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杨有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我多年教学和研究教育的体会。
为什么说它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因为任何一项教育工作,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必然有欠缺和不足。
即便是优秀的教师,也一定会有未能传达到学生的知识点、未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未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等等“遗憾”。
首先,教学的遗憾主要来源于师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而一个教师可能不能完全了解每个学生,更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课程。
这就导致了学生有时会出现接受不到教师所传达的知识的情况。
相反地,当学生有某些独特的认知方式,教师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并借助这些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其次,教学的遗憾也与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有关。
教育的目标不仅涉及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包括德育和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
但是,这些目标有时很难量化和评估,教师可能无法确保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个技能或已经转变了某个价值观。
任何一种无法确认的教育目标,都可能成为教学中的遗憾。
再次,教学遗憾也和教师自身的能力有关。
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例如,一些教师可能不太善于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而某些教育技术的突破可能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教师不具备某些能力时,就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
这也是教学中遗憾的一个来源。
然而,尽管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并不应该因此放弃对教育的追求。
教师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在教学中去尽力减少遗憾。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创造更加理想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思考教育的本质,多考虑学生的利益和未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迎接教育的挑战。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内容提要:本文作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学应该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了避免教学中的诸多遗憾,让教学一步步接近完美,遂写成此篇。
作者先是从理论方面论证了”遗憾是真实存在的”,接着又用自己的教学经历细致的表明了“遗憾处处可见”,最后具体的介绍了怎样去“尽量避免遗憾”。
关键词:遗憾教育教学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是我们必须承认,勇敢面对的教育怪圈。
哪怕一堂课再天衣无缝,再完美无缺,遗憾都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避免遗憾。
一、遗憾是真实存在的。
叶澜教授讲:“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教育没有终点,永远不要奢望教育了无遗憾,终结之日指日可待,生命没有终结,追求教育完美的脚步就不能停歇。
教育的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实存在。
无论怎样的课堂,不管你准备的多么充分,最终都避免不了教学的遗憾。
细数自己工作以来的语文课堂,似乎每一堂都会有些许不足,教学反思中那一个个“不过”、“但是”、“然而”等字眼总是触目惊心,时刻提醒着我,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要努力追求完美。
二、遗憾处处可见。
在教授《丝绸之路》的时候,我精心设计,将授课内容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个华美篇章连缀。
从生字、词语的学习到课文内容概括,到人物形象分析,再到知识拓展,甚至写作训练、口语表达,我都做了细致的梳理。
但课堂上却不尽人意。
首先是学生总是答非所问。
我设置的问题是仿句“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可学生回答则是:“没有卫星,没有飞船,没有火箭和大炮。
”虽然句式没有问题,但是明显和课文内容脱离,体现不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时条件的艰苦。
又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我用PPT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沿地图,按照书上的提示重走丝绸之路,之后想着学生肯定会佩服张骞的机智、勇敢,可学生却反馈说:“张骞是个大笨蛋,他为什么要走这么多路?”让人哭笑不得。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人曾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在我们所听过的所有课中,不管你上得有多么的优秀,但里面总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些不足。
就比如案例中的这节课吧。
它的确是一节非常好的好课,但是它却又是“失败”的。
说他是一节好课,是因为整节课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充分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探究中来,每一个结论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说他失败,是因为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备学生不够深入,没能让学生探究出需要的结论。
这里,就向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思考问题,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这里以我的经历谈谈,也许能给大家一点点启示。
在参加工作多年以来,我也上过许多公开课,每次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从以前目标教学法,到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我的优质课里都有过体现,但是,效果并没有达到。
这个学期的第十四周,突然接到教导处的通知,说下星期让我上一节优质课,时间不多,已经不可能去做太多的准备,华丽的课件、精心设计,反复修改的教学设计、与学生沟通这些全将不可能用上了。
怎么办?通过简单的准备。
我的优质课《找规律》出来了。
结果,听课老师们非常满意,从这节课中,我也体会了怎样的课,才是老师们认可,学生满意,愿意学的课。
一节好的课,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出学习的新知识。
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活动方式之一。
