。
Matlab作为一种常用的科学计算软件,在聚类分析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在Matlab中进行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准备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待分析的数据。
数据可以是一组观测值的集合,每个观测值可以包含多个特征或属性。
在Matlab中,通常将数据存储在一个矩阵中,其中每一行表示一个观测值,每一列表示一个特征。
二、数据标准化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标准化可以保证不同特征的量纲一致,避免某些特征对聚类结果的影响过大。
常用的标准化方法包括Z-score标准化和min-max标准化。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内置的函数实现标准化操作。
例如,使用zscore函数可以对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使用mapminmax函数可以进行min-max标准化。
三、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是进行聚类分析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聚类、层次聚类和密度聚类等。
在Matlab中,提供了丰富的聚类算法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kmeans函数进行K-means聚类,使用linkage函数进行层次聚类,使用DBSCAN函数进行密度聚类。
四、确定聚类数目在进行聚类分析时,需要确定聚类的数目。
聚类数目的选择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和领域知识来判断。
Matlab中提供了一些方法来确定聚类数目,例如肘部法则和轮廓系数。
肘部法则通过绘制聚类数目与聚类误差的关系曲线,选择出肘部对应的聚类数目作为最佳的聚类数目。
轮廓系数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的轮廓系数,选择轮廓系数达到最大值对应的聚类数目作为最佳的聚类数目。
五、进行聚类分析在确定了聚类数目之后,可以开始进行聚类分析。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相应的聚类算法函数进行聚类操作。
以K-means聚类为例,可以使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分析。
使用MATLAB进行聚类分析和特征提取聚类分析和特征提取是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两个重要任务。
聚类分析用于将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类,特征提取则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工具包进行聚类分析和特征提取的实践操作。
一、引言聚类分析和特征提取是数据科学中的两个关键技术,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
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特征提取则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从而降低数据维度和加快处理速度。
二、聚类分析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定义数据集和距离度量。
数据集可以是一个矩阵,每一行表示一个数据点,每一列表示一个特征。
而距离度量可以是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pdist函数来计算两个数据点之间的距离。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聚类算法来执行聚类分析。
常用的聚类算法有K均值、层次聚类等。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kmeans函数来执行K均值聚类。
这个函数会将数据集划分成指定数量的簇,并且返回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标签。
另外,MATLAB还提供了evalclusters函数来自动选择最佳的聚类数目。
该函数通过计算不同聚类数目下的评估指标,如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等,来确定最优的聚类数目。
三、特征提取在进行特征提取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pca函数来执行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投影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使得新的坐标系下的数据具有最大的方差。
这样可以降低数据的维度,并且保留了数据的主要信息。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分类算法来进行特征提取。
分类算法可以通过学习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标签之间的关系,来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在Matlab中实现数据聚类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在Matlab中实现数据聚类和聚类分析数据聚类和聚类分析是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从而揭示出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模式。
在Matlab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数据聚类和聚类分析,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数据。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readtable`函数来读取.csv 或.txt文件中的数据。
如果数据是存储在Excel文件中,可以使用`xlsread`函数来读取数据。
另外,也可以手动将数据存储在一个变量中。
在进行聚类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在预处理阶段,常见的操作包括数据去噪、数据标准化、缺失值处理等。
Matlab提供了一系列函数来实现这些操作,例如`Smooth`函数用于平滑数据,`zscore`函数用于数据标准化。
完成数据预处理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聚类算法的选择和运行。
在Matlab中,有多种聚类算法可供选择,如K-means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高斯混合模型等。
这些算法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问题选择。
在选择了合适的聚类算法后,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函数进行聚类。
以K-means聚类算法为例,可以使用`kmeans`函数来进行聚类操作。
聚类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聚类结果的评估和分析。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一些评估指标来度量聚类效果,如聚类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评估聚类结果的紧密度和分离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来展示聚类结果,如散点图、热力图等。
Matlab提供了许多绘图函数用于可视化,如`scatter`函数可以绘制散点图,`heatmap`函数可以绘制热力图。
除了单一的聚类算法外,我们还可以将多个聚类算法进行组合,形成集成聚类模型。
集成聚类模型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聚类算法的优势,提高聚类效果。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fitensemble`函数来构建集成聚类模型。
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的基本步骤概述:数据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到一起,便于我们对数据的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
Matlab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聚类算法和函数库,方便我们对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聚类分析。
本文将介绍使用Matlab进行数据聚类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数据准备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待分析的数据。
一般来说,数据应该以矩阵的形式表示,其中每行代表一个样本,每列代表一个特征。
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聚类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步骤二:选择聚类算法Matlab提供了多种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等。
