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俊园大体积i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12
编制目录
一、编制说明…………………………………………2页
二、编制依据…………………………………………2页
三、工程概况…………………………………………2页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准备……………………………………2页
五、模板安拆工程…………………………………………4-5页
六、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控制……………………5-7页
七、大体积混凝土搅拌及运输质量控制…………………………7-8页
八、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8-9页
九、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9-10页
十、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10-11页十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监测…………………………………11-12页
一、编制说明
为确保风华俊园项目5~14栋主楼1.0m~1.5m厚不等的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特编制本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以指导后续施工。
二、编制依据
1.甲乙双方签订的本项目《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2.国家现行相关施工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204-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00-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3.风华俊园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三、工程概况
本项目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等级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设防烈度为8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地下室防水等级Ⅱ级,地基与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基础类型为预制混凝土管桩,本工程采用静压预应力砼管桩,桩的型号为PHC-AB400-500(125),5~14栋为0.9m ~1.5m厚筏板。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准备
4.1人员组织:为了浇筑及下料的一致,组建立体指挥体系,即
坑下负责泵车的人员指挥停料或下料,坑上负责人员则综合坑下传来的信息指挥罐车的走向,同时,在现场设指挥中心,对全场进行统一调度。
施工人员分两大班,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
施工时现场工长应对混凝土的下料时间、速度、浇筑顺序、振捣、找平、养护等各道工序严格按技术交底执行。
4.2机械安排: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将混凝土运到现场,采用HBT-110SE地泵两台泵送混凝土入模,并用塔吊配合,对底板外墙水平施工缝部分进行浇筑。
固定泵输送管的支撑架采用φ48 钢管,并随输送管的拆除而逐渐拆除。
4.3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上道工序如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现场布设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对道路、水、电、专用施工设备等的需要,并加强现场指挥和调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装运时间,控制合理的入模温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一般情况下连续供应能力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
需在施工现场添加料时,应派专人负责,并按批准的方案严格操作,严禁任意加水和添加外加剂。
进入现场的设备包括测温监控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可靠,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施工中宜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施工在许多方面不同,更应加强组织
协调管理和岗前培训工作,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落实技术交底,遵守交接班制度,必须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及时。
4.4流水段划分及浇筑顺序
4.4.1流水段划分: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及现场具体情况,基础底板混凝土以后浇带为界划分流水施工段,每个流水段混凝土应保证连续浇筑。
主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约为: 5#、6#、7#、8#楼底板砼约为1600.54 m3,按2台地泵计算,每小时浇筑量应为60m3,需连续浇筑27h。
为保证连续浇筑,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每10分钟到现场一辆混凝土罐车。
若考虑临时增加 1 台汽车泵,按每小时90 m3 计算,则需连续浇筑18h,这时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每6分钟到现场一辆混凝土罐车。
9#、10#、11#、12#、13#、14#楼底板砼约为1800 m3,按2台地泵计算,每小时浇筑量应为60m3,需连续浇筑30h。
为保证连续浇筑,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每10分钟到现场一辆混凝土罐车。
若考虑临时增加1 台汽车泵,按每小时90 m3 计算,则需连续浇筑20h,这时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每6分钟到现场一辆混凝土罐车。
4.4.2浇筑顺序:各个段的钢筋模板均须陆续验收完毕,每段混凝土连续浇完,不另设施工缝。
五、模板安拆工程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卸时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安全,这对避免重大工程事故非常必要。
5~14栋筏板电梯坑、集水坑模板
在安装时,模板和支架系统必须形成可靠的结构体系,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在搭设过程中的安全;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加强现场检查,必要时应加固;在拆卸时应注意混凝土的强度和拆除顺序,在混凝土结构有可能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前,应加设临时支撑系统。
电梯底坑、集水坑的模板底部会受到巨大的混凝土浮力,因此此处必须采取有效的抗浮力措施,除了将模板牢固固定外,另拟在模板顶端预加适量配重以抵抗浮力。
配重必须稳固,确保浇筑混凝土时不发生侧翻或倾覆。
通过国内外的相关工程实践证明,早期因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过早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较低,会形成很陡的温度梯度,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极易形成裂缝。
因此,有条件时应延迟拆模时间,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效应,增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
拆模时注意成品质量保护和拆除安全。
六、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控制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砂率宜为38~42%。
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有关规定。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要求较高,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在预订混凝土时,通过加强与混凝土供应商的沟通,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外加剂种类数量、混凝土收缩值等关键技术指标(C40-P8,SY-G膨胀剂8%)告知混凝土供应商,要求供应商严格对进站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型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进行复查。
筏板混凝土环境类别二(a)类,为满足结构50年使用年限的耐
