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探索2023年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预算会计已经成为政府预算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也是政府预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预算会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透明度不足、预算管理粗放、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等等。
因此,本文将从这些问题的原因出发,探索如何改革预算会计。
透明度不足透明度问题是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政府有关的财务预算号称对外公开,但其中的细节并不完全透明,如资金的具体用途、预算支出标准等。
因此,需要对预算管理透明度进行提升。
要解决透明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在预算制定、执行、监督等环节中增加公开透明度,构建全过程透明的预算管理体系。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完善全民参与预算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监督,做到权责明确。
预算管理粗放预算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资源投入缺乏优先学问、支出控制不力、过度使用非预算资金等方面。
为解决预算管理粗放问题,需要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预算管理粗放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财政管控,推进预算控制与执行过程的数字化,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二是抑制过度使用非预算资金,建立规模适当、经费使用明确、使用范围严密控制等的预算清贫原则;三是考虑建立与行业特点相一致的资源优化配置、公共服务效能化开支,以及由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市场化跟踪和服务。
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低效地使用预算资金是预算会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当预算执行效率低时,会造成资金浪费和资源的透支,影响行政效能。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要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可以考虑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监管机制,加强财政预算范围内的监督和审计制度,促进更为透明化的赋权;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强化风险应对能力;三是加强预算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预算资金使用程序和要求,精细化地推进预算控制、执行、审计等各个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监督不到位,预算信息不透明。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途径
进行解决。
预算编制不科学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缺乏科学性和
合理性,往往过于概括和模糊,难以反映实际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与财政部门和
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预算执行不规范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违规用款、超支等行为,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预
算执行的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预算监督不到位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监督力度不够,
存在着监督不力、追责机制不健全等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预算监督的力度,明确
监督责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预算信息不透明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信息公开不够,导致对预算的监督和评价存在困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预算信息的公开,建立透明
的预算信息发布渠道,提高预算信息的可获取性和可理解性。
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可以加强预算的科学编制,规范预算的执行,加强预算的监督,提高预算信息的透明度。
只有通过这些途径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
解决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预算会计作为公共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收支核算、资金监督等职责。
然而,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在我国的预算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职责不明确、权限分割等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信息流通不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改革机构设置:建立统一的预算会计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实现信息的畅通流动。
2.加强沟通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得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能够紧密配合,相互支持。
二、制度设计问题与对策在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评估指标不适用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责任,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优化评估指标: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将会计信息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推动预算执行的规范和有效。
三、技术应用问题与对策我国预算会计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现有的技术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管理不规范、信息共享不畅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对预算会计信息系统的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2.完善信息安全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机制,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监控,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着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改革管理体制、优化制度设计,推进技术应用,以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国家财政管理工作的发展。
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及对策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
目前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是从1998年起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人发展,特别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及WTO的加人,它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预算会计改革中面临的问题1、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以及政府的债权、债务、产权,没有完整地纳人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
基本建设拨款也没有象其他资金一样编人单位预决算,固定资产使用也不计提折旧。
2、会计核算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政府债务不能在帐簿和报表中揭示,造成了“隐性负债”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为决策埋下了隐患。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应进循的原则系统性与连续性相结合。
既要全口径反映当年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又要连续完整地反映财务运行的结果。
所谓全口径预算管理,从部门来说相当于综合预算,从总预算来说,社会保障预算、基金预算、资本预算都是其主要内容。
同时预算会计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连续运行的财务会计信息。
全面性与准确性相结合。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预算会计在核算范围、科目设置、报表编制等方面,要体现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立足国情与借鉴吸收相结合。
在鸹结和继承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吸收企业会计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变革中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科学内容。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预算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经济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要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出发,简便易行。
