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试题精粹04-19 0830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不思其反。
(《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4)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5)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巢谷传[宋]苏辙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①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
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
会泸州蛮乞弟②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子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子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子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子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子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atGPPT 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
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
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
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
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
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
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
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
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
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
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
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24.09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全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微信题。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已经具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因为没有更恰当的名字,我姑且叫它为数觉。
由于人有了这种才能,当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去一样东西的时候,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他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
数觉和计数不能混为一谈。
计数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种收获,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牵涉到一种颇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就我们所知,计数是一种人类独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种动物看来也具有一种和我们相类似的原始数觉。
至少,有权威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观测家持有这种主张,而且有很多实例支持这种理论。
例如,许多种鸟类是具有这种数觉的。
鸟巢里若是有四个卵,那么可以安然拿去一个;但是如果拿掉两个,这鸟通常就要逃走了。
鸟会用某种奇怪的方法来辨别二和三。
但是这种才能不仅限于鸟类。
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最惊人的例子要算叫作“独居蜂”的昆虫。
这种母蜂在每个巢里下一个卵,并且在巢里面预先储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为幼虫孵化后的食料。
使人吃惊的是,各类独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数目都是一定的。
由于蜂类行为的规律化,而且这种行为和它的生命的基本机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上述例子不如下面的例子来得更加令人信服。
这里所举的鸟的行为,似乎已经处于自觉的边缘了。
有个田主决心要打死一只在他庄园的望楼里筑巢的乌鸦。
他试了好多次想惊动它,始终没有成功:因为人一走近,乌鸦就离开了巢,飞开了。
它栖在远远的树上守着,等到人离开了望楼,才肯飞回巢去。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押题卷(8)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
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
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
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
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
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
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
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
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
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古诗中,描写雨的是()A. 春晓- 孟浩然B. 夜雨- 杜牧C. 登鹳雀楼- 王之涣D. 静夜思- 李白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诗主要描写了唐代皇帝李渊的()A. 仁义风范B. 豪侠气概C. 英明决断D. 智谋过人3. 下列诗句中,哪句表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C. 一行白鹭上青天,遥看瀑布挂前川。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德行天下”的理念最能体现在哪部古代经典中?()A. 《弟子规》B. 《三字经》C. 《论语》D. 《大学》5. 以下典故与《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关的,是()A. 三打白骨精B. 白蛇传C. 论语D. 凤求凰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在《观书有感》中描写初夏景色的句子。
小小的荷叶凝聚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身旁停留的蜻蜓则是一幅清新美景的点睛之笔。
问题:这句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过程。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请根据下面的命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读书使人充实,阅读名著更能塑造人的品格。
请谈谈你对这个命题的看法,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
注意:请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进行思考,并围绕题目展开思路,结构严谨,论据充分。
字数不少于800字。
