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5.82 KB
- 文档页数:15
心理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得科学。
(即关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得科学)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得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得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得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得方法。
认知:信息加工得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与言语等)无意识:未被个人觉知到得心理现象自变量:有些变量就是由试验者控制得实验条件因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得行为与心理活动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得无关变量双盲变量:在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就是怎样被控制得,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就是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得单位。
由胞体、树突与轴突组成,它得基本作用就是接受与传送信息。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得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得状态,这就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得通透性,对Na+得通透性很差,其结果就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就是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得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得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得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就是动作电位。
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得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得调节与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得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得活动,这就就是神经-体液调节.突触: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得部位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得有一种一些白质与灰质混杂得结构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得边远有一个结构它们组成一样得功能性感觉:人脑对事物得个别属性得认识。
感觉编码:我们得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得物理能量与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得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得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绝对感受性:人得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得能力。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对心理学导论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 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从柏拉图的灵魂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感觉与知觉研究,心理学的雏形逐渐形成。
2. 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19世纪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威廉·詹姆斯、斯坦利·哈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的贡献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主义:由威廉·詹姆斯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爱德华·塔钦纳的意识元素研究构成。
致力于分析和测量人的感觉和意识的基本元素。
2. 功能主义:以威廉·詹姆斯为代表,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功能和行为的适应性。
关注心理过程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并实现生存和繁衍。
3. 行为主义:由约翰·B·沃森、伊万·帕弗洛夫等人发展而成。
认为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量化的,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心理动力学: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关注潜意识和个人内心冲突对行为的影响。
强调个体的欲望和冲动在心理过程中的作用。
5. 人本主义:以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为代表,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潜力。
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自由意志。
6.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过程,如知觉、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行为。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观察和测量变量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2. 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收集信息和数据。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用以推断人群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心理学导论简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探索人类内在世界的各个方面,并试图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以及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
基本概念1.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现象的科学。
2.心理学分支:包括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3.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等,在不同场景中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领域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并关注因素如何影响其发展。
2.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改善个体心理健康。
3.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探索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4.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互动与社会行为,并研究人们的态度、偏见及其影响。
心理学理论1.行为主义:建议认为行为是在外部刺激下形成的,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人本主义:强调个体选择自我实现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关注个体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3.生物学派:探索遗传和生物因素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4.认知模型:提出人类思维在各种情景中规律性运作,并通过信息加工来解释行为。
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提供教育策略与指导方法。
2.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对员工满意度、动机和团队合作的影响。
3.临床咨询:帮助个体解决情感问题,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4.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动机,为其提供心理辅导与训练。
以上是对心理学导论的简要介绍,它探索了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心理学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等多个领域。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在研究中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二、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这些学派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各有特点,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广泛应用于教育、咨询、临床医学、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
了解这些应用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三、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1、神经元与突触: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特性,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器官。
了解大脑各区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本质和特点。
四、感知与知觉1、感知的基本过程:感知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了解感知的基本过程,包括感觉登记、注意选择、知觉组织等,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
2、知觉的基本类型: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感知的过程。
了解知觉的基本类型,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有助于理解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的心理特点。
五、思维与认知1、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与判断等过程。
了解这些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2、认知的基本形式: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信息处理过程。
了解认知的基本形式,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有助于理解人们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的心理特点。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种类与表达: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了解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有助于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心理学导论是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的课程。
在第一章,我们将系统地学习到了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思维、情感、动机以及行为等。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 前心理学时期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希腊文化,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
2. 现代心理学的出现现代心理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79年,威廉·詹姆斯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开创了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
3. 心理学的分支现代心理学已经形成了多个分支,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每个分支都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家能够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从而推动学科的进展。
2.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行为观察和脑成像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其研究假设。
四、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反应关系下产生的,主要关注学习和条件反射。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思维和信息处理对行为和感受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认知活动通过感知、记忆、注意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来实现。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与个体自身的潜意识冲突有关的心理能量会影响其行为和发展。
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学习、记忆、注意、知觉等。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年龄段内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探究遗传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
