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2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沿着地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地球日夜交替地球自转是我们能够感知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根本原因。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向地球的不同方向照射,从而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种交替也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天气差异和生态环境的差异。
我们利用地球自转的特性,制定了国际标准时间,从而方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时间统一管理。
影响气候和天气地球自转还对大气圈中的大气运动、风、气象、气候和季节等产生很大影响。
地球自转形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基本的风系,风向和风速的不同,形成了地球各种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地球自转的速度也是影响风向和风速的因素之一。
海洋水流的影响地球自转还对海洋环流产生了很大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地区受到一天当中最多的太阳辐射,这个区域的海水受热后变得轻盈而不稳定,上浮出海面形成了热带海洋低压带,这里呈现为多雨的季风区域,而在肯特拉斯西洋中央的海洋高压带,则往往相对干燥。
这些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和温差,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了海洋环流,比如北大西洋洋流、赤道洋流、秋风东亚季风等,这些海洋环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全球环境。
地球形状的均匀性虽然地球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规则的球体,但其实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赤道处的地球半径与地球两极之间的半径是存在差异的,这个现象称为“赤道膨胀现象”。
通过测量地球的周长,可以算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这对于地球的地理计算、地形测量和地图制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总之,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自然现象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对于地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不断了解和研究地球自转的特性,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利用地球,让更多的人类从中受益。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一、日夜更替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它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日夜更替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24小时。
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了日夜的变化。
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夜更替对人类的生活和生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白天,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给人们提供了光线和热量,使得我们能够看清周围的事物和进行各种活动。
而在夜晚,太阳不再照射地球,天空变得漆黑一片,只有星星和月亮的光芒点缀着夜空。
这个时间段,人们一般会休息和睡觉,动物也会进入休眠状态。
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夜更替对人类的作息时间和生物的生物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坐标意义地球自转的另一个地理意义是确定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是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的一种方法。
地球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
而地球的自转使得经度的概念得以产生。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北极和南极的一个半圆,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
经度的起点被定义为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度经线。
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增加或减少,最大为180度。
通过经度,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东西方向位置。
纬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一个圆环,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纬度的起点被定义为赤道,也就是0度纬线。
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增加或减少,最大为90度。
通过纬度,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南北方向位置。
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这对地理研究和导航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赤道区域与极地区域的温度差异。
赤道区域由于靠近太阳,阳光直射的时间长,热量较多,所以赤道地区的气温较高。
而极地区域由于离太阳较远,阳光直射的时间短,热量较少,所以极地地区的气温较低。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对地理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自转:
1.时间的划分:地球自转约为23小时56分钟4.1秒,因此人们将其划分为24小时一天的时间单位,从而方便生活和工作。
2.日照时差:由于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日夜变化,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也会有所差异,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有很大影响。
3.气候变化:地球表面的温度,主要由太阳照射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气候变化决定。
如赤道地区因为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较多,因此比较热,而两极地区则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因此温度较低。
地球公转:
1.时间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4天,人们以此为基础,划分出了一年的时间单位,方便人们计算和安排活动。
