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主问题的切入口,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多措并举,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却往往面临着各种难题,比如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方法,创造出高效的教学环境。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来帮助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具体做法如下:1.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不仅要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2. 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奖惩制度,掌握学生行为心理,使得学生在一个和谐秩序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4. 不断反思改进: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注意观察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做法如下: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懂得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舒适的环境中愿意参与课堂学习。
2. 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原来固定的思维模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创新,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审美感悟、过程与方法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我就结合本学科和教学工作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表明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又要学做人。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三、语文高效课堂策略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总结5篇第1篇示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古诗词的课堂上,可以采用朗诵和解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然后通过解读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从而提高诗词的欣赏能力。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一些语文节目或比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精选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文学名著,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各不相同。
以“主问题”牵动“一条线”——浅谈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深度学习摘要: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被一连串的“碎问”“追问”充斥着,不仅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思考,还割裂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浇灭了学生阅读的热情。
针对这种情形,笔者选取名著阅读教学为切入口,以做好“主问题设计”为导向,提纲挈领,开展“板块式”教学,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基本范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主问题;名著阅读教学要谈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肯定要关注到新课标里的新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提出五点课程理念,关键词可以概括为:核心素养发展、学习任务群、内容整合、情境性、实践性、评价的过程性。
尤其是“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
这就要求建立师生和谐共生的高效课堂,通过课堂改革,实现学生“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变化。
近年来,对深度学习的高度关注主要源于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介绍与传播。
“深度学习不只是大脑参与的思维层面的学习,不只是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学习,还是动机、心灵、情感、态度、意志全面参与的心脑合一的学习。
因此,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被一连串的“碎问”“追问”充斥着,貌似用问题引发思考,但实因无序、逻辑不清、设计不精等原因,不仅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思考,还割裂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浇灭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参与度很弱,更不用提“核心素养”的发展了。
针对这种情形,笔者试图从一个能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出发,像一线串珍珠一样,串起学习的几大板块,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寻到阅读的乐趣。
“主问题”这一概念是余映潮老师提出的,他认为所谓“主问题就是能从整体角度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的重要问题。
”1.利用调查问卷,锁定教学难点,制定研究计划。
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
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
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
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1.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1.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1.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2.教学必须重视师生关系的友好2.1期待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若要学生热爱学习、喜欢老师,教师必须做到敬岗爱业和关心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容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赞美,学习差者鼓励。
2.2遵循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规律。
《教育论》中谈到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
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
”每一个教师都应牢记于心。
2.3关爱学生。
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3.创设情境,激起共鸣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摘要:高效的课堂效果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任课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
改革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
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二、语文高效课堂策略,三、高效课堂实施,四、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
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
“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
“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搞好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是针对我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大幅度提高全县教育质量而实施的新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点拨),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在于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在于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而不在于讲了多少内容,教了多少知识。
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感觉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大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不主动,课堂效率低。
针对教师的困惑,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搞好课前预习,抓好自主学习,为交流展示和达标检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笔者作为一位在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不断地总结,深深地体会到:要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使小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要体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动式”特点首要条件是小学生要搞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一、搞好课前预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
“预习是所有学生最自主的一种学习方式”,为课堂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制约小学生预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求知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预习前,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所学新课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找准切入点,简简单单教语文--关于文本选点,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点思考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杨瑞海摘要: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能使教学双方都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顺利。
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
主题词:切入点简简单单教语文找准提高实效性根据我们语文课堂教学选点突破的研究实践,现就在文本中找准切入点,实施简简单单教语文,提高课堂实效性谈一些认识。
一、研究背景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因此,语文教学应紧密依靠教材文本,发挥教材文本的导向作用,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闪光点,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针对学生之间的不同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精简教学内容,精巧教学方法,达成高效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回归它的真面目:简简单单教语文!简单是使教学走向真实、丰满、高效的有效策略。
就语文教学而言,优化教学设计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简简单单的教学活动,却又能达成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这就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能为此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二、切入点与简简单单教语文1、切入点切入点就是一篇文章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部位。
这内容部位不仅仅局限于构成文章的主要元素——字、词、句、段、图,也可以是其它相关的内容,如文章题目、作者的思路、读者的疑问,甚至是各种学习方法……借用“庖丁解牛”喻之:文本是“全牛”,而切入点就是那“节之有间”中的“间”,只有找准了“间”,才能“以无厚入之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浅谈如何创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山东省启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并以此为载体继续推进高中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语文教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家都在积极探索语文课堂的最佳模式,也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究竟如何创设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薄的认识: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所以,我们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
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
当代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
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
二、加强备课,充分预设课堂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用在教学上,“善其事”就是保证质量上好每堂课,“利其器”即指认真备好每节课。
只有认真备好了每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上好每一节课。
花力气研究备课,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教师一方面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一方面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的实际情况。
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入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就是好方法。
教师还要搜集、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料。
因为除了教学参考书给教师提供的必要的教学资料,为了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扩大文学视野,教师还需用心去搜集和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料。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效率最大化【摘要】新课程指出: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高效化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可见,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持久性,兴趣是学生乐学、愿学的动力。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因为对语文的兴趣而喜欢语文课堂。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用语文的重要性唤醒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课程篇摘要:所谓的切入点是指解决某个问题最先着手的地方。
对于教学来说就是找到帮助学生走进课堂、理解课堂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最先着手的地方。
也就是说,一线教师要想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抓好切入点是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就从题目、作者、情境以及情感四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抓好语文课堂的切入点,如何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进行论述,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都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切入点;题目;作者;情境;情感众所周知,准确切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从以往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切入,直接选择开门见山,或者是以旧带新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很难快速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切入,要从多方面入手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论述。
