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39.09 KB
- 文档页数:6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诱导【课前准备】直尺、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观察思考1跳水运动员跳水时,变弯的跳板对运动员有力的作用吗?观察思考2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手上有什么感觉?是否感到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二、新课讲解一、形变(1) 物体受到作用力,形状会变化,叫形变。
(2)、形变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①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橡皮筋的形变和弹簧的形变都属于弹性形变②性形变: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施加外力产生形变;停止用力形变保留学以致用下列物体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是()A、被拉长的橡皮筋B、被压扁的橡皮泥C、被压弯的竹竿D、钟表内被旋紧的发条答案:B二、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具有弹力。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方向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都是弹力(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3)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4、弹力的大小对于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 (1)弓拉的越满弹力越大。
(2)观察下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8.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建立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亲身感受物体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建立物体的形变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弹性形变的内涵,了解范性形变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4.探究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如何使用;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6.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二、重、难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4.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教学资源气球、橡皮筋、弹簧、钩码、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橡皮泥等《8.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巩固练习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称为力.如图所示,福娃小运动员用球拍将羽毛球击飞了,是_________对___________施加了力的结果,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或用手压弹簧时,弹簧发生_____________,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属于_________力,而且弹簧的形变越大,这个力就越______(大/小).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拉力F 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床面发生_____________.而获得_________________能.6.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7.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问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8.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分析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弹力的概念、实例和弹簧测力计的介绍。
2. 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各种弹性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弹力?”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展示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如弹簧床、橡皮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强调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详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弹簧的伸长与受力成正比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包括调零、挂钩码、读数等步骤。
3.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感受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弹性物体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概念。
4. 课堂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8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弹簧测力计,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篇一《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弹力弹簧测力计》,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
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
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不去分析它的三要素,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
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我的突破方法是每人手上都有弹簧测力计,并去使用它,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
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
在本节课中,我不仅力求达到“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技能目标,而且努力体现“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科学原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板尺,海棉,橡皮泥等。
我也为大家准备了弹簧测力计。
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为了突出难点,我安排了“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能在实验中亲自探索其使用方法。
总体来看,本节课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对于弹力的理解比较透彻,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也掌握的很好。
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探究实验中,如果可以再设计一些实验,例如:可让学生体验如何匀速拉动物体,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将会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充实。
我还可以在学生测量一根头发的拉力是多少时,简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健康头发的弹力大概是多少。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掌门1对1 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Array【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3)简述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提问回顾上节内容。
【教师活动2】组织一实验:利用橡皮筋把粉笔或纸球弹出。
提出问题:(1)为什么粉笔头会飞出?(2)粉笔受到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3)橡皮筋为什么会给粉笔头一个力?师述:橡皮筋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物理学中称为弹力。
板书课题: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思考师的问题并做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弹力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弹力【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1】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教师活动2】通过提问、交流、讨论、解释等方式了解弹力的定义。
【学生活动2】通过回答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交流讨论形成初步认识。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构造,并找出其制作原理。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找出主要构造,讨论、交流知道制作原理。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回顾刻度尺的使用,从而明确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弹性形变和弹簧恢复原状的原理,能够运用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测量力的大小;2.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3.理解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及其原理;2.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和举例解释,让学生了解弹性形变和弹簧恢复原状的原理;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弹簧的弹性特点,体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弹力的计算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弹力?2.知识讲解(20分钟)(1)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教师通过实验或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的原理。
并引导学生发现,当外力撤去后,弹簧会恢复原状,这就是弹簧的弹性特点。
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形变,并不断积累能量,恢复原状则是指物体释放能量,恢复原来的形态。
(2)弹力的概念弹力指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教师通过举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
(3)弹簧测力计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
4.讨论总结(1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总结弹力的计算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但是此次教学重在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多媒体资源来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实验器材:绳子、挂钩、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弹力?二、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认识弹簧测力计(15分钟)1.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体会测力原理。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知识。
2. 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弹力这一主题。
