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8.46 KB
- 文档页数:12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微观笔记本书的核心章节:预算→偏好→效用→选择→需求→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均衡→交换;技术→利润最大化,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厂商供给→行业供给→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第一章市场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
――莱昂内尔罗宾斯《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研究领域就是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通常平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与政府促进作用理论;研究方法,除了无法正视的规范分析以外,主要就是方法论分析,大量使用数学技术。
3.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我看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古典到马歇尔,瓦尔拉斯。
主要借助文字和图表,对供给(穆勒),需求(杰文斯),分配(克拉克),单个市场(马歇尔)和多个市场(瓦尔拉斯)的交换与价格决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
第二个阶段,到希克斯和萨缪尔逊,主要运用微积分。
对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进行重塑和补充。
第三个阶段,到阿罗和德布鲁,主要运用集合论和线性模型,在效用函数理论,竞争均衡和最优性问题,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均衡,投入产出分析和对策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第四个阶段,到当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展了交易费用,产权,非均衡,x效率,寻租,信息,次优,机会选择,资产定价,资产组合,跨时期分析,整体分析,和对偶分析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大大拓宽了传统的学科边界和应用领域。
4.但是,从亚当斯墨始于今,上下几百年,横跨全部微观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主题,我看看却始终只是一个,那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信条:在民主自由市场经济中,大量民主自由的、极端欲求的,追赶最小利润和最小效用的个人的集中的活动,经由价格和竞争机制调节,可以自动趋向人与自然、有序、平衡,达到最佳效率状态。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道,对于这信条证明的日趋严格和简约,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日趋明朗和准确。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内容精讲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一、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一)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2020-07-07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1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1)特别通俗易懂。
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
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
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
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
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二、成本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
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
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
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1)特别通俗易懂。
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
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
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
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
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二、成本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
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
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
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
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
3、稀缺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节约的科学,经济问题和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稀缺的普遍存在迫使我们节约。
稀缺的两层含义✹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人类满足各种需要的约束条件:✹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增长;✹稀缺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1、选择的定义✹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实践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
✹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
2、机会成本的定义✹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
如何理解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项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他使用中能够满意的选择。
3、生产可能性边界✹⑴假设✹A、资源量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 B、生产技术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C、只生产两种产品,比如,黄油与大炮⑵生产可能性组合✹在所假设的条件下,两种产品生产组合的所有的可能性也就已确定,如下表:⑷含义AAF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含义 B✹表达了稀缺规律的存在性 AF曲线把第一象限分成两个部分✹比AF曲线更远离原点的空间中的点所表示的组合,在已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W点。
含义C✹一个经济必须作出选择现实的生产,只能在AF曲线上选择一个点✹选择了B点,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作出A、C、D、E的选择。
其他亦然。
含义D 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从A—E的各点的关系来看,在既定的条件下,要增加大炮的生产,必须以减少黄油的生产为代价。
