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人口与地理环境2017.3.13
- 格式:doc
- 大小:647.64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单元测试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C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民工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完成3~4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B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B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根据图表资料,完成5~6题。
省区或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辽宁11 017 50.21 39.01 0.19 京津唐10 087 46.96 42.31 0.35 山东9 409 49.69 35.46 0.10 沪苏14 413 50.25 41.27 0.46 浙江12 906 52.74 36.26 0.60 福建11 293 43.65 40.01 0.40 广东11 180 50.39 39.26 1.32A.辽宁B.山东C.福建D.广东6.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人口的分布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7~8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的空间变化下图示意人口迁移,据此完成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 C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东南亚、南亚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该图表示近些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 A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3.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因素( A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完成4~5题。
4.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5.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 D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B.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C.使城市人口性别结构更加合理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 C )A.①B.②C.③D.⑥7.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 D )A.① B.②C.④ D.⑤8.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 A )A.① B.②C.④ D.⑥9.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山东某中学生小明在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
1985年山东农民收入超过黑龙江省。
(1)分析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
答案: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70年代黑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黑龙江。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1.由图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看,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A )A.③B.②C.①D.④2.下列国家中,与图①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似的国家有可能是( B )A.中国B.尼日利亚C.英国D.澳大利亚下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模式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分别是( B )A.甲和丁B.乙和丁C.丁和甲D.甲和丙4.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C )①社会保障制度完善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D )A.① B.②C.③ D.④6.下列各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④相类似的是( C )A.埃及B.中国C.德国D.巴西7.以下是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据此完成问题。
(1)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小于4%者,属年轻型人口,图中属于年轻型的国家是菲律宾、墨西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大于7%者,为老年型人口,图中属于老年型的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
(2)菲律宾和墨西哥两国,15岁以下人口比重接近20%,这反映了这两个国家出生率率很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4%,这反映了两个国家人均寿命较低。
(3)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或人口过于老化,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问题?答案: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会造成家庭和社会抚养的人口过多,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社会财富的积累,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青少年进入生育年龄后,又会因育龄人口过多而出现生育高峰,使人口出生率上升。
人口过于老化,老年人过多,会造成青壮年人群的社会、家庭负担加重,并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中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缺乏而影响经济发展等。
2。
《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国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3.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是( )A.甲国、乙国B.甲国、丙国C.丙国、丁国D.乙国、丙国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年的人口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中数据判断,甲国人口增长所属的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性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5.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情况6.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 )A.合理人口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B.环境承载力考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C.合理人口容量是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人口数D.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单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8.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较高的城市是A.④B.③C.②D.①9.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10.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没有影响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年2.依上图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20世纪初期B.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末期读右图,完成3~6题。
人口出生率(%)3.该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严重老龄化问题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C.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5.①国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可能有:①国家控制人口数量②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③思想观念上的原因④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⑤和平时间的延续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⑤6.下列四国中,与②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A.美国B.瑞典C.巴西D.印度下图是四个地区或国家近年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迁移率,迁移率是指迁入或迁出的人口与该国总人口数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回答7--9题。
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是()8.图中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地区分别是()A.a、c d B.a、b C.a、d D.b、c9 图中d表示()A.西欧B.北美C.西亚D.拉美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市民普遍为修车难、理发难、买菜难、婴幼儿和老人照料难等一系列难题而发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参考答案)1.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关于该国人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 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C: 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 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1.D根据“世界人口时钟”统计的2010年3月最新人口数据,中国人口13.36亿,世界人口69.01亿,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约为19.36%。
下图所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在不断变化,读图完成以下2-3题。
2. 图中信息显示()。
A: 1953年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B: 2005年前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青少年人口数量大C: 2005-2050年,我国人口数量出现了持续减少D: 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3.到2050年()。
A: 男性与女性各年龄段人口的人数差别依然存在B: 居民平均寿命延长,且女性长寿者的比例更大C: 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下,老龄化现象基本消除D: 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低出生一高死亡一低增长”模式2.A3.D读“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4~6题。
4.X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6.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中国B.印度C.泰国 D.日本4.B5.A6.D7.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7.A法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延迟退休年龄的草案,引起法国工会不满,并暴发了多起大规模市民游行和罢工事件。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统计方法。
可以将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
据此完成1~2题。
天津市人口罗伦斯曲线图1.图中可以反映天津市人口分布特点的是()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人口密度很大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2.天津市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③加快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答案】1.B 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天津市人口总量的40%集中在很小的土地面积上,而余下的60%人口却分布在天津市更大土地面积上。
说明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大;此图无法得出天津市的人口密度。
第2题,由上题可知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40%的人口大量集中在市区,这样会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天津市能源消耗总量不会受人口分布的影响,②排除;人口集中在市区,使得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大,设施较为完善,不会减少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⑤排除。
读2018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3~4题。
3.三大城市群中()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珠三角的人口迁出率最高4.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答案】3.C 4.A【解析】第3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第4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净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是奥地利1951~2000年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期间人口死亡率保持稳定,读图回答1—2题。