我们需要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聚类算法。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将数据划分为预定数量的簇,可以选择K均值聚类算法。
如果我们希望根据数据的相似性进行层次化分类,可以选择层次聚类算法。
步骤三:参数设置选择聚类算法后,我们需要设置相关的参数。
不同的聚类算法有不同的参数,如K均值聚类需要指定簇的数量,层次聚类需要指定距离度量和聚类连接方式。
合理设置参数是确保聚类效果的关键。
步骤四:数据标准化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可以消除不同特征之间的差异,确保数据在相同的尺度上进行比较。
Matlab提供了多种标准化方法,如Z-Score标准化和最小-最大标准化等。
步骤五:执行聚类分析在数据准备和设置参数完成后,我们可以执行聚类分析了。
使用Matlab提供的聚类函数,如kmeans和cluster等,进行数据聚类。
这些函数会根据指定的聚类算法和参数进行聚类计算,并返回聚类结果。
步骤六:聚类结果分析聚类分析完成后,我们可以对聚类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Matlab提供了各种可视化和统计方法,如散点图、热力图和轮廓系数等,帮助我们理解聚类结果的质量和结构。
通过分析聚类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步骤七:结果评估和优化聚类分析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评估和优化聚类结果。
matlab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按照某种相似度指标划分为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使得同一个子集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度较高,而不同子集的对象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分析被广泛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要进行聚类分析,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和聚类算法。
常用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聚类算法则有K-means、层次聚类等。
这些方法和算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数据集。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对象分成若干个簇,使得同一簇内的对象尽量相似,而不同簇的对象尽量不相似。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聚类算法通常采用迭代的方式,通过调整簇的划分,使得簇内的相似度最大化,簇间的相似度最小化。
具体而言,聚类算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 初始化聚类中心:根据预先设定的聚类数目,随机选择几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2. 对象分配:计算所有对象与每个聚类中心之间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大小将每个对象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对应的簇中。
3. 更新聚类中心:对每个簇重新计算聚类中心,通常是将簇内所有对象的特征向量求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4. 判断终止条件:检查聚类中心的变化是否满足预设的终止条件,如果满足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步骤2。
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集中存在的潜在结构和规律。
例如,对于一个销售数据集,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将客户分成几个群体,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群体的购买习惯和偏好,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
此外,聚类分析还可以用于图像处理领域。
通过将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聚类,可以将相似的像素点归为一类,从而实现图像的分割和压缩。
这在图像识别和图像压缩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集中的内在结构和规律,为后续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用matlab做聚类分析MATLAB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利用clusterdata 函数对数据样本进行一次聚类,这个方法简洁方便,其特点是使用范围较窄,不能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参数,更改距离计算方法;二、步聚类:(1)用pdist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距离,找到数据集合中两辆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2)用linkage函数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3)用cophenet函数评价聚类信息;(4)用cluster函数进行聚类。
下边详细介绍两种方法:1、一次聚类Clusterdata函数可以视为pdist、linkage与cluster的综合,即Clusterdata函数调用了pdist、linkage和cluster,用来由原始样本数据矩阵X创建系统聚类,一般比较简单。
clusterdata函数的调用格式:T=clusterdata(X,cutoff)输出参数T是一个包含n个元素的列向量,其元素为相应观测所属类的类序号。
输入 的矩阵,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观测(样品),每一列对应一个变量。
Cutoff 参数X是n p为阈值。
(1)当0<cutoff<2时,T=clusterdata(X,cutoff) 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cutoff’,cutoff) ;(‘cutoff’指定不一致系数或距离的阈值,参数值为正实数)(2)Cutoff>>2时,T=clusterdata(X,cutoff) 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 ‘maxclust’,cutoff) ;(‘maxclust’指定最大类数,参数值为正整数)2、分步聚类(1)求出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用pdist函数计算出相似矩阵,有多种方法可以求距离,若此前数据还未无量纲化,则可用zscore函数对其标准化【pdist函数:调用格式:Y=pdist(X,’metric’)说明:X是M*N矩阵,为由M个样本组成,每个样本有N个字段的数据集‘seuclidean’:metirc取值为:’euclidean’:欧氏距离(默认)标准化欧氏距离;‘mahalanobis’:马氏距离;闵科夫斯基距离:‘ minkowski’;绝对值距离:‘ cityblock’…】pdist生成一个M*(M-1)/2个元素的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
用matlab做聚类分析
转载一:
MATLAB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1、利用clusterdata 函数对数据样本进行一次聚类,这个方法简洁方便,其特点是使用范围较窄,不能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参数,更改距离计算方法;
2、分步聚类:(1)用pdist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距离,找到数据集合中两辆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2)用linkage函数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3)用cophenetic函数评价聚类信息;(4)用cluster函数进行聚类。
下边详细介绍两种方法:
1、一次聚类
Clusterdata函数可以视为pdist、linkage与cluster的综合,一般比较简单。
【clusterdata函数:
调用格式:T=clusterdata(X,cutoff)
等价于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 (Z,cutoff) 】
2、分步聚类
(1)求出变量之间的相似性
用pdist函数计算出相似矩阵,有多种方法可以求距离,若此前数据还未无量纲化,则可用zscore函数对其标准化
【pdist函数:调用格式:Y=pdist(X,’metric’)
说明:X是M*N矩阵,为由M个样本组成,每个样本有N个字段的数据集
metirc取值为:’euclidean’:欧氏距离(默认)‘seuclidean’:标准化欧氏距离;‘mahalanobis’:马氏距离…】
pdist生成一个M*(M-1)/2个元素的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
这样可以缩小保存空间,不过,对于读者来说却是不好操作,因此,若想简单直观的表示,可以用squareform函数将其转化为方阵,其中x(i,j)表示第i个样本与第j个样本之的距离,对角线均为0.