反之亦然。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如何配置资源总量,以使经济总量保持某种平衡,达到总产出和总消费的高水平与高增长;如何保持高就业率✹如何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或低的通货膨胀率;✹如何保持经济总量的对外平衡,包括进出口平衡与稳定的汇率。
1、需要---一种商品的需要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5、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7、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0、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1、预算线---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别经济单位的决策构成行业和市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假设定义分析框架经验研究结论;同时经验研究又同时作用于假设市场和行业的区别:行业是生产一类相同或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行业是作为市场的供给方出现的。
基本假设:理性人,产权明确和信息完全。
经济模型: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又称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表达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
经济理论具有局限性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价格分析(prizeanalysis)有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1,分析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3,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市场:买者和买者的集合以及由此构成的引起买卖的可能性。
市场的范围:市场的价格:(计算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第二章:供给曲线:对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市场上能够得到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供给的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决定的其表现为整条曲线的移动(影响供给的有:相关原材料价格变化,技术变化,政策因素和自然因素)供给量的变动是由生产价格变动引起的,其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曲线:对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曲线是由非价格因素决定的,其表现为整条曲线的移动(影响需求的有:相关替代品的价格变化,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预期)需求量的变动是由生产价格变动引起的,其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市场的均衡出清,剩余市场机制总结:1,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价格水平,2,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市场会自动调整直到从新回到均衡,3,自由市场是市场机制有效的前提。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在接触微观经济学这门学科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济世界运行规律的神秘大门。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相互关系。
它试图解释这些个体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探讨了消费者的偏好、预算约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选择商品和服务来达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这就是所谓的需求规律。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其的需求量会增加。
这是因为消费者在面对价格下降时,会感到自己的购买能力提高,从而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并非仅仅取决于价格,还受到收入、偏好、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可能会倾向于购买更高质量、更昂贵的商品,从而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而消费者的偏好也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比如,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健康食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生产者方面,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企业的生产决策、成本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在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生产函数描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而成本函数则反映了企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果也各不相同。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时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者,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微观经济学(1-7章)第一章引论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3.需求曲线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②需求斜率:负值。
右下方倾斜③函数表达式:Qd =ɑ-ß·P (ɑ、ß为常数,且ɑ、ß>0。
)4.供给曲线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②供给斜率:正值。
右上方倾斜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 = -δ+γ·P (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
反方向变动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
同方向变动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微观经济学阅读笔记《微观经济学》--范里安1.弹性理论与供求平衡;i.需求的定义: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ii.构成有效需求的两个要素:A)购买的欲望或需要;B)支付能力;Iii. 分类: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Iv.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推导:2.需求交叉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3.富有弹性:也就是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1,这一类商品价格变化时,引起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价格变动为1%,那么需求变动将超出1%。
也就是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明显。
4.单位弹性:也就是弹性系数绝对值等1,这一类的商品价格变化时将使需求量产生同程度的反方向变动。
价格变动1%,那么需求也为1%。
5. 缺乏弹性:弹性系数绝对值小于1.价格波动对需求影响较小。
价格变动1%,需求变动小于1%;6.完全弹性,弹性系数为无穷的时候称没有主观客观区别,随市场的销售,如同一质量的玉米,大豆;7.完全无弹性,弹性系数等于0,不管价格的变动,需求是不变的,如食盐。
8.供给与供给量:i.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供给量的总称,这种不同价格时相对应的不同供给量总称为供给。
