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的成功合作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珠联壁合,凤凰于飞的意思
珠联璧合的意思是:两颗宝石相互镶嵌在一起,形容两个人或两个事物的组合非常完美,相得益彰。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两个人的婚姻非常和谐,互相支持,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团队或组织合作默契,共同进步。
凤凰于飞的意思是:凤凰在空中相偕而飞。
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被视为吉祥、祥瑞的象征。
因此,凤凰于飞也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或一件事物获得了突破和发展,取得了成功。
珠联璧合和凤凰于飞的意思都是非常正面的,寓意着完美的结合和辉煌的发展。
珠联璧合强调的是合作和协调,通过两者的互补和互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凤凰于飞则强调的是个人或事物的成长和进步,象征着勇往直前、腾飞的精神。
对合作共赢的理解
合作共赢是指交易双方或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完成一项交易活动或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
生物学上有很多互利共生的现象,即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合作、彼此获益从而实现双赢。
非洲草原上的蜜獾经常和一种小鸟合作,这种小鸟利用优秀的视觉找到蜂巢引导蜜獾前去破坏蜂巢,蜜獾喝蜂蜜而该种小鸟吃虫卵这样彼此都能享用一顿美味大餐。
纵观各国企业现状可以发现,凡是发展快、效益好、生命力强的中小企业大都不是零星存在而是以集群的方式相聚而生,它们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并从中受益。
从企业角度来说合作共赢不仅仅是指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也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企业开展团队建设推动员工主动融入团队,建立彼此之间相互的信任,消除“部门墙”也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若员工仅仅将个人奋斗作为唯一或是终极目标,不注重团体协作甚至为了更好的个人成绩明争暗斗,久而久之整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经过风一吹便各自消散,这样的结果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就会显得得不偿失。
个人的成长与团队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而一家企业的成长除了需要自身部门员工之间协同配合,同时也需要通过与外界的合作交流来壮大自己,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各方最大的价值。
合作共赢句子关于合作共赢句子合作共赢是指交易双方或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完成一项交易活动或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合作共赢句子,欢迎查看!关于合作共赢句子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永远不做大多数。
3、上下同欲者胜。
4、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5、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6、共克时艰,共赢商机。
7、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8、科学发展、共创和谐、服务人民、面向世界!9、别人因你而温暖,你也会因别人而享受阳光。
10、创造和谐合作关系。
11、精彩盛会,共赢1+1。
12、人心齐,泰山移。
13、笑迎八方宾朋,笑纳八方商机。
14、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15、合作发展,共创未来。
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16、年年商机无限,岁岁精彩有约!17、民齐者强。
18、成功在于合作,合作共赢天下。
1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2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21、感知责任、优质回报、合作共赢。
22、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2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2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大家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25、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26、辉煌五周年,共赢到永远。
携手共进五载,合作共赢永远。
27、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28、合作共赢,众所周知,合作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29、共克时艰,共赢商机。
提振信心,携手共进。
八桂处处欢,热情迎嘉宾。
30、同一个目标携手共进,同一个理想合作共赢。
促进兄弟合作,共享发展新机遇!31、大家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32、一个人,纵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不善于跟周围的人沟通、协作,他就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很远,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形容两个人都很优秀的成语引言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们以简短而富有意象的方式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成语中,有许多形容两个人都很优秀的成语,它们以生动的方式描述了两个人在不同领域中的杰出能力和出色表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形容两个人都很优秀的成语,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1. 相得益彰成语“相得益彰”形容两个人的能力、品质或性格互补,彼此之间相互配合,造就出更好的结果。
它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双方的互补性。
例如,一个人在理性思考方面很出色,而另一个人则擅长情感表达,他们的合作将产生更有力量和影响力的结果。
这种互补性不仅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促进,还为他们提供了不同领域的专长和经验。
2. 如虎添翼成语“如虎添翼”形容两个人的结合使得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升。
它源于古代神话故事,描述了一只老虎得到了鹰的翅膀后,能够在地面和空中两个环境中展现出更大的威力和能力。