1.奥地利人口自然增长的低谷期发生在A.1961~1970年 B.1971~1980年C.1981~1990年 D.1991~2000年2.近三十年来,奥地利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特征是A.负增长显著 B.机械增长显著C.自然增长显著 D.过度增长显著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A.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方面B.死亡率的高低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D.出生率的高低下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A.① B.②C.③ D.④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 B.②C.③ D.④6.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7.当前欧洲发达的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A.医疗卫生水平太低 B.生育率下降太快C.老年人口比重大 D.严重的环境污染所致如图为“广东省人口自然变动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时间段内,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特征A.持续增长 B.持续下降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9.近年,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B.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C.高出生、低死亡、低增长D.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C.一般把70岁及70岁以上人口达到7%以上定为老龄化D.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11.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普遍面临老龄化问题B.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大洲是亚洲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问题D.大多数发达国家面临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12.目前欧洲的德国、瑞典等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缺乏C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13.下列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当奴隶B .香港大学生赴英国攻读硕士学位C .某人赴九寨沟旅游D .中国历史上“走西口”、“闯关东”现象 14.下列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迁出地气候恶劣对人口迁移来说是拉力因素 B .迁入地廉价的土地对人口迁移来说是推力因素 C .地区间自然条件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D .婚姻家庭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文化因素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省区()A.与蒙古国接壤B.紧邻首都北京C.位于东部沿海D.位于西北内陆2.图中各省级行政区中()A.②为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B.④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C.⑦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D.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下图为四条河流入海口地区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①、②河流注入的海域分别是()A.波斯湾、红海B.黑海、波斯湾C.地中海、波斯湾D.红海、里海4.四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A.①与③B.②与③C.③与④D.①与④5.四地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某大洲沿30 °纬线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各题。
6.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A.工业发展早B.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C.灌溉农业发展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人口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资源7.②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A.针叶林广布B.未开发的雨林地区C.干旱的沙漠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8.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D.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10.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没有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02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本次普查采用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结合普查员手持电子设备现场采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读都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刻为 ( ) A.1 B.2 C.3 D.42.下列各国中,人口进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新加坡 D.德国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4.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 A.科技水平——猎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猎取资源数量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读右图,四都市某年人口资料,回答5—7题。
5.若四都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6.四都市中,经济进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7.四都市中,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有 (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8~9题。
年龄段(岁)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8.该市迁入人口的特点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C. 人口迁移要紧受政治因素阻碍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9.迁入人口对该市的阻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进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进展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刻变化曲线图,回答10—12题10.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A.非洲 B.西欧 C.北美 D.大洋洲11.右下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旧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进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峻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显现过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阻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12.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A.人口过快增长的缘故要紧是都市化的结果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C.环境污染加剧的缘故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D.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独缘故13.进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其带来的后果是 ( )A.阻碍经济进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劳动力充足,促进生产进展C.对资源需求增长,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D.消费者增多,扩大了市场,有利于经济进展14.有关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正确的说法是 ( )A.我国建国往常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逐水草而居是历史上人口迁移最要紧的直截了当缘故C.历史上大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都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D.清朝乾隆年间,锡伯族的部分人员西迁新疆是一种自发的行为15.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要紧缘故是 (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16.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B.人口数量是阻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C.人口科学文化素养高,就可不能破坏环境D.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低,会白费资源.破坏环境17.环境难民产生的缘故是 ( )A.战争或地区冲突 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C.地点性传染病威逼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都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差不多上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进展是庞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专门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差不多上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进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19.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都市B.社会进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迁移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阻碍因素D.自然缘故引发的人口迁移差不多上可推测的20.人口素养低,生产活动可能显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如: ( ) A.黄土高原修水平梯田B.江汉平原大面积围湖造田C.东北平原进展塑料大棚 D.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21.人口流淌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进展产生专门大阻碍。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必修)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和判断题1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3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第Ⅰ卷答案都必须用2B铅笔正确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
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农业文明时期B.产业革命后 C.第二次大战后D.原始社会2、与现代“人口爆炸”不相关的是()A.气候改善B.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C.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 D.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4、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阶段是()A.低速增长阶段 B.增长减缓阶段C.加速增长阶段 D.原始低增长阶段5、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6、我国三国时期人口急剧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A.战争不断 B.各国国土兼并加剧,赋税繁重C.自然灾害频繁 D.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7、“丁克”(DINKS)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e, no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
“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A.传统农业文化 B.某某文化 C.现代大城市文化 D.政治文化8、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某、某某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增长率高B.外来人口的迁入C.死亡率低D.出生率高9、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自然灾害 D.河流变迁10、造成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A.城市化 B.自然环境因素C.土地开垦的吸引等D.工程移民和气候变迁1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的新特点是()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长期定居移民增加C.短期流动人口减少 D.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12、美国很多老人退休以后向南方环境优美地区迁移主要是因为()A.淡水 B.土壤 C.政策 D.气候13、我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近年来,苏南地区各省辖市常住人口因受迁移因素的影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长。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图),回答1~2题。
1.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A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A.①—甲B.②—乙C.③—丁D.④—丙解析:第1题,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就会增加。
第2题,根据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和数值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根据A图判断,甲为原始型,乙、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