供给量和供给的区别供给是在各个可能价格下,供给量是在某一价格下,供给变化会引起供给量变,供给量变不一定引起供给变化。
9.政府补贴或税收的影响,一般可能已知补贴或税收求均衡的价格和均衡量。
i.10.如果供给完全无弹性,课税将全部向生产者征收。
11.需求、弹性与收益。
12.吉芬商品、低档商品、正常商品、奢侈品等的定义与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i.低档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方向呈相反方向的关系;ii.正常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方向呈相同方向的关系;iii.普通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方向呈相反方向的关系;iv.吉芬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方向呈相同方向的关系;v.奢侈品: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13.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此时供过于求,差额部分由政府购买;14.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是限制某些行业(垄断行业)的价格上涨,但是此刻由于小于需求,可能会产生排队购买和黑市交易,政府不得不采取配给制;15.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计算,福利变化。
微观经济学的读书笔记微观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1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在探索微观经济学的世界中,我如同一个探险家,不断挖掘着其中的奥秘。
这本书带我领略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让我理解了个人决策如何影响整体经济。
它从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到市场竞争,逐步构建了一个细致入微又井然有序的经济学体系。
首先,我对供需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价格的基础。
我认识到,需求的强度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还受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品牌偏好以及口碑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供给的波动则由生产成本、资源可用性以及竞争状况等因素引导。
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供需关系是掌握市场运行的关键。
其次,我了解到价格机制如何引导资源配置。
价格反映了市场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求状况,它引导着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当价格上升,供给会增加,需求会减少;反之,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这种自我调节的力量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此外,我还学习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竞争能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实现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动态过程使得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帮助我理解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原理。
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我们的决策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而理解这些影响,将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更好地享受和参与这个经济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2标题:微观经济学导论——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作者:__X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个体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体经济的科学。
*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生产与分配、消费者行为等。
通过阅读*,读者将能够理解市场经济中个体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体经济,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影响市场运行。
一、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个体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体经济的科学。
其核心在于理解市场如何运行,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影响市场运行。
《微观经济分析》读书记录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在《微观经济分析》作者首先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及其决策行为的理论体系。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分析个体的决策来理解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系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需求、供给、价格、生产、成本、收入等方面。
在需求方面,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收入、价格、偏好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的形成,以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如何进行生产决策以实现最大利润。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利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来源、分配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微观经济分析》这本书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的介绍,使读者对微观经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1 消费者行为在开始阅读《微观经济分析》时,我首先被第一章“消费者行为”所吸引。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消费者行为。
它强调了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做出购买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整个经济的供需平衡。
该部分阐述了消费者的基本偏好和对商品与服务的选择行为,详细介绍了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各种因素,包括个人喜好、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等。
这一部分强调了消费者的选择往往不是简单的、理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决策过程。