会计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如果基层会计人员不能适应,再先进、科学的制度,也只能束之高阁。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甚至可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水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第一,预算编制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是整个预算会计工作的基础,如果预算编制不规范,就会导致信息不准确、内容不清晰等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包括: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和流程,明确预算编制的要求和具体步骤;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素质;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预算监督不力。
预算的监督是保障预算执行过程中合规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如果预算监督不力,就可能导致财务违规、权力滥用等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包括:加强预算监督机构的建设,完善其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加强预算监督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督能力和水平;加强预算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督效果和精度。
第四,预算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预算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如果信息质量不高,就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行。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包括:加强预算会计信息采集和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预算会计信息的审核和核实,提高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加强对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公开,增加信息透明度和可查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监督不力和预算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包括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加强监督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成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预算会计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预算管理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存在问题1. 预算支出计划不合理在编制预算支出计划时,有些单位缺乏充分了解实际需要和能力的科学依据,以致产生超预算和欠买过买等问题。
一些预算管理者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不能准确地预测、分析和评估有关成本、利润、价格等产品和服务信息,进而导致预算计划不合理。
2. 预算执行不到位因为一些原因,如组织管理不当、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完善,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计划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此外,为了备案或应付检查等目的,有些单位会进行模拟执行,虚假报告,以掩盖实时录得的支出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
3. 预算管理体系不成熟预算管理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基础。
许多单位对预算管理指引不明确,对相关机构和职责不清,导致预算管理出现各种问题。
此外,有些单位未能及时跟进现代化公共财政管理技术,使预算管理内容和方法落后于实际需要。
二、解决途径1. 加强科学依据的搜集与分析要实现预算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应加强科学依据的搜集和分析。
各单位可通过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专业技术的引入等多种途径,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以支持其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并根据实际创新方式和技术手段,将成本、价格、质量等因素客观分析,推优预算支出计划。
2. 建立严谨的预算执行机制建立严谨的预算执行机制是确保预算计划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设计出对应的流程和程序,充分体现流程透明,目的明确和结果验证。
同时,为确保预算得到有效落实,应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建立责任追究和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列入适当的程序和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行为,明确相关机构职权以及职责划分。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8)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199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志,表明我国预算会计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走上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预算会计模式的道路。
近几年,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现行预算会计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从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
自1998年实施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以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为中心,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等。
改革的实施使预算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原来的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另外,从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看,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在执行中也暴露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现行预算会计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清,或按照采购合同须扣留部分保证金,则在年末会形成财政资金结余,这种会计处理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2、现行预算会计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表面上看,编制部门预算似乎与预算会计没有大的关系,但从实质上看,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
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
在传统的“基数法”下,按照基期年的支出基数简单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确定各部门的支出指标,因而,在决策时不需要过多的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显现出来。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和监督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组成不合理。
把预算会计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事实上是按预算资金流转程序划分的一种分工关系,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预算执行情况反映不准确。
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反映的预算实际执行数不一致。
财政以拨款数列报支出,而单位以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财政的执行数额往往大于单位实际执行数。
二是决算编制工作量大,某些数据失真。
在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支出分为两个阶段:财政将预算资金拨付给单位,单位按规定开支而发生实际支出;财政部门必须分清财政支出和单位实际支出的两部分内容。
年终决算和预算执行数由单位逐级上报,层层汇总,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二)会计目标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目标包括“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部门或上级单位委托各个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履行其职责,同时还需向委托方提供相关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信息。
