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音乐《龙船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龙船调》,此次说课我将根据新课改的理念,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我认为,教材是评判教学的依据,也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所以首先,我先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龙船调》是花城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课。
这首歌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音域宽广,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其中的土家娃娃和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音乐视野、提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掌握,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我的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通过介绍歌唱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并演唱《龙船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体验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以及创编歌曲,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湖北《龙船调》- 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湖北《龙船调》这首传统曲目。
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课程。
二、音乐背景据传,《龙船调》是在唐朝时期由巫山一位祭祀人士所创作,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而编排的舞蹈曲目。
直到现在,《龙船调》依旧是一首非常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曲,通过这首曲子可以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三、教学目标•了解《龙船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会演唱《龙船调》;•能够根据乐曲特点、表情和气氛正确演唱出合适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听觉倾听、基础唱练、“集体实演+个人演唱”等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龙船调》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五、教学流程1.熟悉歌曲•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龙船调》视频,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和情节,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吟唱主题部分•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吟唱《龙船调》的主题部分,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速度、音调和情感表达。
3.认识节奏部分•教师播放为学生精选的《龙船调》乐曲,让学生通过倾听歌曲,了解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4.集体实演•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实演《龙船调》的A段和B段,使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5.个人演唱•鼓励学生小组轮流表演,让学生尝试个人演唱,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6.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体会歌曲的美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已经了解了《龙船调》这首传统曲目的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
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演唱,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正确演唱这首曲,同时还学会了对于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今后,学生们能够更加喜爱传统曲目,更加爱国爱民。
湖北《龙船调》-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湖北的文化和音乐特色;
2.学习《龙船调》这首经典的湖北民歌;
3.学会欣赏和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龙船调》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备课笔记本和PPT;
2.音响设备;
3.课本《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四、教学过程
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1.老师介绍歌曲《龙船调》的歌词和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源和意义;
2.分段教授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3.组织学生合唱歌曲,让他们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2.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听老师演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2.组织学生跟唱歌曲,练习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加强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学习歌曲的表达技巧
1.授课老师演示歌曲的表达方式,比如情感表达、发声技巧等;
2.帮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演,加强理解和掌握技巧;
3.分组练习表演歌曲,展示自己的演唱才华。
五、课堂作业
1.课后听录音,熟练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准备小组表演歌曲,把自己的表现方式呈现给全班同学;
3.听录音并跟唱几遍,清晰准确唱出歌曲。
六、教学反思
这次授课中,学生能够听从指导,认真学习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能够独立思考和体验歌曲的情感。
授课过程中,老师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巧。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较好,但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授课的效率和质量。
《龙船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龙船调》和课外三首不同的劳动号子,感受和了解劳动号子“一领众和”、节奏统一、齐心协力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3、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朴素、粗狂豪迈的湖北民歌风味,感受歌曲表现的激烈的热闹的端午划龙船场景。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教学难点用鼓声或歌声表现引子与结尾的节奏,唱出歌曲中两处齐唱的曲调。
