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几个误区
- 格式:pdf
- 大小:111.06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生物】直面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十大误区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很多生物教师不断地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师依然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完全独立;或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形式;或是教师观念难转变,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等,使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许多误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矫正,将会后患无穷,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不仅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不足以体现出新来。
课题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用课件是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生物标本或模型制作成图片放在课件中。
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还有极个别的教师使用教学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在所展示对象的周围制几个不停闪动的小动画,不时播放与所学内容无关的精美图画或动人音乐。
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的过渡,都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内容以声、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往往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首先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确定是否使用课件以及使用哪个链接;其次,课件的使用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第三,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重教学课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四,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单笔画、模型、挂图和精心设计的黑板书写。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误区与改进策略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一、高中生物问题教学的误区1.过度注重形式,缺乏内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主观上希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但是却未能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只是突出交流形式而忽视了内涵,未能创设有效的交流环境。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师未能正确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2.生搬硬套,过度依赖讨论。
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之别。
生搬硬套新的教学理念,无论教学内容的难易,也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讨论,通通交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
本来很基础的理论学习,在这种方式的教学之下,费时又费力,而且学生也未必能真正掌握这些基础的理论。
3.盲目营造课堂气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生物课程突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有的教师不管课堂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学生合作,是否需要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学习。
然而,这样的小组学习通知只是一种形式,并不实质内容。
在这种课堂上,参与的学生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真正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的目标并未达到,因此这样的分组讨论式学习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4.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但这并不是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心基础阶段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必须以讲授法为基础。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但并不排斥传统的讲授法。
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少讲”作为原则。
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完全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学生的课堂接受效果很差。
二、针对高中生物问题教学误区的策略 1.更新教师教学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大误区之我见摘要:笔者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在新课改形式下因为对课程改革新理念的错误理解而导致的几个教学误区,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误区虽然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或演示实验,但是大部分时间教学过程还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减少无用功,预防教学误区的产生,是新课程理念下摆在我们高中每一个生物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但鉴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透彻,有些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仍然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完全对立;有些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一味追求形式;有的教师角色定位模糊,诸如此类的原因,使高中阶段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出现许多不应有的误区。
误区一: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学设施的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的内容表现为丰富多彩的含有图、文、声、像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有些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明显地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形式。
把一些需要在黑板上完成的训练推演的结果,需要向学生直观展示的生物标本或模型等,都以资料或图片的形式放在课件中,忽视了必要的师生互动。
有的教师为了展示其课件的制作水平高,在画面上搞一些不断闪动的小动画和一些与所学内容无关的图画或音乐等,教师像一个多媒体放映员。
缺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个人认为,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根据当节课内容来确定,能不用课件的尽量不用,能少用课件的尽量少用。
课件制作尽量简明,同时兼顾课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误区二:流于形式的公开课俗话说,教无定法,然而我们冷静地观察思考一下眼下的公开课就可以发现,为了迎合千篇一律的教学评价,老师们都在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个性的缺失。
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误区分析2014-02-28 10:21 来源:高中生物论文有139人参与在线咨询1误区一:新课讲授不到位,过分依赖考前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由于高一上新课时课时较少,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不得不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的讲解中。
另一方面,学生课上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又得不到及时的巩固,所学知识很模糊,从而也给学生留下了阴影:有丝分裂减和数分裂很难,我就是不会。
这样在今后的复习中,一旦碰到这一部分知识就感到害怕,也没有信心去攻克难点。
复习的效果就是,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即便课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能听懂,课后做题时还是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教师对于这些难点的处理切不可因赶进度而造成知识点的“夹生”。
事后补救也就是常说的“炒冷饭”则要花更多的时间,且效果不好。
教学时合理的教法应该是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步步到位。
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知识点,教师要一次讲清、讲透。
一开始就把学生教会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若一开始就讲不清楚,甚至出错,后面要想让学生纠正就很难。
要消除首因效应形成的错误概念,可能重复多次也难以改变头脑中已形成的模糊印象。
2误区二:教师活动替代学生活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教师阐述概念,听教师解释生理现象,听教师分析生理过程,听教师解读图表,而自己很少有机会说一说,很少能够自己去思考。
这样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会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机器。
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分析,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导致很多学生课堂上怕说、不敢说、怕说错,认为自己知识点应该都清楚,但考到就出错,究其原因,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将大脑中的知识提炼的过程,不说、不写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薄弱之处。
学习是耳、口、眼、舌、脑等各个器官参与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从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本质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听———听教师所讲、听同学所述;说———向教师陈述、对同桌解说;读———记忆性的内容读一读;写———记忆性、理解性的内容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摘要】为使生物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生物教学误区对策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做人求真的主战场。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