当两个人合作,互相帮助和启发时,他们的创造力、效率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就像老虎得到了翅膀一样。
3. 双管齐下成语“双管齐下”形容两个人能够同时采取行动并取得双重结果。
这个成语来源于军事战略中的一种战斗方式,一人持一支弓箭,同时射出两个箭矢,以增加攻击的效果。
它强调了两个人同时行动的能力和效果,并展现了他们计划和执行任务的协调性。
这种协同行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4. 辅车相依成语“辅车相依”形容两个人相互依靠和支持,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
它承载了相互依存和合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在团队合作中互相补充和支持的作用。
就像一辆车需要有前轮和后轮才能正常行驶一样,两个人在合作中相互激励和协调,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5. 双人舞成语“双人舞”形容两个人在合作中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就像跳舞一样。
这个成语强调了配合和默契的重要性,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协调,才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像舞蹈中的两个人身体协调一样,合作双方应该在思想、行动和目标上保持一致,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成语
以下是几个表示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成语:
1. 同心协力:形容双方共同努力,互相协助,取得成功。
2. 鱼水之情:形容军民鱼水情深,形容双方关系非常密切。
3. 相得益彰:形容双方或多方合作,彼此都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4. 共同合作:形容双方或多方共同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
5. 互惠互利:形容双方合作互利,得到更好的结果。
6. 合作无间:形容双方合作非常紧密,没有任何隔阂和冲突。
7. 齐心协力:形容双方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取得成功。
8. 有始有终:形容双方合作有始有终,顺利完成。
9. 共同协作:形容双方共同协作,取得丰硕的成果。
10. 相得益彰:形容双方或多方合作,彼此都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得益彰的故事
相得益彰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虎与熊合作抓食、蜜蜂与花互惠互利、马车与马相互配合等等。
这些故事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表明只有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相得益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比如合作创业、互相协助、共同支持等等,都是相得益彰的体现。
一个强大的团队,必然是由互相完善、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个体所组成。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求,为对方提供帮助,这种互利互惠的关系是长久稳定的。
相得益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它能凝聚人心、促进合作、开创未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
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实用版)目录1.成语的定义和作用2.相得益彰成语的含义和来源3.相得益彰成语的应用场景和示例4.如何正确使用相得益彰成语5.结语正文一、成语的定义和作用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通常是由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韵味。
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它们言简意赅,含义深刻,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各样的情景和状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二、相得益彰成语的含义和来源“相得益彰”是一个形容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的成语。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相佐之谓益,自佐之谓强。
强者,其人也;益者,其巧也。
二者相辅,其义同也。
”其中,“相佐”指互相协助,“益”指能力增强,“强”指自我努力。
成语“相得益彰”通过强调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在合作中,互相协作、互相支持,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相得益彰成语的应用场景和示例“相得益彰”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形容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
以下是一些应用场景和示例:1.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如在团队项目中,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各自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大大提高。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是相得益彰的。
2.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配合:如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中,可以使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机,提高生产效率。
在这里,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
四、如何正确使用相得益彰成语在使用“相得益彰”这个成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语境中存在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的互相配合、协作的情况。
2.使用时,注意与其他类似成语如“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等进行区分,避免混淆。
3.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通常使用时带有正面的含义,表达合作共赢的效果。
五、结语“相得益彰”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懂得互相协作、互相支持,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果。
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摘要:1.引言2.相得益彰的成语含义3.成语的来源和发展4.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示例5.相得益彰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总结正文:在中文中,有许多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体效果更好,我们称之为“相得益彰”。