2.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和公转速度的变化,不同季节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和降水量等环境因素上的差异。
3.地理位置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位置相对于太阳的距离不同,这也决定了地球不同时期能看到的星座和行星。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于人们的时间计算、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和天文现象的观测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传和地极移动。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地方时间差异,不同经度的地点有不同的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4)地球的形状形成椭球体;(5)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发生变化;(6)形成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地球公转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称为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
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
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
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地球自转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地球自转及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以西向东的方向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以下几点:1.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时,由于地球不断地转动,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情况就不同,从而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地球上的一半是白天时,另一半则是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2.形成地球的自转力:地球自转也产生了一个叫做科里奥利力的力,这个力会影响到大气、水流、岩浆运动等地球上的物理过程。
科里奥利力会使得气候系统趋于稳定,影响风向和水流方向。
它还与飓风、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展密切相关。
3.形成地球的赤道膨胀:地球自转引起了赤道膨胀的现象。
地球赤道的周长要比两极的周长长,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地球的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
这种膨胀使得赤道地区的气候较热,植被生长繁茂,而极地地区则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4.形成地球的地球仪:地球自转的概念也是地球仪的基础,地球仪是一种用来研究和表示地球自转、公转及地球其他运动的仪器。
通过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以及地球上的经纬度、地理位置等概念。
5.为航海和导航提供参考:地球自转对航海和导航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了经度的变化,所以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差,可以获得准确的经度信息,从而在航海和导航中能够确定位置和方向。
总之,地球的自转对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科里奥利力、地球赤道膨胀、地球仪的构建以及航海和导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多样化,气候差异明显,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活动。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和地理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地转偏向力地球的形状二.昼夜交替1.地球产生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
4.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以晨昏线为界,靠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为夜半球。
三.晨昏线的判断晨线昏线的判断:①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四.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2.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于太阳光线垂直4.晨线附近为日出时刻,昏线附近为日落时刻5.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夜长均为12小时,6时日出,18时日落。
6.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 时,平分夜半球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7.晨昏线在二分日(春分与秋分)时与经线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日(夏至与冬至)时,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为23.5°.8.晨昏线的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极夜最大范围的纬度(晨昏线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互余9.晨昏线的应用:晨昏线以15° /h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五.应用:①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②确定地方时 ③确定日期和节I 11l a 1l “M 11l“M a 1l I a . n n n"M| 气 ④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⑤确定昼夜长短 ⑥确定日出、 日落时间 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即24小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恒星运动的解释地球自转提供了解释为什么在不同时间我们能够看到不同星座以及星座运行的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了地表相对于地心的运动,使得人类能够在不同时刻观测到不同的恒星。
二、昼夜交替的产生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照射在地球的一半时,该地区就进入白天,而另一半地球则变成了黑夜。
昼夜的交替通过地球自转的运动得以实现,这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地球时区的划分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被划分成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约为经度15°),人们在不同时区根据当地的时间进行统一的工作和生活安排。
地球自转带来的不同时区的存在,促进了全球的经济交流和国际间的协调合作。