我们常说: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
比如我上的这节课,让学生亲历体验寻找搭配种数和探究搭配种数的规律两次活动,引发学生对搭配规律的思考,近而感悟和理解搭配规律的原理。
一节好的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所从事的教学任务。
其实就是为学生服务。
教给他们生活的技能,学习的技能。
如果一节课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是无用的。
或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那它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比如这节课的搭配规律,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判断平时穿衣穿裤有不同的穿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鄙人踏入教育系统的敲门砖,就是面试时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理解。
回想一年多前,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女孩,自信满满地回答:“我承认,教学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在教学中,我们会一直发现学生的不足、老师的不足。
但是,正是因为教学中有遗憾,我们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有机会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现在想起这画面,真是汗颜!工作一年,越来越体会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既有教学中的遗憾,更有教学与艺术存在的差距。
在《白鹅》的备课中,关于作者——丰子恺,有好多资料想和学生分享,丰子恺风趣的语言、丰子恺的漫画、丰子恺的经历、丰子恺和他的老师……关于文本,有幽默的语言风格要交流,这还涉及到中西方的幽默差别;各种巧妙的写作手法想介绍: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特点将动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对比的写作手法和衬托写作手法的差异;反语的修辞手法,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文中运用恰到好处的四字词语……我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但又忍不住想多讲一些,让我的学生了解的更多,无奈四十分钟的限制摆在眼前!我想采用比较教学法来讲授《白鹅》和《白公鹅》,无奈本人的教学水平限制摆在眼前!我想让学生更加畅所欲言,又不由自主地跟他们争抢话语权……上完《白鹅》,深深的遗憾。
一节粗糙的语文课,贪多求全,忽视了文本本身的解读,孩子们虽能回答出相应的问题,但也是浮于表面,文字本身并没有打动他们的心,并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
吃一堑长一智,在《猫》的教学中,我主动放弃了比较教学老舍的两篇文章,而是带着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老舍的文字。
抓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反复推敲一至三自然段的内容,从“一天一夜不回家”读出了老舍把猫当做自己的家人,贪玩的猫“离家出走”了,家人很担心;从“用身子蹭你的腿”的一个“蹭”字,读出了猫对主人的依恋,就像小孩子对大人撒娇耍赖;从“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读出了作者对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
人视猫如家人、朋友、小孩,猫对人又是如此依恋,一种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油然而生。
教学反思:真正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遗憾的前天上午,我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活动,全市的小学数学老师会聚希文小学,每人都要上一节有着自己的研究特色的数学教学,带着自己的工作室成员以及市区的一些老师们,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称赞。
上完这节课,我也真正理解大家常说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遗憾的艺术。
需要一辈子不停的思考和研究,才能上出更为出彩的课。
所以上完课后,需要与大家研讨,需要思考。
因此,在前天的教学结束后,我还专门与大家交流了这样一些内容。
01在思考和设计本课的方案时,我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1、如何让新课程标准中,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这个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地”?2、这一课的教学时,它的数学“大问题”是什么?又有哪些“大概念”?3、本课的教学起点在哪里?如何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4、本课的苏教版教材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5、如何体现我的教学主张?数学文化的教学是否需要强化?这些问题都是我在备课进行的思考。
前几天听著名教学大师华应龙的报告时,我发现他研发的每节课,都思考的很深入,不仅关注到学生情况、教学艺术,课堂文化,甚至还关注到教育哲学,人生哲学。
这都是我们无法做好的,只有努力去思考一些,尽力在教学中做得扎实一点,让自己的课堂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感觉是有意思的,有味道的,就是我的目标了。
02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会”,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我在备课重点思考的方面。
着重在以下教学中体现。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我教学中设计的简单情境是购买的橡皮擦,不过我没有过多纠缠,直指本课需要的6厘米和6角钱,实现“去情境化”,保持数学课堂应有的样子。
另外,我在图形中和数轴上,都努力让学生观察、表达,实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几次数学抽象:一是:6()=0.6();二是用图来表示出一位小数,由数的视角转向形;三是从图形“变”数轴,利用数轴进一步理解一位小数,拓展带小数的含义。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精心地雕琢,才能让知识在课堂中展现出它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然而我更想说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因为它从来没有完美的时候。
持续了半个多月的课例研修活动伴随着第三轮讲课的结束,也完美落幕了。
经过这次课例研修活动作为主讲人的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我相信我们十二个人的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从中收获了很多。
第三轮的讲课相比前两次,我觉得自己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从刚开始的照本宣科,到引领学生学习,到做最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来寻求更好的方法来向学生们传授知识。
然而课例研修活动又让我感觉到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对于课例研修这项活动,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只针对一节课我们进行了三课两反思。