教学准备大鼓、多媒体课件、歌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端午的风俗,让学生了解端午习俗,从而切入课题“龙船”。
2、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短片《龙船调》,说说怎样才能把龙船划得好?3、让学生说说划龙船应该讲究什么?(动作统一、有力,大鼓起到统一节奏鼓舞士气的作用等)4、节奏练习。
(1)听音乐中的节奏,说说有什么特点?(有力、渐强表现由远及近的变化)(2)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节奏。
(3)用大鼓学习节奏类型。
(4)大鼓和学生动作结合,表现划龙船的情景。
(5)跟上音乐表演,自然过渡到欣赏全曲《龙船调》。
二、欣赏《龙船调》(一)整体欣赏1、初听全曲。
2、让学生说说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从情绪、力度、音色、风格特点上去说)(二)学习“一领众和”1、从学生谈感受,引出“一领众和”演唱形式,讲解“一领众和”的定义。
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一领众和”中领唱和齐唱的特点和作用。
3、听音乐加上身体的律动,再次感受歌曲。
(三)学习A、B不同两种节奏类型1、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说说各自的特点。
2、练习A、B两种节奏类型。
3、跟音乐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并表演。
(全班分成A、B两组,听到各自代表的节奏类型就站起来表演)(四)学习尾声1、聆听尾声,说说尾声有什么特点?2、学习尾声的吆喝声。
(从正确的发声练习导入,追求声音的美感)3、学习减弱的划船声。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说教学内容: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音乐欣赏》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中国民歌”,我选材的是: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视、听、学唱、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龙船调》的音乐特点与人文风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①从音乐要素去感受其音乐特点;②进行表演创编。
4.说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在前几次课中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并欣赏了高亢的陕北民歌、婉转优美的江苏民歌,本课将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
三、说教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演示法:视听导入,通过演示让学生沉浸在湖北民歌优美的艺术氛围之中。
3. 设疑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5. 举例法: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四、说学法1.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质疑问难。
3. 悬念法:带着问题,思考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一、导入(创设情境,视听、设疑导入)1. 播放音频:《洪湖水浪打浪》2. 启发式提问:这是什么歌曲?哪里的民歌?湖北还有那些民歌?二、新课教学(自主探究,深入感知)(一)播放视频: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视频:《龙船调》。
(二)看完后,教师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听辨、赏析1.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宋祖英是第一位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歌唱家,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而且她唱了一曲《龙船调》,作为湖北人,我们更感到自豪!2. 引导学生从情绪、节奏、旋律、人物形象、演唱形式…感受分析歌曲。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有56个民族,人们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常爱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地域性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如果要全部讲完的话,可能需要大家在河北大学再待上半年的时间,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会在这节课上为大家介绍几首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本节课上对中国民歌有所了解。
我们第一首要欣赏到的民歌是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现在流传最广的是江苏的《茉莉花》,这首歌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一,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
上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这首歌的曲调写入他生前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中,大家是否知道《my heart will go on》的演唱者席琳迪翁?在201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就由她和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共同演绎了这首歌曲,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茉莉花》。
河北民歌既然我们来到了河北,那接下来我们即将听到的是一首河北民歌《放风筝》,这首歌讲的是一对小姐妹梳洗打扮开开心心去野外踏青放风筝的故事,整首歌欢快活泼,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请大家欣赏。
湖北民歌《龙船调》是湖北省利川土家族的一首地方民歌,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这首歌曾经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都有演出过,也收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欢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龙船调》陕北民歌《赶牲灵》是一首陕西民歌,在旧社会,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谋生外,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
龙船调说课稿
《龙船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七年级第14册第三单元的《长江两岸——龙船调》,它是一节欣赏课。
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构想:
一、说教材
《龙船调》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而高亢婉转,其抒情性与民间情感十分突出。
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提高。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情感与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龙船调》的内容、特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从学习目标不难看出,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聆听,学生能够主动了解江南两岸的民歌,感受歌曲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能积极参与聆听,方言模仿。