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或产品的忠诚度可能受到其口碑、广告、促销活动和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一部分也讨论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收入状况如何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消费行为的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这一章提到了几种模型如消费者的生命周期模型和生命周期购买阶段模型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这些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消费者在不同阶段的消费行为模式以及他们如何做出购买决策。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宛如一扇窥探经济世界微观运行机制的窗户。
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妙和奥秘的领域。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核心概念。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上升,数量也会增加;反之,当需求减少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下降,数量会减少。
这一简单却又深刻的原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当某种水果突然受到大众的喜爱,需求急剧增加,其价格往往会上涨,生产者也会相应地增加供应。
消费者行为理论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部分。
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下,通过权衡不同商品的价格和效用,来做出购买决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新增商品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吃第一块蛋糕时觉得无比美味,但吃到第三块时可能就觉得没有那么享受了。
在生产理论方面,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成本和产量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在此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例如,一家工厂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如果边际成本超过了边际收益,那么继续扩大生产可能并不是明智之举。
成本理论让我们明白,企业不仅要关注显性成本,如原材料、工资等,还要重视隐性成本,如企业家自身的投入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提醒着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充分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损失。
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众多的小企业无法对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接受市场价格;而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垄断企业则能够凭借其垄断地位控制价格和产量。
微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则为我们分析企业之间、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和产量决策往往是一场复杂的博弈。
在收入分配理论中,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根据其在生产中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1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1步,正在这类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低级竞争,乃至卑鄙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用行政手段限制乃至制止价格竞争是成心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1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1.经济学是研究甚么的?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何要推荐这1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3:1)特别通俗易懂。
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1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
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应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甚么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怎样用,才能到达最优化。
一样是1000块钱,怎样用,能使效益最大。
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
要说复杂目标,人这1辈子,怎样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本钱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样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样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本钱1、第1个概念:机会本钱甚么叫机会本钱?资源有多种用处,当把它用于1种用处时就要放弃其他用处,这类所放弃的用处就是用于某种用处的机会本钱。
2、第2个概念:比较优势由机会本钱可以引出另外一个概念——比较优势。
作甚比较优势?就是干同1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讲,机会本钱是不1样的。
还有1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益于双方。
3、第3个概念:边际本钱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
生产要素增加1个单位,那末,产量就会跟这变化。
比如,运输公司多买1辆车,就可以多挣200人的票钱。
前头叫边际本钱,后头叫边际收益。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苏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3、供给、需求和价格除本钱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
知乎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以下是笔者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1. 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和,市场供给则是指所有生产商或销售者提供这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市场上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即当需求高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降。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再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当边际效用递减时,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意愿会减弱。
3.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它们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影响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例如当劳动力价格上涨时,生产成本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4.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是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通过征税、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外部性。
