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一物理实验报告-word范文 (2页)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通用3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20xx年X月XX日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2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器材】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
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
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
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理学科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一次物理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践目的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亲身体验物理学科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三、实践内容1. 光学实验: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探究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 声学实验:制作简易乐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力学实验:制作简易滑轮,探究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4. 电学实验:制作简易电路,探究电流的流向和电路的连接方式。
四、实践过程1. 光学实验(1)准备材料:放大镜、物体、白纸。
(2)实验步骤:① 将物体放在白纸上,将放大镜对准物体;② 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下的成像情况;③ 分析成像原理,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物体在放大镜下成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为光的折射。
2. 声学实验(1)准备材料:木棒、空心塑料瓶、橡皮筋。
(2)实验步骤:① 将木棒的一端插入空心塑料瓶中,另一端伸出瓶口;② 用橡皮筋将木棒和瓶口连接起来;③ 拨动木棒,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实验结果:木棒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3. 力学实验(1)准备材料:木棒、滑轮、绳子。
(2)实验步骤:① 将木棒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挂上滑轮;② 将绳子穿过滑轮,两端分别拴上重物;③ 观察重物上升和下降的情况。
(3)实验结果: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提高工作效率。
4. 电学实验(1)准备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2)实验步骤:① 将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依次连接成电路;② 打开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③ 分析电路连接方式,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电路连接正确时,灯泡发光,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
五、实践体会通过本次物理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掌握以下基础物理概念:•力和能量的关系•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需装置和材料如下:•倾斜平面•物体的小球•粗糙表面的小球•光滑表面的小球•直尺•计时器•纸张和笔实验步骤第一部分:力和能量的关系1.将倾斜平面倾斜15度,将具备一定摩擦力的物体小球放在平面上。
2.记录下物体小球从平面上滑落的时间。
3.反复进行多次上述实验步骤,达到平均值并记录。
第二部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1.将光滑表面的小球放在直尺的顶端上。
2.记录小球从直尺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
3.重复上述过程五次并计算平均运动时间。
4.将粗糙表面的小球放在直尺的顶端上。
5.记录小球从直尺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
6.重复上述过程五次并计算平均运动时间。
数据分析第一部分:力和能量的关系根据数据记录,我们计算出了小球滑落的平均时间,结果如下:实验次数时间(秒)第一次 2.870第二次 2.965第三次 2.912第四次 2.934第五次 2.889第六次 2.819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小球在倾斜平面上滑落的平均时间为2.897秒。
第二部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小球在直尺上运动的平均时间,结果如下:小球类型运动时间(秒)光滑表面小球 1.295粗糙表面小球 1.62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光滑表面小球在直尺上运动的平均时间为1.295秒,而粗糙表面小球的平均运动时间为1.623秒。
利用公式:$g = 2\\frac{L}{t^2}$,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其中,L为斜度长度,例如在我们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的直尺长度为0.50米。
根据公式计算,光滑表面小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 = 2\\frac{0.50}{1.295^2} = 7.4(m/s2)$$而粗糙表面小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 = 2\\frac{0.50}{1.623^2} = 5.0(m/s2)$$结论本次实验中,我们掌握了力和能量的关系以及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物理实践报告范文初中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其长度和线圈数的关系,并加深对弹簧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弹簧2. 弹簧挂钩器3. 弹簧压缩仪4. 千分尺5. 螺旋测微器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搭建实验装置,将弹簧挂钩器固定于墙壁上,并将弹簧压缩仪与弹簧挂钩器连接。
2. 实验测量a. 测量弹簧原长用千分尺测量弹簧的原长,并记录下来作为参考。
b. 测量弹簧的线圈数将螺旋测微器的测头固定在一端的线圈轴心位置,缓慢旋转螺旋测微器,直至测头到达另一端的线圈轴心位置时,记录此时的读数。
c. 计算弹簧长度按照公式:弹簧长度= 弹簧原长+ 弹簧的线圈数×线圈间距,计算并记录弹簧的长度。
d. 测量压缩力用弹簧压缩仪通过应用不同的压缩力进行实验。
从零开始,每次增加约10N的压缩力,测量相应的压缩距离并记录下来。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a. 计算压缩距离通过实验测得的压缩距离,计算压缩力与压缩距离之间的比值得到每单位压缩距离的力。
b. 计算弹性系数利用胡克定律的公式:F = k ×x,其中F 表示弹簧的力,k 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 表示弹簧的压缩距离。
将计算得到的每单位压缩距离的力代入,结合所测得的压缩距离和力,即可求解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和计算,我们得到了弹簧的弹性系数随着弹簧长度和线圈数的关系曲线。
五、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其长度和线圈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弹簧长度增加或线圈数增多时,弹簧的弹性系数也随之增大。