从内到外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第二章生理部分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1. 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以及思维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
心理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2. 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人类行为指的是人们的行动、言语和思维活动。
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互动等方面。
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原因、模式和影响因素,以及人类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3.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es)认知过程指的是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注意、记忆、语言、解决问题和决策等。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知过程来了解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以及认知过程在智力和行为上的作用。
4.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探讨了个体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和行为特征。
5.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思维和行为。
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间接影响、态度形成和群体行为等。
社会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化过程、群体动力和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
6.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态度和行为模式。
它关注个体差异、人格类型和发展,以及人格特质在个体行为和情感上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7.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实验控制变量的方式来研究心理现象。
实验心理学的目的是理解心理过程并验证理论。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包括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
8.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
从内到外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第二章生理部分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1.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解和其他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
2. 自我注意:对自己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称为自我注意。
3.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较多地依存于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的一个人格维度,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两个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
场依存性者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而场独立性者则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部参照。
4.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
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5. 特征检测:6.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7.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9.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0. 离差智商:就是用标准的分数来表示智商。
是指将一个人的智力测验分数与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比较所得到的标准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个人分数,偏离团体平均数的相对数量。
即让每一个被试和他同年龄的人相比,而不像以前比纳量表所用的智商是和上下年龄的人相比。
11. 感应性与感受性: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感受性是指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12. 错觉和幻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
13.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心理学上借用这一术语是指要了解心理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心理结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以及其间发生的生理生化性质和相互联系。
14. 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起伏。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心理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总结1. 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解释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并提供有关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原理。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心理、发展心理、临床心理、工业心理、人格心理等多个领域。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对心灵这一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17世纪,心灵被视为对物质观察能力的一种反应,而在19世纪,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20世纪,心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心理学流派和理论,如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心理动力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等。
实验研究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以控制变量和因果关系。
观察研究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观察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向受试者提出问题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深入研究个别案例来揭示心理学问题。
4. 生物心理学生物心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如何影响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涉及到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感觉和感知、学习和记忆、情绪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生物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活动的生物基础,对于理解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及药物和行为治疗的效果等方面至关重要。
5.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包括感知、学习、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决策等。
认知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思维背后的信息处理过程,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计算机模拟人类认知过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6.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等。
社会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规律、人际关系的形成、社会互动的规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心理学导论》笔记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行为:就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和外在心理性的(如言语、表情等)。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
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口头调查(晤谈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测验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心理过程:指的是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情绪过程: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这类心理现象就是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心理特征总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1整体性○2等级结构性○3动态性○4环境适应性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观察具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使用观察法时应遵循4个原则→○1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的界定,作好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2观察必须是系统的○3必须随时如实地作好记录○4应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2.优点→使用方便;缺点→由观察法所得到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二、调查法→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1.书面调查→即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1优点→可以向许多人同时收集同类资料;缺点→发出去的调查表难以全部收回只能得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相对完整的答案。
○2设计问卷时应注意3点→◇1要针对调查的目的来设计问卷◇2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于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的对象◇3使用方便,处理结果省时、经济。
2.口头调查→即晤谈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对立。
2)、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动物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3)、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
4)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7、知觉和感觉的关系: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物体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区别:1产生的性质不同。
2反映的内容不同,3生理机制不同。
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9、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11、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1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
13、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
14、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英文为“psychology”,系由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
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萌芽时期一度被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学科”;20世纪20-60年代曾又改变成“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这一界说维持了40年之久; 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再度改变为“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
一般而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三 心理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 冯特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的历史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3、行为主义(behaviorism )4、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5、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sis )6、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7、认知心理(cognitive psychology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描述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如何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并用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心理过程。
