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江静)
- 格式:doc
- 大小:486.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能够应用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分析几种常见的风的形成;
2.掌握气压高低的判读方法;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4.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和风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并完成学习任务单,明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动画的形式演示风的形成过程和变化情况,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以实物的形式演示,调动多感官参与,加深学生对风向及各种作用力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认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互助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还较薄弱,所以我设计了微课和PPT用动画形式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风向的形成原理,较直观形象,利于突破难点;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互助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涉及的知识内容由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两个部分组成。
教材中均以图文的方式呈现。
热力环流中通过图2-29示意,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流动与大气气压的变化的过程,再配以文字解释,学生能较易理解。
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过程,图2-31将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合并在同一幅示意图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再配以正文与阅读部分,可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地理思维还较薄弱。
该部分内容又较抽象,不易理解,并且涉及物理学科中气压、受力分析、力的合成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还未涉及,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课造成困难。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可设置预习案,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缩短课上用时,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直观上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过程与风的形成过程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各种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过程和风形成的过程。
2.通过对各种图像的阅读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
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四、重难点的突破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热力环流的形成1、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教师活动:情境提问“为什么空调冷气机装在房间的高处而暖气片放在房间的地上?”观察生活现象:暖壶口的热气和冰箱门的冷气分别向哪运动?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感受热力环流的产生利用课件展示几个问题: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②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过渡: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放映图片:图片内容,在玻璃箱内冰块盆和热水盆,若在玻璃箱点燃香,想象烟雾的飘动方向。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高中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难点:地转偏向力、“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一、概念:一般来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二、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的比较力的名称产生原因方向图示大小作用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误区点拨】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非影响近地面风速大小的唯一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近地面风力的大小和风向,但是地面摩擦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地面摩擦力有降低风速的作用。
【方法指导】风向表示方法【随堂练习】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A.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D.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答案:C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实际大气运动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即风向斜穿等压线,故本题四个选项中的C选项是正确的。
例题1 在北半球中纬度高空,一架飞机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
飞机飞行方向与风向的关系是()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风从北侧吹来D. 不能确定思路分析: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第三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江静)
课前在黑板上画好海陆风、山谷风空白图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请迅速安静下来,已经打铃了(如纪律不好)。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生)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其他因素(气象因素)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的地面辐射不一样对吧,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而地面辐射又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因此对流层大气的近地面空气也会受热不均。
那么近地面空气一旦受热不均又会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进入今天要学的内容。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投影。
(师)这是一组等压面,没有标气压数值,如果有数值,那么这个数值的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生)自地面向高空递减。
(师)没错,我们初中物理上就学过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这跟单位截面积上的垂直大气柱的质量有关系,海拔低,空气分子密度大,所以投影上我在近地面画的空气团大一些,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所以气压就变低了。
我在高空画的空气团要小一些。
这个可以理解了吧?那这幅图想体现一个什么意思呢?
(生)地面受热均匀,等压线和地面平行
(师)没错。
但现实情况我们这节课一开始就已经说过了,近地面的空气是受热不均匀的,不是这样理想情况,那这幅图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假设A 点受热比B、C两点要多,我在A下面放一个小太阳表示它相对较多,那么此时它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而形成高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沉,高空密度变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这时等压面出现弯曲。
(师)等压面现在弯曲了,我们能从图上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随意回答
(师)总结:等压面凸向高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高;等压面凸向低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低。
(高高低低)好,形成了高低压之后,也就是说空气密度发生了变化,那么空气会怎么流动呢?
(生)从密度大的流向密度小的。
(师)没错,密度大的地方气压高,密度小的地方气压低,也就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其实啊,在同一平面的高低压之间会有一个水平气压梯度力,这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我们后面会学习。
由于这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所以称为热力环流。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有没有问题。
等压线表示的气压是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的,而A处近地面是低压,高空处却是高压,这是什么原因?需要弄清楚的是,
这里的高低压是相对的。
A处高空的高压是相对B、C两地高空的低压而言的,而A近地面的低压是相对BC近地面的高压而言的。
记住,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要比高空要高。
(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乡下的风,城里的雨”?没有听说过没关系,那么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其实啊,这句话想说的就是城市的“热岛效应”。
来看投影。
(师)由于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集中,产生大量的废热,所以近地面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则形成高压;而乡村温度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热力环流。
由于城市盛行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就会成云至雨;而乡村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降水,只是在近地面有吹向城市的风。
这就是科学家经常提到的城市热岛效应,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
除此之外,热力环流还有很多实例。
如海陆风、山谷风。
大家请看黑板,请两个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拿出草稿纸画。
(2分钟后点评,并用课件展示正确画法)
(师)现在我们来看48页活动题。
第一题在图中补绘35.0°C、35.5°C两条等温线。
(给学生一分钟时间画在书上,并巡视学生画的情况,然后简单讲解并课件展示结果)。
第二题简述上海地区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找一个同学回答)
(生)气温从城区向周边递减,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师)很好,看来刚刚讲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那么来看第三题,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若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找学生回答)
(生)东南风,此时是西北风(偏北风)。
(师)先前我们提到一个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它就是促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有关,是决定风速的最重要因素。
(播放PPT)
(师)这里大家要注意,这幅图不同于之前的几幅,它表示是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变化,而不是垂直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是出现在水平方向上的。
好,那么现在来比一比(播放PPT)找同学回答。
(生)第一组图中,A风力比B要大,第二幅图中也是A比B风力大。
(师)很好,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生)图一当中A、B等压距相等,就要看数值差值大小,图二中A、B等压线差值相等,就看疏密程度。
(师)非常好,总结说就是:距离相等,看单位气压差;单位气压差相等,看等压线的疏密。
(师)我们知道高空大气稀薄,分子间摩擦力很小,因此可以忽略摩擦力,但除了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之外还有一个力不能忽略,是
(生)地转偏向力
(师)没错,我们在上地球运动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翻到课本18页再看一下它的概念,它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加大。
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赤道地区无偏转。
(师)以北半球为例,首先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风一旦形成,马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共同作用下,最终两个力相互抵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风向会平行于等压线。
这幅图是垂直方向的还是水平方向的呢?(生)水平\垂直
(师)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地方是水平方向的(强调)。
(师)高空风可以用这个模式表示,而近地面的风还要考虑地面以及空气分子间摩擦力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还是垂直于等压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大气最终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作用下达到平衡,风向始终与等压线斜交。
现在老师问一个问题,这个夹角跟摩擦力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生)随意回答
(师)我们知道摩擦力为O的时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了,所以夹角大小跟摩擦力成正比,摩擦力越小,夹角越小,反之则夹角越大。
(师)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总结一下影响风向的因素了呢?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现在要考考大家。
进入小试牛刀环节。
右图中,弧线为等压线,虚线表示水平面。
读图回答:(1)A、B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__点,气温较高的是___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的垂直运动。
(2)C、D两点中,气压较高的是___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的水平运动。
(3)图上A、B、C、D四点当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_____。
(同学们一起回答)
(师)做完了题目,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作业本上相关内容。
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