(2)用linkage函数来产生聚类树
【linkage函数:调用格式:Z=linkage(Y,’method’)
说明:Y为pdist函数返回的M*(M-1)/2个元素的行向量,
method可取值:‘single’:最短距离法(默认);’complete’:最长距离法;
‘average’:未加权平均距离法;’weighted’:加权平均法
‘centroid’:质心距离法;‘median’:加权质心距离法;
‘ward’:内平方距离法(最小方差算法)】
返回的Z为一个(M-1)*3的矩阵,其中前两列为索引标识,表示哪两个序号的样本可以聚为同一类,第三列为这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
另外,除了M个样本以外,对于每次新产
生的类,依次用M+1、M+2、…来标识。
为了表示Z矩阵,我们可以用更直观的聚类数来展示,方法为:dendrogram(Z), 产生的聚类数是一个n型树,最下边表示样本,然后一级一级往上聚类,最终成为最顶端的一类。
纵轴高度代表距离列。
另外,还可以设置聚类数最下端的样本数,默认为30,可以根据修改dendrogram(Z, n)参数n来实现,1<n<M。
dendrogram(Z,0)则表n=M的情况,显示所有叶节点。
(3)用cophenetic函数评价聚类信息
【cophenet函数: 调用格式:c=cophenetic(Z,Y)
说明:利用pdist函数生成的Y和linkage函数生成的Z计算cophenet相关系数。
】cophene检验一定算法下产生的二叉聚类树和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就是检测二叉聚类树中各元素间的距离和pdist计算产生的实际的距离之间有多大的相关性,另外也可以用inc onsistent表示量化某个层次的聚类上的节点间的差异性。
(4)最后,用cluster进行聚类,返回聚类列。
转载二:
Matlab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一种是利用clusterdata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一次聚类,其缺点为可供用户选择的面较窄,不能更改距离的计算方法;
另一种是分步聚类:(1)找到数据集合中变量两两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用pdist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距离;(2)用linkage函数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3)用cophenetic 函数评价聚类信息;(4)用cluster函数创建聚类。
1.Matlab中相关函数介绍
1.1 pdist函数
调用格式:Y=pdist(X,’metric’)
说明:用‘metric’指定的方法计算X 数据矩阵中对象之间的距离。
’
X:一个m×n的矩阵,它是由m个对象组成的数据集,每个对象的大小为n。
metric’取值如下:
‘euclidean’:欧氏距离(默认);‘seuclidean’:标准化欧氏距离;
‘mahalanobis’:马氏距离;‘cityblock’:布洛克距离;
‘minkowski’:明可夫斯基距离;‘cosine’:
‘correlation’:‘hamming’:
‘jaccard’:‘chebychev’:Chebychev距离。
1.2 squareform函数
调用格式:Z=squareform(Y,..)
说明:强制将距离矩阵从上三角形式转化为方阵形式,或从方阵形式转化为上三角形式。
1.3 linkage函数
调用格式:Z=linkage(Y,’method’)
说明:用‘method’参数指定的算法计算系统聚类树。
Y:pdist函数返回的距离向量;
method:可取值如下:
‘single’:最短距离法(默认);‘complete’:最长距离法;
‘average’:未加权平均距离法;‘weighted’:加权平均法;
‘centroid’:质心距离法;‘median’:加权质心距离法;
‘ward’:内平方距离法(最小方差算法)
返回:Z为一个包含聚类树信息的(m-1)×3的矩阵。
1.4 dendrogram函数
调用格式:[H,T,…]=dendrogram(Z,p,…)
说明:生成只有顶部p个节点的冰柱图(谱系图)。
1.5 cophenet函数
调用格式:c=cophenetic(Z,Y)
说明:利用pdist函数生成的Y和linkage函数生成的Z计算cophenet相关系数。
1.6 cluster函数
调用格式:T=cluster(Z,…)
说明:根据linkage函数的输出Z 创建分类。
1.7 clusterdata函数
调用格式:T=clusterdata(X,…)
说明:根据数据创建分类。
T=clusterdata(X,cutoff)与下面的一组命令等价:
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cutoff);
2. Matlab程序
2.1一次聚类法
X=[11978 12.5 93.5 31908;…;57500 67.6 238.0 15900];
T=clusterdata(X,0.9)
2.2 分步聚类
Step1 寻找变量之间的相似性
用pdist函数计算相似矩阵,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距离,进行计算之前最好先将数据用zscore函数进行标准化。
X2=zscore(X); %标准化数据
Y2=pdist(X2); %计算距离
Step2 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
Z2=linkage(Y2);
Step3 评价聚类信息
C2=cophenet(Z2,Y2); //0.94698
Step4创建聚类,并作出谱系图
T=cluster(Z2,6);
H=dendrogram(Z2);
分类结果:{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巴西},{前苏联}
剩余的为一类。
引自:/s/blog_5a13cf680100aj18.ht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