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237.7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电力教育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历史沿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时新设立的一个专业,其范围涵盖原来的铸造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塑性成型专业、热处理专业等。
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原来老专业口径过窄、适应性不强的状况。
原来的铸造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塑性成型专业、热处理专业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前苏联按照“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成立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专业设置过窄、培养模式单一、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教育部对上述专业进行了合并和调整,以拓宽专业面,加强学科基础,培养出满足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
由于原来的铸造专业、热处理专业比较接近材料类专业,调整前有些学校将其划归材料类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塑性成型专业比较接近于机械类专业,有些学校则将其划归机械类专业。
由此造成了有的学校将调整后的新专业划归为机械类专业,设在机械学院;有的学校将其划归为材料类专业,设在材料学院。
二、目前存在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厚基础、宽专业是我国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
在目前工厂企业和社会的专业人才培训功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学得过少,而毕业后又不能接受继续教育,就很难承担用人单位的工作。
因此许多学校在拓宽了专业面的同时也设置了专业方向。
我们收集了国内36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人才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按照大类专业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按照大类专业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的学校数量在所统计的学校中约占16.7%。
其中多数为研究型大学,这主要和这些学校以培养科学研究型和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主有关。
对这些学校来说,学生就业的问题不突出。
所谓按照大类专业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就是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或机械工程大类专业一级学科打基础,学生不仅学习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而且要学习该一级学科所包含的其他二级学科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尤其是公共基础课完全是相同的。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初国凯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5期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接下来详细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引言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根据企业现场的生产流程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有机结合;是以应用为中心,一方面大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将所有课程有机关联起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本科毕业生在生产企业的声誉,为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国内外研究现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十分注重对于工科人才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日本的筑波大学推出的筑波模式,旨在以学科、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推出了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MIT模式;英国牛津大学创新性地将艺术和科学融合到一起,提出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即牛津模式;加拿大以纽芬兰大学为首的众多高校,提出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本科四年的基础学习,同时还要拥有两年实习经历,才能达到毕业条件。
国外高等院校在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时,重点在于将文、理科融为一体,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国外高校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诸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高等院校,陆续增加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支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或导师的课题研究中。
国内高校一直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实践教学在不断改进中。
一些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试行模式。
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材料成型教研室注重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是?引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正在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荆楚理工学院新开设的工科专业。
作者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保障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针对专业型、职业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根据社会岗位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技能的要求,结合制造业发展与技术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较好的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体系为了适应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和市场对生产一线“工程师”的需求,通过加强各实践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按照培养工程素质和渐进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工程师培养为目标,构建“课内实验、综合实践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项目”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1]。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课内实验、设计实践、工程训练、科技实践、毕业设计等进行模块化构建。
1. 课内实验模块对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讨论,去除陈旧的、重复的内容,增加新的方法及实验内容,尽可能实现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整合传统实验,在新版教学大纲中设置一些具有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特点的实验项目[1]。
2. 设计实践模块包括机械测绘实践、课程设计和机械类软件实训。
在方案设计、性能设计、系统设计中充分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现代设计技术。
3. 工程训练模块包括传统加工(金工实习)、数控加工、材料成型等技术实践。
在传统成型与加工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训练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技能。
4. 科技实践模块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引导学生健康个性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实践,增长和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把学生参加科研立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作为培养和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秦升学,刘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7期秦升学,刘杰(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10)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类老专业的工艺及设备内容。
笔者通过调研与总结现阶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阐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总体思路,强化了专业主干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较为科学地解决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特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16-02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qx2013221),山东科技大学特色名校建设资助项目通讯作者:刘杰(1978-),男,河北衡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一、前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进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类老专业的工艺及设备内容。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4年,经历了独立招生与大类招生的变革。
同时,专业建设也在不断摸索中稳步前进,专业招生人数、生源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定位,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如何构建,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制定完善的适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使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本专业教师广泛调研国内同类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分配等情况,并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
浅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机械、冶金、汽车、电器、电子等行业已经从原来需要金属压力加工、焊接、铸造等单一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转变为更迫切地需要从事材料加工、成形工艺与模具、成形设备、自动控制及具备与此相关的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1998 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 设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的本科专业(以下简称成型专业), 多数学校实现了由锻压、模具、铸造、焊接等各热加工单一专业建设转向新的成型专业的建设。
新的成型专业培养的人才比原来单一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理应更合理、知识面更宽, 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应更好,适应性应更强, 能充分体现面向我国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应用型综合技术人才的特点。
但是在目前各学校实践的结果来看, 由于该专业原来的基础不尽相同, 不少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老专业的框框, 而只是在老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
存在着专业教改的总体目标不够明确, 没有从根本上重建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缺乏层次, 不能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拓宽口径与保持专业特色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应用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教育、教学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一)确定成型专业定位的原则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紧缺的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校需要重新确立专业教育、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成型专业作为一个在老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 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确定自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 是专业教学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定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首先要考虑所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市场需求。