每一次讲课,我都在尽力讲好,每一次反思,我们都在尽量改进,虽然每次改进
之后相比以前都有很大进步,但是每一次讲完之后总有一种遗憾,都还有一种感觉——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即使是第三轮课,虽然我们做了很好地改进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让遗憾值降到最低。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能够不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跳跃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快乐、自主中学习。
希望有一天我的课堂教学不再带有一丝的遗憾。
第十六期顶岗实习肥乡分队肥乡一中生物汲文娜。
杨有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说法。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面对和感受到遗憾。
不论是在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在教育的培养上,都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些遗憾可能来自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可能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材的选择等等。
无论遗憾的来源是什么,教师都会感到遗憾,并为之努力改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表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所取舍的意味。
由于学科内容的庞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
选择就意味着有所遗漏,有所遗失。
教师只能尽力将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但仍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这种取舍的过程中,遗憾就难免产生。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的意义。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这个过程中,教师努力寻求最佳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始终怀有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难以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遗憾也难以避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意味着教育的目标是无法完全实现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但由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完全实现这个目标。
即使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进步,但仍然会有其他方面的不足和遗憾存在。
教学就成为了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体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面对遗憾的现实。
这种遗憾来自于教师的努力与智慧,也来自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面对遗憾时,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要不断思考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反思,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不完美”教学观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
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
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
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九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
这虽是一则笑话,但说明一个道理: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同样,十全十美的教育堂也是不存在的。
教育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实存在。
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
叶澜教授讲:“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毕竟课是活的,对象是活的。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看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从学生的角度看,不同的学生同样也有不同的收获和困惑。
或许,这节课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很适合,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也许就不适合了。
所以说没有完美的课,只能力求更好的课。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完美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完美主义”,使课堂教学在普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害怕学生跳出自己预设的“圈圈”。
“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引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学生却如同折了翅膀的雄鹰,难以展翅高飞。
《解读中国教育》一书上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上海一物理特级教师上了一堂我们认为很精彩的公开课,老师发问,学生流畅、准确地回答,下课铃响起,预设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中国听课的专家和教师都认为这是一节无懈可击的完美的课!而美国专家并不以为然,甚至很困惑,“既然学生都会了,你们还教什么?为什么学生没有问题?”一语惊醒梦中人!多年来我们追求的所谓“完美的课”,原来恰恰是问题最严重的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应该少一些固定预设,多一些课堂生成,“让预设与生成共舞”,而“生成”恰恰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它在带来精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遗憾,甚至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丧失程序上的完美。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几乎成了一条真理。
没了月亮的阴晴圆缺,就不可能欣赏到那些感叹人生悲欢离合,聚散无常的或婉约、或豪放的诗句;而没了问题的存在的完美课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首先要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策略更需要学习。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课堂教学的不完美,也许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不完美”,才督促我们虚心学习,才能不断丰实教学思想。