重点和难点是运用启发的方法找出《龙船调》。
《龙船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龙船调》和课外三首不同的劳动号子,感受和了解劳动号子“一领众和”、节奏统一、齐心协力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3、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朴素、粗狂豪迈的湖北民歌风味,感受歌曲表现的激烈的热闹的端午划龙船场景。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教学难点用鼓声或歌声表现引子与结尾的节奏,唱出歌曲中两处齐唱的曲调。
教学准备大鼓、多媒体课件、歌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端午的风俗,让学生了解端午习俗,从而切入课题“龙船”。
2、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短片《龙船调》,说说怎样才能把龙船划得好?3、让学生说说划龙船应该讲究什么?(动作统一、有力,大鼓起到统一节奏鼓舞士气的作用等)4、节奏练习。
(1)听音乐中的节奏,说说有什么特点?(有力、渐强表现由远及近的变化)(2)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节奏。
(3)用大鼓学习节奏类型。
(4)大鼓和学生动作结合,表现划龙船的情景。
(5)跟上音乐表演,自然过渡到欣赏全曲《龙船调》。
二、欣赏《龙船调》(一)整体欣赏1、初听全曲。
2、让学生说说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从情绪、力度、音色、风格特点上去说)(二)学习“一领众和”1、从学生谈感受,引出“一领众和”演唱形式,讲解“一领众和”的定义。
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一领众和”中领唱和齐唱的特点和作用。
3、听音乐加上身体的律动,再次感受歌曲。
(三)学习A、B不同两种节奏类型1、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说说各自的特点。
2、练习A、B两种节奏类型。
3、跟音乐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并表演。
(全班分成A、B两组,听到各自代表的节奏类型就站起来表演)(四)学习尾声1、聆听尾声,说说尾声有什么特点?2、学习尾声的吆喝声。
(从正确的发声练习导入,追求声音的美感)3、学习减弱的划船声。
2024年《龙船调》教案2024年《龙船调》教案1(约808字)一、教学目标:1、通过民歌《龙船调》音乐欣赏,不仅陶冶了性情,了解中国民歌地方特色,也让同学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认识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精髓,民歌是其它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同时培养同学热爱民族音乐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1、龙船调的历史发展。
《龙船调》原名《种瓜调》。
后经谭代伟、周立品、肖九畴等人重新谱曲填词,由王七斤装花旦,周立品饰小生,吴庆业扮丑角及瞿廷生、王竹清等伴唱才将这璀璨明珠呈送世人面前。
为柏杨花灯调的主旋律。
20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2、学唱及表演《龙船调》。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我年哪呵喂,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那羊鹊叫啊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鸽。
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答:我来推你吗?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
三月里是春风哪咿呦喂,妹娃子去探亲哪呵喂,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那羊鹊叫啊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鸽。
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答:还不是我来推你吗。
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3、分析《龙船调》的音乐特点和内容。
从歌词方面看,衬词中的“哪衣哟喂”。
2024年《龙船调》教案2(约1893字)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
2、运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教学内容:《龙船调》、《十送红军》教材简析:1、《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革命民歌之一,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的旋律中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和c),从而构成ababca的结构形态。
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
初中龙船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龙船调》,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特别是赛龙舟的活动。
2. 分析《龙船调》中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龙船调》,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龙船调》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端午节的描述。
2. 分析《龙船调》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龙船调》中的专业术语和习俗。
2. 鉴赏《龙船调》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龙船调》的原文和注释,方便学生理解。
2. 准备相关的端午节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赛龙舟的规定和技巧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龙船调》,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分析语言特色(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龙船调》中的语言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朗读和背诵(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龙船调》,注意语气和节奏。
2. 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背诵,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介绍其他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或故事。