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摘要: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简称“材控”)专业是面向制造业的主体专业,以材料为加工对象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兼具机械与材料特征的特殊性,其中材料科学为专业的基础知识,而成型工艺设计及成型产品质量控制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
同时,近年来以3D打印、机器人焊接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材控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一方面面临着原有工科的承续,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材料成型;控制工程;能力培养引言当前,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兴起,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大批善于用新思维、新思路和新办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
特别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更是面临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1存在的教学问题笔者所在的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学校聚焦湖北省产业创新重大共性技术需求,建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工程等新生工科专业,建成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完善了产业学院组织架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学校也提出要积极组织、推进传统专业根据新经济、新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改造升级。
为实现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材控专业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要求存在差异,学校教育落后于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材控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主要围绕传统的铸造与焊接工艺与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滞后。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一、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的加工、成型、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是制造业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培养具有高超技能和深厚理论基础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二、人才培养措施
1. 强化基础课程设置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础课程应包括材料学、机械原理、控制理论、热力学等。
2. 突出实践教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应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的比例应不少于总学时的 30%。
3.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学校应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强化国际交流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与国际接轨紧密的学科,学校应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派遣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结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该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一、实验内容更新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往往局限于基本的材料性能测试、制备工艺等方面,内容相对陈旧。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实验内容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将最新的材料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例如纳米材料的制备、光电材料的性能测试等,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到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注重实践操作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执行实验操作,缺乏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向、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培养其实验设计和执行的能力。
可以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与产学研结合材料科学是一个高度应用的学科,产学研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产业界的实际问题或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验资源,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引入现代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对于教学的改革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虚拟实验、仿真实验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其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重复性。
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案例和实验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
五、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在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0神州教育应用型本科材料成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韩蓉 王妍玮 邓佳玉机械工程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摘要:结合目前市场对创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突出实践性、创新性。
对应用型本科的材型专业人才培养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新增专业。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和成型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促使材料成型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哈尔滨石油学院创建于2003年,始称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并更名为哈尔滨石油学院,是一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学校。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于.2014年从机械专业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分离前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具方向。
根据学校定位和就业前景,材型专业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具备从事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相应实践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务实作风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方法,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在材料加工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装备设计制造以及相应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材料成型专业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材料检测及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基础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材料成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主干学科是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与实践——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作者:尹喜云,刘清泉,储爱民,等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尹喜云,刘清泉,储爱民,刘俊成(湖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要从政策法规、认证评估、社会需求、实践经验中寻找充分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要满足思想政治性、专业性、适应性和发展性要求,并符合学术立法的程序。
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了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质量结构定位和毕业生预期成就定位。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目标依据;目标要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确定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其本质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反映了一所学校办学定位、层次类型、服务面向、特色优势、办学思路、指导思想等核心内涵,体现教育的价值取向[1]。
无论是本科专业学位授权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还是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培养目标都是考察的要素(重要的观测点),也是考生选专业、社会选人才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大体一致,呈现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景象:有些高校专业目标不清晰,依据不充分;有些高校脱离实际,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照搬照抄;有些高校确定或修订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严格的制度程序,随意性大。
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
因此,明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要求、程序,对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教育是培养人的大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人才培养的艰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的是教育的地位和责任;本科教育处在特殊的教育阶段,上承基础教育,下接研究生教育,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实践中,都必须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论文长三角地区作为加工工业兴旺地区, 随着社会的开展, 它逐渐变为与海外国家联系的枢纽, 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主力, 长三角地区十分重视模具的开展, 毕竟模具技术的上下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上下。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 长三角地区的开展日新月异, 但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却跟不上, 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开展的脚步。
要想培养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应用型人才, 我们学校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方针, 不断改革创新, 优化课程体系, 结合当地资源条件, 提高办学质量, 把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作为最终目标。