四、风向和气候的形成地球自转也对风向和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地表的物体相对于自转轴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从而使得高纬度地区的气流向东偏转,低纬度地区的气流向西偏转。
这种偏转导致了地球上的风向,从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系统。
五、地球卫星导航的实现地球自转是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的基础。
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卫星接收器向地球上的卫星发出信号,通过测量这个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时间和频率,从而确定接收者所处的位置。
地球自转运动将为接收器提供有关地球自转速度和方向的信息,以便准确计算用户所处的位置。
总结起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在于解释恒星运动、昼夜交替、地球时区的划分、风向和气候的形成以及地球卫星导航的实现。
地球自转不仅是地理学的基础概念,而且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 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 12 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 6、7、8,冬季 12、1、2)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 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更替2. 地方时3. 地转偏向力1、昼夜更替1. 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
如何判断晨昏线?第一,地球上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的线就是晨昏线。
第二,晨昏线是一个大圆。
晨线是一个半圆,昏线是另一个半圆。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从夜半球跨越到昼半球的半圆线为晨线。
反之,从昼半球跨越夜半球的半圆线,为昏线。
2、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
地球自转一周为360°,大约需要24小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区时计算方法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
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
(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
(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计算:①求经度差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②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自转项目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轨道面赤道平面地轴的空间位置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侧视图自西向东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周期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360°,时间23时56分4秒,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计时中。
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恒星日,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自转360°59′,时间24小时,主要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速度角速度概念: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分布规律: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均为15°/时=时≈=角速度=360°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360°2415 °小时1°4分钟旋转一周的角度自转的周期==角速度恒星日360≈旋转一周的角度==360°=360°23时56分4秒°24时小时1°4分钟自转的周期==侧视俯视图角速度360360 =恒星日=°23时56分4秒°24时自转的周期=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恒星日,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如图甲所示分别从示意图中将恒星日的图示和太阳日的图示分离出来(如图乙~丁),分两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将恒星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从恒星位于P 点正上方,到恒星再次位于P 点的正上方,P 点相对于地球自转了360°。
(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丙):理论上,地球表面上的P 点相对恒星转动360°的同时,地球已经在公转轨道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但对于极其遥远的恒星来说,这段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于恒星来说,地球可以看作只自转了360°。
第二步:将太阳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该种情况与恒星日相同,P 点相对于太阳自转了360°。
(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丁):地球在E1位置时,太阳位于P 点的正上方,公转到E2位置时,恒星再次位于P 点的正上方,这时已经是一个恒星日了,而地球必须继续自转∠PE2P ′=59′,到达P ′位置时,太阳才能再次位于P 点正上方。
这样以太阳参照物,P 点自转一周比以恒星为参照物多转了约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如右图)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1)昼夜现象是基础: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就是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
(2)地球的自转是根源3.昼夜交替的意义: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即“生物钟”现象)【知识拓展】晨昏线的判读应用1.晨昏线(圈)的定义晨昏线(圈)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晨昏线(圈)由长度相等的晨线和昏线两段组成。
晨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为晨线。
晨线上的时间为日出时间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为昏线。
昏线上的时间为日落时间。