2. 学生分享并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龙船调》的内容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龙船调》的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龙船调》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龙船调》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唱、表演唱等形式的学习感受当地民歌风味,能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高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们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和特色,使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作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体验音乐创编和表演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对不同风格民歌的学习和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家乡无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歌曲风格和情感的把握2、歌曲的表演学生分析:刚进入初中的7年级学生对于音乐都非常喜欢,学习兴趣很浓,主动性很高,个性化慢慢凸显,但音乐方面的基本素养还是很欠缺,都偏爱流行音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把音乐的基本素养结合到教学中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音乐的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分析:《龙船调》最早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以《种瓜调》为基础,是划采莲船的唱腔。
歌词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而高亢婉转,其抒情性与民间情感十分突出。
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描绘了一幅以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为内容的鲜明生动的画面。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教学媒体:多媒体智能触控一体机资源:课件、音频、视频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听音乐片段,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这首歌曲属于哪个省份?片段-:《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内蒙古民歌片段二:《达坂城的姑娘》,新疆民歌(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我们本地方的民歌有哪些?你会唱吗?引入今天所学的歌曲《龙船调》2、初听歌曲听完后请学生回答两个问题(1)歌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节奏欢快、较自由,速度稍快(2)歌曲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3、再次聆听歌曲,思考两个问题(1)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2)你觉得歌曲中最具特色的是哪个地方?4、简介歌曲《龙船调》是我们湖北恩施的民歌,最早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以《种瓜调》为基础,是划采莲船的唱腔,歌词质朴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动人, 音域宽广而高亢婉转,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描绘了一幅以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为内容的鲜明生动的画面。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音乐欣赏》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中国民歌”,我选材的是: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视、听、学唱、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龙船调》的音乐特点与人文风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①从音乐要素去感受其音乐特点;
②进行表演创编。
4.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前几次课中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并欣赏了高亢的陕北民歌、婉转优美的江苏民歌,本课将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
三、说教法
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演示法:视听导入,通过演示让学生沉浸在湖北民歌优美的艺术氛围之中。
3. 设疑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5. 举例法: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四、说学法
1.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质疑问难。
3. 悬念法:带着问题,思考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创设情境,视听、设疑导入)
1. 播放音频:《洪湖水浪打浪》
2. 启发式提问:这是什么歌曲?哪里的民歌?湖北还有那些民歌?
二、新课教学(自主探究,深入感知)
(一)播放视频: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视频:《龙船调》。
(二)看完后,教师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听辨、赏析
1.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宋祖英是第一位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歌唱家,作为中国人,
我们感到骄傲!而且她唱了一曲《龙船调》,作为湖北人,我们更感到自豪!
2. 引导学生从情绪、节奏、旋律、人物形象、演唱形式…感受分析歌曲。
情绪: 欢快、活泼
节奏: 富有变化,有节奏感(教师弹一句旋律,学生打出节奏)
旋律: 色彩明亮,清丽婉转(请学生划出旋律线)
人物形象: 娇羞可爱的土家女子妹娃、热情奔放的艄公
演唱形式: 独唱、说白、一唱众和
3.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出示歌词)请把歌曲中的衬词找出来,有何特点?
印象最深的是:妹娃儿要过河来,哪个来推我嘛!
衬词:金呀金儿锁,银呀银儿锁……
特点:衬词是民歌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起到加强语气、渲染气氛的作用,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无实质意义……
4. 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听着妹娃子和艄公的对唱,你头脑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语言描述一下。
妹娃子甜美清脆、艄公高亢奔放的歌声,仿佛把人们带到清江河畔,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再现了利川土家族清江河畔的儿女纯洁浪漫的爱情生活。
(三)教师小结《龙船调》的一些特点(并播放背景音乐)
1. 《龙船调》原名《种瓜调》,是利川一带民间划彩龙船的唱腔之一。
利川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利川土家族人的生活离不了歌,吊脚楼前、水塘池边、竹林深处、田边地角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有人打趣这样唱道:不怕无粮肚皮饿,不怕冻得打哆嗦,不怕无房洞中坐,只怕生活没有歌,一天不唱不快活。
正因为《龙船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利川,看着清江两岸郁郁葱葱的景色,听着那甜美醉人的歌声,让人感到一身轻松,尤如置身世外桃源。
2. 此曲音域较宽;旋律清丽婉转、色彩明亮;节奏感较强,变化较多,形成了一种活泼的动感;衬词、方言对白穿插其间,增加了幽默感与特有的美感;全曲在欢腾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成功地描绘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土家族儿女的生活画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再次聆听
1. 这首歌国内许多歌唱家如:张也、李谷一、汤灿……都唱过,2003年,汤灿、宋祖英分别在湖北利川、湖南湘西拍摄了音乐电视《龙船调》。
让音乐再次响起,让我们再次聆听那甜美的歌声,去感受土家族美丽的风土人情吧!