目前,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此进行阐述并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议。
误区一:探究教学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过于程式化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方面:(1)探究点偏离;(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4)学生实验=探究式学习。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前两个问题,教师常会因抓不准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发生探究点的偏离;而探究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显得匆忙,学生像游客走马观花,未能收到应有的探究教学效果。
对策:首先,要使教师正确认识探究学习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不能仅为追求探究而进行探究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学习是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
其次,因地制宜,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例如:备课时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课时应注意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设问时应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反思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摘要:高中生物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
自从新课改提出后,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和师生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具体的实践和落实过程中,教师在授课重点和授课方式仍然存在严重误区,对于师生教学关系的认知模糊,这一现象造成生物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急需提升的局面。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师生地位;教学质量一、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1.教师应正确理解生物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制定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当准确理解课程改革后生物课堂目标的转变,并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出及时调整。
当前生物学课程的标准在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致力于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生物研究精神的培育。
此外,新课改要求学习知识学习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三观的培养,由此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重点也进行了整改。
2.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应重新定位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师生关系不再是过去单一地“教与学”的模式,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引导、帮扶和鼓励,教师应组织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及时解决,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摆脱以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的错误思想,注重挖掘学生潜力。
而学生应及时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积极参与课堂和实践活动,注重学科逻辑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做学生的“主人”。
3.教师的生物教学方式要进行转变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应摆脱“保姆”式帮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着力于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和实践学习,多提问和回答、多思考和行动,要注重培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要注重内容主次的区分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课程教学理念认知模糊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多合作、多交流。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大误区之我见如今新课改正在逐步深入,而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或是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或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进行探究、讨论式学习。
本文先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总结,围绕新课程改革目标有着对性地给出改进策略,希望以此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新课改学生高中生物有效性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众多高中生物教师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希望以此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现实中很多问题也制约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如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能深入理解,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或是不能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抑或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表面化的“革新”,只追求形式等。
总之,现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的误区,应该及时进行矫正,这样才能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如今,早已步入科技、信息社会。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也能凸显其效果,充分利用图文、视频和声音、动画等,发挥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充分展示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料,进而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有的教师只是借助课件等多媒体形式做表面的“文章”,只是进行课件播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等,不能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甚至是一些多媒体教学只是展示教师的高超水平,而所呈现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密切。
这样的课堂虽然热闹,却没有时效性和有效性。
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喧宾夺主,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削弱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与新课改的原则恰好相违背。
揭秘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误区揭秘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误区生物这门课程作为学生在高中时代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教师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能够增加学生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有效教学的形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师对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一、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忽略课前备课的准备工作生物教师往往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却忽略了课前的备课工作。
许多教师课前备课就是在网上下载现存的《导学案》和课件,没有认真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缺少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
我认为教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首先,在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后,确定教学内容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顺序,编写达标练习,书写导学案,制作课件。
教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内容能游刃有余,在课本知识基础上拓展其他的生物知识,做到胸有成竹。
因此,构建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
二、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为了追求新颖,提高的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节节课是多媒体教学,每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是多媒体教学。
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教师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虽然使高中生物教学无论是从时间上、内容上,还是从课外资源拓展上都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教学平台。
但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是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更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不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作用。