希望以上模拟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即将到来的高考,祝愿各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篇示例:第一卷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突然,小明的眼前一片漆黑。
他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试图找到一丝光亮。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5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B. “遥看瀑布挂前川”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C.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地突出了瀑布的高度。
D.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了瀑布如银河般璀璨夺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10分)《背影》梁实秋我那年已十五岁,在南京读高中。
父亲到南京为我买教科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
父亲是后来才明白我并不喜欢他的泪的。
父亲那时还年轻,须发微霜,补肾的药常常不断,人很瘦,但腰背却很直硬,站着一动也不动。
他替我买书回来,在公共汽车站台上和我告别的时候,他的泪渐渐涌了上来。
我告诉他,我不喜欢他的泪,他笑了,用手背抹去眼泪,说:“好,不哭了,再哭就回不去了。
”他去了。
2. 文章中“父亲那时还年轻,须发微霜”这句话的作用是()A. 表明父亲年纪不大。
B. 描绘父亲的外貌特征。
C. 突出父亲的坚强。
D. 强调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 文章结尾“再哭就回不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A. 父亲不愿意在儿子面前流泪。
B. 父亲担心儿子的感受。
C. 父亲害怕离开儿子。
D. 父亲怕自己哭出声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共20分)《岳阳楼记》周敦颐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阴,见一老人,年八十余矣,颜如童子,步履轻快。
孔子问曰:“老丈,何以致此?”老人曰:“吾性嗜山水,每至幽静之地,便心旷神怡。
吾有二子,皆好学不倦,今已各得高第,吾亦无忧矣。
”孔子曰:“善哉!”遂与之游于山水之间。
4.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讲述了孔子在泰山之阴遇到一位长寿老人的故事。
B. 老人年过八十,但精神矍铄,步履轻快。
C. 老人喜爱山水,与孔子一同游历山水。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三模拟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劳模工匠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模工匠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劳模工匠工作、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提出了新定位、新任务和新要求。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思想路径,提升广大劳动者素质素养,树立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推动更多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具有重大意义。
劳模工匠是我国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产业工人的先进典型,他们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持续推动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劳模工匠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者、维护者和建设者,能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建构起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融合统一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来说,就是要向劳模工匠学习“有理想守信念”。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思想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思想动能。
劳模工匠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典型代表,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的实践导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二模拟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
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生活相依赖的一群人不能单独地、零散地在山林里求生。
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
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人们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
我们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绝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
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团体的象征。
在这样的神的观念下,派生出两个重要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与此相反,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
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
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02语文(新高考Ⅰ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C2.(3分)B3.(3分)A4.(4分)①首先提出“后乡土中国”的概念。
②然后介绍“后乡土中国”命名的原因。
③接着具体介绍“后乡土中国”的结构和特征。
④最后说明“乡土中国”和“后乡土中国”处于历史发展的因果链上,并非对立。
(每点1分)5.(6分)①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仍然存留,决定了乡村社会仍是“熟悉的社会”;②乡村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和透明的社会,村落的社会关系相互熟知;③尽管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使乡村社会熟悉关系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每点2分)6.(3分)C7.(3分)B8.(4分)①伞下夫妻相偎相守,“伞”是坚贞浪漫爱情的见证。
②丈夫为女人和孩子打伞,“伞”是他对家人的呵护和热爱。
③文末男人打伞去上班,人们感觉出的伞下的空白象征着社会对这对夫妇造成的无法弥补的身心伤害和亏欠。
④“伞”象征遮挡社会风雨的小小栖身之所,“伞”虽弱小却自始至终高举着,寓意着对世俗偏见的顽强反抗,对美好情感的执着坚守。
(每点1分)9.(6分)①反衬主要人物:裁缝老婆的丑恶、势利反衬出高女人和矮男人夫妻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人性的美好。
②推动情节发展:如批斗会中裁缝老婆抛出的问题让批斗会掀起高潮并闹剧般收场。
③是社会环境的典型代表:裁缝老婆封建保守,阴暗卑劣,以她为代表的舆论群体是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④深化小说主旨:裁缝老婆身上集中展示了特殊时代的人性扭曲、社会畸变以及对人个性的压制、尊严的践踏,有助于表达对病态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与召唤。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DE11.(3分)C12.(3分)A13.(8分)(1)(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几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真题一、阅读理解柳宗元曾经说过:“文学是智慧的洗礼。
