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0.25 KB
- 文档页数:5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近年来,因矿山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问题也来越严重,废弃的矿山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
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污染等。
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一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我国矿产行业环境恢复建设做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可持续发展;修复技术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95%以上能源,百分之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可见,矿产的资源押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建立正确的矿产生产管理和环境恢复保护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希望通过矿产修复技术的研究,为减少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做出技术性指导和帮助。
1 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修复意义矿产企业通过人工或者机械队采矿的进行采矿,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将会进行弃置,这些形成的排土场、塌陷区、尾矿库被通称为矿山废弃地。
废弃地由于缺乏足够的氮、磷、钾无机物的地质,经过大气循环和土壤吸收会对造成极大的环境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产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存发展。
对此,将矿山废弃地进行修复和整改,对人类未来健康发展意义非凡。
根据破坏来源程度的不同,现场有一些1/ 5
脱离表土和级别较低的矿土和碎石会形成碎石堆。
已经开采过矿地在矿渣堆积下也会堆积成为尾矿废弃地,通过生态修复技术能够让矿地废弃地植被率变高,减少水土流失,修复矿山原貌,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生物化学处理后的,矿区土壤能够重新恢复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让矿山及周边生态土壤得到转变,通过大气调整能够改变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调节气候;降低风尘风沙危害,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保障矿区周围的人民安全,提升采矿效率和经济效益。
2浅析生态修复技术适用范围
2.1 对采矿场生态修复为了降低采矿区生态污染,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生态修复技术成为矿产废弃的恢复的最有效技术。
这种方法能够对恶劣的矿区土壤进行改善,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一般恢复的周期为三至六月不等。
受废弃的坡度和环境气候影响,在坡度和破坏程度不同影响下,企业对采矿场的处理方法各有所异。
在一些较为平缓的地方可以采取喷洒或采用鱼鳞坑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改。
小于四十度的边坡比较适用于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处理,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将种子和土壤改良剂混合均匀通过机械喷洒的方式喷洒于废弃地上进行处理。
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陡峭的坡面常采用鱼鳞穴法,飘台法等,进一步深化采矿场的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优化。
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常见种植的植物有野蔷薇、金银花等。
2.2填充塌陷生态修复法结合塌陷区结合塌陷程度,地质情况、修复力度需要采用不同的填充2/ 5
物、填充密度对塌陷区进行修复。
对于由开采造成的塌陷可以就地取材,采用矿渣填充和土壤进行填充弥补;深塌陷区具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因此就需要结合自然环境,进行植树造林等方式进行修复。
2.3 尾矿库生态修复结合尾矿含量成分和环境的不同,尾矿废弃尾矿的处理方法有多种。
在尾矿库处理事,对工程设施和矿产开发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让外界环境符合生态修复标准,才能进行尾矿处理修复当废弃的尾矿中含有有害或放射性物质时,需要矿产施工人员对此设置隔离网,并采取深度覆盖的方式对有害物质进行处理;若废弃的尾矿含酸性或碱性物质化学物质含量较多,需要结合场地环境对其进行深度处理。
若废弃的尾矿盐分较多,需要在尾矿处设置一定防洪标准的排水设施进行深度覆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尾矿处理时,为了实现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覆土要求必须达到0.5米以上。
2.4 排矸场生态修复排矸场生态修复法是最为常见和最为实用的矿山废弃地修复方法,它能有效的对边坡进行处理,保证土壤层的各项理化性质,全面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改善,增强土地的强度。
常见的步骤如下:选择稳定边坡→改良土壤→植被种植,矿场废弃地常见的地形有坡地和丘陵。
因此,尾矿处理技术的第一步便是平整、稳定坡面,这种方式能够迅速的对水土流失起到缓解作用,减少水流对边坡的冲击,能够尽快的稳定边坡,为之后的土壤改良做好帮助。
矿场的开发力度过大、后期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壤遭到破坏。
若直接种植进修修复这直接降低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
因此3/ 5
需要对排矸场的土壤进行恢复表土处理,良好的覆土厚度能够保持植被的正常生长。
在此条件下,土壤结构进行了全面改善,通过覆土养殖方法对土壤理化进行技术改良能够让植被获得更好的恢复和生长环境,同时利用有机肥无机物填料能够改变土壤的间隙率,减少土壤裂缝。
目前,我国常用的微生物技术也能有效改变矿产废弃地的土壤基本性质,通过养殖技术提高植物的抗性,促使废弃地生态修复尽快完成。
受水分土壤环境的影响,排矸场植物生存环境极差,在缺乏正常的土壤组成和肥料培养的基础上,植物生长的过程十分缓慢,质量也参差不齐。
通过自然恢复能力和生态循环实现排矸场修复可能性极低。
因此,集合现在人工栽培技术和科学技科技生物养殖技术,矿地土壤环境进行改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植被选择方面,需要矿产企业对当地环境进行合理分析,进行适合环境的乔灌木的生长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壤生产力,同时选取的树种应注重耐寒高温抗水等能力,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
2.5 废石场(排土场)生态修复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对矿产废弃地生态修复主要有两种生态修复方法,第一种是通过工程措施对有安全隐患的边坡进行如拦河坝的修建,长锚杆加固,抗滑桩的修建方式的修整。
第二种是直接选取一些抗性较好、抗污染能力强、质量好的树种进行植被种植。
常见的树种有杨树,白桦树等,通过挂网绿化、植生盘等方法对种植树木进行栽种,一般要求覆土厚度不低于0.3米。
通过种植树木能够实现良好的排水和保水保肥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废弃地生态修复,降低修4/ 5
复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3.结语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管制和技术建设要求,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制造了很多环境问题。