这些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日常交流中,也常常被用来描绘各种场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应用。
一、相得益彰的成语含义相得益彰,意指两个人或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这种相互配合,既包括互相补充,也包括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的成语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协同、共赢的价值观念。
二、成语的来源和发展相得益彰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子为政,犹农之有畔,其载版筑,为政相得益彰。
”其中,畔是指田地的边界,版筑是指筑墙的工具。
这句话的意思是,农夫种田,要有田埂(畔)来划分土地,使用筑墙的工具(版筑)来保护庄稼,这样才能使农事进行得更加顺利。
后来,人们将这种观念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形成了相得益彰这一成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相得益彰这一成语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互相陪伴,便是一个相得益彰的例子。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相得益彰的成语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景,如团队合作、夫妻关系、朋友交往等。
三、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示例1.琴瑟和鸣:形容夫妻和睦,互相配合得很好。
2.鸳鸯被里成双:形容夫妻恩爱,生活美满。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形容夫妻情深,愿意白头偕老。
4.互助合作:形容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5.同心协力:形容多人同心,共同努力。
四、相得益彰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相得益彰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协作。
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夫妻关系中,我们要学会体谅、理解对方,才能使婚姻生活更加美满。
相得益彰适用对象
相得益彰,释义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适用对象:这个成语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
当用于人的时候,通常是指两个人在某方面配合默契,使得各自的特点和能力得以充分展现。
比如,一位擅长策略规划的经理和一位执行力强的下属,他们在一起工作时,就能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业绩。
当用于事物的时候,这个成语通常是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在一起时,能够互相促进,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旅游和美食,旅游可以让人放松心情,欣赏美景,而美食则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
在旅游的过程中,品尝当地的美食,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体验,更能让人对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相得益彰强调的是不同个体或事物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只有当它们能够互补、互相促进时,才能真正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和潜力。
因此,在描述或分析人与事物的关系时,使用相得益彰这个成语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他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
总之,相得益彰是一个具有广泛适用对象的成语。
无论是用于描述人的合作还是事物的关系,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
相得益彰和相辅相成的主语
“相得益彰”和“相辅相成”都是成语,它们的主语可以是人、事、物等各种对象。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强调的是合作或搭配的效果更好;“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强调的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使用这两个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意图来选择合适的主语。
例如:
-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的专业技能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任务。
- 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 这部电影的音乐和画面相得益彰,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
-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只注重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总的来说,“相得益彰”和“相辅相成”的主语可以是人、事、物等各种对象,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意图来选择合适的主语。
同时,在使用这两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以确保表达准确、清晰。
讲校企合作牵线搭桥的成语
1. 珠联璧合: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在这里可以用来形容校企双方合作紧密,相辅相成。
2.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这个成语强调了校企合作中双方能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3. 精诚合作:形容双方诚心实意地合作。
表达了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够坦诚相待,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4. 互利共赢:意味着合作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实现共同的胜利。
强调了校企合作的目的是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5. 强强联合:指强大的企业之间的联合,形容合作双方都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源,通过合作可以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合作双方的紧密关系、互相促进以及共同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在牵线搭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些成语来形容和强调校企合作的愿景和期望。