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有感觉、意象和感情,而各种复杂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组合的结果。
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生理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心理个性心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理特征社会 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 现象构造主义创建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学派,促进了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应用严格的实验法研究心理,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大一上学期末心理学导论核心概念解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复杂的理论和概念。
在大一上学期末心理学导论课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了一些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 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致力于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规律。
在心理学导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心理学的基本范式,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2.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方式,它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3. 认知认知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理解。
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
4. 学习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揭示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5. 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关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揭示了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6.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关注人际关系、团体行为、群体心态和社会影响等问题,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规律和特点。
7.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的良好程度。
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心理学导论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解析,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导论的核心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1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
从内到外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 •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第二章生理部分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 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14、条件性抑制: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5、非条件抑制:是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6、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三章意识1、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意识: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几个意识水平在p784、自我意识:指个人对于自身的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愿望和动机以及客观事物于自身利害关系的反映,借助于思维活动来实现。
5、意识的觉知性: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6、意识的能动性: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四章注意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98 02考题)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考题)有意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
(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4(00考题)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
5(96考题)注意广度: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注意的转移: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定向反射:第五章感觉1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感受性(02考题):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感觉阈限: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4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5差别感觉阈限:能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与之对应的是差别感受性。
6 .心理物理定律:(1)韦伯定律:"l/l=K⑵ 费希纳定律S=klgl + C (3)史蒂文定律©=ks(b次方)b由被试给出7感觉阈限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t= 2(T f+T J)/2n⑵ 正误法⑶平均误差法⑷信号质差法(p137 )&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
9、视敏度:指人的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
10、视觉后像: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
11、感觉对比:12、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互相作用的另一种现象。
第六章知觉(重点章节)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整合后的反映)2知觉特征:1)知觉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格式塔定律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2)知觉选择性:人更具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经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经行加工处理, 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a.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b.言语指导4)知觉恒常性(02考题):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分类: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方向p1803空间知觉(98考题):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
(又分为三种)一、单眼视觉线索:(考点)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运动级差5结构级差6明度7上下二、双眼线索:1,水晶体调节2双眼视轴辅合三、两眼视差p1272)方位知觉: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可用视觉及听觉)4双耳线索:由双耳获得引起空间知觉的听力线索(1时间差2强度差3声波位相差)时间知觉:指人对客观事物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5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p1976、真动知觉: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
7、似动知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把静止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知觉为又连续位移的运动,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 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歪曲了的知觉。
9、时间知觉: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第七章记忆(重点章节)一记忆的涵义1•定义•是人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过程。
2.记忆过程(三环节)(1)识记(学习)-辨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总知识经验的过程(2)保持一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化(复习)(3)再认或回忆 a.再认:过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感到熟悉,确知从前实记过的过程.b.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们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二•其他名词解释1语义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97考题)2情景记忆:以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时间为回忆内容的记忆(97考题)3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或身体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5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陈述性记忆:p246(长时记忆中)是一种事实记忆,人对事实性材料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人对技能的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7前摄抑制:业已存在的旧信息影响到新信息的提取。
倒摄抑制:新信息干扰旧信息的提取。
8短时记忆的特点:主动;容易提取;储存顺序与呈现顺序相同;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感觉记忆: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
9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找到信息。
回忆,是即刻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材料;再认,指清楚地了解某些事物原先是否遇到或学习过。
10遗忘,不能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原因包括:记忆痕迹衰退,干扰,压抑(动机情绪)。
遗忘曲线:11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觉登记,指知觉的刺激消失之后保留非常短暂(不到1秒)的心理表征(表象,声音等)。
心理表征,是刺激或一类刺激的内在模型。
运动记忆:内隐记忆: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
外显记忆:指个体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无意识记: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无须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意义识记: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能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
机械识记: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1表象: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经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97考题)2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96考题)3再造想象:人根据别人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98考题)4随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经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99考题)包括了:再造与随意想象及幻想5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
想象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
(00考题)6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接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01考题)有三种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7理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
8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之一)9想象表象:是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