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和汇报,让学生深入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最后,通过应用与拓展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避免错误。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杨婷婷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3.探究弹簧秤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支将化应用于初中、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1.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性的综合性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生: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请同学们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刻度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好,开始实验。
生:实验操作并观察现象。
三、新授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
生: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粗导线用力弯,变形。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3.直尺,用力压使其弯曲,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共同点:这几种实验器材受力后都发生了形变。
不同点:有的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有的失去力后则不能恢复原状。
师:不受力能恢复原状的是哪些?生:弹簧、直尺、橡皮筋。
师:失去力不能恢复原状的是哪些?生:橡皮泥、粗导线。
师:弹簧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你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好吗?生:弹性。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弹簧测力计,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了解什么是弹力,学会计算弹力的大小。
3.能够运用弹力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掌握计算弹力大小的方法。
3.运用弹力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弹簧测力计。
3.弹簧、绳子、扳手等实验装置。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入弹簧测力计的概念:通过上课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个物体所受的力。
2.呈现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方法的PPT,向学生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Step 2 实验操作1.准备弹簧测力计及实验装置:一个弹簧、一根绳子、一个挂钩和外部物体。
2.操作演示: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垂直的桌面上,挂上一个固定质量的物体。
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测力计刻度值。
3.学生操作实验: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Step 3 弹力的定义及计算1.导入弹力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入弹力的概念。
2.解释弹力的定义: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所示数值即为弹力的大小,并解释为什么弹簧会产生弹力。
3.计算弹力的大小:通过给定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弹力大小的方法,并总结出弹力公式。
Step 4 练习与拓展1.向学生展示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根据弹力公式进行计算。
2.分组进行竞赛:把一些实际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组竞赛,用弹力公式解决这些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5 总结与归纳1.结合实验和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弹力的计算方法。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五、课堂检测:请写出下面问题的解答:1.弹簧测力计是如何测力的?2.弹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
2.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七、板书设计:1.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电子备课设计人:李莉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前预习学案【温故知新】1、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也可以改变2、力的、和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此现象中包含的两个相关的物理知识。
(1)。
(2)。
【自主预习】(一)、试一试: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二)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弹性和塑性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弹性:塑性:(2)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
判断: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能产生弹力吗?(3)用什么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它是根据什么性质来工作的?(4)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要注意观察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形式的测力计?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情况,并汇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点拨】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思考: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探究】分别在大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
【注意】比较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的区别。
课题:5。
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培养学习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仪器的能力,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的建立。
教具准备教师:弹簧拉力器、弹簧、刻度尺、钩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带钩的弹簧、直尺、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视频引入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生】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用尽可能多的实验证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学生分小组交流、动手实验、收集证据。
【师】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将你们做的收集的证据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1.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的形状发生改变。
2.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变扁了。
3.用手压直尺,直尺弯曲了。
4.用手捏皮球,皮球变瘪了。
5.用力压手上的皮肤,皮肤凹陷了。
6.用力将纸张对折,纸发生了形变。
【师】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刚才同学们证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实验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又有那些不同点——看现象,找不同。
【生】共同点:他们受到力的作用时,都发生了形变。
不同点:不用力后,有的恢复了原状,有的却没有恢复原状。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那么刚才有那些物体不受力后能恢复原状呢?学生归纳:橡皮筋、直尺、皮球、皮肤不受力后能恢复原状。
引入2【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陈华明一、教材分析⒈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感受物体的形变,领悟弹性形变的(2) 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⒉教学重点与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
3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4教具和媒体教师用:实物投影。
弹簧(一只)、拉力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的两个)。
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铝导线、弹簧测力计、气球(以上各一个),钩码一组。
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今天想做一个小调查,请同学们配合一下。
小时候玩过蹦蹦床或者淘气堡的同学请举手。
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吗?我想给我们留下映象最深刻的一定是那忽上忽下运动的蹦蹦床吧?当我们跳起落下,压在蹦床上时,这时的蹦床就会陷下去,接着怎么样?(人又被弹起来了)。
新授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由发挥自己设计实验,看看有哪些物体类似于蹦蹦床的,当我们对它用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设计的实验越多越好,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安全。
实验开始!师:下面请个小组的同学把你的实验向大家展示一下。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直尺,用力压变弯了。
(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了。
(失去力恢复原状。
)橡皮泥用力捏,扁了。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气球用力压,扁了。
(失去力恢复原状。
)……。
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以上这么多实验当中,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共同点是:这些实验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在本质生活中能感知弹力的存在,能解说本质生活中相关弹力的知识。
(2)认识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经过感知弹力的察看过程,提升察看、思虑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研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四周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重的兴趣,领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经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研究,培育乐于研究平时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感情;( 3)在实验中养成谨慎的科学态度。
二、教课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三、教课方案1.弹力产生的条件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的要点是理解弹性形变的观点。