其次,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重在课堂。
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才能为学生传递思想、塑造心灵和启迪智慧。
再次,要做高效课堂的构建者。
“高效”课堂与“完美”课堂可以同论而语,都是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是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是师生生命对话的舞台,是师生经历成长的生活情景,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
它可能有教师面对学生发问而回答不出的尴尬,它可能有学生面对问题所作出的“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而产生的“遗憾”,这些都是正常的。
因此,教师要用实际行动还课堂以真实,予学生以创造,为“遗憾”去追求,才能使教学这门艺术不断逼进完美,趋向高效,尽而彰显课堂的精彩和美丽。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描写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
美是教学的主线,在这节课中,我围绕美这一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遗憾。
如个别语句没有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处理不够巧妙。
但是这是一节扎实的语文课。
语文课教学我深深体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1.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3.要重视运用教师的情感交流。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准备再充分的一节课总会留下些许遗憾.那么应该如何减少和弥补这些遗憾,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平日里只顾着埋头教书,批改作业,忙碌的教学让我们无暇读书,无暇思考,数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着教书匠的工作,回头一看,没有傲人的成绩,没有发表过优秀的教育论著论文,只有被人遗忘的岁月和一头斑白的头发。
是该停下忙碌的脚步,思索一下自己的教学生涯:我都教会了孩子什么?他们离开学校后还记得什么?在社会上还能用上哪些老师教过的技能?我们应该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永远思考的头脑,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教学成绩的优与劣,善于教学反思,研究中考命题范围,命题趋势和命题变化。
把握中考的脉搏,为平常的教学服务。
经常在听中考研讨会时,看到别的老师把历年来的中考题型,考点知识点一一罗列整理,将中考话题全部总结归纳,把作文类型一一划分,佳句句型一一归纳,我就觉得很惭愧,我做的太少。
今后应该做个教学有心人,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策略,让学生轻松学习。
比如记单词的方法,背课文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比如记笔记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早晚背诵的习惯。
经常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他们好的做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教学观念的新与旧与教师是否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开拓意识是否强烈、自我反省能力是否强烈有着必然的联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否能落到实处。
不少英语教9币愿意承认自己的英语粉笔字写得不好或英语口语不行,但却不承认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己的思想观念落伍了却浑然不知。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观念落后者的种种行为:1.借口教学任务繁重,平时基本上不阅读教育理论书刊。
分析:无论教学再忙,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学习新知识是可能的,关键是毅力和习惯养成问题。
杨有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却是教育工作者们深思的结果。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机会和挑战,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每个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和不可控的因素,但这些因素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教育改变人生”的信念。
首先,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们经常会在教学中遭受到挫折和失败,无论是因为学生的不配合、家长的干涉、教育制度的失误,还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影响都会带来遗憾和失望。
例如,教育领域有时会出现一些“桃花源式”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各方面都有天赋和能力,但是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学生的背景、环境和家庭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让他们的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
其次,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教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这看似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事实上却非常困难。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
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建立起自信和信念,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意识,这些无形的影响甚至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最后,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
这些因素中既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有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因素,还有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经验等等。
因此,教师们需要全面地考虑问题,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教学目标。
教育永远是一个充满着希望和挑战的领域,以及一门充满着遗憾和挣扎的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充满热情,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杨有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者:杨有平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19年第02期发表文章10篇,参与原创命题5次、教学分享交流会3次。
