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科教学到整合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小学面临新课程----综合课程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小学面临新课程----综合课程,希望能帮助到您!未来的中小学课堂上将出现一种新课程----综合课程,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
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综合课程将占重要位置,逐步实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结构化,是新课程的鲜明特征。
根据新课程计划,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高年级设置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
据专家分析,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另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精细地分科教学,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过细的分科教学,也给师资配备带来困难,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少教师,一位教师同时兼几门课,一星期写十几个教案,有些课因为缺教师而被砍掉,致使课程计划难以落实。
近几年,重新整合学科知识、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学术性课程分科体系,在中国已建立了近百年,人们已基本认识了它们的规律与特点,对知识系统传授有较大价值,对学术性课程的继续深造也有较大帮助,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但是,要看到分科课程不适应现代科学发展与现代人成长的需要的方面,要通过设置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来弥补它的不足。
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当展,一方面使学科内部的分化更加精细,另一方面,也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综合。
专家预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王明耀张兆隆内容提要: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有优劣,以综合课程完全取代分科课程,在实践中也是不行的。
分科课程是从科学知识的整体中,选取关系紧密、性质相同的部分内容,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成一门学科,在每门学科内部都有严密的结构体系;综合课程是指把相关的学科组合起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全新的思维角度和方法,不仅从内容上包含更为广泛的知识范围,而且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较为紧密的整合。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多样化的、具有弹性的课程结构,建立起以弹性和综合性为特征、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综合课程分科课程课程综合化课程,一般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之一,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是学校教育全部活动的预定“程序”。
因此,学校的全部教学实践就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课程的价值,在于传递一定的文化,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由于具备这两个方面的必需条件,它们的功能和价值观具有比较明显的分歧,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对促进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也各有优劣。
一、分科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分类,分科课程属于知识性课程。
它的主要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助于保证学生的知识质量。
近代以来课程的发展以学科课程为代表,而学科课程是分科设置的,最好地体现了年轻一代学习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的目标,最好地满足了近代教育的需求。
分科课程虽有突出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
例如,由于各学科自成体系,各科内容难以吐故纳新,相关学科之间也缺乏应有的横向交叉和联系;又由于知识分割过细,某些学科之间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故占用了一些不该占用的教学时间。
由于分科课程存在这些缺陷,因而它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它面临着新世纪的严峻挑战。
幼儿园师资培训《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特点。
游戏对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果茨基提出游戏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建构与生成的作用,新的发展可能性孕育在游戏活动之中,可以为新的发展准备必要的经验和基础。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游戏提到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高度。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从游戏中学习”“珍视游戏的价值”。
随着对游戏的深入认识,以及游戏对儿童发展价值的肯定,游戏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
探讨游戏和幼儿园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游戏进入幼儿教育领域所必须要回答和面对的问题。
一、实践中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现状游戏与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不同。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和教学都有其本质属性。
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幼儿自己的活动。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莫尤丝指出:“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呈现螺旋状不断的扩张循环,在幼儿的自发游戏中,教师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然后通过教学开辟出心得探索和需求,使学习逐渐延伸到更广博的经验,之后再升高到知识与技能的增加,促使儿童从当前的水平进入下一个更高水平的自由游戏阶段。
”现阶段幼儿园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平行互补型: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发起的具有教育潜能的活动它们在形式、时间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独立,游戏和教学相互分离;交叉转换型:即先有教学或游戏再应用有关经验转换为游戏或教学;相互融合型:即教学和游戏的界限模糊,活动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发起,强调幼儿期生活经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强调游戏是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
刘炎指出“游戏与教学之间是分离还是融合,涉及到的实际上是幼儿园教学的‘应在’和‘所在’问题:幼儿园教学应该在哪里发生?是专门的课堂之中还是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之中?”当前的幼教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更多的是处在一种相互分离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游戏是游戏,教学是教学,游戏活动的目的不在于为儿童提供可接受的学习经验。
小学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模式的改变,许多学校开始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语文学科整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学习。
本文以某某小学为例,对这种整合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学校采取的整合措施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
