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有哪些误区
- 格式:docx
- 大小:4.47 KB
- 文档页数:2
中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中风(也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通常会导致脑部供血中断或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大脑组织损伤。
该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同时也对他们的家人和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护理要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风患者的护理问题,并介绍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 行动能力障碍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行动能力受限的问题。
由于脑部损伤,患者可能丧失平衡、肢体活动能力降低或完全丧失。
这给患者的生活自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日常生活自理困难中风患者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如进食困难、穿衣困难、洗漱困难等。
这些问题使得患者更加依赖他人的帮助。
3. 情绪不稳定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包括焦虑、抑郁、易怒等。
这可能是由于脑部损伤和病情变化所致。
4. 语言障碍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下降的情况,甚至完全失去语言能力。
这给与他人交流带来了困难。
护理措施1. 行动能力障碍的护理针对行动能力障碍,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 给予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以帮助恢复行动能力。
- 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以提高患者的稳定性和行动能力。
- 定期检查患者的行动能力,并根据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2. 日常生活自理的护理为了帮助中风患者克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 提供适量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患者能够正常进食、穿衣和洗漱。
- 提供助餐器具、穿衣辅助工具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自理任务。
- 积极与患者交流,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护理中。
3. 情绪不稳定的护理对于中风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问题,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缓解情绪困扰: - 与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倾听,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
- 提供积极的情绪引导,如通过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方式来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活动,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4. 语言障碍的护理对于中风患者的语言障碍问题,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改善语言能力: - 提供语言治疗,包括练习发音、语言理解和交流技巧,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语言能力。
中风(脑卒中)
中风是以实然晕倒,不省人事,口眼嗝斜,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
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补、半身不道等症状。
一、生活调护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如为闭证,头部应枕高,并偏向一侧。
2、卧床患者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单整洁平整,沾污的床单及时更换。
清洁
臀部,定时翻身,防压疮。
3、康复期患者应加强康复锻炼,适当户外活动,注意保暖。
4、消除不良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
5、高血压、糖原病患者定期测血压、血糖的变化,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如有血压、血糖的突然升高或降级,应随时就医。
二、饮食调护
1、宜食清淡之品,禁忌肥甘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与豆制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高盐饮食,戒除烟酒。
2,饮食不宜过冷、过热,进食不宜过急,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甚则引起室息。
3、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饮食以免发生呛咳。
4、中药汤剂应温服。
三、出院宣教
1、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风品性心脏病、亚急性细面性心内膜
炎等原发疾病。
2、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过度疲劳。
3、发现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中风先兆时,应当及时治疗。
4加强炼,平时常做保健体操太极拳等。
十五个脑中风误区年轻人也要知道1、每年输液就能预防脑中风的发生:错没有任何证据证实输液能预防脑中风,并且很多输液患者发生了中风。
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才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2、脑中风是忽然发生的不能预防:错一般脑中风发病前多数都有先兆,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脑卒中),表现为忽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瞧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
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脑卒中的来临,必须主动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3、年轻人不会得脑中风:错我们重症科每年都会受到20多岁脑中风的患者,30岁和40岁的脑中风患者几乎每个月都有。
虽然脑中风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年轻人尽对不是病外之人。
年轻人有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
4、只有高血压才会脑中风:错高血压患者轻易得脑中风,但却不是脑中风唯一的危险因素。
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中风,只是发病的几率要比高血压患者少得多。
5、只有胖人才会脑中风:错瘦人与胖人得脑脑中风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尽对不是不得脑中风。
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6、血压降到低了就不会得脑中风:错血压过低会使人感到头晕、乏力,太低会影响脑供血。
高血压病人应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病的病人降压目标以低于130/80 mmHg为宜。
非凡是脑血管狭窄病人,假如将血压降得过低,会使本来就已处于缺血状态的大脑进一步加重缺血,发生脑梗死。
中风病人的健康宣教指导中风,也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为了帮助中风病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健康宣教指导。
1.了解中风的风险因素:中风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
患者应了解自己的风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这些因素。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风病人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等。
适当的饮食可以减少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风险,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保持正常体重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3.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中风病人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减少中风的风险。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注意中风的预警信号:中风有一些常见的预警信号,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5.采取措施预防复发:中风病人在康复期间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包括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此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活动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预防复发。
6.与家人和社区的支持:中风病人需要得到家人和社区的支持。
家人可以提供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帮助病人恢复和康复。
社区可以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关资源,帮助中风病人重新融入社会。
7.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中风病人在康复期间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认知、运动等方面。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和改善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8.遵循医生的建议:中风病人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参与康复训练等。