答案:1.D 2.A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1980-2010年期间()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4.我国目前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①“剩男”现象明显增加②女性择偶标准降低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④不会引发社会问题⑤跨国婚姻有所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5.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有()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②提倡养儿防老③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据图中曲线变化,我国1980-2010年期间出生人口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人口性别比总体上变化不大,说明出生人口中男婴比重高于女婴,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人口性别结构没有优化,故A、D项错误,B项正确;妇女生育率无法从图中读出,故C项错误。
第4题,由于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波动上升,“剩男”现象明显增加,①正确;女性择偶标准升高,②错误;“老夫少妻”现象增加,③正确;男女比例不协调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④错误;会增加跨国婚姻现象,⑤正确,故B项正确。
2019高二地理下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下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1、分析表格中有关资料,回答(1)~(3)题。
(1)计算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中空格。
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万平方千米)37.879.6156.6768人口(万人)12500140002361766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3311.52.3(2)分析各国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______________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
所谓最佳,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环境好的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生态好的地区C.资源丰富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D.经济发达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不明显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4.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生活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D.文化教育状况5.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A.西藏B.内蒙古C.青海D.新疆7.我国下列省中,人口密度差异很大,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疏的是()A.四川B.山东C.新疆D.台湾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9.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①资源总数不断扩大②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③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增长④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不确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能进行定量计算,存在具体的数量B.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往往低于其人口合理容C.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对制定该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极限人口数量高二地理下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读本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注意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
事实上,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的范围很广,除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等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增长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1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 A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 .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2)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B.美国C.德国D.印度(3)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资源D.河流答案(1)D (2)C (3)B解析第(1)题,根据该项政策的内容“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可以看出其目的是惩罚不生育,因而主要解决的是人口负增长问题。
第(2)题,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且出现负增长,最相似的是德国。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南部(河谷地带),所以气温是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练习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学情检测命题人:张权复核人:周舒凌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是比较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死亡率高D.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落后,人类生活、健康水平低2.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B.全世界死亡率降低C.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D.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读图回答 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需要计划生育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标示的国家中,最需要鼓励生育的有()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
回答 5~6题。
5.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A.甲和乙B.乙和丁C.丙和乙D.乙和丙6.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7~8 题。
7.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8.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下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 9~10题。
9.关于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B.青壮年人口比重过低C.老年人口比重过大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低10.目前,人口年龄构成与该国相类似的是()A.欧洲B.北美C.亚洲南部D.澳大利亚读图,a、b、c 分别对应图中 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 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12.图中③国65 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20% 鼓励生育B.15% 采取移民政策C.60% 计划生育D.30% 鼓励人员出国下图为“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14.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 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①~②期间B.②~③期间C.③~④期间D.④~①期间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 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 2001年~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 15~16题。
15.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16.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完成17~18题。
17.影响1995~2005 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18.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 19~20题。
19.图中反映了()A.人口规模越大,生活质量越高B.人口规模越小,生活质量越高C.P 为生活质量最高的人口数D.P′为生活质量最高的人口数20.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 为环境承载力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资料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资料二:(新华网)未来30年,我国人口将形成5亿城镇人口、5亿流动迁移人口、5亿农村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
据此材料完成21-22题。
2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22.2020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A.1%B.1.5%C.4%D.3%24.①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新增人口过多B.老年人口多C.劳动力素质低D.劳动力过剩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25~26题。
25.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大于甲国C.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D.20世纪末,甲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三低型”26.根据两国人口的变化可推断()A.甲国城市化问题凸显B.甲国的劳动力可能较少C.乙国有大量人口迁入D.乙国的环境承载力提高下图为“我国2003~201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27~28题。
27.2003~2012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是()A.出生率大幅上升B.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C.死亡率持续下降D.人口总数不断减少28.我国实施该项生育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人口迁移数量减少B.老年人口比例下降C.人口进入高增长阶段D.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29~30题。
29.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①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②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①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我国2014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31~32题。
31.有关图示说法正确的是()A.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B.人口出现负增长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人口老龄化D.自然增长率低,新增人口少32.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相类似的国家是()A.英国B.印度C.朝鲜D.坦桑尼亚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据此完成33~34题。
33.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3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35.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①土层贫瘠②交通不便③气候寒冷、风力大④干旱缺水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部分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7.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则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就多。
()38.人均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
()39.人口合理容量在数值上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40.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是自然环境。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
41.下图表示近20年的我国人口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丙中,表示出生率的是▲,表示自然增长率的是▲。
丙线在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2)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3)有关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B.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C.劳动力短缺D.大量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42.阅读我国流动人口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材料二:“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为: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以▲为主;主要流向▲,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为主。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
(3)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参考答案36-4041.(共7分)(1)甲乙人口老龄化(3分)(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分)(3)B (2分)42.(共7分)(1)乡村人口东南沿海城市青壮年(3分)(2)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优越(任答2点,给2分)(3)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等(3分)(任答2点,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