对此,需要国家和企业,面对生态环境需求对矿产建设废弃地进行正确的整改和修复。
在科学指导下,将微生物处理、植被建设、工程修建等措施的综合利用,为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的完善构建,矿山修复的做出贡献。
5/ 5。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资源的紧缺,矿产资源的开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然而,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包括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
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生态修复技术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复垦、水环境治理和植被修复等方面。
首先,土地复垦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
土地复垦的具体操作包括矿山填海、挖掘、平整、植被恢复等。
在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例如,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植物血锌、土壤改良剂等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其次,水环境治理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水资源被消耗和污染,导致周围水源的失衡和污染。
因此,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需要通过建设水库、湿地和河道等来恢复和保护水资源,以及进行水体的净化和澄清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方法来净化矿山周围的地下水资源。
最后,植被修复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植被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植物种植、地质改造和动物保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密度,以及对土地进行适度改造,可以使矿山地区的植被逐渐恢复,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二、经济效益分析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不仅具有环境效益,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土地复垦、水环境治理和植被修复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其中,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可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觉醒,绿色产业逐渐成为了发展的热点。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可以催生出一批与生态修复相关的绿色产业,如废弃矿山复垦建设企业、水环境治理公司等,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探析摘要:大多废弃的露天废弃矿山不仅存在因植被缺失、山体破损、岩体裸露而带来的视觉污染,还存在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为消除此类地质灾害隐患等负面影响,并绿化美化环境,近年我国加大了对此类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
我国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才初步形成规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煤矿废弃地和有色金属尾矿库植被覆盖等。
目前国内对矿区废弃地的研究主要是与土地开发、土地整理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将废弃矿山开发改造成工业用地、耕地、旅游景观和旅游用地、仓储用地、养殖用地、军事用地等。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涵盖了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既包括对废弃矿山的综合处理等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政策和系统的研究,也包括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具体修复措施。
本文针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和重点,确定治理原则,合理选择生态修复模式和工程方法,以期实现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资源开发再利用及文化艺术价值再现。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科学方法引言矿产资源在人类文明建设和发展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普遍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当中。
除此之外,矿产资源也是冶金、化工以及重工业行业当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能够保障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当前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矿产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矿的速度越来越快,开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粗放式、掠夺性的采矿活动中,产生了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甚至造成多种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
当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针对露天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在露天矿山开采后,在众多场地类型中,裸露的高陡边坡占比最大,其次为废渣弃土场、尾矿和废石堆等。
在开展露天矿山开采活动时,需要将地表上的植被彻底清除,并将地表最上边的覆盖层剥离,随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段开挖。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与案例分析废弃矿山是指矿山开采完毕或因其他原因停工的矿山,这些废弃矿山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进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与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
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1.土地复垦:对于被废弃的矿山,首要任务就是对土地进行复垦,恢复植被覆盖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补植苗木、草皮等方式实现,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固定能力。
2.水体净化: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污染水体。
因此,废弃矿山的水体净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采取人工湖泊建设、湿地修复等方式进行水体净化。
4.污染物处理:废弃矿山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污染物质,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在进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