某某小学采取了将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首先,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文学知识,体验文学之美;其次,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掌握社会的正确法则和道德标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某某小学在实施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时,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首先,改变教材组织模式,从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转变为“文化教材+道德法治教材”的集成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整合课程体系;其次,增加教学环节,采用结合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和学生讨论的灵活型教学模式;第三,强调创新性思维,通过新技术、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道德和法律的热情和能力;最后,搭建真实情境,利用真实教育、游戏、实训、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道德法治知识。
某某小学通过实施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语文学科和道德法治学科的融合,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了语文学科和道德法治学科的综合优势,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认知;最后,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了学生尊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义务感。
从某某小学的案例分析来看,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可以为学校带来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具有不少挑战。
因此,学校在实施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时,应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整合学科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整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优缺点及个人感想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整合课程的定义:统整课程是以课程统整精神概念为主,所涉及发展出具体有统整模式的课程形态,也就是掌握某一种核心的议题,活动来发展有一套关联性、组织性的完整学习,这是一种打破学科,含生活经验的课程。
它不只是超越了学科的范围。
二十真实生活世界的学习相连接。
分科课程的定义: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处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教学科目。
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这种课程是预先安排的。
个人感想:整合课程强调学习的知识必须与真实的世界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生活能力的培养远胜于学科本身的意义,只要孩子能够通过发现问题从而想到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举一反三,并能够用他的办法来教别人解决问题。
整合课程是一种强调连接关联的课程设计,也就是掌握某一核心的议题,通过活动来发展有一套关联性组织性的完整学习,但必须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一、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含义
1、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是以课程统整精神概念为主,所设计发展出具有统整模式的课程形态,也就是掌握某一核心的议题、活动来发展有一套关联性、组织性的完整学习,这是一种打破学科、涵盖生活经验的课程,它不只是超越了学科的范围,而且与真实生活世界的学习相连结。
2、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
二、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优缺点
三、个人看法
我认为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各有优点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应该以整合课程教学为主,让各个领域相互渗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探索、获得直接经验。
同时以分科课程教学作为协助,补充整合课程中缺少的部分,让幼儿在某领域或方面得到专业的学习与成长。
岳麓区广云幼儿园
黄敏。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作者:叶婷王春燕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06期【摘要】游戏与教学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
对幼儿园的游戏与教学进行整合,立足点是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原则是“教”追随“学”,方式是游戏与教学相互促进。
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质是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从分科课程到整合课程,它反映的是儿童观、教学观、课程观三方面的价值转变。
据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与幼儿进行有效对话,适时介入幼儿活动;挖掘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巧妙设计和开展活动。
【关键词】游戏;教学;整合;价值转变;幼儿【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21-03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有研究者提出要对游戏与教学进行整合,因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与教学也确实存在互补性和目的的一致性。
游戏可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学则增加了游戏的指向性,两者共同服务于幼儿的发展。
甚至有学者提出要以游戏的精神和态度重塑幼儿教育。
这实质上反映的是幼儿教育发生了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的儿童观、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的教学观、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课程观三方面的价值转变。
一、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1.立足点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游戏与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幼儿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但两者的实现途径有所不同。
教学更多指向将外部知识或经验内化,以使幼儿获得合乎社会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游戏则更关注满足幼儿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强调幼儿发展的主体性。
教学旨在促进幼儿有目的的发展,游戏则旨在促进幼儿的自然发展和其主动性的发挥。
〔1〕幼儿园教学以促进幼儿最优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切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而游戏是游戏者能动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整合课程的共同点
分科课程是指按照专业领域或学科进行划分的课程,例如数学课、语言课、科学课等。
而整合课程则是以跨学科的方式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尽管分科课程和整合课程在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综合性:分科课程和整合课程都是以综合和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为目标。