然而,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信息的特定服务对象,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社会对财政预算透明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已不仅仅限于财政资源委托方,以受托责任观作为单一的会计目标已不能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
(三)我国预算会计信息报告不完整。
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政府财务业绩和财务受托责任的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但我国预算会计信息的报告和使用都不够充分。
一是缺少全面反映政府债权、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的报告制度,不利于人们了解政府是否将财政资金用于预算限定的用途或目的;二是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的信息过于简单,如没有提供国有资产方面的财务信息、政府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产权构成及收益权的信息,国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没有汇总反映成为总预算会计报表信息,国债未来的还本付息负担、社会保险基金的未来负债和政府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等,都不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反映。
浅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下,为实现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程序,对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预算会计制度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一、困境分析首先,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标准化不够。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主要以企业会计基础上演变而来,很难适应政府预算管理的需要,存在企业会计和政府预算管理之间的鸿沟。
二是政府收支账务难以实现全面覆盖。
政府收支的范围和形式十分复杂,有些非财政性收支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难以核算和监督,这给预算执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风险。
三是预算执行监督不足。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一些部门和地方在预算执行上容易存在问题。
有时候预算支出并不一定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四是财务数据规范化不足。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的规定较为粗略,很难精确定位财务数据所涉及的范畴和内容,并形成通用的财务数据标准。
二、改革思路鉴于目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推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我国政府应当抓住时机,大力推进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出台法律法规。
应当从制度设计和规范制定两个方面入手,发挥法律法规在权威性和制度监督方面的作用。
在制度设计方面,要牢固树立政府预算管理的特殊性和服务性质,并确定专门的预算管理体制。
在规范制定方面,要明确财务报表内容、报送时间、监督机制和处罚制度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其规范性和可执行性。
二是推动财务规范标准化。
要在原有会计核算基础上,对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重点问题和核算难点进行规范和标准化,形成可操作性强、数据规范化高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是提高预算执行监管能力。
要完善预算执行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确保监管部门有专门的能力和资源。
同时,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实现全面监督和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预算资金的风险防范和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我国各项财经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改变了预算会计运行中涉及的内外部环境。
所谓预算会计主要是指以预算管理作为核心,以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作为基本目标,以预算的收支核算作为重点内容,核算各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运动的过程、运动结果的会计体系,它的运行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提供了最基础的会计数据资料和信息。
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我国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保证各项财政拨款资金的高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必须正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体系,并先后推出了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
这些举措的推行有效地防范了各项贪腐现象的发生、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对原来的会计体系、预算体系制度的一次大的冲击,实现了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制度的完美结合,全面推进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但是,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中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了改革与创新的效果。
1.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达内的预算会计基本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核算的,对于财政资金的流向基本都集中在年度预算中,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
但是,这样很容易使事业单位忽视了对长期资本的管理,无法实现在一定经济周期内对资本的全面、有效地管理,最终对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决策的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欠妥,有的不计提折旧,有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完善性,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虚增或降低,而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中无法真实、可靠、科学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预算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管理要求,在某些方面已经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问题有:(一)预算会计不适应当前预算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政府采购,收支2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等相继出台,这些新举措有力的保障推动了预算改革,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会计制度配套。
但是由于现行收付实现制原则的局限,带来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不能全面反应映政府的负债状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尤其地方政府负债问题越来越突出,以收付实现制原则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上只能反映实际现金支出的部分,尚未发生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财务报告没有反应。
(三)现行预算会计要素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新业务我国政府财政部门已针对改革试点情况在制度中作了部分修改,并制定了相应的试点核算办法。
但是,该办法仅适用于中心试点单位,不适用于地方财政和所属预算单位,对于在日常活动中出现的新业务也没有统一的要素核算,因此,还不能说明其普遍实用性。
目前,我国各地区均在开展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试点,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由于存在区域因素,而试点办法没有兼顾地方做法,并不利于各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措施随着经济发展,由于预算管理体系发生了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一)修订完善《预算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居民个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监督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节约,是否能谋求最大化的福利。
政府财政活动是否真实客观。
势必要求政府预算提供正确、及时、完整、反映财务收支状况的财务报告。
因此,我国应尽快修改、完善预算法,国家预算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必要的。