以下是一些珠联璧合的锦旗用语,供你参考:
1. 技艺精湛,服务周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2. 专业高效,热情周到;珠联璧合,共创辉煌。
3. 用心服务,真诚合作;珠联璧合,共铸成功。
4. 品质卓越,合作共赢;珠联璧合,携手共进。
5. 服务一流,信誉至上;珠联璧合,行业典范。
6. 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珠联璧合,卓越非凡。
7. 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珠联璧合,共创未来。
8. 贴心服务,温暖关怀;珠联璧合,和谐共赢。
9. 创新引领,协作共赢;珠联璧合,再攀高峰。
10. 携手合作,共创美好;珠联璧合,共同发展。
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锦旗用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形容两个公司合作非常好的成语
形容两个公司合作非常好的成语是“相辅相成”,意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在实际经营中,两个公司若能相辅相成,往往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例如:
1. 璧合珠联:比喻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璧合珠联也是成语“珠联璧合”的近义词,形容两个公司合作非常好,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 协同作战:指两个或多个公司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
通过协同作战,两个公司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共赢。
3. 相辅相成: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例如,两个公司可以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在业务上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两个公司若能和谐相处,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就能实现长期的合作共赢。
因此,“相辅相成”是形容两个公司合作非常好的一个成语。
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成语:
1. 相辅相成:指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2. 相得益彰:指两者的才能和作用可以相映成辉。
3. 同心协力:指两人或多人协力合作,共同努力。
4. 携手共进:指两人或多人携手进步,共同前进。
5. 互惠互利:指两者或多方可以获得互相的利益。
6. 互相借鉴:指两人或多方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7. 共同发展:指两者或多方共同努力,促进彼此的发展。
8. 合作共赢:指两者或多方通过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9. 相辅相成:指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10. 同心同德:指两人或多人同心协力,同德协作。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与相得益彰是两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这两个成语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但总的来说都是在强调相互合作和互补的重要性。
相辅相成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事物或两个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不能分割。
这种关系可以是相对稳定的,也可以是相对短暂的。
举个例子,音乐和舞蹈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音乐是舞蹈的伴奏,舞蹈通过动作和姿态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感情,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台舞蹈作品。
在这个例子中,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没有其中之一,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
相得益彰则更强调两个事物或两个方面的互补性,即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种关系通常是相对临时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才能体现出来。
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一位成员擅长策划和组织,另一位成员擅长执行和实践,两者可以相得益彰,策划者提供方向和规划,而执行者负责具体实施,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完成团队的任务。
在生活中,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人际关系中,夫妻、朋友、同事之间都需要相互支持和协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教育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导来学习知识和发展才能,而教师则通过教学的过程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工作中,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也需要相互协作,通过合作来实现工作目标。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意义不仅是在具体的事物或人际关系中,也可以在思想和观念的碰撞中找到。
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通过相互交流和对比,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知识的交流和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彼此的探讨和交流,可以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创新的发展。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合作、互补和互相依存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学习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都需要通过相互合作和互相借鉴来取得更好的成就和效果。