”在古代,文人雅士们用他们创造的文字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传承了智慧和心灵的火种。
今天,我们走进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真题,一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学之美。
1. 试题:请阅读以下古文摘录,并简要描述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夡夡茫茫兮秋风;维舞伎兮天地。
匏而归来兮,不觉指路之者也。
2. 试题:请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散文,并回答问题:“生活中的小确幸是如何让人感到幸福的?”生活从来都不只有黑暗和苦涩,而是点滴的温暖和欢乐交织。
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是一杯热茶,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一抹亮色。
二、作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常常是考生发挥的舞台,也是展现语文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一道作文题目,可以考验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文笔技巧:作文题:论述“读书使人充实,行动使人精明,交游使人圆滑。
”人的一生,无论贵贱贫富,都需要知识的充实、行动的精明和交游的圆滑。
阐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观点。
三、综合填空填空题常常是考察考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验。
下面是一道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的填空题,考生可以从词性、词义、语法等方面全面考虑。
填空题:在古典诗词中,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来描绘秋天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请用适当的词语填空,使句子通顺合理。
通过以上真题的综合考核,不仅能够检验考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拓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希望每一位考生在备战高考语文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自我,书写精彩的青春篇章。
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订正、汲取教训、锲而不舍、撒手锏B. 修茸、一筹莫展、越俎代庖、狙击手C. 针砭、明察秋毫、咎由自取、口头禅D. 矍铄、言简意赅、气冲霄汉、洗脚婢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B.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恶化导致生物灭绝,人类要善待大自然。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民的意见,以确保“禁烟令”的顺利实施。
D. 即使生活再艰辛,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
3、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小说集《呐喊》的是:()A. 《孔乙己》B. 《背影》C. 《荷塘月色》D.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未几,夫恬上前,问所欲言。
王曰:“吾欲言南尚可斗太守恶其无状。
”恬曰:“前日恬罪甚重,郎中令劳赐如令,是恬与并得罪。
”夫恬曰:“死未晚也。
”恬闻天下之至苦也莫苦于狱吏而吏道也莫患于无文而止在促捕之众也幸而道不携犹破折锐首而折左股而话之犹无所羞而夫恬为上相与为朝廷之法而以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窃见郡县之吏徒以阿坐为毕能郡之大者也吏安得不悉虎狼还以道为尚父且父之不德而咎若曹罪乃大矣陷乃公独痴牧羊而道苦索则何?”恬不为理,引首以塞其气。
相与营当引太守舍,驾不能过半涂,良市卒正言于从者曰:“可与杀牛茵茵也。
”而恬得兵甚备,因恬请曰:“窃闻恬为人臣,佞而无骨,畏强怀弱,以货自免。
骄君甚则贵而求逆,暴君甚则利而求逆。
恬不知为死计,而尚与贾竖受货。
”恬得死诚节矣!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前日/恬罪甚重B. 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C. 引首以塞/其气D. 可与杀牛茵茵也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夫恬认为自己的罪行很重,所以觉得自己应该被处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息事宁人非同小可走马观花B. 老气横秋美中不足随遇而安C. 妙手偶得胸无点墨一触即发D. 息息相关鸿篇巨制震耳欲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古老的技艺正在被人们遗忘。
B. 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我们要共同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C. 他的演讲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使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棵大树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B.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
C. 他的脸色铁青,仿佛一块冰。
D. 这本书里的故事引人入胜。
4.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同的一项是()A. 淹没淹没淹没B. 坚强坚定坚韧C. 逐渐渐渐渐渐D. 愉快愉悦愉快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读历史书籍。
B. “你这是什么意思?”老师问。
C.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红楼梦》。
D. “你能不能借我那本书?”他问。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她工作认真负责,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
B. 他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成为了学校的骄傲。
C. 她每天都很忙碌,但总是乐此不疲。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并不骄傲自满。
7.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你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因为)B. 即使下雨,他也要去上学。
(但是)C.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只要)D. 既然天气不好,我们就不去爬山了。
(尽管)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B.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C.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D.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品德优秀。
9.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地走向讲台,开始给我们上课。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考试选拔官员,考试科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以《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为主。