高三生物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在高三生物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误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将从知识传授、实验教学和复习备考三个方面探讨高三生物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知识传授误区1.死记硬背而非理解在高三生物教学中,一些学生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思维导图等方式,深入理解知识,并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一些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细节而忽视整体的框架和逻辑。
这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和综合运用的题目,帮助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实验教学误区1.过分强调实验操作而忽视实验原理在高三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实验的操作过程,而忽视对实验原理的讲解。
这使得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科学原理缺乏理解。
解决方法:教师应充分讲解实验的科学原理和实验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操作,同时注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2.实验条件不充足或不科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或教师的不专业,有些学校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存在实验条件不充足或不科学的问题。
这使得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影响了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实验的设计和要求,确保实验条件的充足和科学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参观科学实验室等方式,拓宽他们对实验现象的了解。
生物教学目标设计误区生物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过于宽泛:有些教师在设计生物教学目标时,往往将目标设置得过于宽泛。
例如,一个教学目标可能仅仅是“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这样的目标过于笼统,无法明确指导教学内容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不明确,教学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将目标具体化、明确化。
例如,将目标改为“学生能够描述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细胞器,能够进行细胞的观察和实验,并能够分析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这样的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目标过于单一:有些教师在设计生物教学目标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如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例如,一个教学目标可能只是“学生能够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和原理”。
这样的目标只关注知识的传输,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养。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将目标多元化。
除了注重知识的掌握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将目标改为“学生能够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和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光合作用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3. 目标缺乏启发性:有些教师在设计生物教学目标时,往往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例如,一个教学目标可能仅仅是“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的分类和形态结构”。
这样的目标缺乏足够的启发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将目标设置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例如,将目标改为“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分布等,探究植物的分类原则和进化发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创新设计植物的适应策略”。
这样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活动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推进。
而教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其编写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案的编写应该力求完善。
但是,在高中生物教案的编写中常常会遇到诸如领域知识掌握不精、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技巧不娴熟等问题,下面我们将会一一阐述其解决方法。
一、领域知识掌握不精高中生物教案的编写首先需要对生物领域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生物的知识量庞大和多样性,导致很多教师会存在一种只掌握了表面知识的状况,难以系统化地指导学生。
此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改进:1、多掌握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量广,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教师要多掌握知识点,当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后,才能在编写教案时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串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2、多进行兴趣爱好学习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教师可加强自身对学科的热爱,并通过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如参与生物竞赛、科普活动或校内教研组机构,不断深化自身的生物学知识储备。
3、建立相关的网络社交圈教师可以通过加入各种生物学教育团体,建立起相关领域的社交圈子,从而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与讨论,以此来提高自身对生物学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不够先进在编写高中生物教案时,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会相对保守,难以创新,或者说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会导致教师所授生物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1、积极学习新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注意观察教育界中最新的教学理念,了解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或许对教师十分有益。
翻转课堂即是将课堂时间用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预习课程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课程,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预习;案例教学则是透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有所启发。
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注重教师自己的品质提高即教师亲身体验先进教学技术,提升自己掌握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学习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法在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识别并纠正这些误区,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许多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常常过于注重记忆而忽视了理解。
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仅涉及大量的名词和术语,还需要对各种生物过程、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理解。
学生们往往只记住了各种生物体的名称和特征,却没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导致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解决这一误区的有效方法是将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上。
可以通过制作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帮助将各个知识点系统化。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增强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或观察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生物学原理。
其次,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忽略了生物学科的实验性。
生物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涉及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操作。
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关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这种忽略会导致对实验数据的解读能力不足,也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克服这一误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验,不仅能够验证理论知识,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和改进实验方法。
这种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许多学生在备考生物时常常忽视了课本以外的资源。
生物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课本上的知识虽然基础,但往往无法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课本,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趋势。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广泛阅读与生物相关的书籍、学术文章以及权威网站的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现教育阶段,创新教学设计,让课堂更加以人为本,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密切关注的焦点。
但在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依旧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依旧坚持从上而下的单向知识输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单纯提高了成绩,却没能带来核心素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此,本文从透析当前高中教学设计的现状着手,剖视其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究出几点有效策略,谨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侪的生物教学提供微薄帮助。