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研究[5篇范文]第一篇: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研究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研究摘要:预算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逐渐暴露出滞后性和不适应性。
“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预算会计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全方位实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充分发挥会计服务财政,促进公共财政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算会计改革背景与意义国际经验未来会计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预算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即预算会计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职能亟需得到加强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也促使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一、预算会计的概念和功能新中国初期就开始使用“预算会计”概念,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法规与文件缺乏清晰而严格的定义,对“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关系与界限也未加以澄清,目前国际上关于预算会计的标准定义是:预算会计是用于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政府会计。
这个概念简明扼要,它清楚地表明预算会计是政府会计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和功能在于追踪财政资金的流动——从拨款开始到付款结束,其间经历承诺和核实两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支出周期。
预算会计的功能广泛,从负责财政管理和预算事务的核心部门和支出机构的角度来看,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对于三个领域尤其具有重大意义: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过程(财政监督)。
从预算会计系统产生的关于拨款和拨款使用的信息是政府国库等部门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的前提条件,同时预算会计也是衡量国库系统运作效率的关键尺度之一。
管理财政风险。
各级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事与风险相关的财政活动,如贷款担保、养老金计划,这些风险活动在预算会计系统中加以记录和报告,就会对管理财政风险极为有利,有助于采取预防性行动。
当前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明显。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提出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一、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财政与部门间的关系难以理顺。
部门预算改革的本质特征就是改变了原来按财政资金性质和部门交叉管理的方式,以部门为依托构建新的预算管理体系。
从近几年的部门预算改革实践看,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还没有很好的理顺。
1、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主的“被动”预算。
我国目前的部门预算主要是依靠部门来编制的,财政部门只是在部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酌情砍压,最终汇总编制财政总预算。
相当多的人将其视为部门预算的巨大优点,认为将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下放给部门,有利于财政部门腾出时间进行宏观管理。
究其实质,则是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部门的预算资源、预算需求,客观上造成了以部门意见为转移的局面。
从西方部分国家部门预算编制看,更多的是一种“主动”预算编制,法国预算局甚至是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直接编制各部门的预算,然后以此与各部门见面商讨。
2、财政在同部门间的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
财政与部门之间由于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财政难以准确了解部门真正需要的资金金额,这就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部门往往会通过抬高预算额度来欺骗财政部门。
财政对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了解的,总是要凭经验对部门提报预算进行削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部门实事求是的提报自己的资金需求,反倒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因为财政部门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也抬高了价格。
在这种共识的指导下,部门提报预算肯定会大大高于实际的资金需求量,也会大大高于政府财力可能,财政在与部门间的博弈过程中仍处于劣势。
深化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财政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成立,无论是预算编制还是执行等诸多的环节阶段的管理制度均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预算会计所处的运行环境也随之巨变,这样一来,就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实际中存在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健全。
本文在分析现行预算会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深化预算会计改革谈几点对策措施。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缺陷一是会计体系不够规范。
会计体系不规范,难以提供丰富的政府财务信息资料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部分。
在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将预算会计体系等同于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在核算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非全面性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有关情况。
其结果是一方面难以提供财政预算管理所需全部信息.另一方面又难以满足各个方面对政府财务信息的各种需求。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单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已不能充分满足政府多重性的会计目标。
政府运营的目的不同于企业,不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政府还要使预算执行合规,对政府与部门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绩效评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
单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单一的财务会计体系都难以满足各方面管理的需要。
应建立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和财务会计体系来分别承担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各自的职责。
二是预算会计核算不够科学。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将所有的会计信息都集中在年度预算中进行核算,从而使得资本管理在较长的时间内难以实行,单位也不能及时获取各类预算决策的财务数据信息,导致决策行为产生一定的偏差。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妥当,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上报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误差。
部分单位为了对资产进行盘活处理,为了增加单位的财政收入,将房屋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方向转变为商业用途以此来增加资产,使得大量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真实的反映,从而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合理性。
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经过不断的改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组织系统和制度系统。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里笔者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对策。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预算会计环境产生的宏大变更,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巳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履行中裸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系统结构不严谨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系统重要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属于纵向财政会计系统,它牵涉到众多报告主体问题。