2. 播放宋祖英在湘西拍摄的音乐电视《龙船调》一段。
(五)学唱《龙船调》
既然这首歌这么受欢迎,又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学唱吧!
1. 跟琴唱谱。
2. 歌曲运用了哪些装饰音?(前倚音、上波音、下滑音)并带学生唱好装饰音。
3. 找出个别字的方言发音(正zen,是si,雀qiuo,哥guo,河huo,个guo)
4. 加词分角色男女对唱,教师点评、指导。
(六)表演创编
如果让你表演唱,你会给这首歌创编什么样的动作?大家准备一下,一会儿请几组同学上台表演唱。
(学生分组创编,抽查两组上台表演,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
三、拓展延伸(分析比较,评价交流)
1. 湖北人非常喜爱《龙船调》,作曲家王原平根据《龙船调》创作了一首新民歌《峡江情歌》,一起感受一下吧!(教师范唱)
《峡江情歌》
太阳在屋顶顶慢慢的落喂
月亮在树梢梢儿悄悄的梭啊
幺妹儿那个好像霞一朵哎
阿哥那个好像山一座罗哎——妹娃儿要过河来哎依来,哎——哪个来推我嘛,啊——红腾腾一堆呀疙蔸子火哎
美滋儿滋儿一个小圆桌啊
静悠悠一栋啊吊角楼哎
暖烘烘一床热被窝啊
今生那跟哥啊一起过
来生跟哥一起活啊
哥爱呀妹呀妹爱哥咧
生生死死不挪窝
情郎哥抬轿啊幺妹来坐哎
小幺妹坐轿啊哥哥你莫簸罗
前面有道坎啊慢慢往前趱罗
前面有条河啊小心打湿脚哎——妹娃儿要过河来哎依来
哎——哪个来推我嘛,啊——
火辣辣一壶啊包谷酒哎
香喷喷一钵小砂锅啊
齐刷刷一场啊摆手舞哎
乐呵呵一夜呀撒眼合啊
生是啊熊熊啊一团火哎
死是朗朗一串歌啊
山里人自有啊山里人的乐哎
世世代代啊都快活啊
哎——妹娃儿要过河来
是哪个来推我嘛哎——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歌曲的异同点:
相同点:湖北土家风味、欢快活泼、阿哥阿妹、衬词(金……银……)、经典对白。
异同点:前者对白是用方言念出来的;后者对白则是女声加入旋律唱,男声念白,这一材料重复了4次。
后者音乐语言丰富,歌词更加生动、生活化,例:吊脚楼、包谷酒、糯糍粑、摆手舞、哭嫁…还有撒也嗬(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并做讲解),体现了土家人开朗乐观的个性,正如歌词所唱:“生是熊熊一团火,死是朗朗一串歌,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乐呀,世世代代都快活!”
3. 根据民歌素材创作的新民歌还有很多,例如:根据湖南民歌《浏阳河》创编的《又唱浏阳河》、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创编的《玛依拉变奏曲》……,可见:民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课堂总结
德国音乐家舒曼说过:“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宝库。
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中国的民歌及其丰富,湖北民歌更是独具特色,这节课我们通过视、听、学、唱、表演《龙船调》,了解了湖北利川民歌并感受了那里美丽的风土人情。
让我们一起走近多彩的民歌,多听、多唱、多看、多想,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五、课后作业
课后每位学生再找找还有哪些湖北民歌,并从中挑选一首学唱,在下节课中,请你将准备的歌曲教给大家。
六、说板书设计:
节奏:×××××|××××|××××××××|×
旋律线: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视、听、唱、表演、分析、讨论、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
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立民族自豪感。
让她们感受到:民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无论是视频赏析、教师讲解、学生创编,音乐应贯穿始终,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简洁,并富有感情,用诗般的美的语句在音乐的旋律中带领学生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