5.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某一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在某个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供给和定价等手段来获得高额利润。
政府可以通过打击垄断行为、加强监管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竞争。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笔记和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当然,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刻的学科,还有许多细节和深入的研究内容,读者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翻开了微观经济学的书籍,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济世界运行规律的神秘之门。
这门学科不仅揭示了市场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还为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微观经济学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核心概念。
需求是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供给则是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价格作为调节需求和供给的重要因素,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跌。
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当某种水果在季节交替时供应量减少,而消费者对其需求不变甚至增加,价格往往会上涨。
消费者行为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商品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量逐渐减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不会无限制地购买同一种商品。
比如,在购买巧克力时,一开始吃几块会感到非常满足,但随着吃的数量增加,满足感逐渐降低,甚至可能会感到腻。
生产者理论同样引人深思。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会先增加后减少。
这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比如,一家工厂在增加工人数量时,一开始产量会大幅增加,但当工人数量过多时,由于管理难度加大、工作空间拥挤等原因,每个工人带来的产量增量会逐渐减少。
成本也是生产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短期内,一些成本是固定的,而在长期内,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
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的成本变化。
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
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1。
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感悟: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你的智慧高低就体现在你的权衡取舍是否为你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如文中所说,当人们组成社会时,面临了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典的权衡取舍是”大炮与黄油”之间。
在我看来,所有的权衡取舍都会使得自身的利益受到损伤,无法避免,无法这样的现状,但我们可以做到在未来回首时并不会悔恨,并且认为自己这样做才是获取最大利益的正确途径。
另一个社会面临的权衡取舍是效率与公平。
当今政府注重社会公平,兼顾效率。
但试问真的做到了公平吗,貌似有点难,只不过在那么大的差距间前进了一丁点;而效率就更难说了,倘若流水线式的生产真的会有效率,但从质量上并不过关,又何来效率之说呢?那么就只能看社会是如何决断的了。
人们做出决策时的权衡取舍决定了未来自己坚定的方向,经济同样是这样.你如果在对经济做出正确的取舍,相信收获也是多多的。
比如面对不同的股票,按照股票前期的波动,自然地你需要取舍选择哪只股票,如果做好了,你也就可以收获很大的利益。
1。
1。
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感悟:可能自己那么多年并不在意,只把它当成一种任务,一种义务,却忽略了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就像文本中提出的问题--—考虑是否上大学的问题。
如果非要计算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突然发现放弃了许多的东西,不知金钱还有时间等等。
可是有时候又无法分清这些成本真的是为了上大学而放弃的吗?那么我们就会迷茫了,但转念一想就算有些不算,我们为了上大学放弃的东西实在太多,它的机会成本有时确实让人后悔。
我们的内心肯定会在未来知晓我们现在决策的机会成本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所以在经济决策方面你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就更加值得斟酌,万万不可大意。
1。
1。
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感悟:在经济学家的假设下,人通常是理性的。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导言经济学研究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消费的社会科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如何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相互影响。
市场经济众多企业与个人分散决策。
计划经济中央当局做出生产,消费的一切决策。
“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管理和驾驭追求个人的力量实现社会良好目的的方式。
市场失灵当个人追求自我利益时并非促进了社会整体利益而实际上会对社会利益造成损害。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的上升和下降。
经济增长经济体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第一部分什么是经济第一章第一法则个人选择经济学的几条原则①资源是稀缺的资源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一切东西。
经济学中的资源土地,劳动(工人可提供的劳动时间),资本(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制造用生产性设备)和人力资本(教育程度和工人劳动技能)当资源不能最大限度满足所有生产性需要时,资源是稀缺的。
稀缺资源自然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和原油),人力资源(劳动,技能,智力)②得到某些东西的真实成本是放弃一切机会成本放弃备选方案的损失③有关“多少"的决策是在边际上做出的边际分析比较某种行为增加或减少一部分的成本和得益。
④人们通常会寻找机会来改善自己的处境个人选择相互作用的几条原则①贸易可以增进福利通过分别从事不同的贸易和工作,每个人得到的都比他们自给自足时多。
贸易增益来自于任务分工(专门化)。
当每个人专门从事一项工作并且相互进行贸易时,经济整体可以生产得更多。
市场使得专门化变成可能一个人知道他能够在市场中找到他想要的产品和劳务,他愿意放弃自给自足并愿意从事专业工作。
②市场会走向均衡③为了实现社会目标,资源应当被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当一个经济达到一切机会都被利用,不损害一部分人的福利就无法改善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的时候,就实现了有效率状态。
当经济运行有效率时,在可被利用的资源数量给定的情况下,来自贸易的增益也可能是最大的。
公平与效率之前存在平衡取舍问题,促进公平的政策通常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反之亦然。