这说明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其结构和性质有关,更长或更多线圈的弹簧相对来说更加“硬”。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其长度和线圈数的关系,并加深了对弹簧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守了实验操作规范,准确记录了实验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实验结果。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范文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主要工作:1、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2、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分组实验根据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和每学期的教学进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各任课教师一起,合理安排好各年级的学生分组实验。
学期初要与各年级任课教师一起,制定好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各分组实验的大致时间,以便妥善安排。
对于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最迟在上课的前一天,应重新检查一遍,在确认合格后再将之分组准备好。
在无课的情况下,要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实验时的指导工作。
3、进一步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和存放情况由于我校已新添许多新的仪器设备,我对许多实验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也不是很熟悉。
因而,要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将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一下,以便能对任课教师有所指导。
另外分组实验后,对于实验仪器要做大量的归类整理工作,要使得仪器摆放有科学性、条理性,仪器的提拿要方便。
所以,要尽快熟悉,特别对于各仪器的存放情况更应极早记清位置。
4、建立健全各种台帐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各种台帐资料。
要求所有教师做到演示实验应提前二天将实验申请单送给实验员,以便将仪器准备好。
一、前言暑假是学生们放松身心、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为了使同学们在暑假期间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物理素养,我们学校组织了本次暑假物理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在暑假期间进行的物理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养。
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4. 体验物理实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实践内容1. 家庭物理实验在暑假期间,我利用家中现有的物品,进行了以下物理实验:(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用尺子拨动桌子,观察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用塑料吸管在桌子边缘吹气,观察吸管振动产生的声音。
(2)探究光的折射:将一根筷子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筷子在水面处的折射现象。
(3)探究摩擦力:用橡皮筋分别固定在物体上,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分析摩擦力的影响。
2. 社会实践活动(1)参观科技馆:在家长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当地科技馆,了解了众多物理现象,如电磁感应、光电效应等。
(2)社区环保宣传: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讲解环保知识,提高居民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3. 小组合作实验我与同学组成实验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实验:(1)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浮力的变化。
(2)探究杠杆原理:利用木棒、绳子、钩码等工具,搭建杠杆,观察杠杆平衡条件。
四、实践过程及结果1. 家庭物理实验在家庭物理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我明白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传播。
在探究光的折射时,我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产生了折射现象。
2. 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科技馆让我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在社区环保宣传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居民对环保的认识。
3. 小组合作实验在小组合作实验中,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分工合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推荐下载】初一物理实验报告-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
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
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
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
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
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
[方法2]。
设计物理力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进一步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理论。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以下装置:- 平滑水平桌面- 轻质小车- 线滑轨- 电子计时器- 弹簧测力计- 引力测量仪实验步骤1. 首先,将线滑轨放置在平滑水平桌面上。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的质量,记录下质量数值。
3. 将小车放置在线滑轨上,并将其初速度设为零。
4. 用引力测量仪测量小车受到的重力,记录下数值。
5. 将小车推动,观察其在滑轨上的运动情况,并使用电子计时器计算小车滑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6. 重复实验步骤5,改变小车的质量,并记录下运动情况及计时结果。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小车质量(kg)小车受力(N)小车滑行时间(s)-0.1 0.98 2.050.2 1.96 1.980.3 2.94 1.920.4 3.92 1.870.5 4.90 1.81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小车在不同质量下的速度,并绘制速度-质量图。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车质量越大,所受的力和重力都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变大。
2. 在单位时间内,小车所滑行的距离与质量成反比,即小车质量越大,所滑行的距离越短。
3. 通过绘制速度-质量图,我们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小车质量对其运动速度和滑行距离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力学理论的正确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近似的方法来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和速度。
此外,实验中的误差也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也进一步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滑动特性,以及分析滑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实验装置
- 倾斜台
- 某物体
- 示波器
-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倾斜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将某物体放置在倾斜台的起点,并确定起点的高度。
3. 记录示波器上某物体的滑动过程。