久性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275kg/m3,最大碱含量<0.3 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占水泥用量%)<0.2%,坍落度,通过试配的混凝土检测报告进而确定施工配合比。
除了满足上述指标要求外,优先选用水化热较小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对减少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有利,外加适量适量泵送剂及优质粉煤灰,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考虑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运输时间可能会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还必须加适量缓凝减水剂,从而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七、大体积混凝土搅拌及运输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持续不断,5~14栋筏板混凝土方量超过1600m3(其它每两栋考虑浇筑一次),按每辆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运量9m3计,需要178辆次,为错开新螺狮湾附近上下班车流高峰,在早7:50和晚6:10前须有10辆备料车在施工现场等待浇筑以缓解供应紧张,从而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因材料问题产生冷缝,在源头上消除了冷缝产生的渗水隐患。
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搅拌运输车单程运送时间,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的制备量与运输能力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并应用具有生产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施工工艺对坍落
度损失、入模坍落度、入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
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20s;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
商品砼到达施工现场浇筑地点,须严格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配合比通知、水泥复检报告、外加剂检验报告、坍落度并按规定见证取样。
八、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混凝土标高、平整度控制:预先用水平仪抄平,抄出底板+500 线,用红油漆标注在四周墙、柱筋上。
混凝土浇筑时将所标注点拉线控制标高,以此线为准用刮杠找平,再用木抹子提浆二遍,反复抹压数遍,终凝前用铁抹子打磨,压实、压光。
5~14栋筏板拟采用全面分层,分层厚度为每层500mm,电梯底坑部位混凝土厚度达到4.70m,集水坑部位混凝土厚度达到5.70m,这里的分层厚度每层500mm,所有部位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浇筑上层混凝土,即每次上层混凝土覆盖时间不大于45min,不给冷缝的产生留机会。
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有下列特点,一是混凝土一次需要量相对较少,便于振捣,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二是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有利,三是可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浇筑顺序为:电梯和集水坑→(有配电室栋号降板范围)→
1.0m~ 1.5m厚筏板→0.5厚筏板。
配置两台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地泵、两台汽车泵对称放料,不让混凝土对筏板上下两层钢筋网片及柱插筋产生水平推移,从而确保构件轴线尺寸不偏位。
泥工班组拟采用三班制,挑选经验丰富、技术合格的振捣、抹面工人参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施工前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安全及质量技术交底,确保混凝土的连续不间断浇筑,振捣密实,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能。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在振捣环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渗、耐久性。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易受到干扰,甚至移位和变形,应采取有效措施焊接固定。
浇筑前必须清理筏板内的垃圾、坑内积水。
九、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供应商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40-P8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
比,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处的温差<25℃,主要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来控制。
拟采用内部冷却循环水管导出的热水覆盖于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处温差,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覆盖养护。
确保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20℃。
全面分层浇筑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散热,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泵送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终凝前1~2h对已到筏板顶标高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抹压密实,以减少因温差产生的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纹。
十、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在2月下旬和3月,处于昆明市少雨期施工阶段,此时昆明市平均气温约15℃以内,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保温养护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从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外温差值,降低混凝土浇筑体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温度和防风条件,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排专人负责按规范规定进行保温养护工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保温覆盖材料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规范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用60d或90d的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提高掺合料的用量,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温升。
同时可以使浇注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小,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降低,并进一步降低养护费用。
十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其温差裂缝的形成是施工成败的关键。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因此,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
为了能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砼厚度大于800mm的采用测温控制,砼表面覆盖黑色塑料布,测温方法采用电子测温或水银测温计、埋测温管。
测温点布置:分别在基础底板下部底面上50mm、底板中心、底板
上部表面下50mm设置测温点,测温点平面布置在边缘和中间,测温点设置的数量现场确定。
如基础结构为对称型,可在基础一半或四分之一范围内设置测温。
对独立承台基础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几个,在其内设置1~2个测温点。
测温时间:第1~4d 每2h 测温一次;第5~9d 每4~ 6h测温一次;第10~14d每8~12h 测温一次,连续测试3d,当内外温度变化趋于稳定时方可停止测试。
导热循环水管布设图示(13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