湘潭市首届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思想政治学科专业发展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湖南省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这是杨有平在自己2018专业成长小计中的记录。
除了年度总结,还有学期总结、月份总结,更多的是教学方面的记录,开博客不到5年的时间里,杨有平共写了207篇文章。
这是杨有平毕业的第三年,在他看来,成长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
做一名有转换力的教师当老师没多久,杨有平就多次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学生下课拿着题目来问自己,但知识点却是他在课堂中反复强调过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中已经讲得够明白了,但学生还是不会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杨有平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教师转化力不够。
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能力就是转化力,它要求教师不仅要自己明白,还要让学生明白。
意识到这点后,杨有平的课堂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分享,既有学生憧憬的大学生活,也有高中学习方法的介绍,还有青春期时的各种冲动与烦恼。
这些分享看似无关学科知识的传授,但往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一剂“良药”,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
他认为只有师生关系处理好了,学生才会信其道。
除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外,杨有平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科知识,如学生自主讲题、学生辩论、时政解读;让学生自主讲课,从备课到授课全程辅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开展社会调研等形式。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体味学习的乐趣,由此爱上课堂,最终将课堂由“教堂”向“学堂”转变,由知识传递的场所向知识体验和建构的场所转变。
好课精从“磨砺”出在湖南省2017年青年教师“生本课堂”同课异构优质课教学研讨活动中,杨有平作为四位主讲教师之一,授课的课题为《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杨有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杨有平教授认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主要是因为教学往往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但又难以达到完美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期望学生都能够领会自己的教诲,都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残酷的,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所教授的知识,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常常让教师感到遗憾和失落,而这种遗憾也成为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面对遗憾时,教师需要不断地自省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期望能够减少遗憾的发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教学活动。
杨有平教授指出教学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磨练和创新,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和表达。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灵活的教学技巧,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关爱。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杨有平教授还提到教学中的遗憾并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往往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性格特点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不同,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由于教师的责任重大,时间有限,教学资源有限,教学环境有限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往往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使得一些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
这也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遗憾,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努力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杨有平教授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减少教学中的遗憾,提升教学的艺术水平。
杨有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或许有些让人惊讶,甚至有些无法理解。
当我们深入思考并体验了教学的过程,或许会慢慢领悟其中的深意。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需要教师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需要教师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因材施教,因时制宜。
教学需要教师有情感和体验,能够用真诚和热情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
正是教师的艺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激发潜在的学习激情。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每一个教师都会有教学中无法完美的地方。
或许是教师没有完全领会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设计得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或许是教师没有完全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或许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够深入。
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遗憾,虽然我们可以努力去弥补,但却无法完全消除。
正因为这些遗憾,才让教学成为一门艺术,让教师不断从遗憾中反思和成长。
正是这些遗憾,反而使教学更加美好和丰富。
因为教师不断从遗憾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布置,才能让教学更加完美;正是这些遗憾,让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沟通和共同努力中不断成长,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
