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暴发性心肌炎
- 格式:docx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9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恶化快,死亡率达90%以上(1)。
成人发病早期病情比较隐匿,不易引起重视。
少数危重病例,起病急骤,呈暴发性,如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致死亡,1 暴发性心肌炎的共性为:1.起病均为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2、病情迅速恶化,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为重度心功能不全等心脏受累表现;3.病理: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细胞,产生溶细胞物质,使细胞溶解。
由T淋巴细胞所介导细胞毒性物质加速心脏损害(5)。
2 诊断要点:1~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病史,伴有心脏表现,如各种心律失常和(或)心电图异常。
血液学及心脏酶系检查依据。
3 暴发性心肌炎紧急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时,病毒感染心肌后不易被局限(7),而致广泛性损害,起病急,进展快。
抢救获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合理的用药及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
暴发性心肌炎时,病毒感染心肌后不易被局限【3】,而致广泛性损害,起病急,进展快,若抢救不及时恰当,可致泵衰竭而猝死。
抢救获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合理的用药及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装。
首先,对以惊厥起病的病人要想到心脑综合征的可能,仔细进行心脏检查才能不致误诊和/或延误抢救。
其次,Ⅲ°AVB合并心脑综合征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指征,争分夺秒地安装起搏器可有效避免心脏骤停的可能,保证心搏出量,为进一步的抢救提供机会。
对严1重传导阻滞者应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炎症水肿,同时激素还可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急性左心衰的处理,患者极度烦躁时,应尽早用吗啡,可减轻紧张情绪、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周围血管和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治疗目标主要是维持患者正常心排出量以保证正常组织灌注。
尽管目前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进展非常迅速,但针对这些进展的有效治疗却非常有限。
对症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急性炎症性心肌病,其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统一,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心肌活检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暴发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胸痛、心前区压榨感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与其他心脏疾病有所不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应该高度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性。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暴发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是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实验室表现。
此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也常常升高。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另外,影像学检查在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磁共振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形态、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心肌活检是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金标准”。
通过心肌活检可以直接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坏死等,对于明确诊断暴发性心肌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心肌活检是一项侵入性检查,需要在临床上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心肌活检等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暴发性心肌炎时应该综合运用这些诊断手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暴发性心肌炎治疗方案第1篇暴发性心肌炎治疗方案一、背景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本方案旨在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以降低病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症状,降低心肌损害程度;2. 防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3.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亡率。
三、治疗方案1. 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患者应充分休息,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
(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毒感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1)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2)抗病毒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病毒,减轻心肌损害;(3)干扰素: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复制。
3. 心肌保护治疗(1)改善心肌代谢:给予磷酸果糖、辅酶Q10等药物,改善心肌能量代谢;(2)抗炎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心肌炎症反应;(3)抗氧化治疗: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减轻心肌氧化应激。
4. 并发症防治(1)心力衰竭: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治疗;(2)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生理治疗;(3)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5. 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恐惧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四、出院标准1. 症状消失,心肌酶谱恢复正常;2.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3. 无明显感染迹象;4. 患者及家属具备居家护理能力。
五、随访与评估1.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定期随访;2.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3.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024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处置措施01、爆发性心肌炎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包括收缩、舒功能减低和心律失常。
暴发性心肌炎,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起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会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
02、病因和诱发因素1、病毒性: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EB病毒等。
2、非病毒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性、药物过敏性,其中PD1x PD-L1阻断剂有关的暴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与病毒性心肌炎相近。
3、诱发因素:强烈和持久的应激。
03发病机制1、直接损伤:病毒侵蚀心肌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引起心肌变性、坏死和功能失常;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病毒继续感染其他心肌细胞及组织,同时释放出细胞因子造成损害。
2、免疫介导的损伤:病毒侵蚀组织造成损伤释放的细胞因子,一方面会导致炎症水肿,另一方面可趋化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间质中的浸润,引起细胞毒性反应、抗原抗体反应,以及炎性因子对心肌造成损伤。
04临床表现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会在数小时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或晕厥发作,甚至猝死,然而其早期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且不典型。
01流行病学:发生于任何年龄(2~82岁)的患者,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冬春季稍多发,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为特点。
02病毒感染前驱症状:以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
许多病人早期仅有低热、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可持续3~5天或更长。
03心肌受损表现:极度乏力、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头昏、食欲明显下降等。
04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或休克表现,如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焦虑不安、大汗、少尿或无尿等。