这种制度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长达1300多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创立时期,当时的考试科目比较单一,主要是进士科。
宋代是科举制度的发展时期,考试科目增多,除了进士科外,还有明经科、明法科等。
元代是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对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增设了词赋、策问等科目。
明代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考试科目达到了顶峰,有进士、举人、贡士等不同等级的考试。
清代是科举制度的衰落时期,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考试内容也趋向于形式化。
科举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我国古代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科技发明等相继涌现。
其次,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促使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再次,它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由于科举制度对家庭出身、财富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乙】随着时代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一方面,科举制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对实际能力的培养。
许多考生为了应对考试,花费大量时间背诵经书,却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科举制度容易导致官场腐败。
由于科举考试的内容较为固定,考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通过考试,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行贿、舞弊等手段获取官位,从而导致了官场腐败。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
一方面,取消了部分科目,如策问、词赋等,增加了对实际能力的考察。
另一方面,实行了“3+X”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再加上考生自选的一门科目。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
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 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材料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展。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024·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
相比于其他文献,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商周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用文字进行书写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大事,因为它代表着思想、情感的传播可以灾破时空的限制。
《墨子兼爱(下)》提到,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书写之于思想传承、文明演进的价值。
而在“传遗后世子孙”方面,铜器铭文(即所谓“金石”“盘盂”)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古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之后,青铜材质所具有的永存性,便寄托了他们对“永恒”的希冀,或者说是对生命“不朽”价值的追寻。
中国早期关于生命价值的体认,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不朽”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
范宣子认为,自己家族自古至今皆有官职,这便是不朽。
但叔孙豹认为这只是“世禄”,并非不朽,真正的不朽应如鲁国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即死后其言论仍能流传后世。
进而他便论述了“三不朽”的观念:“约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
此种“生命价值观”后为儒家所继承并发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底色。
当然,“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一点便可从铜器铭文的发展中找到线索。
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
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2007年四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字行正确且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脊.梁技.俩给.以犄.角之势人才济.济B. 渲.染煊.赫眩.晕自炫.其能绚.烂多彩C. 惬.意切.合怯.弱锲.而不舍提纲挈.领D. 傀儡.蓓蕾.壁垒.连累.无辜自吹自擂.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所有成功人士用经验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发展,就要勇于打破已有的规矩,尤其是那些___________,否则,就会被它们绊住前进在脚步。
(2)牛这种牲畜看起来温顺、老实,但实际上却很有脾气,对于那些从没有使唤过牲口的人来说,要想__________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同学们都很看中高三复习阶段的模拟考试。
其实,成绩好了______让人高兴,但成绩不理想也不要灰心,毕竟高考才是我们冲刺的目标。
A. 陈规降服虽然B. 陈规降伏固然C. 成规降伏固然D. 成规降服虽然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温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自信心与责任感跃然..纸上。
B. 他们这些人特别喜欢聚在一起打牌,一打起来就夜以继日....,一点儿也不知道疲倦。
C. 林觉民的《与妻书》,文辞优美,语句流畅,字字含情,令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
.....D. 经过两星期的对峙,交战双方签订了城下之盟....,城中百姓载歌载舞,庆祝胜利。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今日,松花江哈尔滨段部分封冻江面之所以陆续开花,其原因是今冬季气温不断回升,天气较暖造成的。
B. 这幅画把人物巧妙安排在山川景致之中,描绘景色细致生动,刻画任务栩栩如生,早被名家所收藏了。
C. 网上调查显示,约有85%的民众希望长期未能敲定的“中国国花”能在今年出炉,而梅花与牡丹的支持率不相上下。
D. 大漠中的胡杨,用铮铮铁骨诠释着不屈的悲壮,让人仿佛听到一个声声都充满生命力呐喊的顽强灵魂。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城建漫谈建筑物本身就是一种大型的雕塑品。
法国雕塑家罗丹一般以石料搞雕塑,他有个说法常被人引用,就是在他看来,完成意见雕塑,只不过是把石料的多余部分去掉罢了。
作为雕塑的建筑,是不是也可以作如是观呢?除了中国西北的窑洞那类很特别的建筑,一般来说,是不可以这样说的。
罗丹的雕塑是“有中生有”,建筑师的设计则是“无中生有”。
或许可以这样反过来说:在建筑师看来,完成一件建筑设计,只不过是在大地上把必须多出来的东西让他多出来罢了。
低能的雕塑家总不能恰到好处地曲调石料的多余不风,常常该去掉的每能去掉,而不该去掉的却楞给削掉了。
低能的建筑师总不能恰到好处地无中生有,现在的通病更多地出在生出来的东西过多,而不懂得节制。
有的建筑师本身就是雕塑家。
比如法国的柯布西埃。
他有许多可以放置在展览馆里供人当做单纯的造型艺术欣赏的雕塑作品,而他设计的位于小丘上的郎香教堂本身也就是一件完整的大型雕塑艺术品。
柯布西埃的成功向我们昭示了想象力对于建筑师有多么重要。
从前人的创造里获得启示是必修之课,但总是从老师那里偷艺,再聪明也不过是设计出一些可以获得高分的“作业”罢了。
想象力的最高层次是“前不见古人”,甚至也不期望“后有来者”,从厚积的学识与经验中先达到”无”的境界,再“无中生有”出瑰丽诡奇的设计。