内引外联,相得益彰内引外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指在内部自身的基础上,通过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利益。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又能够通过外部的资源和合作伙伴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内引外联,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发展模式,不论是企业组织还是个人成长,都可以通过内引外联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内引外联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内引外联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过内引外联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资源,而通过和外部伙伴的合作,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内引外联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增加商机。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合,可以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增加商业机会,实现多方共赢。
内引外联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合中,可以获取新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共同进步。
内引外联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和风险。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可以分担风险,减轻压力,提高生存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内引外联呢?要明确合作伙伴的定位和选择。
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以实现互补和共赢。
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要建立基于信任和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多方的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要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效益。
要进行风险共担和利益分享。
要有意识地与合作伙伴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实现共同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内引外联可以体现在企业组织和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
在企业组织中,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和政府部门等外部合作伙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通有无,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个人成长中,可以通过与同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合作伙伴的联合,实现技术交流、经验分享、资源整合,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形容同频的成语
形容同频的成语,可以用以下的中文形容:
1. 一拍即合:形容人们意见相同,心意一致,很快达成共识。
2. 相得益彰:形容两个事物相互配合,互相补充,使双方的效果更好
更显著。
3. 心心相印: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思维、兴趣、态度等完全一致,
彼此非常合拍。
4. 共同进退:形容在困难或重要的事情上,大家一起面对,一起努力,共同决策。
5. 同心协力:形容大家一起合作,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6. 手足同心:形容兄弟情深,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合作无间。
7. 风雨同舟:形容在艰难险阻的时候,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渡过困境。
8. 共襄盛举:形容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事业或活动能够更加成功。
9. 志同道合:形容人们的意志和追求相同,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念。
10. 火花四溅:形容在某个领域或活动中,参与者的思想碰撞,激发
了许多创意和能量。
形容很搭配的成语引言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由于其简洁、形象、富有韵味的特点,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和描绘各种事物。
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以形容和描绘事物的搭配程度为主题,这些成语可以形容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配合得非常默契,从而达到协同合作的效果。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形容很搭配的成语。
一、相得益彰1.1 什么是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也是形容事物之间相互配合得非常默契的一个成语。
其中,“相得”是指相互之间;“益”是指利益、好处;“彰”是指显著、明显。
因此,相得益彰意味着事物之间相互配合,可以互相提供好处,从而达到显著、明显的效果。
1.2 相得益彰的来源和典故相得益彰的意思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下》:“故曰:相生之物,必相害也;相成之事,必相搏也。
物无害则无成,事无搏则无功。
”在这个典故中,孟子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1.3 相得益彰的例子1.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相互之间协作默契,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这正是相得益彰的体现。
2.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相互照顾、支持,共同育儿和分担家务,使得家庭和谐而幸福。
这也是相得益彰的体现。
二、默契配合2.1 什么是默契配合默契配合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也是形容事物之间相互配合得非常默契的一个成语。
其中,“默契”是指互相理解而无需言语;“配合”是指同步并行动在一起。
因此,默契配合意味着事物之间通过互相理解,无需言语便能够同步并行动在一起。
2.2 默契配合的来源和典故默契配合的意思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度伦》:“姑父张叔合公丑其二女,分金自亡,不及事于公。
将私焉,与公休。
曰:‘居不偶颜,丧其怨。
’”在这个典故中,张叔合公和公丑之间的默契配合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2.3 默契配合的例子1.在团队比赛中,运动员之间相互配合默契,达到了最佳状态,最终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内外结合相得益彰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这是一个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说法。