可以采取抽采、中和、固化等方式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5.社会经济修复:废弃矿山的修复不仅仅是环境上的修复,也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的修复。
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开展生态农业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分析1.四川省富顺县煤矿生态修复案例:该地区的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废弃矿山数量众多。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采取了植树种草、修建人工湖泊、开展循环农业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并引入了旅游业,成功实现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
2.河南省长垣县铁矿生态修复案例:该地区的铁矿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水体污染和土地破坏。
为了修复这些废弃矿山,该地区采取了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并引进了生态农业,成功恢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3.内蒙古自治区盟市草原煤炭矿生态修复案例:在该地区,大量的煤炭矿开采导致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土地复垦、水体净化、植被恢复等措施,并开展了草原生态旅游,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效益。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重难点分析与建议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指对废弃矿山进行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的工作。
废弃矿山由于长期开采和生产活动的影响,造成了大量地表、地下和水体的破坏,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进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1.地质环境复杂: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往往十分复杂,包括矿石床的构造、地质地貌、土壤质地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这些地质环境因素对于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调查,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
2.污染物的处理和安全处置:废弃矿山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对于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安全处置。
在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气体排放控制等,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并安全处置。
3.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这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体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因此,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植被和动物种类,如何恢复和改善土壤质量,如何建立适应性强的生态系统等。
针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重难点,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来解决重难点问题。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
同时,还需要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进技术。
2.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加强管理和监督。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强化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监管和评估。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修复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开展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针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退化: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移除、破坏,导致地表土壤的层次结构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现象。
2. 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尾矿,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周围水域的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 生物多样性丧失:矿山开采活动破坏了植被和栖息地,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部分濒危物种甚至灭绝。
4. 大气污染:矿山开采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粉尘、气体和温室气体,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危害,因此矿山生态修复成为当务之急。
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原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和依法依规。
全面规划是指在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时,需要对矿山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综合治理是指在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时,需要同时对土壤、水体、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矿山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方案。
依法依规是指在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确保修复工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 土壤修复技术:针对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可采取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土壤修复,通过它们的代谢过程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土壤肥力。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尤为突出。
矿山废弃地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周边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矿山废弃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从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问题。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推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
