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为适应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编写的。
该教材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基本理念,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如:认识0-20的数,掌握1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掌握加减法的初步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0的认识、大于小于符号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物体的分类、画图形、拼图形、认位置等。
各章节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教材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材特点与优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与优点:1.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2.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知识更新及时,反映时代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具有时代感。
六、教材不足与改进建议当然,本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个别知识点存在难度较大或过于抽象的情况,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相关内容。
2.部分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素材不够丰富多样,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建议进一步增加活动素材的多样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数学的学习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大小的经验,但对符号的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实物,引导他们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习比较符号:通过游戏和练习,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童趣,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但对于1~5的数字认识、写数、加减法运算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能力较弱,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写数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认识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物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4.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棒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5的数字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字间的规律,自然引入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数的组成与拆分、简单的加减法等基础数学知识。
二、教材结构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相关练习。
具体结构如下: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通过认识数字0-5,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数的排序:学习数字的排序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数的组成与拆分:学习数字的组成与拆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简单的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5. 简单的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 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特点1. 清晰的知识结构:教材按照递进的方式组织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实际应用: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强调思维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掌握。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牢固。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结构合理,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具体包括:1-5的认识与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位置、统计、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策略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价本册教材注重评价与反馈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测试、书面测试、观察记录等。
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与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
七、教学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列出算式,对加减法的意义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2.难点: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实际问题,如“一共有3只小猫,又来了2只小猫,现在有多少只小猫?”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列出加减法算式。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列出加减法算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剖析全册教授教养内容:责任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剖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温习和二个数学运动:数学乐土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授教养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常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进修认数和盘算的基本,同时它又是多位数盘算的基本.是以,一位数的加法和响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毕生进修与成长必备的基本常识和根本技巧,必须让学生切实控制.本册教材是责任教导的试验教材,是在新课程尺度的指点下进行的试验教材,本册教材主如果经由过程各类各样的运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不雅察才能.思维才能.口头表达才能.进修习惯.合作与交换的才能等方面的造就,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重的进修兴致,同时勉励学生用本身爱好的方法去进修本身有效的常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惟品格教导,初步懂得必定的进修办法.思虑方法.全册教授教养目的:1.闇练地数出数目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控制数的次序和大小,控制10以内各数的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寄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闇练地盘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寄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略的现实问题.4.熟悉符号“=”“<”“>”,会应用这些符号暗示数的大小.5.直不雅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懂得分类的办法,会进行简略的分类.7.初步懂得钟表,会熟悉整时和半时.8.领会进修数学的乐趣,进步进修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9.卖力功课.书写整洁的优越习惯.10.经由过程实践运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涯的亲密接洽.全册重.难点:教授教养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插:共计约61课1.数一数………………………………………………约1课时2.比一比………………………………………………约2课时3.1—5的熟悉和加减法………………………………约10课时4.熟悉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分类…………………………………………………约2课时6.6—10的熟悉和加减法……………………………约21课时7.11—20各数的熟悉…………………………………约4课时8.熟悉钟表……………………………………………约2课时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10.总温习…………………………………………约4课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匡郞小学李锦春这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数字的认识,包括1至10的数字读写和简单的数数能力。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读写能力,培养数数、识数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基本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零开始,逐步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数数能力。
同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1至10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写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1至10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数。
2.教学难点:数字的读写和数数的准确性,以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和游戏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数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知:讲解数字1至10的读写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数数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数字的认识。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涉及6-10的认识与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计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6-10的数字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1-5的基础上,对于加减法更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6-10,并理解数字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6-10。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找不同等,用于游戏教学。
3.准备分组讨论的题目,用于分组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引出数字6-10的认识。
如:“请大家看看桌上的苹果,一共有几个?我们一起来数数,6、7、8、9、10。
”2.呈现(10分钟)通过例题和练习,呈现数字6-10的加减法运算。
如:“小明有6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9个)”,“小明有7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5个)”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版本: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从第7页开始,前6页是教材分析139页以后是我自编的教材分析,仅供大家参考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某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建议和措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简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材内容涵盖了数字、运算、几何、量的认识、数据分析等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具体内容包括:- 单元一:认识数字0~10- 单元二:认识数字11~20- 单元三: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四:认识货币- 单元五:认识时间- 单元六:3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七:认识长度和面积- 单元八:综合练习与复习1.3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认识并正确书写0~20的数字。
- 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认识货币,了解基本的货币单位。
- 认识时间,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和进行时间推算。
- 掌握3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认识长度和面积,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进度表2.1 第一周- 教学内容:单元一:认识数字0~10-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0~1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排序。
2.2 第二周- 教学内容:单元二:认识数字11~20-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11~20的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排序。
2.3 第三周- 教学内容:单元三: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解答。
2.4 第四周- 教学内容:单元四:认识货币- 教学目标:认识货币,了解基本的货币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5 第五周- 教学内容:单元五: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认识时间,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和进行时间推算。
2.6 第六周- 教学内容:单元六:3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掌握3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解答。
人教2021版数学第一册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化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打算课、位置、10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相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相识、相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及理论主题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学问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根底,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及开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实在驾驭。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化的试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展的试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展数感及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口头表达实力、学习习惯、合作及沟通的实力等方面的培育,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同时激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学问,对学生进展有效地思想品德教化,初步理解肯定的学习方法、思索方式。
全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可以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驾驭数的依次和大小,驾驭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相识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相识钟表,会相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及理论活动体验数学及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全册教学重点:10以内的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的建议
1、整体把握教材,数学建模,促进结构性理解
2、结合教学内容,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迁移
4、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课堂练习设计的建议
1、整合知识点
2、练习设计多角度
3、练习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4、练习的设计要突出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三、培养学习习惯的建议
1、培养倾听的习惯
重复老师的问题或学生说的话
给同学的发言挑毛病或提建议
2、培养认真检查的习惯(给方法)
例如:如何检查计算?
一查数字和符号,二查进位点和退位点,三查计算准不准
例如:如何检查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
各种各样的图形,分别写出个数
3、动手习惯的培养
画图
操作,结束后学具的整理
4、认真书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