经过研究分析, 我们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制定培养目标及方案。
我们首先要深入市场, 调查出企业需求的模具人才类型及其要求。
对于不同的岗位, 培养过程与目标各不相同。
我们在了解的根底上, 要请相关的专家学者, 帮助学校教务部制定培养方案, 包括根底知识的构造, 学生自身技能培养, 教学方式方法等指标,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那么。
除了相关的专家学者, 我们还需要到一线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参与教学方案的修订, 让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应用, 更加符合模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此外, 我们也要集思广益, 邀请兄弟院校的方案制定者对本校方案进展评价, 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特点, 取长补短。
2.完善课程构造, 改革创新。
修改当前专业知识体系, 重点研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架构,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那么, 注重能力的培养, 不能止步于理论知识的灌输。
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包含理论与实践, 且偏重于实践, 实践内容包括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与企业结合培养等, 让学生接触到一线应用技术。
培养内容要能够覆盖各模块、各知识点。
继续完善双证模式, 双证即学历学位证跟职业资格证。
另外, 需要加强模具设计师培养, 并设定专业专长的目标, 让学生可以跟社会接轨。
3.增加实践课程。
我们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 更要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工程能力的提高为指标, 增设模具实践课程, 定期让学生进展模具失效分析, 学习材料信息相关内容, 开设创新创业工程以及材料的回收利用等工程, 让学生更多的实践起来, 培养综合素质拓展能力。
工程专业教育认证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以工程专业教育为抓手,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论述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状,从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以及深抓学科竞赛四个方面,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 前言2012年,西安航空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自升本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为我国航空产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设有飞行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35个,其中材料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共3个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批准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经过12年的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深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备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能够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目前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源于2000年开设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3年升格为本科专业,201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20年认定为陕西省“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精品资源课程及材料成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10余项。
本专业聚焦航空制造业轻质结构材料和高温合金零部件的关键成形技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 基于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1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为人才培养具体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装模具设计制造、材料性能分析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模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工装模具及相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3.具有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及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专业领域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工程;机械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制造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模具制造工艺学、冲压工艺模具设计、CAD/CAM技术、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学分:191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堂教学计划课外实践教学计划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课程类别课程属性学时学分学分比例%课堂教学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必修1059 66.5 46.5%选修128 8.0 5.6% 专业基础教育平台必修416 26.0 18.2%选修160 10 0 7 0% 专业教育平台必修356 22.0 15.4%选修168 10.5 7.3% 合计2287 143 0 100% 学分比例:公共基础教育平台52%,专业基础教育平台25.1%,专业教育平台22.9%课外实践教学课程属性学分学分比例%拓展创新 4.0 8.3% 合计48 0 100%学分比例:基本能力91.7%,拓展创新8.3%合计学分合计:191;学分比例:理论教学67.6 %,实验教学7.2%,课外实践教学25.2%必修82.9%,选修17.1%必修学期 (周) 学时分配表学期类别1 2 3 4 5 6 7 8 课堂教学(周学时) 22 27 22 25 7 11 16 0 课外实践(周) 2 6 2 3 2 7 7 17。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材料科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急需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以“讲、演、练、实验、测验”这种教学模式为主,存在诸多问题。
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器材不全,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改革实验教学的思考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我们应该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结合材料科学的发展动态和实际工程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我们需要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教学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材料科学实验技能。
我们应该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入工程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我们需要改变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是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将更好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实验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有待提高,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的更新和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难度较大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付泽民来源:《大学教育》2019年第07期[摘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结合人文教育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肯定了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其他院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150-03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长[1,2]。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社会和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将要面临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精尖人才这一巨大挑战。
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向社会输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必须加快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便于明确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培养的地位、作用、性质和目标[3,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1998年正式面向社会招生的,目前在国内工科院校中普遍存在,且在国民经济中适应面较广[5]。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该专业为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十分注重对于工科人才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日本的筑波大学推出的筑波模式,旨在以学科、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推出了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MIT模式;英国牛津大学创新性地将艺术和科学融合到一起,提出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即牛津模式;加拿大以纽芬兰大学为首的众多高校,提出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本科四年的基础学习,同时还要拥有两年实习经历,才能达到毕业条件[6]。
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知识和智力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在世界经济比重中所占份额日趋增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布局结构的研究和明确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培养的地位、作用、性质、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是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它要求学生既要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
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我们应着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进程加快。
同时,新世纪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大众化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和以前精英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有许多的不同。
在市场经济背景和新的就业体制下,要求大学生积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特别是工程实用型人才需求日益扩大,这类人才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且良好的人格也是被社会认可的必要条件。
21世纪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在中国,在以后的50年,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在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制造业来说,市场最急需和需求量最大的正是这类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实用型人才。
社会发展要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更多的工程实用型人才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因校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确定具有自身特点的,切实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与许多地方工科院校一样,主要承担着为地方和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