一、文本题目切入题目切入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文本题目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并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打好基础。
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分析题目的习惯,以促使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了能够准确切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时,我以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都说题目是文章的题眼,请问,看到这一题目之后,你能想到什么?(2)尝试说一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3)在读题目时,你是否能感受到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组织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这节课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中,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作者:袁丹丹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3期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我们河南各级学校也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能更有价值。
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新课程标准不仅把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
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尤其是“言语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流传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越来越大。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做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是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以及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新学期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新学期,新气象,新挑战!初中语文教研组将继续本着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思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特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教研活动工作以高效课堂为主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校本教研的切入口,进一步加强时间分配模式、现代文课堂教学流程和“三进”工作的研究,强化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以读为本”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语文教育质量。
二、教研工作目标转变旧的教育模式,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注重改革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及时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教研组的整体水平。
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真抓实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鼓励教师认真、大胆实验,推进大量读写的改革进程,并尝试进行其他方面的语文教改实验。
围绕“说教材”活动、理论学习和小课题进行研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研活动,认真完成研讨专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使语文教研活动成为真正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渠道。
三、工作重点(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按照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
要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每位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一、二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下:巧设课堂“问题链”优化语文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优势,优化师生间的对话行为和课堂的活动方式,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和自我建构能力?笔者认为,优化师生间的对话行为,需从高质量的“问题链”设计入手,进而实现真正有活力的高效优质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都是主角。
无论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应该得到尊重。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呢?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探索,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我认为,当务之急,优化语文教学行为需要围绕“问题链”的设计,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巧设问题导入,优化语文教学的导入设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一个巧妙的切入口,一个恰当的问题引导,都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中;反之,则容易游离在文本之外。
教师可以基于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并巧设最佳突破口,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以《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实践为例:当时设想了两个导入:导入一:相信同学们对鲁迅并不陌生,我们在六年级学过他的什么文章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的另一篇文章。
导入二: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呢?作者对长妈妈又有怎样的深情呢?第一个课堂导入设计,教师从作者的角度引入本课,这是我们常用的课堂引入方式,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样的切入口和文本关联不是太密切,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阿长与〈山海经〉》从题目来看,这里阿长是中心人物。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鲁迅来说,她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基于以上考虑,问题的切入如何与这一中心人物直接联系起来,让学生最快地对中心人物形成第一印象,这是思考的主要方向。
所以在第二个课堂导入设计时,三个问题都指向中心人物——阿长。
并且调动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直至文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反思第【1】篇〗《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务必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__中去理解__而不仅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到达“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篇优秀的__,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会读书的学生能够把__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
”这是对概括__主要资料的人性化描述。
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齐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忙学生构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资料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__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能够透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__的题眼切入,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资料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潜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
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三、“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能够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要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要点导语: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要点一、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语文课堂不能一味追求活跃而忽视基础。
教师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又要狠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意义。
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师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2.语文课堂上不要过于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过去曾有一个阶段将背诵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抛弃。
学生如果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量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
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要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
教师要根据年段、课文的内容和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中。
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
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有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
抓好主问题的切入口,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节语文课,往往是由一个个问题来支撑整个课堂教学。
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量的无效的“问”和学生的无效的“答”在课堂上广泛存在,师生之间为了“问”而问的情况比比皆是。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主问题,找好主问题的切入口,这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下面就从主问题的切入口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从情感的聚焦点切入,设置主问题
语文教材中,很多不同文体的文章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思想。
优美的写景散文在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和文笔构思美的同时,更应让学生领悟的是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优秀的叙事抒情散文往往用最动人的故事感动人,用最真诚的情感感染人,在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浓浓的情愫里使学生体会生活的喜怒哀乐,思索人生的哲理境界。
小说是生活的影子,更是思想的宝库。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到古今中外不同社会时代的缩影,挖掘到成千上万的思想珍宝。
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可以把重点放在情景交融的体会上。
设计的问题如下:1.济南其实并不美,但作者笔下的济南却是一个令人神往、令人难忘的好地方,究竟是为什么呢?2.济南的冬天美
在哪里,请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3.这些美丽的景色能体现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设计更易让学生进入文本,走进作者,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感情,领悟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境界。
二、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入,设置主问题
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读出问题,读出自我,读出智慧。
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发散迁移,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思维品质。
如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可以抓住微型小说的特点,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结尾,然后与课文做比较,看看哪一种更好。
设置问题如下:
1.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创作结尾,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2.小说中的“洞”是人类生存的地球,其实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几类人?给我们什么警示?
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1.接下来奥楚蔑洛夫会去干什么?
2.如果他第二天去拜访将军,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加以描述。
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学习兴趣,只要老师多加鼓励,学生所发现的问题也许是我们老师都未曾想到的。
三、从文章关键语句入手设计主问题
一篇文章总有一个主旨,作者往往会用较为凝练概括的语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集中表达出来,因而阅读文章时如果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者说是关键语句,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文章观点与材料、整体与局部、开篇与结尾、线索与思路等的安排与设计,就能快速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
例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就可以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提问学生能解释“怪异现象”的“科学道理”有哪些,引导学生明白现象,懂得其成因,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
四、从文章的构思特点入手设计主问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着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体现。
所以在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以此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如《那树》一文,由树的辉煌期到树的衰败期,来看人类的一种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消亡。
可设计这样几个主问题:
1.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
3.树消失了,随着树消失的还有什么?
4.《那树》仅仅讲了一棵树吗?难道我们所追求的文明,竟是温情缺席的“文明”?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对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及人类今后的出路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反思。
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利用主问题的设计还可以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大胆思考,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问题。
勉励学生大胆质疑,向“书本”和“权威”挑战,对他们的勇气给予必要的宽容。
支持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在知识的发生阶段,不要直接给出结果,而是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语文教学通讯》 2011.2b
[3]《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余映潮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乌牛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