土壤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
由于采矿活动,土壤常遭受重金属污染、结构破坏和养分流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如换土、深耕等)、化学修复(如添加改良剂、淋洗等)和生物修复(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其中,植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种植超积累植物或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植被恢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另一重要方面。
植被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先锋物种进行种植,以快速覆盖裸露地面。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种植模式,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一、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定义解析目前在我国的矿山生态修复中将因生产建设或是自然灾害损毁的矿山归类为需要进行整治修复的区域,采用适当的治理措施来帮助矿山重新恢复为可进行活动及具备基本生态功能的状态。
对于矿山生态的修复其并不是要求使矿山生态环境完全恢复成受到破坏之前的生态原貌,其主要是根据矿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来恢复其所必须的部分,以此来保证矿山可以回归为可利用的状态。
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以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模式重点内容包括矿山生态修复的概念在矿山因过度开发或是过度损坏后其生态结构及功能出现衰退及消失等情况就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来对矿山生态进行改善,以此来避免矿山因生态功能完全消失而变为荒山。
O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煤炭消耗总量排名第一,许多矿点开采过程中及采完后,不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丧失,植物群落只能从次生裸地极其缓慢的进行演替,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自然力量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冈此采取人jl:干预措施尽快恢复关停废弃矿山植被成为北京市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成为影响北京市中长期环境保护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国内夕时山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由于先期强调"复晕",使人多数研究和实践主要针对矿山地面、矿硝堆场,即使是在坡面上也大多采用放缓边坡300下复聚种植,在这方面各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主要方法有充填式和非充填式复垦。
充填式复垦又包括堆垫地貌的复垦利用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回填低洼地的复犀利用。
非充填式复垦主要有土地平整式、梯田式、疏排法复垦等形式及挖深垫浅式复垦。
这些方式都是在比较容易复垦的矿山地面使刚。
总的来说,方法单一,手段简单。
这一时期对土壤的保护利用和植物种源选择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巨大的成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级公路、铁路的建设,以及景区、保护区建设等,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对矿山的“复垦"利用。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重难点分析与建议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主要采用创面修复措施、绿化措施和水利配套措施等。
1.创面修复措施1.1开采创面修复开采创面是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技术难点和重点。
开采创面由于质地不同,坡度、坡长不一,稳定性差,在生态修复前首先要采用工程措施进行坡面稳定性处理然后进行植被恢复。
主要技术包括:生态植被袋技术、基材喷附技术、岩面垂直绿化技术等。
1.2弃渣控制及修复弃渣的植被恢复是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煤矸石山、金属矿的排土场和尾矿库的弃渣坡面,通过工程措施实现渣体的稳定控制后再实施植被恢复。
主要技术包括:铺设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袋、基材喷附技术、生态灌浆技术等。
1.3客土整理抛弃矿区土层极薄乃至无土层,地面平坦度也较差,在进行植被康复时有必要进行客土收拾。
依据作业需求,随坡就势,恰当平坦,对较长的坡面能够分级施行;一般矿山由于短少植物成长的土壤条件,需求选用全面客土和部分客土衬托,以习惯植物的成长。
1.4边坡安稳处理对抛弃矿山不安稳部位优先考虑选用放坡、清坡卸渣等收拾办法使坡体到达安稳。
关于经过收拾,仍不能完结安稳的坡体,结合受力状况,布设浆砌石坡脚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混凝土框格、扶唇垒堰等工程办法解决坡体安稳问题。
2.美化办法造林美化是关停抛弃矿山生态康复中的主要内容。
XX地区大部分矿区天然条件差,水资源缺乏,且水源污染严峻,导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给生态修正作业增大了难度。
因此在生态植被康复工程中,有必要考虑抗旱造林技能,在春季、旱季经过爆炸造林、综合运用集水技能、保水剂、地膜或植物材料覆盖、养分袋容器苗、生根粉处理等技能进行生态植被康复。
树种挑选上,以乡土树种、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
对立地条件较好,适合开展经济林的地区,应尽量开展经济林,完结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一起,针对地处深山偏远地区和抛弃矿区植被损坏较轻,具有封育条件的灌木林地,要采取封山育林办法促进植被天然康复。
探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摘要——人类对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由来已久,长期高强度、大规模的矿产开采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几乎遍及全球,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
本文通过研究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成功案例来总结出当前在矿山生态修复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关键词——生态修复;城市双修;矿山废弃1引言在全球范围内矿山废弃地的不断出现,导致了该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山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其他社会矛盾。
而且随着矿山资源的枯竭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原来靠矿山生活的一大批工人面临失业等问题。
因此,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2生态修复的概念关于“生态修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00年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生态修复”的理解和界定并不一致。
2002年在国际生态修复学会上提出了生态修复的概念:“生态修复是协助已退化、损害或彻底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改善的过程”,该定义基本达成了国际学界对“生态修复”的一致共识。