一、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依旧将生物视为副科,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花费的精力有限,学习只局限在课堂上,缺乏课后主动探知的精神。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有限,也没有未来选择相关专业的打算,制约了生物学科在高中的进一步发展。
从教师角度看,缺乏对新课标,尤其教育改革提出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对相关理论知识模糊不清,不能从容掌握书本知识和扩充内容的平衡,做到张弛有度。
从社会角度看,高中学生面临最大的还是高考带来的成绩压力,这导致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在教学改革中畏手畏脚,相比于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偏重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毕竟,分数才是大学的敲门砖。
二、创新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对策1.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生物是一门认知世界的学科,课本上的知识都是为现实服务的,都可以找到生活化的案例。
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尝试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更加鲜活起来。
这样,不仅学生更易接受,生活化的知识也会加深他们对生物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激发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甚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生物专业,在未来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 章第4 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引入“为什么有的人不吃早餐,上午剧烈运动会头晕甚至晕倒?”“运动员为什么喜欢在比赛中吃香蕉”“减肥为什么要减糖减脂”等问题,用更贴近生活场景和学生实际的方式,引导他们有思考性地学习本节内容,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与对策【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课程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生物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误区。
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以期为教学目标设计提供参考,为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条件。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身在一线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主要误区有以下几方面:(一)目标设计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无计划的生物课堂教学早已存在,如今,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现象。
【案例】某教师执教《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上课后问学生想听什么,一学生说,“什么东西好吃?”老师接过话来说:“好,这堂课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
”于是,师生争相讨论,一堂课漫无目的倏忽过去了。
这种无目的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随心所欲的“放羊式”,是脱离文本的“兴趣式”。
究其原因是对教学目标的漠视。
有的教师对学生听之任之,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需要”等,还将生物课上成了其他课,完全淡化了教学目标,完全背离了新课标精神。
如果教学目标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学行为就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是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
(二)目标设计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没有注意三维目标的层次要求,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来分层递进设计,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
【案例】教学《生态系统》,有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描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解释生态平衡”等,出现学生普遍背诵课本中的有关概念及例子,对目标表现的结果是一致,无法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果。
生物学课程标准每个领域的学习都有由低到高不同的层次要求,学生间还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若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三)目标设计缺乏全面性和主次性课堂教学目标应该适应教材和学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轻视甚至忽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或者存在对三维目标间主次关系不清等情况。
生物教学中的几个误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知识进行总结,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但这种做法易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变化的新事物或分析新问题,对题目不能做出正确解答。
下面就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走出知识的误区。
1.处于分裂的某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吗?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试题常结合图形进行考查,常见的题型就是根据图判断其所处的分裂及时期,大多数教师教学时给学生总结判断分裂时期的规律。
第一步先判断细胞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若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第二步根据是否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等行为区分两者,若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学生做题时易陷入思维定势,认为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就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这个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生物?如右图细胞所示,细胞内含有五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形态大小都不一样即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则这种生物体细胞含有几条染色体?解决该问题有一个前提,即这种生物是二倍倍体或单倍体,二倍体生物才适用以上的规律,可判断该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但自然界还存在单倍体生物,考生做题时应结合题目信息判断,单倍体真核生物不仅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而且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则该图应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考生做题时应先明确这个前提,以做到万无一失。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把知识点讲死,应用辩证观点看,事物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碰到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不能死记硬背,对知识要灵活应用。
2.单倍体一定不育?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吗?单倍体育种包括两步,先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四大误区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中生物组袁昌清 443100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四大误区,必须正确处理。
误区一:倡导发现学习,全盘否定接受学习新课改中,在生物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并不是全盘否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把接受性学习与注入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划上等号。
其实,在一定意义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理念、原则和学习方式,它应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
现在把它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提供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发现学习模式时,选题一定要明确恰当,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要准确,师生活动要做到放的有度,收得及时,达到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自主思维活动的统一。
同时,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不是每堂课能采用的。
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要因人、因时、因课而宜,不能一刀切无论什么形式,落实教学目标是目的,必须把严格要求放在首位,把知识与能力是否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评价的第一要素。
误区二:提倡能力首位、否定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关系知识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第一层次,最基础性的目标,它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主动积极态度的基础。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从本质上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盲目地夸大“能力”的功能,就将使生物教学引入歧途。
新课改中,强调培养人的能力、情感、态度,并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如果过早提从“知识经济”转称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教师由于强调提倡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放弃了学生知识的学习。
为此,我们不能因知识更新快,就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相反,越是知识更新快,越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