同时,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风发时的10个症状血管是人体血液的运输管道,如果血管堵塞了,血液就不能顺畅流动,轻则引起各种不适,重则危及生命。
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治和保健非常重要。
中风发生有10个警报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的第一大诱因,由于它在老年人中更常见,所以随着年龄增加,脑血栓的发生率也会升高。
脑血栓发生有10个警报一定要当心。
1、口眼歪斜或流口水;例如一侧面部无力或麻木,微笑时发现嘴巴歪了,或刷牙时嘴巴兜不住水,甚至流口水。
2、偏侧肢体无力,即“偏瘫”;可分为上肢无力和下肢无力两种。
上肢无力的表现有持刀刮胡子时,突然感觉手臂无力以致剃刀落地;不能顺利使用筷子夹菜;不能系扣子穿好衣服等。
下肢无力则可表现为行走时向一边倾斜、“跑偏”,甚至有“拖腿”的动作;行走不稳、步态异常;走路时不自觉地反复跌倒,尤其转头、仰头时容易出现。
以上情况要注意进一步发展成脑血栓的可能。
3、说话不利索。
说话费力、“大舌头”或听不懂别人的话;4、视物模糊。
由于给眼睛供血的动脉闭塞,或负责分析视觉的大脑中枢受损,病人可能突然一只眼睛看不清;5、突发头晕。
这是脑血栓极为常见的一个信号,表现为头昏沉、头闷感,甚至有天旋地转、身体不稳、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觉,严重时可伴恶心、呕吐、大汗等情况;6、肢体麻木。
尤其偏侧身体麻木,往往就是脑血栓的警示;因为大脑不仅负责肢体的运动,还要负责所有的感觉,因此感觉异常也常是脑血栓的征兆。
7、爱犯困、嗜睡或者哈欠连连;比如,看平时喜欢的电视节目都能睡着,注意力不集中,哈欠不断等情况,提示大脑供血不够维持清醒,可能是动脉出现狭窄甚至闭塞。
8、头痛。
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或原有的头痛性质改变,多表现为疼痛持续不缓解,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9、呛咳、吞咽困难。
吃饭或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吞咽费力,可以伴有言语不清楚、声音嘶哑等情况;10、记忆力突然减退、读写困难。
中风护理问题及措施中风(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指由于脑血管某些局部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损害,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疾病。
中风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后果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风发病后,除了进行适宜的药物治疗外,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中风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中风患者的危险因素中风病因复杂,其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此外,中风还与心房颤动、抽烟、肥胖、饮酒过度、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有一定关联。
(二)中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1.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风患者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私密的环境,并具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
房间应有合适的温度及气味,保持安静有助于患者的休息和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
必要时,可以使用柔和的背景音乐或按摩。
2.营养与饮食:中风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营养需求的变化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康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必须注意患者的食物过程中依据病情和个人需求加工、煮熟、切碎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督患者的饮食量和质量,以避免营养过量或不足的风险。
3.躯体康复和援助性技术: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进行康复和物理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恰当的协助,如帮助患者改变体位、进行理疗、进行肢体练习等。
必要时,还需要根据个体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协助性技术,如辅助助步器、电动轮椅、语音辅助设备等。
4.药物管理:中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接受药物管理,以便控制血压、血流、血糖等。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频率和用药时间,确保患者按照医嘱准确地服药。
5.认知和情绪援助:许多中风患者在病情恢复期间会遭受情绪上和认知上的波动。
因此,他们需要受到心理援助、认知行动疗法、家庭支持等形式的帮助。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交流、关心、注意观察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
6.社交援助: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得到家庭成员、社区、医生等多方的社交援助,以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病情、保持健康的社交生活。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残疾和逝去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康复的方向。
然而,脑卒中康复评定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和医生在进行评定时格外注意。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脑卒中康复评定的禁忌症。
在进行康复评定时,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患者在进行评定前若出现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时,评定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患有严重的视力和听力障碍的患者,也需要在进行评定时特别小心,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评定的过程,导致结果不准确。
在进行脑卒中康复评定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和注意事项。
对于有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或严重偏瘫的患者,评定时要格外小心。
因为这些患者可能无法完成一些常规的评定项目,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有咽喉功能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在进行评定时也需要特别关注,避免因评定过程导致进食不慎而加重病情。
另外,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评定时也需要格外小心,避免因活动不足而导致肌肉和关节僵硬,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脑卒中康复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方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在进行评定时需要格外小心,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因评定过程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在康复评定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需要相互配合,密切关注评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回顾起来,脑卒中康复评定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然而在进行评定时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小心。
对于医生来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避免因特殊情况或不良病情而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患者来说,也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评定,密切关注评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障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认识脑中风及其康复治疗,走出康复误区摘要: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脑中风,越来越制约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现代人对于脑中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认识却显得匮乏。
因此,加强对脑中风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治疗过程的康复治疗,对于现代人应对脑中风这一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脑中风康复误区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61【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65-02基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情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时期。
然而老年人对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过程认识不足,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脑中风疾患的预防和治疗,导致脑中风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脑中风新增病例约为200万,而且还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病人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而使得患者的致残率达到80%。
研究发现,在脑中风的存活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者能够重新行走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存活者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如果没有进行积极的早期康复治疗,则会使上述两方面的百分率下降到6%和5%[1]。