而一些人经常与“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恢复重建”等概念混淆[1]。
“生态恢复”的意思是对遭受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恢复,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减小不必要的人工干预,达到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恢复”强调的是在恢复过程中让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即减少人工干预,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动性”促使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为未受损时的状态。
“生态修复”则强调将人类的主动治理与生态系统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以使生态系统修复到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利用的方向。
“生态重建”则指的是针对破坏程度很严重的生态系统以人工干预为主导重建替代原有生态平衡的新生态系统。
无论“生态恢复”、“生态修复”或“生态重建”,其最终目的都是使破坏的生态系统回归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3矿山废弃地普遍存在的问题3.1环境问题因长期大量的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原有的土壤和水体结构遭受破坏。
生态技术美学视角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开采量也不断攀升。
然而,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煤矿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破坏。
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将从生态技术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及其对环境美的影响。
一、生态修复技术煤矿废弃地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沉降、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湿地荒漠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天然恢复、人工植被修复、生态工程修复等多种方式。
1、天然恢复天然恢复是指在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来修复煤矿废弃地的生态环境。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能够保持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但是,天然恢复缓慢,时间长,有些区域不适合采用此方法。
2、人工植被修复人工植被修复是指在煤矿废弃地上进行植被的种植、培育、保护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植物生长,形成人工林、人工草地等。
人工植被修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壤侵蚀的减缓,保持水资源的供应和稳定。
但是,人工植被修复的成本较高,需长期维护,且有时效性。
生态工程修复是指通过建设人工湖、人工湿地、沟渠等设施,重建煤矿废弃地上的水系和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修复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和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重建生态平衡。
但是,生态工程修复的成本高,维护和管理复杂。
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关系到环境的质量,需要考虑到生态恢复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
而生态修复美学的本质就是在实现生态修复的同时,保障美的价值的实现。
生态修复美学视角下,生态修复应注重三个方面:美学责任、美学策略和美学效应。
1、美学责任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发挥设计者的美学责任,注重环境美感的实现,提高环境品质,增强场地文化历史性和地域性。
浅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不过从矿产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难以得到持续性发展。
部分矿产业已经停止生产作业的开展,形成了废弃矿山。
为了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过度消耗,就需要可持续的利用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
在本篇文章中结合实际情况,探究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策略和相关技术,从而为后期开发提供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式目前,我国存在着严峻的资源缺失现象。
为了解决该种现象,就需要加大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工作的修复力度,不过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该项工作处于滞后的状态,效果非常低。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环保理念和资源重复利用意识随之增强。
因此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展开生态修复和综合性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基于创新发展和综合性治理产生的效果良好。
所以重点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进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1、废弃矿山治理修复的现状基于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资源的合理开采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可是因为采取的开采工艺比较单一,环保理念缺失,因此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形成了地面塌陷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就需要从修复技术、修复方式、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入手,明确具体的发展途径。
最近几年中,我国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多方面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人们的矿山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政府部门也寻找了新型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式。
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地开发、乡村振兴等多方面有效结合到一起,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长效模式。
2、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第一,生态复绿。
当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处于交通干线两侧以及面积非常小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相应的生态保护区,采取生态植被种植的方式实施矿山开发工作,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避免产生不良的泥石流灾害。