1.纵向会计模式造成会计制度条块分割,会计信息极其零碎,不利于信息应用者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
2.纵向会计模式披露的信息不充分。
(二)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在必定程度上影响信息质量1.无法全面正确地记载和反响政府的负债状态,不利于戒备财政风险。
不能完整、真实地反响政府的财务收支状态和营运事迹,从而对宏观经济决策、健康运行产生毛病导向,不利于戒备和化解政府的财政风险。
2.不能如实反响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收支结佘情况。
单位产生的搪塞货款、拖欠职工的工资,不进行账务处理。
单位搪塞未付的款项、应上缴(下拨)而未上缴(下拨)的款项,都不作支出处理;反之,也不作收人处理。
这样就形成了收支不实,据以盘算出来的收支结佘也就不能反响实际情况。
(二)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高,存在明显的缺点1.从总体上看,财务报表的内容过于简略。
没有披露投资经营的国有资本的安全、养老金、失业金等的应用和安全以及各级政府在其他财务方面的受托责任的信息,也没有供给反响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
2.从报表的结构上看,财务报表项目设置不科学。
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人和支出项目既在收人支出表中列示,又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这样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人们懂得政府的实际财务状态。
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提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财政预算治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与改革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积极开展政府会计研究,探讨如何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促进事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策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政府会计界定为一门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受公众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
我国政府会计以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形式存在,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基础,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侧重于对当期预算收支执行活动的反映,属于按单位类型设置会计体系。
具体包括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
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现状
近年来,以加强和规范财政治理为中心,我国在财政预算治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如推行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预算会计不仅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反映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和持续运行能力。
为适应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又改进了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如对部分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财政授权支付下预算单位在收到用款额度(而不是资金)时确认收入,对于年终预算单位应支未支留存在国库的资金,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财政总预算将其确认为收入。
这些改革措施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不够。
目前还没有建立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
在建立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模式和机制等方面,仍然与改革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当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对于确保政府按规范行政程序运行,防止腐败和浪费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是合适的。
但收付实现制提供的财务信息难以揭示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的完整情况,不仅不利于正确地对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决策和管理,也不利于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预算管理活动的落实。
因此,积极开展政府会计研究,探讨如何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事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统一的准则(制度)发布机构。
我国预算会计各组成部分相关制度或准则由不同的机构发布,例如国库会计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税收会计由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其他分支由财政部发布,这使得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从发布机构就缺乏统一性。
由于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使得不同公共类型部门的资产分别核算、分别报告,而且报告非常简单。
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在建工程依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在竣工决算前不列入单位会计账面资产,而无法获取单位完整的资产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的资产负债简表中,只是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按大类列示,缺乏明细的分类及对每项资产确认、计量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说明。
2、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负债的真实情况。
近年来,政府负债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据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约相当于GDP的16.5%,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对当期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债务、融资平台担保等或有负债不能有效真实反映,不利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3、核算管理范围窄,核算内容不完整,政府“家底”不清,账实不符情况普遍存在。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对一些政府投资形成的股权、产权、政府债权、债务等资产负债项目还没有或没有完全纳入会计核算范围,造成对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责任的“家底”不清,不利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很多公共部门资产没有在行政事业单位账务核算中体现,如交通部门的公路基础设施、行政部门的无形资产、林业部门的资源性资产、文化部门的文化遗产等。
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公共部门往往只重视资产购置预算,在获得资产后,容易轻视资产的使用和管理。
4、总预算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缺乏整合,造成资产运行成本信息缺乏,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脱钩。
总预算会计只记录拨款阶段的交易、单位会计只记录本单位付款阶段的交易,各自为政,缺乏直接的交流。
因此,当财政部门在核定预算时,不掌握部门资产的准确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无法做到结合资产占用状况来安排各部门的支出预算。
造成资产占用较多的部门,不仅不会因此而少安排预算,反而可以多申请运行维修费,甚至可以将一部分资产出租,为本部门牟取私利。
更严重的是由于没有强化节约使用资产的观念,对已占用的资产没有成本和费用的概念,导致一些财政资金成为免费的“赠品”和分配不公平,造成资产的浪费和闲置。
由于不能准确核算资产净值,资产的使用价值与账面价值缺乏有机衔接,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难以对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配置和处置。
5、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因素,导致其主观上缺乏资产管理动力。
由于事业单位是不以生产经营和创利为目的,它是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益性福利和服务性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从本质上缺少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动力。
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来源的依赖以及财政部门对单位资金管理的粗放模式的制约,事业单位长期不实行经济核算,也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预算管理偏重于增收节支的资金管理,对于资金形成的存量资产的管理则无暇顾及,造成各
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