分科课程通过在独立学科中传授相关知识,而整合课程则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期达到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 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是分科课程还是整合课程,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分科课程通过深入学习特定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而整合课程则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应用与实践:无论是分科课程还是整合课程,都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分科课程通过实际例子和习题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整合课程则更加注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应用于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分科课程和整合课程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分科课程通过深入学习特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而整合课程则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
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分科课程和整合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有着共同点。
虽然两者的方式和形式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为了提供学生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幼儿教学方法:分科教学和整合教学(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季节教案、幼儿园管理、教研反思、计划总结、说课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nursery school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seasonal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flection, plan summary, lesson pl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幼儿教学方法:分科教学和整合教学幼儿教学方法:分科教学和整合教学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方法的您有所帮助。
小学学科教育的整合与融合发展引言小学教育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也是他们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奠基阶段。
在小学教育中,学科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学科教育常常以分科为主,各个学科之间独立存在,缺少整合和融合。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开始关注学科教育的整合与融合发展,本文将探讨小学学科教育的整合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科教育的整合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小学学科教育的整合与融合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在整合与融合的教育模式下,学科之间不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防止学生陷入学科壁垒,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例如,数学与语文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自然科学与艺术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因此,小学学科教育的整合与融合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方法一:跨学科课程设计跨学科课程设计是小学学科教育整合与融合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融入到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学科之间的关联。
例如,在一个探索自然与社会的课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观、了解地理知识、分析人类活动等方式,将科学、地理和社会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这样的综合课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又可以促进他们对学科之间关联的理解。
方法二: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另一种促进小学学科教育整合与融合发展的方法。
通过设立一个或一系列的项目,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一个关于环保的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案等方式,将科学、社会、数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方法三:教师协作教师协作是实现小学学科教育整合与融合发展的关键。
教师应该积极合作,进行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再认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类不同课程组织模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single-subject)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multi-subject)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性。
单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两种课程组织形式各有其存在价值,学科的发展呈现分化和综合并驾齐驱的趋势。
因此,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这两类课程的组织形式都不能随意彼此取代。
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
两种课程各有独特的优越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关而非对立的。
首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区分是相对的。
我们知道,分科课程包含着知识之间的某种程度的综合。
一门学科既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综合的基础之上的。
而开发出一门综合课程并将之作为课程计划的一部分之后,它也往往呈现出某种分科的形式。
分科是综合的基础,只有在深入分化的基础上,才能有较高水平的综合。
否则,综合就显得极为肤浅。
例如,古代社会的科学是综合的,但因为缺少分科的基础,它也只能是低水平的综合。
现代生命科学之所以在本世纪取得重大进步,是和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学等本身的进步分不开的。
其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孰优孰劣对两种课程进行评判。
针对不同的认识特点、发展要求和社会背景,它们各有独特的优越性。
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而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相对独立性,而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普遍联系性;分科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综合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分科课程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而综合课程则强调教学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概括地说,分科课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知识,而综合课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经验,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知识和经验都是个体发展必需的条件,二者共存在实践情境之中,构成课程组织的资料来源。
之阳早格格创做
调整课程的定义:统整课程是以课程统整粗神观念为主,所波及死长出简直有统整模式的课程形态,也便是掌握某一种核心的议题,活动去死长有一套闭联性、构制性的完备教习,那是一种挨破教科,含死计体味的课程.它没有不过超出了教科的范畴.两十真在死计天下的教习贯串交.
分科课程的定义:根据培植目标战教科死长火仄,从各门教科中采用处符合一定年龄阶段教死死长火仄的知识,组成百般分歧教教科目.依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教的形式背教死传授知识的课程,那种课程是预先安插的.