生态技术美学视角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一直是环保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生态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生态技术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煤矿废弃地的生态现状煤矿开采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植被丧失等问题,一旦煤矿停产,留下的煤矿废弃地往往呈现出废弃、荒芜和污染的状态。
目前,全球煤矿废弃地面积已经达到数百万公顷,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二、生态修复面临的挑战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质量差:煤矿废弃地土壤质量极差,常常存在酸性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生物多样性丧失:煤矿开采和废弃地的形成使得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建立产生障碍。
3. 人为干扰:废弃地往往遭受人为破坏和非法利用,如乱倒垃圾、野炊纳鞋等,破坏了自然资源,加剧了生态环境恢复的难度。
三、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在生态修复技术方面,生态技术美学视角为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技术手段包括:1. 植物修复: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加速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
2. 微生物修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用于废弃地的土壤、水体等环境修复。
3. 水资源管理: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植物池等手段,对废弃地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和净化,提高水体质量。
4. 土地整治:采用土壤改良、植被覆盖、地形调整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四、生态修复的美学价值生态修复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恢复过程,更是一种对自然美、环境美的追求。
在生态技术美学视角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体现出以下几点美学价值:1. 自然美: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的恢复、水体的净化、土地的整治等一系列工作使得废弃地重新呈现出自然美的一面。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探讨摘要:在全球范围内矿山废弃地的不断出现,导致了该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山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其他社会矛盾。
而且随着矿山资源的枯竭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原来靠矿山生活的一大批工人面临失业等问题。
因此,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关键词: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 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 地面沉降是采矿对环境的重要不利影响之一目前因矿山开采导致的塌陷土地达百万公顷。
地面沉降不仅会降低农作物产量,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如植物死亡、地表破裂和土壤流失、建筑物损坏等。
采矿沉降会对土地利用或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取决于地形、地下水位和土地利用的原始类型。
例如,在地势平坦区域,地下水位较浅,在开采前是主要农田,开采沉陷导致大面积洪水泛滥。
此后,由于发生重大地面沉降事故,建筑物、道路和农田受到严重破坏,土地用途发生了变化。
山区开采沉陷会诱发边坡崩塌,造成地表裂缝形成和开采上覆岩破裂造成水土流失。
1.2 水环境矿山开采主要通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流失或水污染以及改变水道来影响水环境。
由于地下水体通过断裂覆盖层与开采空间相连,因此采矿排水和矿山沉降对水环境有直接影响。
地层中许多化合物和沉积物可能会被流动的水溶解,最终渗入土层。
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新暴露的矿物也会随着水流溶解,渗入土层,或与新环境中的气态或液态成分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污染物,导致水和水生栖息地的质量显著降低。
矿山排水也会污染地表水,当污染物渗入周围地表水或地下水时,采矿废物的处理也会影响水质。
1.3 矿山废弃物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物包括粗废料(矿石或矸石)和洗选过程产生的细粉。
尽管矿山废弃物减量和再利用已成为最可取的废物管理方法(如将矿石或矸石作为路堤、道路、地基或建筑施工的替代骨料等),但大多数矿山废弃物仍要运到垃圾场或用于填塞沟壑或倾倒如山,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占用土、污染物可能渗入地下水、风扬尘污染、自燃引起的空气污染和爆炸及视觉和景观影响等。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摘要:近年来,因矿山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问题也来越严重,废弃的矿山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
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污染等。
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一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我国矿产行业环境恢复建设做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可持续发展;修复技术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95%以上能源,百分之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可见,矿产的资源押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建立正确的矿产生产管理和环境恢复保护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希望通过矿产修复技术的研究,为减少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做出技术性指导和帮助。
1 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修复意义矿产企业通过人工或者机械队采矿的进行采矿,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将会进行弃置,这些形成的排土场、塌陷区、尾矿库被通称为矿山废弃地。
废弃地由于缺乏足够的氮、磷、钾无机物的地质,经过大气循环和土壤吸收会对造成极大的环境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产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存发展。
对此,将矿山废弃地进行修复和整改,对人类未来健康发展意义非凡。
根据破坏来源程度的不同,现场有一些脱离表土和级别较低的矿土和碎石会形成碎石堆。
已经开采过矿地在矿渣堆积下也会堆积成为尾矿废弃地,通过生态修复技术能够让矿地废弃地植被率变高,减少水土流失,修复矿山原貌,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生物化学处理后的,矿区土壤能够重新恢复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让矿山及周边生态土壤得到转变,通过大气调整能够改变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调节气候;降低风尘风沙危害,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保障矿区周围的人民安全,提升采矿效率和经济效益。