正是这些遗憾,让教学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魅力,让学生在不断面对挑战和遗憾中培养坚韧不拔和积极进取的品质,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畏。
让我们在教学的征程中不断追求完美,不断从遗憾中总结经验,不断与学生一起成长,让教学越来越美好、丰富,让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者。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作文
《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
嘿,大家想过没,教学啊,那可真的是一种充满遗憾的艺术呢!就说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儿吧。
那时候我教一个班的语文,有个小家伙,名字叫明明。
这小家伙呀,脑袋瓜挺灵的,就是上课老是走神。
有一次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呢,突然看到他眼睛盯着窗外发呆。
我就喊他名字:“明明,你在看啥呢?”他一下子回过神来,那表情,跟被抓了现行似的,特别好玩。
我当时也没多想,就说了句:“好好听讲啊!”然后接着讲课。
可是后来我就反思,哎呀,我当时怎么不多问问他,到底外面什么吸引了他呀,也许能从他的回答里找到一些激发他兴趣的点呢,说不定还能把这变成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呀。
我咋就这么马虎地过去了呢。
后来我就一直记得这件事,总觉得当时自己要是做得更好一点就好了。
再后来呀,我就特别留意明明,也会在课堂上时不时地问问他的想法,就算有时候他说得乱七八糟的,我也耐心听着。
慢慢的,我发现明明上课走神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成绩也有了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就明白了,教学中真的会有很多遗憾,那些没做好的瞬间,就像小刺一样扎在心里。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遗憾,才让我们不断地去反思,去改进,去努力做得更好呀。
教学可不就是这么一门有着遗憾,但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嘛!以后呀,我得更加仔细,更加用心,减少那些遗憾,让教学变得更完美,嘿嘿。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作文
《教学:一门带着遗憾的艺术》
哎呀呀,说起教学啊,还真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呢!就拿我那次给小朋友们上手工课的事儿来说吧。
那是一个阳光挺好的上午,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准备教小朋友们折出可爱的小兔子。
我先演示了一遍,看着他们一个个瞪着好奇的大眼睛,心里还挺得意。
“来,小朋友们,我们开始啦!”我乐呵呵地说。
结果啊,状况就一个接一个来了。
这边一个小朋友问:“老师,我这个纸折不起来呀。
”我赶紧过去帮忙;那边一个又把纸撕坏了,泪眼汪汪地看着我,我又忙着哄;还有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完全不按步骤来。
我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累得气喘吁吁的,感觉自己就像个救火队员。
好不容易大多数小朋友都有点样子了,我一瞧,哎呀,怎么有的兔子耳朵长,有的兔子耳朵短,还有的根本看不出来是兔子呀!我那个懊恼呀,心想早知道就再讲得细致点,再示范得清楚点。
等到下课的时候,看着小朋友们举着他们的“作品”,有的开心,有的有点小失落,我心里也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呀。
这次教学经历真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不容易,也明白到处处都可能有遗憾,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但也正是这些遗憾,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呀。
教学这门艺术,大概就是带着遗憾,却依然努力前行吧,哈哈!希望下一次我能做得更好,少一些遗憾呢!。
杨有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首先,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因为我们无法完全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要求。
每个学生拥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师需尽全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有时总有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教学方式或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等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即使我们尽力弥补他们的不足,但仍然会有一些遗憾存在。
这时候我们应该心怀谦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地去改进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因为我们无法完全控制教学的进程和结果。
就算我们事先做好了准备工作,仔细地制定了教学计划,或许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技巧,但教学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学生突然生病、缺席、发生突发事件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教学进程,使我们的教学计划无法完全执行。
此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灵活地应对,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一步步推动教学走向预期的目标。
最后,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因为我们无法将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虽然我们可以尽力去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有限的,而且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
此外,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及时复习和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们可以尽力去做得更好,但教学中仍会有一些遗憾和不足存在。
但正是这些遗憾和不足,让我们不断反思和探索,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
感悟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搭火柴游戏教学叙事崇州市崇庆中学初中校区余首成【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记叙一堂数学课的大体过程,刻画了教学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矛盾冲突,笔者在推迟预设,直面生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美的人性,更体悟到了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关键词】找规律预设目标生成目标境界遗憾的艺术最近我开始学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便深感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记得那天我在讲北师大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能表示什么?情境引入用的是一个益智游戏——搭火柴。