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脑中风的发生、发展、治疗,才能更好的遏制脑中风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1 脑中风的损伤机制脑中风是一组突发性疾病,由于血管中出现血栓,而血栓以不同程度阻塞脑部血管,最终导致脑部组织供血不足,出现脑组织损伤,最终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
这种疾病具有四高的疾病特点: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脑血管意外可划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脑血栓是脑中风发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是脑部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龙源期刊网 眼前黑点飘动莫忽视/偏瘫患者康复要走出三误区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9期眼前黑点飘动莫忽视文/韩玉荣家住南京市的张大爷,一个月前感到眼前有无数个小黑点在飘动,过段时间又没有了,当时觉得可能是用眼过度造成的,可最近一个月来视力突然下降,到医院检查发现已经出现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倪焰主治医师介绍,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年患者,他们出现眼前黑点飘动、固定黑影遮挡等不适症状后,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如果老年人能在早期加以重视,是可以有效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后脱离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讲,人出生时玻璃体呈凝胶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50岁以后,玻璃体组织发生液化,当液化的玻璃体通过皮层孔进入玻璃体后腔时,就会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分离。
患者会感到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蚊、环形物等,这是浓缩凝胶体漂浮到视野内造成的。
当脱离的玻璃体对视网膜构成牵引时,患者会有闪电感,牵引导致血管破裂,产生玻璃体积血,患者会看见红色的烟雾。
过强的牵引还会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而一旦裂孔形成,患者就会感到眼前有固定的黑影遮挡,并且常常伴有眼前飘黑点的情况。
随着脱离的范围扩大波及黄斑区,就会出现视力下降,直至仅存光感。
专家提醒:如果患者仅仅是感到眼前有黑点漂浮,或者短时间内感觉有大量的飞蚊在眼前飘动,就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固定黑影遮挡或者视力明显下降,就可能是已经发生了视网膜脱离,需要施行视网膜复位和玻璃体切割术。
因此,老年人要特别重视眼前飞蚊等不适症状,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5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偏瘫患者康复要走出三误区文/张远翠。
中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的疾病。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包括如何及时发现中风、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如何预防中风的再次发作。
本文将探讨中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如何及时发现中风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因为及早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部损伤。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手段。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这些疾病的指标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风的风险。
其次,中风的治疗方案也是中风患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凝血、抗血小板、降压等药物来改善脑部供血,减少脑血管的损伤。
康复治疗则是通过物理疗法、语言疗法、职业疗法等手段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定期复查以调整治疗方案。
而在康复治疗方面,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与康复团队密切合作,以提高康复效果。
然而,中风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部分患者在中风后没有及时就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口。
中风的治疗时间窗口是指中风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药物治疗的效果最好。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提高公众对中风的认知,加强中风的宣传和教育非常重要。
其次,康复治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而且效果因人而异。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康复训练的不积极或者康复团队的不专业而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建立专业的康复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教育,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除了治疗问题,中风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风的再次发作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因此预防再次中风非常关键。
中风风阳上扰辩证依据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病变所导致的脑功能异常。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
风阳上扰是中风的一种辨证类型,主要表现为阳气上扰,症状多见于中风后期。
中风风阳上扰的病理机制是指中风后期由于阳气上升或痰火扰动,导致脑血管功能紊乱,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阳气上扰会导致脑部气血紊乱,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和康复。
中风风阳上扰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眩晕、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四肢无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常常出现在中风后期,患者往往已经度过了急性期,但仍然存在脑功能的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阳气上扰有关,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加以调节和改善。
在中医中,中风风阳上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辨证施治:1. 调理阴阳平衡:中风后阳气上扰,需要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恢复脑功能。
中医药可以通过草药调理和针灸等手段来实现阴阳平衡的调节,从而改善阳气上扰的症状。
2. 清热解毒:阳气上扰常常伴随着痰火扰动,需要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改善症状。
中医中常用的草药如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通过草药调理来改善阳气上扰的症状。
3. 调理气血运行:中风风阳上扰的症状往往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可以通过针灸等手段来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症状。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恢复脑功能的目的。
4. 促进神经再生:中风后阳气上扰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来改善。
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如人参、鹿茸等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中风风阳上扰是中风的一种辨证类型,临床上常见于中风后期。
中医辨证施治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清热解毒、调理气血运行和促进神经再生等手段来改善症状,达到恢复脑功能的目的。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及早诊断和采取相应的中医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脑中风有哪些误区
导语:在中风发病前往往会有许多先兆,比如中风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
人们都知道高血压容易得脑血管病,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
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血管病。
误区二:
青年人不必担心得中风。
虽然脑血管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
现在,脑血管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年轻人患中风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疾病等因素。
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仍是青年人远离中风的关键。
误区三:
中风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在中风发病前往往会有许多先兆,比如中风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
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
专家认为,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误区四: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
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