矿山废弃区生态恢复措施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的需求越来越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矿物种类较多,矿藏含量的非常丰富。
但是在长达数十年的开采挖掘之后,采矿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愈发明显。
本文便将针对矿山废弃区生态恢复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产业转型引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利用的发展史,自世界步入了工业时代之后,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
也正因如此,资源开发速度过快,使得矿区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我国是矿产大国,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种类极多,且位置分布较为广泛。
但是这也使我国每年由于矿产资源挖掘造成的废弃石渣数量增多、矿区塌陷范围逐步扩大。
不仅如此,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当地的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严重打击。
诸如生态系统退化、绿化面积缩小的问题每年都在发生而且不断加剧。
可以说,矿山废弃区不是简简单单的意味着该地区不再拥有矿物开发的价值,同时也将地面上的绿色一点一点的抹去。
由此看来,如何才能够将废弃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矿山废弃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性矿山废弃区不但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矿山内部的矿石资源消耗殆尽之后,由于其不再拥有开发价值,也很少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并对当地的产业进行补足性措施。
这些都使矿山废弃区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1、矿山废弃区带来的影响矿山在挖掘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将无用的废弃石渣运到地上,并且将所需要的矿石进行收集与处理。
而在矿井废弃之后,由于其不再拥有开采价值,很少会有开发商能够将石渣再次填埋到地下,从而形成面积较大的地下孔洞。
这样的地质结构非常不稳定,如果受到外力施加,很有可能发生塌陷、沉降等问题[1]。
不仅如此,在进行矿产采掘时,常常会使用到爆破技术。
虽然当前的地下爆破技术已经较为完善,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地质受力结构的破坏,但是难免会对地下岩体与土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矿山废弃地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探讨1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现状矿山废弃地有两种定义:①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矿山废弃地是在采矿活动中破坏和占用、不经整治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②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矿山废弃地是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特性与裸地相似,对周围环境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矿业大国,据统计,我国社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85%、能源的95%和农业生产材料的75%以上来自于矿产资源。
而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已探明储量并且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种类有140余种,分布在全国2000多个县级地区。
我国现在的国营矿山企业有8000多个,个体矿山企业更是达到了23万多个,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如此巨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活动势必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措施,遵循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环境生态系统的方法。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都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的,鉴于此种实际情况,要进行矿山的生态恢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矿山植被的恢复,然而又因为陆生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亦是土壤,所以矿山土壤的恢复便成为矿山生态恢复的关键。
2.1土壤恢复技术2.1.1复坑整平在一些采矿区由于采矿活动,使得矿区的地面起伏巨大、沟深坑大,这些因素极其不利于土壤的覆盖。
通过复坑整平可以将裸地整理成具有极小平缓坡度的平整地面,使矿区的较大的坡度和沟坎减少或消失。
2.1.2回填盖土回填的土壤应该选取适宜本土植物生长的客土,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得以满足,如果没有合适的客土土质,可以通过改良或添加有机质的方法来增加土壤中营养元素,从而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客土土壤。
此外还应注意客土回填的厚度,其厚度不得小于0.3m。
厚度过薄不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将会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植物本身的生长。
2.2植被恢复技术因为不同的矿山废弃地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它们的生态恢复也有不同的恢复任务,这也决定了生态恢复目标的不同,选取的植被也不同。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探究陕西地矿汉中地质大队有限公司、陕西省汉中市、723000陕西地矿汉中检测有限公司、陕西省汉中市、723000摘要:由于新中国建国后的特殊情况,国内的矿山资源恢复工作起步比较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比较大,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管理技术都比较欠缺。
然而,随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废弃矿山的治理技术,在其技术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并逐渐在行业中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基于此,本文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对废弃矿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一些优化意见。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引言当前,在国内,对废弃矿山进行环境治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它是从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以环境保护为主的技术体系,利用技术方法对废弃矿区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最大程度的恢复和重建,减少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可能造成的危害。