【思维点拨】1.日出、日落时间的确定(1)日出、日落的内涵: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如图1,A点的日出时间为A′点的地方时;B点的日出时间为B′点的地方时);某地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如图2,B点的日出时间为F点的地方时;G点的日出时间为F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为B点的地方时)(2)定日出日落时刻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图1 图2①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刻不一定相同;如:图1 中A 、B 、C 三点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时间不同:A 点的日出时间为2点,B 点为5点,C 点为点。
②位于同一晨昏线上各地一定同时看到日出或日落,但日出日落的时刻不一定相同;如:图1 中A′、B ′、C 、D 、E 各点都在晨线上,同时看到日出,但日出时刻不同。
③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同一经线上各地可以同时看到日出或日落,而且只有这两天各地日出日没时刻才相同,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④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⑤日出时刻一定在12时之前,日落时刻一定在12时之后。
南北极圈以内地区,在极昼极夜期的地区,太阳总是在地平以上或者地平以下,因而没有日出日没现象。
(3)日照图上某点日出日落时刻也可根据昼长或夜长来确定:如日出时刻=夜长/2;日落时刻=24时-夜长/2(或日出时刻+昼长);或日出时刻=12-昼长/2 日落时刻=12+昼长/2【思维点拨】2.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1)影响日出时间早晚的因素: ①经度:(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同一纬线上,越靠近东边,日出越早(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靠近东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 如图所示,假设同一纬度上A 、B 两点经度差是a ,那么东边A 点的日出时间比西边B 点早a/1 5小时,又因为同一纬度上的两点昼长相同,所以A 点比B 点早日落a /1 5小时。
BA CDEFA′B′ G注:日出时间与日出早晚不是一回事。
同一纬线上,虽然日出日落时间相等,但并不意味着同一纬线的各地同时日出,因为各地不可能同时达到该地的日出时间。
如上图中的A、B两点,假设两地都是4点日出,A点此时日出,当地地方时为4点,而此时的B点地方时还是2点,也就是说B点还要经过2小时才能达到日出时间4点。
②昼长(纬度):昼长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根据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③地势:同一经纬度位置(或同一地区,或两地的经纬度差值小,可忽略不计),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即海拔高处昼略长,所以在飞机上看日出早,日落晚。
如下图。
(2)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在同一经度上的两地日出、日落时间比较,根据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可以判断,昼长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下图所示,假如D比C的白昼长β小时,由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D比C早日出β/2小时,早日落β/2小时。
不在同一经纬度上的两地日出、日落时间比较(1)若在春分日或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图中E、F两点昼长相等,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日出日落早晚由方位决定,差值由两地的经度差决定。
在图中,由于F点在E点东方,所以F点日出日落时间比E点早。
若E 、F 两点的经度差为α,则F 点比E 点早日出α/15小时,早日落α/15小时。
(2)若不在春分日或秋分日。
日出时间的早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两点所在纬度的昼长;二是两点所在经线的经度差。
①若F 点在E 点东边,F 、E 经度差为a ,且F 点比E 点所在纬度昼长β小时,我们由下左图可以看出,同一纬度上F 点比G 点早日出a /15小时:又G 点和E 点在同一经线上,故G 点比E 点早日β/2小时。
那么F 点比E 点早日出(a /15+β/2)小时;F 点比G 点早日落a/15小时,G 比E 晚日落β/2小时,故F 点比E 点早日落(a/15 -B/2)小时(如下图所示)。
若F 点在E 点东边,经度相差a ,E 点比F 点昼长β小时。
若a/15=β/2,因F 点比G 早日出a/15小时,G 点比E 点晚日出β/2小时,则E 、F 两点同时日出;F 点比G 点早日落a/15小时,G 点比E 点早日落β/2小时,故F 点比E 点早日落(β/2+a/15)小时。
(如上图)EG FG G F E若a/15>β/2,F点比G点早日出α/15小时,G点比E点晚日出β/2小时,故F点比E点先日出α/15-β/2小时;F点比G点早日落α/15小时,C点比E点早日落β/2小时,所以F点比E点早日落a/15+β/2小时。
(如下图)G F例:一架飞机某日11时(北京时间)从北京(40°N,116°E)起飞,飞行3时30分到乌鲁木齐(44°N,88°E),该日北京的昼长为14时18分,乌鲁木齐的昼长为14时42分。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该日北京与乌鲁木齐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正确的是A.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早,日落比乌鲁木齐晚B.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晚,日落比乌鲁木齐早C.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早D.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晚家住北京的小强搭乘该机去乌鲁木齐探亲,这一天他经历的昼长为A .14时18分 B.16时22分C.15时30分D.14时42分解析:【小题1】由于北京(116°E)比乌鲁木齐(88??E)的地方时早约2小时,而两地昼长相差不到30分钟,所以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早;【小题2】住北京的小强搭乘该机去乌鲁木齐探亲,由于两城市的地方时不同,乌鲁木齐的日落时间晚北京1小时52分钟,又乌鲁木齐的昼长长于北京24分钟,则日落还会迟12分钟,因而实际共晚日落1小时4分钟,所以这一天的他经历的昼长时间为=16时22分+1小时4分钟=16时22分。
【解析】第1题,依题意得知,两地纬度差和昼长相差较小,而经度差较大。
如下图所示,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早。
第2题,北京的小强乘飞机去乌鲁木齐探亲,经历的昼长是从北京的日出地方时到乌鲁木齐的日落地方时所持续的时间,转化到同一经线上计算,当北京日出时乌鲁木齐的地方时为2:59,乌鲁木齐日落地方时为19:21分。
答案:1.C 2.B【例2】有甲、乙、丙三地,甲地(40°N ,110°E ),乙地(40°N ,15°E ),丙地(30°N ,115°E ),当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一则:(1)甲地比乙地,日出 (早、晚)一一一分钟,日落____(早、晚) 分钟。
(2)乙地比丙地,日出 (早、晚)__分钟,日落____(早、晚) 分钟。
(3)甲地比丙地,日出 (早、晚)____分钟,日落一 (早、晚)一~一,分钟。
(4)甲地早上5点日出,而某人正好在甲地上空的飞机舷窗上看到日出,则其时间( )A .不到5点B .正好5点C .5点已过,白昼越长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地方时相同,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4、在经度和纬度均不相同的地点,如果两地经度相差较小,一般为白昼越长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