4. 用计时器测量某物体滑行到终点的时间。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 随着起点高度的增加,某物体的滑行速度逐渐增加。
-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某物体的滑行速度逐渐增加。
- 摩擦力对滑行速度有一定影响。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起点高度和倾斜角度是影响某物体滑行速度的重要因素。
- 摩擦力会对某物体的滑行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研究某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滑动特性,深入了解了滑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起点高度和倾斜角度是影响滑行速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明确了摩擦力对滑行速度的影响。
参考资料。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验证质点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实验器材:小球、直尺、计时器、器皿、纸张等。
实验原理:质点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只有重力,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点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包括小球、直尺、计时器、器皿等。
2. 在纸张上绘制一个垂直的竖直线作为参考线。
3. 将直尺竖直静置,并将小球从直尺的上端释放,使其自由落体。
4.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t。
5. 重复上述步骤3和步骤4,记录多组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组数时间t(s)1 0.462 0.483 0.474 0.495 0.45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时间t,可得到如下结果:平均时间t = (0.46 + 0.48 + 0.47 + 0.49 + 0.45) / 5 = 0.47 s由于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根据运动学公式s = 1/2gt^2,可求得加速度为:g = 2s / t^2 = 2 * 9.8 / (0.47)^2 ≈ 41.615 m/s^2实验结果验证与讨论:理论上,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2。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的加速度值接近理论值,说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合。
同时,实验中的误差主要可能来源于计时的误差和测量过程中的停顿等因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测量了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验证了质点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实验目的达到。
2018-2019-物理浮力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物理浮力实验报告
篇一:浮力物理实验报告单
彭阳四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同组人:组号: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地点:一号实验楼实验室5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4——探究浮力的大小(苏科八下12)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4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探究浮力的大小年(班)级: 二(1)填报告人: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X.06.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张老师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篇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改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其它因素应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关。
且物体浸入水中的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改变液体的密度,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初中物理的实验报告范文精选范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装置: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通用版)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report template (genera l vers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通用版)前言: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
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初中物理的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弹簧拉伸的长度、加力和探讨拉伸建立的张力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弹簧的了解和弹簧运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测长尺、定卡尺、实验室台座。
实验材料:水平电平。
实验步骤1.将弹簧平放在实验室台座上,并使用定卡尺将其长度测量并记录下来。
将该长度记为弹簧的初始长度。
2.在弹簧两端使用测力计按不同的扭力值进行拉伸,并在每次拉伸后使用测长尺再次测量弹簧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以上述方法再次进行三次测量。
每次测量完成后,都需要将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表格中。
实验结果以下是我们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其中拉伸长度的编号对应的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的数据:序号扭力 (N) 拉伸长度1 (mm) 拉伸长度2 (mm) 拉伸长度3 (mm)1 0 8.50 8.60 8.452 1.5 9.39 9.46 9.443 3.0 10.42 10.32 10.354 4.5 11.21 11.17 11.095 6.0 12.14 12.07 12.12数据处理为了确定拉伸弹簧所产生的张力,我们可以使用公式F=kx,其中F表示张力, k表示刚度系数,x表示拉伸的长度。
为了确定k的值,我们使用公式 $k=\\frac{F}{x}$ 计算出它的值。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得出如下表格:序号扭力(N)拉伸长度1 (mm)拉伸长度2 (mm)拉伸长度3 (mm)平均长度(mm)拉伸距离(mm)弹性模量(N/mm)1 0 8.50 8.60 8.45 8.52 0.02 02 1.5 9.39 9.46 9.44 9.43 0.91 1.653 3.0 10.42 10.32 10.35 10.36 1.84 1.634 4.5 11.21 11.17 11.09 11.16 2.64 1.705 6.0 12.14 12.07 12.12 12.11 3.59 1.67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张力和拉伸距离之间的图形,分析其变化和趋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
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
春冬之时,等风来,等小雨飘洒,一股梅花的香迎了过来,拂过行人的肩,贴着它,泛出温润的笑意和光,让人也心生端庄与慈祥。
还有那古井、亭子、石径、山石、果树等交叉环绕,似乎只有赞叹才能应景了。
设若携一身惶灼而来,在这幽僻之处清凉,沉潜时光,再轻松而去,应是畅然。
而对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如我,大抵因可便宜观赏而更多感觉到了寡淡、不稀奇。
诚然,草庵仍是我时常光顾的所在。
清明节的那个周末,为了陪儿子完成一篇登山日记,我们又去了草庵。
依然先是在庵前的空地上停留、四处张望,继而复入寺中瞻仰摩尼光佛的尊座,读读石柱上的对联,做若有引动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