微观经济学笔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或小规模组织如家庭、企业、市场、社会等行为和经济结果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际制度下经济进行的过程。
这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研究宏观视角无法得到的实际细节。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包括对几种不同的个体的行为做出假设,以便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个体的决策过程。
这些行为直接反映出个体的判断力、利益和期望。
其中的行为假设有简单的有限的理性模型、确定性的行为模型、社会行动和博弈论模型等等。
有限的理性模型,表明个体已经具有明确的概率对结果具有选择性。
确定性模型下,个体将结果分解为期望值和无期望值,以便进行更精确的概率分析。
而社会行动和博弈论模型则聚焦于两个或更多个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博弈以及应对策略。
微观经济学假设个体为持续、逐利的一方,也就是说,他们会寻求短期利益,追求更多的利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可能会采取有效的决策和政策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益,并获得最大可能的收益。
微观经济学还指出,当个体在另一方面可以获取最大可能收益时,他们也会面临风险,这就是所谓的“风险偏好”,即个体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可以用不同的比例来衡量。
实际上,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学在市场价格水平和效率范式方面的研究。
它着重于认识到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个体的行为影响了市场的运行结果。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提供了有关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市场运行的研究,从而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市场动态及其影响。
因此,微观经济学能够为政策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指导,通过分析政策决策对市场结构及其结果产生的影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政府可以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内活动的影响,从而确定一个更适合消费者的市场价格结构。
此外,微观经济学也可以对政府政策的不同效果进行研究,以便找出政策调整不同政策效果最佳的途径。
总而言之,微观经济学可以提供更好的理解市场结构、行为原理和政策背后的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经济决策。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总结下面是我读曼昆微观经济学所做的笔记以及感受:曼昆经济学是一本特别好读的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浅显易懂、少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更绝的是,曼昆善于使用案例,将知识方方面面融于一个案例后再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轻轻松松读故事中将读者引入经济学宝库中。
在读曼昆微观经济学过程中,不断和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对比,真是感慨不已!我们的经济学家喜欢将问题搞得复杂化,提高一门学科的壁垒,这完全是自杀之举!试看如今我国经济学界,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理论上老是拾欧美经济学家的牙慧,实践上老是在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来别国学说,我们经济水平又怎么能非常有效的发展呢?当下,经济学界要摒弃门户之观,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并向国外推广,让我们的智慧造福全人类。
第一章里,曼昆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十大原理,从中有很多其他学派的影子。
原理一:人类面临权衡选择。
这一方面是人们有偏好,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资源稀缺性决定的,不能什么东西都可以据为己有。
原理二:要考虑机会成本。
这也是经济效益和会计效益之间的区别,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仅仅考虑总量是不够的,边际量是变动量,动态看待整个经济运行才可以找到平衡。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当然有正负之分,这也就存在积极和消极反应,微观主体行为也就在我们眼前了。
原理五:贸易可以增加我们的福利。
比较优势观点支持此种看法,互通有无也是中国智慧。
原理六:市场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斯密的看不见手已经尽人皆知,市场中的确蕴藏非常强大的能量。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家永恒的争论话题,当然两者既然存在都有其经济意义,不管是何种影响。
原理八:一国经济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也就是生产力。
原理九:货币过多发行引起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固然有货币的因素,而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小觑。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
通胀和失业貌似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则描述了经济学家的双重身份,这也牵扯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通过观察理论再观察,提出一定的假说,再通过式子或者图表表达出来,形成观点或理论。
这用到的是实证分析,就是描述这个世界到是什么样子,不涉及评判标准。
而当经济学家变成政策建言者,身份发生变化,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带有一定利益代表。
这也就是规范分析,提出一个标准来评判,企图描述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三章强调贸易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所谓的绝对优势,就是在生产成本上取得优势;比较优势,则是从机会成本上取得优势。
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实现分工则是比较优势的结果。
第二篇中有三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供需定理、弹性和政策制定。
供需定理是经济学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原理,我猜测,所有的经济学现象最终都可以通过供需这两者来解释。
供需这两种要素就好像矛盾的对立统一两方面,不可或缺,又可以产生相互作用。
要想明晰供需定理,必须从图表入手。
先谈一下概念,供给和需求都是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可以提供或需求的数量。
影响供给和需求的要素非常多,影响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要素也非常多,一定要记得:量的变动是价格导致的。
弹性是是衡量供给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学习弹性必须结合公式和图形,这样才可以有比较清晰地印象。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动比例?q(q2?q1)/[(q2+q1)/2] ??价格的变动比例?p(p2?p1)/[(p2+p1)/2]需求价格弹性可以其分为五类:45?供给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类似,不再赘述。
同时,曼昆认为,只要对经济进行干扰,供给和需求就会偏离平衡位置,从而引起经济活动中的低效率。
所以,曼昆从税收归宿、价格上下限等方面分析这一问题,深思。
第三篇里介绍了市场和福利,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市场对福利的影响以及福利对市场的影响。