暴发性心肌炎的应急预案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虽然较低,但一旦患上该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为了减少暴发性心肌炎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危害,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暴发性心肌炎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病情评估与诊断对于暴发性心肌炎的应急预案制定,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该疾病的病情表现,包括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和相关的生化检查。
此外,还需要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尽快明确诊断,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急救处理暴发性心肌炎的发作一般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这就需要我们在应急预案中制定相应的急救流程和处理方式,确保能够及时救治患者。
这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突然发生心悸、胸痛、心绞痛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该立即向医疗机构求助,以尽快进行诊断和救治。
2. 预备好相应急救设备,譬如心肺复苏设备、心电监护仪等。
3. 在进行急救时,要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协助,以确保急救效果。
4. 必要时应该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其生命体征。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暴发性心肌炎的应急预案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快速减轻病情,控制病情恶化,同时还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药物包括:1. 利尿药。
可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水肿,提高心排血量。
2. 降压药。
可使心脏负荷减轻,降低血压,减少心肌因缺血所导致的细胞损伤。
3. 心脏保护药。
包括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等,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等作用来保护心脏。
四、恢复和康复在患者脱离危险后,还需要进行恢复和康复。
此时,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包括:1. 住院治疗。
在医院进行系统性治疗,恢复心脏功能,缓解症状。
2. 饮食调节。
患者需要避免进食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并注重营养均衡,以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
3. 心理疏导。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此时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痛苦感。
2024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要点(全文)暴发性心肌炎是致病源感染或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所致的严重的心脏炎症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风险极高。
至今为止,西方国家除了使用机械循环支持外,没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死率高达50%。
我国学者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千2017年提出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即“中国方案”,其核心内容包括机械循环支持替代强心和升血压药物;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调节治疗,而非免疫抑制治疗,并且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减轻心脏负担。
6年多来,"中国方案”在全国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同时也验证了“中国方案”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我国暴发性心肌炎病死率由过去的50%以上降低到5%左右,领先千国际水平,患者长期预后明显优千西方国家。
随着我国临床研究和救治经验的累积,特别是一些多中心临床研究及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的发表,证据链已充分建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决定将2017年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升级为指南——«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并千2024年1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
该指南提出了明确的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也获准英文全文发表。
指南的推广应用将能帮助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指南秉承了2017年专家共识,也有非常明确的创新和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指南介绍了暴发性心肌炎流行病学特点:长期以来,暴发性心肌炎被认为非常罕见,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缺少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
基千世界范围内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全球暴发性心肌炎的平均发病率为0.92~2.32/10万人年。
结合我国的统计资料和人口占比,推算年龄>14岁的成年人中暴发性心肌炎每年发病人数为3万~5万,如果加上儿童,这个数字则可能加倍。
2指南拓宽了暴发性心肌炎病因的认知:既往所认识的暴发性心肌炎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169.《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要点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包括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和心律失常。
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和毒素/药物毒性3类,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为常见。
临床上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普通急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死亡率极高。
暴发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一般认为,当急性心肌炎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很快出现严重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心原性休克,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时,可以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症早期死亡率虽高,但一旦度过急性危险期,长期预后良好。
本共识聚焦于病毒性爆发性心肌炎。
一、暴发性心肌炎的病理生理学病毒感染是急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
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1)直接损伤:(2)免疫损伤:对于暴发性心肌炎,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严重,但异常的免疫系统激活、过度的巨噬细胞极化和在组织器官中聚集所致的间接损伤是导致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二、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评估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轻度的胸痛、心悸、短暂心电图改变到威胁生命的心原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为特点,很快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循环衰竭(低血压或心原性休克)以及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通常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基本循环,或者需要机械循环和呼吸辅助治疗。
主要见于年轻人,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本病冬春季较多,长期疲劳似易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一)症状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什么是爆发性心肌炎
爆发性心肌炎是突然起病的急性重型心肌炎,它的发生一是病毒直接作用心肌,导致心肌炎;二是免疫反应,即病毒首先感染人体,在自身免疫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细胞进行攻击,产生对心肌的伤害,形成心肌炎。
一般会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内发生,最常见的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而导致的心肌炎。
即使看似轻微的感冒或肠胃炎,都可能演变成致命性的心肌炎。
爆发性心肌炎在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手足凉,肌痛等症状,至少两种。
心电图轻度异常,即主要指标中心电图改变以外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病程早期可有血清CPK,CPK-MB,GOT,LDH增高(最好检查同功酶).病程中多有抗心肌抗体(AHA,HRA)增高。
心肌炎多是因感染所造成的,所以此疾病的表现症状也会随着感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通常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心肌炎患者一般会有咳
嗽、呕吐、腹泻等疾病症状发生,也有部分患者会伴随咽痛、肌肉酸痛等疾病症状发生,多数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的两周左右疾病症状会逐渐显现。
患有心肌炎的人要注意充分的休息,不能过度劳累,还要注意补充营养,加强体质锻炼,吃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预防感冒,感冒会加重心肌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