它强调内外的联系和互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内外结合可以指的是个人内外在思想、行动和外在环境上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强调修养内功,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才华。
但是纯粹的修养和学问往往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同时注重内在和外在的发展。
内在的修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在的环境。
外在方面的发展,如与人的交往、社会和政治的参与,可以提供与内在修养相结合的机会与平台。
只有内外结合,才能使个人在社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内外结合也可以指的是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的结合。
一个事物的内外合作、相互作用会使事物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外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员工需要有良好的协作和沟通,才能保持企业的良好运转和发展。
企业还需要与外部的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市场网络,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只有内外结合,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更好的发展。
内外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内在的意境和外在的形式的结合。
中国古代的建筑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建筑的布局、装饰和风格等来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内部空间的布局和装饰注重美学和功能的完美结合,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而外部的形式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山水相依的效果。
只有内外结合,才能使建筑艺术达到最高境界,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同样,内外结合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同样适用。
在教育领域,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环境保护领域,只有内部管理的改善和外部环境的保护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关系领域,只有内外政策的协调和外交的智慧结合,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并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得益彰的成功合作作者:白丁来源:《阳光》2015年第12期开篇的话我一直认为,刘庆邦的小说《神木》在他的创作中应当占有重要位置,这篇中篇小说可以说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度,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对底层民众特别是矿工群体的关注。
刘庆邦小说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刚劲,一是柔美,前者主要反映在煤矿题材的小说中,后者主要体现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
换言之,刚劲风格一般由矿工形象来表现,而柔美风格则大都由那些女性来展示。
综观刘庆邦早期创作,大都是煤矿题材,属于刚劲一类,许多故事情节有暴力色彩,人物性格剽悍,情节扣人心弦,叙事也很硬朗。
他的成名作《走窑汉》如此,《拉倒》《血性》《玉字》如此,后来写的《神木》和《卧底》也属于这一类,似乎煤矿的生活非用这种风格来表现不可,可以说,他的反映煤矿生活的小说大都从《走窑汉》脱胎而来,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究其原因,我以为有二:一,刘庆邦是从矿井深处走上文坛的作家,他19岁来到煤矿,那炼狱般的生活给了他非常的精神震撼,也给了他不断闪耀的创作灵感。
尽管后来他写出了《白煤》那种温和的小说,更有《梅妞放羊》《鞋》《黄花绣》和《女儿家》等充满阴柔之美的小说,但我认为,作家早期的作品更能体现其精神实质。
所以,《神木》应该成为刘庆邦小说的代表作。
刘庆邦和李杨不期而遇,小说《神木》变成了电影《盲井》,接着,《盲井》在2003年第53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艺术贡献“银熊奖”,又荣获2003年第2届美国纽约翠贝卡电影节最佳叙事片奖、2003年第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银奖等十多个奖项。
是小说成全了电影,还是电影让小说名声鹊起?在许多人看来,是电影让默默无闻的小说一炮打响,让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一夜成名,像《红高粱》和《暗算》让莫言和麦家连同他们的同名小说名扬四海。
勿庸讳言,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播上有着小说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确可以让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众的青睐,但说到具体作品,情况又很复杂,许多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后,都无法保持原著的精神和风格,以致引起作家的不满和批评界的指责,有些作家不希望甚至拒绝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我是在读过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之后去看电影的,给我的感觉并不强烈,或者说,先读小说再看电影不如先看电影再去读小说更好。
就连名著改编的电影尚且如此,对其他电影的改编我也并不看好。
麦家认为,中国作家在影视面前从来是弱者。
他说:“从小说到影视,必然对原著有冒犯和伤害,即使像《暗算》,我自己操刀改编,也保证不了完全忠实。
小说和影视不是一个道上的,无法…同呼吸‟…心连心‟”,“导演通过修改原著来展现自己的水平,这块硬伤一直存在。
”他还认为:“甚至可以这么说,越优秀的小说要改编为优秀的影视要接受更多的伤害。
因为道理很简单,在小说中出彩的东西,比如文学的语言、繁复的意境,影视往往是表达不了的。
”在多次观看电影《盲井》和阅读小说《神木》之后,我产生了将二者做个比较的想法,我觉得这样做也许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最初的念头还是从一篇文章引起的。
那篇题为《图像比语言更丰富——兼论第六代导演及李杨的电影〈盲井〉》的文章,是作者杨扬在美国Weber StateUniversity 的演讲,载《上海文化》2005年第3期。
此文也把小说和电影作了比较,文章写道:网上有文章说,《盲井》的成功体现了文学对电影的拯救。
言下之意,《盲井》的成功要归功于小说《神木》,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
李杨的作品在第六代导演作品中很特别的一点,就是故事性很强,这种成熟的叙事方式毫无疑问受到了小说的影响,因为从《盲井》的轮廓看,基本保持了小说原来的面貌。