本篇也是分为三章内容讲述,理论方面的东西比较少,使用倒是占了主要篇章。
作为学习的补充,把福利经济学认真看一遍是很有必要的。
第七章里阐述了市场效率问题,在这里,曼昆用总剩余的观点来看市场效率,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则实现市场效率。
首先我们要知道两个概念: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文字定义来看,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得减去成本。
图形更为直观:总剩余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总剩余=买者评价—买方支付+卖方收入—生产成本=买者评价—生产成本市场最有效率也就是使得总剩余最大,这也就是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总剩余是最大的,没有无谓损失。
以此种分析作为工具,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效率,可以判断一个市场行为对社会总剩余的影响,继而为政策者提供意见。
第八章叙述了税收对总剩余的影响。
比较经典的一种提法,税收就好像在供求线之间打上一个楔子,阻碍了市场达到有效率的均衡状态。
具体直观的还要借助于图形:关于贸易问题,对外贸易总的来说肯定可以增加一个社会的总剩余,而价格不同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有不同的影响:开放市场后,p上升,生产者有利,消费者不利。
当然,有赞同贸易亦会有反对者,反对者理由也相当多,从经济层面到政治层面也层出不穷。
第四篇讲述了公共经济学,这也是市场看不见的手抽筋的一个原因。
市场失灵是一个研究的热门话题,当前经济现象也吸引很多经济学家的眼光去研究市场失灵的原理以及对策。
此篇也是分成三章,从理论和政策上来分析公共经济学。
先从最后一章,也就是十二章美国税制谈起,这一章真是让我看到了美国人的税收观念超乎想象。
富兰克林说过,在美国只有死亡和纳税是永远逃脱不了的,这当然也是政治机器得以良好运转的经济基础。
美国主要税收来源是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支出集中在转移支付(尤其是对低输入者的实物或货币转移支付)、国防(战争史解放生产力一种极厉害武器)和医疗。
而曼昆认为,收税固然可以有其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支撑意义,但从经济层面来说,税收肯定会带来无谓损失,导致总剩余的浪费。
同时,要让税收真正起到设计者当时所设定的目标,必须认清税收归宿是谁,若南辕北辙应及时调整。
第十章谈论了外部性的问题,在高氏版本的经济学中将外部性归为市场失灵四大原因之一。
所谓的外部性,就是一种经济活动给外部造成的影响,若给外部造成的社会成本大于个人成本时,就是负的外部性。
和之相反,则是正的外部性。
对于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曼昆列了如下几点:政府管制,开征庇古税,许可证制度,炭税。
还有著名的科西定理,产权确定也是可以解决外部性的。
十一章里谈到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问题,这些概念的确立建立在竞争性和行为及产业组织。
经典市场结构四划分法,就是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
在我看来,这四个市场结构如何用图表的形式将其画出来,并可以分析市场力量达到均衡时的成本和收益,是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
在第五篇开篇之前,曼昆在第十三章详尽阐述了生产成本的相关概念。
在这里,我们必须将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分开,这也是造成很多非经济学人士通常误解的一个认识:既然市场最求利润为零,那还要实业家干什么?首先,必须要强调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包含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没有计算机会成本)再者,经济学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在现金上可以获得多少,而是研究这个资源在你这位市场主体使用下能否达到有效率的使用,这个当然要将机会成本计算在内。
成本分为好多种:边际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可变成本,不变成本。
而这几种成本在图形上的关系也是要掌握的,尤其是边际通过平均成本的底部问题,值得注意。
如图:就长期来说,长期来看,lac随着q的变动会有不同的变动,我们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种:规模经济减少规模不经济 lac随着q的增加增加规模受益不变不变在第十四章中,曼昆讲述了完全竞争市场的成本和收益,并阐述了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形成。
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不再赘述,一般人都可以说出来,这里还是这幅图来表述:停业是一种短期行为,在a点时,所得连平均可变成本都无法满足,那么生产下去也就没有意义,此时形成了停业点。
推出一个市场则是长期行为,在a点形成,因为不存在经济利润也就不会有新的企业进入,形成了长期均衡。
当mr=mc时,利润最大,也是企业决策所要达到的点。
接下来,书中论述了垄断这种市场结构。
在我们学习的产业经济学中,垄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关于垄断产生的原因、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曼昆认为垄断产生有如下三个因素:垄断资源,政府管制,自然垄断(单个企业提供【篇二:微观经济学读后感】寒假作业:读后感《经济学》,作者:斯蒂格利茨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经济系国贸10-1刘磊学号:10575101经过这一个假期学习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我觉得现在的市场经济还是很人性化的,从它的五个重要的概念就可以轻易的体会到。
这五个概念分别是:取舍、激励、交换、信息和分配。
这五个概念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人或企业的选择、商品经济对你的激励、人和人之间的物品或价值交换、人们对市场关注的信息、市场如何把经济分配给社会成员。
首先是取舍。
取舍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稀缺性”,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选择,因为市场上的有的东西是我们不能负担得起的,所以“选择”和“稀缺性”在这时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个人的选择会涉及到取舍,每一个人多得到一些东西就意味着他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追本溯源,选择和取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资源”,现在市场上面临着各种资源稀缺,也和我们的收入有直接的联系。
用书上的一句话总结就是“不存在免费的午餐。
若想多得到一种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东西。
稀缺性意味着取舍乃是生活的基本事实。
其次是激励。
这在现在的市场和人们的生活当中是最普遍的。
例如:商场的促销活动、抽奖活动,还有饭店的免费赠饮、送返券等等。
其实激励是跟取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人们面临一种选择时,人们的往往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得一种东西,而这两种东西对人的激励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一个人想买雪糕,一种是价格便宜,但是味道一般;另一种则是价格稍高,但是味道很好。
这时,这两种雪糕分别从价格利润上,还有人们对味觉的要求上给人们以刺激激励。
所以人们在作出选择时,激励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是交换。
在很早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同意的货币时,那时的市场就是通过交换来完成的。
比如:一个屠户有肉想得要布;一个卖布的有布打但是他想要蔬菜;一个卖菜的他有菜但是他想要肉。
那么他们就能过互相交换,同时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内涵是承认自愿交换对双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