为了突出这一要点内容可拿来生活中常有的弹性和塑性的资料让学生着手体验,再议论形变的性质,而后教师概括总结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惹起的。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的要点是知道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遇到的拉力成正比。
为了打破难点,可经过教师指引学生进行研究实验,使学生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为了突出要点,可经过生活中常有弹簧设施(如拉力器),形象感觉弹簧伸长与拉力大小关系并经过练习来加深理解。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要点是掌握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为了突出要点可采纳分组研究实验让学生研究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再指引学生对照已经学过的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来加深记忆。
四、教课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形,导入新课学生实验,注意察看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头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还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放手后,橡皮筋会恢还本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还本来形状。
08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1)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教学活动,我选择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这一主题。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同时,借助弹簧测力计这一工具,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本次活动还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一种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2.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弹力。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力球、橡皮筋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测量尺等。
五、活动过程1.引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弹力的概念,并用弹力球进行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3.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我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他们留下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学习。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这一工具,来测量和观察弹力的存在。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培养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弹力的概念是本次活动的基础,也是孩子们需要理解的第一个重点。
在引入环节,我使用了弹力球进行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教学课题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实际过程,通过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尝试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动手实验的习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勇于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尝试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阅读、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压力圈、钢尺、弹簧测力计、钩码、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图片:拉弓射箭、蹦极、撑杆跳、蹦床。
设疑:上述力现象中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二、合作共建,经历过程1. 弹力上述力现象中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用弹簧演示弹性形变,并指出形变的种类。
引导学生在实例的基础上得出弹力的概念: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点拨: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从性质上说,都属于弹力的范畴。
活动1:利用提供器材,请学生创造一个弹力(学生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①接触;②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活动2:手压桌面思考:手对桌面有弹力吗?桌面对手有弹力吗?引导学生从弹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
播放视频:显示微小形变,转化放大法。
2. 弹力的应用——弹簧测力计播放视频:弹簧测力计的制造(1)学生对照弹簧测力计认识其主要构造:吊环、弹簧、指针、刻度盘和挂钩。
(2)测力(制造)原理:演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演示:在黑板上挂一弹簧,演示弹簧原长、弹簧长度及弹簧伸长。
展示其他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握力计、牵引力计等。
3.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请学生阅读课本P109“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播放视频: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归纳得出:一“看”:了解量程、明确分度值二“调”:使用前要调(校)零三“用”:共线,使弹簧的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四“读”:不用估读活动3:测力小实验(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感受1N、2N、5N的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5. 实验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力情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
2.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弹簧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弹力的大小。
3. 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度下的弹簧伸长,探讨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5.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力情况,进行实验探究。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每个小组一台,用于实验操作。
2.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弹簧、板子、绳子等,用于实验探究。
3. 实验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4.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理解弹力的性质,如方向性和大小。
1.2 教学内容弹力的定义: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形变。
弹力的计算: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弹力的性质:方向性(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和大小的相关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和性质。
利用实物演示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和计算。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回答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性质。
习题练习:学生能正确计算弹力的大小。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精度。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外壳、指针等。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调零、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力计能够测量的最大力值。
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测力计的测量误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示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描述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实际操作:学生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制作3.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
3.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选择弹簧、制作外壳、安装弹簧和指针等。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调整弹簧的弹性系数和指针的刻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描述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实际操作:学生能参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并理解校准方法。
第四章:弹簧测力计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8.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建立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亲身感受物体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建立物体的形变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弹性形变的内涵,了解范性形变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4.探究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如何使用;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6.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二、重、难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4.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教学资源气球、橡皮筋、弹簧、钩码、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橡皮泥等《8.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巩固练习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称为力.如图所示,福娃小运动员用球拍将羽毛球击飞了,是_________对___________施加了力的结果,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或用手压弹簧时,弹簧发生_____________,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属于_________力,而且弹簧的形变越大,这个力就越______(大/小).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拉力F 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床面发生_____________.而获得_________________能.6.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7.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问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8.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