当前,国内外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从理论、技术、效益、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理论研究1.1植被演替理论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在自然条件下,恢复植被,是恢复和重建所有生态系统的先决条件。
如何恢复和重建地面植被,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
从长远来看,天然恢复的效果要比人工恢复好得多,但是,废弃矿山的自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要从长远的潜力和深远的修复目的出发,更好地进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1]。
1.2利用限制性因素理论进行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在废弃矿山中,有许多限制因素会对植物的生长和恢复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废物污染、土壤、光照、水分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中,土壤环境对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
随着矿场的不断开采,土壤的状态会逐渐发生变化,土壤含水量也会减少,这就使得限制性因素理论在土壤的修复中,成为土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2矿山废弃生态修复技术2.1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评价综上所述,对废弃矿山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生态修复的具体方案。
环境修复之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金属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大,使得金属矿山开发力度加大,致使矿山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金属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水土污染等。
如果不加以人为的治理和干扰,那么最终将会导致采矿区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建设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引发大的地质灾害,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矿山土地复垦技术,实现矿区生态重建。
1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矿山开采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矿山开采有两种方式,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
矿山开采不仅要建设工业场地、采矿场,还有表土场、废石堆场等设施建设。
矿山工程建设包括将这些场地的土壤和植被移除。
表土层剥离时原有的矿区地貌、土壤和植被将被破坏,土地利用类型将被改变,丧失土地原有功能。
表土场、废石堆场等设施建设将占用土地,同时还要铲除或压占原有地表植被,减少矿山植被覆盖面积。
露天采场在矿山运营期不断采掘和扩大,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的扰动影响。
随着露天开采的进行,堆存的岩石越来越多,废石堆场占地范围也会随之增大。
井下开采可能产生采空区塌陷,破坏岩体原有的平衡状况,地表土壤、植被等也受到破坏。
矿区土壤污染和退化、废渣排放、植被减少等因素影响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对矿区景观生态格局产生严重破坏。
1.2矿山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矿山废水主要来自矿山开采、冶炼和洗矿。
采矿过程中产生尾矿、采矿废石以及矿坑排水。
矿床开采将矿物暴露在地表,致使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加大了释放至矿山生态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
暴露在地表中的采矿废石和尾矿含有硫化物,氧化形成酸性物质,致使矿坑排水变为酸性,重金属污染物在酸性水中的释放能力较自然风化的释放能力要强得多。
尾矿、采矿废石伴随着雨水的淋滤和溶解,矿物的可溶成分释放在废水中。
矿石冶炼产生电解吸收液、冷凝液、冲渣水、烟气净化废水等。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在矿产事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严峻影响,而面对这样的情况矿山修复工作迎来巨大挑战。
如何恢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废弃矿山资源,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废弃矿山主要环境问题及相关生态恢复和土地再利用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地再利用引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矿产资源的支持,近现代人类开采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矿产资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人类也逐渐意识到,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会对附近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地质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对于一些金属型矿山,开采时会在附近堆放大量的废弃土和尾矿,这些废弃土和尾矿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威胁生态环境,比如废弃土产生的边坡可能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尾矿库会对土壤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全国各地均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修复与治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1)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
这些年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矿山开采成为其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很多露天矿山在失去开采价值后便被废弃,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所以在碳中和视角下,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露天废弃矿山的绿色生态治理,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
(2)实现绿水青山,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露天废弃矿山在修复过程中,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让遭到破坏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并开始变绿。
让满目疮痍的露天矿山变绿,通过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
2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对策2.1监管不力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滞后、实施不力,影响了矿山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时监测效果,或者恢复技术未能满足恢复质量要求,影响了工程的恢复效果和矿山环境整治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