但电影和小说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事实上,在《盲井》拍成电影之前,知道刘庆邦《神木》的人并不多,正是通过《盲井》,很多人知道了小说《神木》。
电影在中国当代社会中是有很强的话语优势的,一部小说拍成电影放映,可以让这部小说连同作者一起走红,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美国作家佐普写了不少作品,但无人知晓,电影《教父》走红,佐普才成为公众人物。
电影的成功有小说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视电影自身的价值。
我在电影和小说中来回穿梭,觉得电影《盲井》基本忠实了原作,除了个别地方的增删和改变外,绝大部分内容都与小说的精神一致,没有使小说走样,也就是说,基本没有“伤害”到原作,并且由于电影艺术的特殊效果,还使这篇小说增加了感染力,也张扬了小说的神采,随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获得了荣誉。
但我关心的并不是小说和电影谁沾了谁的光,谁的功劳大,我就是想通过二者的比较,来看看各自的成功与不足。
我认为,从小说到电影,应该是刘庆邦和李杨一次相得益彰的成功合作。
关于取舍《神木》是一篇将近七万字的中篇,详尽地写了两名罪犯的两次犯罪活动,从引诱“点子”上钩到最终将点子杀害,两次的犯罪活动实施的手法基本一致,但是过程却完全不同,结局也不一样,这种重复在小说中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通过比较,展示了小说(故事)的魅力。
详尽的叙述,让读者更能理解作者的意图。
特别是小说开篇就提到了罪犯行骗行凶的过程,等于把谜底交待了,欧·亨利式的结局不复存在,还会有悬念吗?这对读者是一个考验,对作家更是一个挑战。
在电影里,开始就是清晨出工的情形,也是第一个点子死期的临近。
小说可以娓娓道来,但电影的节奏不能拖拉,所以,电影从杀害第一个点子开始是必须的,开头便营造了血腥恐怖的一幕,容易吊起观众的胃口,这也是小说与电影的区别所在。
85分钟的时间里要容纳70000字的内容,电影必须做出适当的剪裁。
可是,从人物的塑造来看,小说显然要胜过电影一筹。
小说中,在两次犯罪活动中有一个间隔,即杀害第一个点子后,他们各自回家过年了。
其间,宋金明的心灵经受了折磨,他回顾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道的经过,面对用人头换来的不义之财,特别是看到老婆为他一下子挣了这么多钱而担忧的时候,宋金明也不想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他竟然哭了,暗下决心,从此洗手不干了。
同乡赵铁军出去半年没有音讯,过年也没有回来,极有可能被别人当成点子打了闷棍,这也让他产生了罢手的念头。
显然,这为他后来救助元凤鸣做了铺垫。
在电影里,李杨不会不理解刘庆邦的意图,处处拿唐朝阳的冷漠凶残和宋金明残留的善心做比较,比如宋对自己儿子学习的关心,比如他看见元凤鸣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点子让人难以下手,特别是当他知道了前后两个点子是父子关系后,他更是非常震惊,担心绝了人家的后,不得已,他只好拖延计划实施的时间,让那个寻父的孩子尽可能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包括找女人“开壶”,临刑前大吃一顿,以至于最后与同伙同归于尽,也要救那个孩子一命。
这些都体现了宋金明身上未泯灭的人性。
小说中,宋金明在回家过年期间,借给嫂子四百块钱,让她供儿子读书。
他自己一个人悄悄地离开村子,就是不想连累任何乡亲。
这些内容显然对阅读小说的读者是很有必要的,一来可以增加对这一人物的理解,二来,在两起剑拔弩张的犯罪活动中,小说的笔触深入到了生活的另一面,中间这段的插入也起到了缓冲和调节的作用。
电影却把两起犯罪活动连在了一起,第一起犯罪的结束就是第二次犯罪的开始。
另外,在小说中,第二次引诱点子上钩的时候,罪犯遇到了同行,那人的手法与罪犯张敦厚(即唐朝阳)如出一辙,这一段表面上看是一场虚惊,其实,读者不难看到,使用这种犯罪手段的还大有人在,这便揭示了生活的残酷,危机四伏,不知有多少人跌进了这样的陷阱。
但在电影里,这些情节却不得不割爱,无疑是一种缺憾。
电影还增加了一个情节,在集市上,两个罪犯和元凤鸣走散了,到手的点子意外失踪,让两个罪犯非常着急。
当然,元凤鸣最终还是找到了。
没有想到,他是去为叔叔宋金明买鸡去了。
我以为这个情节的增加似无必要。
也许是想表现元凤鸣的单纯善良,但多少有些生硬和牵强了。
在电影《盲井》里,两名罪犯在第一次得手后去嫖妓,在昏暗的歌厅里,因为小姐不让宋金明动手动脚,宋金明恼了,理直气壮地去找老板娘,结果又给他换了一个听话的小姐。
唱歌的时候,他们唱“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这样的歌词让影片具有了讽刺意味,这些情节其实是当下某些现实的折射。
可是后来他们又唱起《社会主义好》那首老歌,并且改了歌词,我以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还有做爱的场景,过于暴露,也是蛇足。
关于细节小说里有个细节,第一个点子唐朝霞被杀害后,两个罪犯拿到赔偿金,拎着死者的骨灰盒赶往另一个地方。
半道上,他们坐下休息,如何处理这个骨灰盒,小说和电影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小说是这样写的:唐朝阳把唐朝霞的骨灰盒从提包里拿出来了,说:“去你妈的,你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了,不用再跟着我们了。
”他一下子把骨灰盒扔进井口里去了。
这个报废的矿井大概相当深,骨灰盒扔下去,半天才传上来一点落底的微响,这一下,这位真名叫元清平的人算是永远消失了,他的冤魂也许千年万年都无人知晓。
这一细节让人震撼。
那个叫元清平的男人,被人害死在井下,变成一把骨灰装在盒子里,还是被抛入了报废的深井,而且半天才传上来一点儿落底的微响,引起了读者的悲悯之心。
电影里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们看到,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两名罪犯从远处走来,一边走一边闲聊着,其中一个人随手将手里的一包东西扔在了一堆垃圾里。
这漫不经心的一扔,表现了罪犯对死者的漠视,但如果不留意的话,观众竟不知道他扔下的是什么。
这与小说不同,作家在小说里写道:这一下,这位真名叫元清平的人算是永远消失了,他的冤魂也许千年万年都无人知晓。
这是作者的声音,无疑是带有感情的一句话,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于不动声色中表达了作者对死者强烈的同情和对罪犯强烈的谴责。
电影里却一笔带过了。
电影里有个镜头,元凤鸣被带去“开壶”,接待他的是一个名叫小红的女孩,在小说里,他们那一次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在电影里,他们却在向家里汇款时在邮局相遇了。
我觉得这一细节用得比较好,表现了两个人心地的善良,没有忘记家里的亲人,发了钱,便往家里寄去。
他们的钱都是血汗钱,都是拿青春和生命换来的。
特别是小红,在经过元凤鸣身边的时候,把手搭在他的肩头,那一摸,以及元凤鸣对她背影的凝望,包含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
此外,电影还增加了一个细节,即元凤鸣床头的美女图。
这个细节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像他这个年龄的男孩,产生这个性意识是正常的。
再说,这个细节对元凤鸣这一形象的塑造是有帮助的,后来他和小红的事虽然让他蒙羞,但毕竟还是做成了,美女图自然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关于结尾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王明君(即宋金明)做了一个假顶,也就是让上面的石头悬空,用一根柱子支撑着,只要把柱子打倒,上面的石头全落下来,就能把人砸死,也就形成了真正的冒顶。
他想用这一招把元凤鸣“办”了,并且还告诉了同伙张敦厚(即唐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