部分感受:调整课程强调教习的知识必须取真在的天下相分离,通过本质支配去办理死计中的一些问题.死计本领的培植近胜于教科自己的意思,只消孩子不妨通过创制问题进而料到到办理问题的办法,不妨闻一知十,并不妨用他的办法去教他人办理问题.调整课程是一种强调连交闭联的课程安排,也便是掌握某一核心的议题,通过活动去死长有一套闭联性构制性的完备教习,但是必须取孩子的死计体味相分离.。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导语: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常听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这两个词汇。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文将对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进行介绍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课程类型。
一、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指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课程体系。
在分科课程中,学科被分为不同的单元或课程,学生需要分别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各个学科。
分科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学习各个学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优点:1. 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概念。
通过分科课程,学生可以对每个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分科课程注重学科的细分和专业性,可以帮助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内培养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3. 有利于学生选择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通过分科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学习某个学科,并在该学科上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缺点:1. 学科之间的割裂和孤立。
分科课程往往强调学科之间的分割和独立,学生可能缺乏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过早选择学科。
分科课程要求学生在较早的时候就要做出对学科的选择,这可能对学生造成压力和困扰,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将多个学科的内容和概念进行整合和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综合课程中,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概念被整合到一个综合的课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
优点: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综合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知识。
综合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和更全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综合课程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协作,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整合课程的界说:统整课程是以课程统整精力概念为主,所涉及成长出具体有统整模式的课程形态,也就是控制某一种焦点的议题,运动来成长有一套联系关系性.组织性的完全进修,这是一种打破学科,含生涯经验的课程.它不只是超越了学科的规模.二十真实生涯世界的进修相衔接. 【2 】
分科课程的界说:依据造就目的和学科成长程度,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处合适必定年纪阶段学生成长程度的常识,构成各类不同教授教养科目.按照常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授教养的情势向学生传授常识的课程,这种课程是预先安排的.
小我感触:整合课程强调进修的常识必须与真实的世界相联合,经由过程实际操作来解决生涯中的一些问题.生涯才能的造就远胜于学科本身的意义,只要孩子可以或许经由过程发明问题从而想到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或许触类旁通,并可以或许用他的方法来教别人解决问题.整合课程是一种强调衔接联系关系的课程设计,也就是控制某一焦点的议题,通度日动来成长有一套联系关系性组织性的完全进修,但必须与孩子的生涯经验相联合.。
从分科教学到整合课程
作者:郑蓓丰
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年第01期
一、故事回放
在使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1〕前,我园一直采用分科教学模式。在使用整合课程后,我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经受了很大的挑战,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面这几个片段折射出我园教师从分科教学走向整合课程的心路历程。
片段一
在制订整合课程周计划时,A教师不知如何入手:“按照教材进度,一周有好多科学活动,那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安排在什么时候呢?”B教师建议道:“把后面的语言活动和音乐活动插到前面来不就解决了?”
分析:
A教师认为一周之中各种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平衡,否则幼儿该学的没有学到,会导致知识和经验的缺失。A教师的问题其实代表了当时我园大多数教师在使用整合课程时面临的问题,即按照分科教学的思路容易顾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而实施整合课程后该如何兼顾呢?B教师希望通过形式上的平衡来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地把后面的活动提到前面来,无疑忽视了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
整合课程强调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学习,反对将各领域学习内容割裂开来或简单拼凑。一个主题中要绝对保持各学习领域的平衡是不必要的,但在一学期的总体规划中应相对平衡各领域学习内容。后来,我们在制订周计划时强调尽可能考虑整个主题的进程和幼儿的学习状态,不把一个主题中的各领域学习内容割裂开来。这样,教师头脑中基本形成了“主题教学”的观念,这也是我园课程迈向“整合”的第一步。
片段二
观看园内教学观摩活动后,教师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D教师认为活动虽然比较自然地整合了各领域学习内容,但流于形式,缺乏知识点的支撑,显得不扎实;E教师认为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而不应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分析:
两位教师争论的焦点在于整合课程如何看待幼儿的学习。E教师的看法反映了当时我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即分科教学强调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实施整合课程时知识技能不再重要。大家在激烈的争论中逐渐认同了一种观点:一个教学活动如果没有知识经验的支撑,就不能称为“教学”。我们实施整合课程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总结和吸取其中好的经验。后来,我们对这一教学观摩活动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在强调整合性、游戏性的基础上注重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关键经验的渗透。我们发现幼儿的思维既开阔又集中,活动形式和内容既生动又充实。调整后的活动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
片段三
这是H教师的教育笔记内容摘录:我班在实施“各行各业”〔2〕的主题时生成了很多活动线索,如解放军、IT行业、房屋中介、电视导演等。在尊重幼儿兴趣的同时,我分析了这些线索的生成价值。我认为IT这类新兴行业在小城市并不发达,幼儿仅从电视媒体上获知这类名词,所以离幼儿的生活较远;幼儿虽然听说过房屋中介、电视导演等行业,但没有多少生活经验。而我园是一所部队幼儿园,部队工作人员的孩子占了三分之一。如果我们在这个主题中深入开展关于解放军的内容,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我认为在生成活动中要重点考虑幼儿的经验,否则会使课程陷入混乱和无意义。
分析:
H教师的思考反映了我园很多教师在使用整合课程几年后的创造性、反思能力和专业水平。H教师在分析课程生成线索时能结合本地区和本园的实际,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众多线索中寻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宜的内容生成新的主题,这种做法非常符合整合课程有关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课程理念。
二、教师眼中的“定格”
实施任何课程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整合课程实施过程中受到历练的教师终于明白了课程改革既不能全盘否定原有的经验或理念,又要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故事回放”最终定格在以下几个画面。
1.点“深”面“广”
整合课程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主题,但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如果不遗余力地让每个主题都生成新的内容显然有困难,也不利于深入研究和反思。所以,教师需要从幼儿的经验出发,深入挖掘主题中的“宝藏”,盘活全局。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自身的能力水平重点实施一个主题,并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生成新的内容,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打下基础。例如,大班活动室周围有一座假山,孩子们很喜欢玩钻山洞的游戏,平时也很喜欢看小虫子在泥洞里钻来钻去。根据这一情况,大班教师一方面意识到幼儿已积累了有关“洞”的经验,具备了深入开展“洞的游戏”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点,选择开展以科学领域为主线的主题活动“神秘洞”〔3〕,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2.外“松”内“紧”
在生成线索、选择主题、利用资源等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整合课程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和选择余地。例如,同样是“伞的世界”〔4〕主题,有的班级选择在“伞的创意”上生成线索,有的班级选择在“伞的游戏”上生成线索,其教学进度不是按照课程安排匀速进行的,教学内容也不是一刀切的。又如,同样是“彩色世界”的主题,有些班级生成的是“绿色食物”,有些班级生成的却是“绿色植物和我们在一起”。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能“说”会“做”。能“说”,就是教师不仅能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阐述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而且要在每学期的课程专题总结交流会上阐述自己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反思。会“做”,就是课程实施的扎实程度。班级的环境创设、平时的教育笔记和教研成果都能反映课程实施的深入程度。
3.横“剖”竖“解”
以前的教材往往有较详尽的教学设计,教师只要按照步骤实施就可以了,而整合课程给了教师较大的空间,这就使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知道如何贯彻“活动”和“整合”的理念,不知
道怎样寻找生成和发展的契机。因此,我们从细微处着眼,通过多媒体介绍、环境展示与分享、教学活动观摩等手段进行专题研究,对几个生成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总结出一些生成活动的经验。例如,在质疑中生成和发展新的线索,在幼幼互动中生成和发展新的线索,在梳理幼儿的记录时生成和发展新的线索,等等。
4.善“变”能“导”
在既定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而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内容空洞,没有激趣点;活动不深入;教师牵引过多,幼儿探索性不强,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和引导策略。“变”就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生成线索。如,同样是从“各行各业”主题中生发“海岛旅游”的主题,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幼儿复述一些旅游景点,可能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从旅游路线切入可能会引发幼儿更大的兴趣。“导”就是变换策略,当幼儿对一个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要反思其中的原因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使整合课程最终具有本土、本园和本班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周兢,张杏如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周兢,张杏如主编,《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大班(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3〕周兢,张杏如主编,《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大班(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4〕周兢,张杏如主编,《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中班(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