悉尼歌剧院、巴黎蓬皮社文化中心,还有上海的金茂大厦,都归纳为这种想象力的产物。
安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大水泡”的方案出来以后,一位朋友在我面前惊呼:“亏他想的出来!”他说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国家大剧院可以是这种模样!”我却先是本能的叫好,虽然也去细究其功能性上是否有漏洞需要弥补——比如因为在天安门地区必须限高,所以整个剧院的使用空间是下陷的,那么观众的疏散会不会派生出多余的麻烦和隐患?我的叫好也使用了同一句式——“亏他想的出来!”我以为人类文明中最可宝贵的就是突破性的美好想象及其把象限勇敢地化为现实存在的作为。
安德鲁的设计使建筑物本身够成了一件大地上的举行水晶雕塑,只要他能把功能性方面的欠缺修正好,北京市民就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从那建筑里享受到一种特殊的快乐。
把建筑物本身作为一件大型雕塑品来想象,这是人们对当进建筑师进入设计思维时的殷切期望。
5、下列有关“想象力的最高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它是前人没有过的思想和创造,甚至希望后来者也无法超越,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
B. 厚积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是建筑师达到“想象力的最高层次”的条件和基础,“厚积”才能“薄发”。
C.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先摇篮做到“无”,要彻底摆脱前人,再“无中生有”创造出瑰丽诡奇的设计。
D. 作者认为这种想象力使悉尼歌剧院、上海金茂大厦、中国国家大剧院有情设计具有了难以想象的魅力。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雕塑家的创作是使原本隐藏在石料中的艺术品凸显出来,建筑师的设计则是创造一件“前所未有”的建筑物。
B. 作者和朋友对安德鲁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表现出的态度有所不同,作者对其更多的是欣赏和赞美。
C. 在现在的社会里有些建筑师能力低下,主要地原因是他们在“无中生有”时缺少节制,不能做到恰到好处。
D. 对建筑艺术作品而言,作者认为创作设计上的瑰丽诡奇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性更为重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一味模仿他人而设计出来的作品只能象学生“作业”,想象力才识艺术价值不竭的源泉。
B.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大型的雕塑品,那么雕塑艺术的创作原则和规律都可应用于建筑创造当中。
C. 窑洞是在已有的黄土中挖掘出来句所,它是在“有”的基础上再创造“有”,应属于雕塑。
D. 只要安德鲁能完善大剧院的实用功能,将来北京市民就能在这座建筑里享受到特殊的快乐。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
世贫贱,父为牛医。
颖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
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
”既而前至袁?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联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衣。
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
”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
”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
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
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宪初举考廉,又辟公符,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
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征君”。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候以为宪tui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抹臻其份,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
故尝著论云。
(选自《后汉书 周黄徐姜申屠林传》)注:(1)氿(gui)滥:小泉水。
(2)玼(ci):玉有瑕污。
(3)隤(tui):柔顺貌。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 时年十四,淑竦异.之太后笑曰:“妇人异.甚!”B. 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C. 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 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体现黄宪的修养学识使时人折服的一组是()①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②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③汝复从牛医儿来邪④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⑤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⑥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A.①③④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⑥10.、下列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士荀淑、戴良、陈蕃都对黄宪非常敬服,表时黄宪言谈气度远远超过一般人。
B.汝南太守王龚礼贤下士,多次亲自登门邀请黄宪出来做官,但黄宪却未答应他的请求。
C.本文中心是写黄宪,但是手法独特,全篇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人物形象真切鲜明。
D.作者评论黄宪,言论见解高深莫测,道德修养至善至美,就算孔子的学生也不过如此。
第Ⅱ卷(120分)四、(23分)11、请将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遗之羹。
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
堵师赞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麂,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孟孙归,大怒,逐之。
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韩非子·说林上篇》)(1)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4分)(2)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6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少年游晏殊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朱阑向晓,芙蓉①娇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
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注:①芙蓉,指木芙蓉,又指木莲花,清秋开放。
(1)本词上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芙蓉?(4分)(2)结合全词,分析“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13.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组中任选一组,每空1分)(5分)(一)(1)呜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3)杜甫《哀江头》中有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句意思相近,手法相同。
这两句是:,!(二)(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