问题是这样的:如图用火柴棒来搭正方形,其中搭一个正方形需用4根火柴,如图(1),搭两个正方形需用7根火柴;如图(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尝试解决下列问题:图(1)图(2)图(3)图(4)2、按本题的方式继续搭建正方形,请你计算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3、请你告诉大家,像这样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是一个问题串,其实解决1、3两个问题不难,而第2问题才是这个搭火柴问题的核心,当问题呈现给学生后,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开始说起来。
大概1分钟后我说再过1分钟后公布:第1题的答案,这时便有几个同学满脸嘲讽的神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去哦!这题也配想1分钟,规律太明显了。
”听到这话,我确实也并无反感,自然有些喜悦,因为从上次解决24点游戏的情境中我发现班中是有几个苗子,爱动脑筋,怪讨人喜欢的,但对学生还是有股轻视的情绪,“规律,我倒想看看你几个娃儿能找出几种方法来!”我心中暗暗想着。
接下来我开始公布第1问的答案,顿时教室里又沸腾起来,震得我耳朵直抖,说真话,我真不想听到这种噪音,但我却没有制止学生的这种行为。
为什么?因为我一想到初二、初三将会逐渐冷清到少有人应声的课堂,我自然是要把此时的噪音合理内化为一种交响乐。
“10、10、10……;13、13、13……;16、16、16……”,各种长笛,短笛在教室里奏响了。
我有意又问搭6个,7个正方形呢?“19、19、19……;22、22、22……;依次增加3,依次增加3……”,震耳的鼓声更响了起来,我也顾不上去捉几个南郭先生出来,我又问那么搭68个正方形呢?世界终于静悄悄的,我发觉我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后,便立即开始趁胜追及,又对那帮“吹笛擂鼓”的娃儿说:“先做完第2问再说”。
我的双眼像探照灯一样在教室里前后左右扫射着,一会儿在我的视野中抬起了一张脸,脸上镶嵌着一丝微笑,我一眼就认出他是那个聪明的红娃儿(一个平地爱穿红衣的男孩),他是乎有了答案,但见他环顾着四周,突然锁定了北偏西方向上的一个目标,而后以口头方式向那个目标发出了一个信号——301,那个目标立即作出反馈,他伸出两根指头,在半空中比画了一个“V”字,标志着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教室里举起了两只手,像在春风中招展的枝条,左右摇晃着,我想那枝条上必定布满着许多刚出芽的新叶,如果招来老师的目光,就如招来春日的阳光,继而能枝繁叶茂,并为秋日孕育累累果实。
但我总还得让其他娃儿再想一想啊!这时又有三四只小手犹如春笋般地冒了起来。
我看时机也成熟,便示意那个抹门的娃儿(他平时的劳动是抹门)来回答,这时那两个先举手的便一阵惋惜,似乎向我投来“仇视”的目光,我正想立刻安抚一下,不料东南方向的几个男男女女更是活生生地剥夺了那抹门娃儿的权力,不约而同地呼出301、301……,自然跟随的声音也接踵而来。
本来在班上有一条“君子协定”是:别人回答问题,不能抢着回答,不然就当猪儿子。
但是有些娃儿就是甘当猪儿,也要打开嗓门过把瘾,结果害得大家经常非君子而小人亦。
我索性就把那个抹门的和那两个最先举手的抽上黑板去写出计算过程,三人同台表演开始进行,其他人便安静下来开始看热闹。
红娃儿写的:4+3×(100-1)=4+3×100-3=301;——(一)做“V”字的写的:4+3×(100-1)=4+300-3=301;——(二)抹门的写的:4×100-1×(100-1)=400-99=301;——(三)这时下面的同学又开始七嘴八舌评说起来:(一)、(二)是对的,(三)不对……;不,(三)也是对的……;(三)是巧合……;(三)也许是对的……一阵评说之后,有些人继续叫嚷,但更多的人开始沉思。
我没有立即点评,对仍然叫嚷的也听而不闻,只看着那些深思的眼神,期待着他们额头上的皱纹能逐渐散去。
我本来的教学计划是先让同学展示:4+3×(100-1)=301的方法,然后再通过诱导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得出:1+3×100=301的方法。
但没有想到这半路上杀出一个“抹门的”,用了新方法,开头我也愣了一下,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完全在我的教学计划之外,打烂了我原本的预定目标,但我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新课程的课堂就是要处理好预定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这不是制度的强力迫使,而是教育的本性使然)。
既然我们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而不是要求他们怎样去想,怎样去做,那么孩子们就既可能给我们一份惊喜,当然也可能给我们一些遗憾。
于是我抛弃了原有的预定目标,等同学思考一会儿后,我开始提问,刚才的三位同学是怎样想的?甲抢着站起来说:“根据第1题,可知火柴根数有依次增加3的规律,那么2个正方形,就在4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3根;3个正方形,就在4根的基础上增加两个3根,4个正方形,就在4根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3根,”说到这里,其他同学有些不耐烦了,以为他还要说摆5个,6个正方形的情况,于是开始骚动起来,巴不得用两三句话帮他说清楚。
在其他同学骚动的同时,甲生更提高嗓门说:“那么摆n个正方形,就需要在4根的基础上增加(n-1)个三根,所以答案是4+3×(100-1)=301,老师先说的摆68个正方形要用:4+3×(68-1)=205根火柴。
”全班爆出热烈的掌声,这种掌声振撼着我的心灵,我感动着,我感受着,我感受着两道春风抚慰我的心田,一道春风是用n来提示规律,展示了数学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的美,但在我看来,数学之美也莫及该同学之美!另一道春风是那个动人的细节——205根火柴,本来当初我只想借此来平息学生的噪音,没想到连这话也被这个心细娃儿摄入了自己的心扉,多么心细的孩子啊!您不正是老师学习的榜样吗?实际上我经常在班上说,师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借住学生的思维来完善自己的思维,就是要从学生的言行中学到动人的品质。
随后我又问第三种方法是怎样想的?又有两三个人举手,其中包括那个抹门的,我本想不抽她,因为她当然是理解的,按我通常的思路会去抽其他人,为的是检验其他人是否理解。
但我最终还是让本能战胜了理智,于是叫抹门的同学(实际上她是我班的班长)来回答。
她说:“我是这样想的,假设摆100个正方形,全是单独的,那么共需4×100=400根,然后第一个正方形不动,右边还剩下99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抽走左边的1根,这样共抽走1×99=99根,最后把右边往左边推拢就变成搭100个正方形的图形,所以共需火柴:4×100-1×99=301根”(她当时表述得没有这样清晰,但我忘了原话,故作了一些修改),说完后,大家仍是热烈的鼓掌。
掌声告诉我有很多同学理解了,但我还问:“懂起没?”,众声“懂了!”也有几个调皮的娃儿说:“有同感!”,于是我又抽了三个“有同感”的娃儿上黑板去用刚才这种方法写出搭200个,250个,m个这样的正方形各需要多少根火柴。
结果都写正确了,其中我有意安排个“中等生”去写第三个,他写的是:4×M-1×(M-1)=4×M-(M-1)=3×M+1,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过当时有人纠正说应写成:3M+1(省略乘号),还有同学说他吃错米了,不应该吃大米,应该吃小米(当时我没有听懂,以为其他同学在讽刺他,说他吃东西吃拉肚子了,不知道该省略乘号,但我没去计较这些小事,只说了若省略乘号后更正确)。
但我后来领悟了,那简直是拍案叫绝,因为我们的同学太有灵气了,太富有幽默感了!为什么呢?因为m可以代表长度单位——米,那同学把大M说成大米,把小m说成小米,并用在适合的场境中,不正是很有幽默感吗?想当初,我还差点去批评他讽刺同学呢?现在想来,我觉得很遗憾,因为我失去了一次机会,一次表扬同学富有幽默感的机会,也许当时对他的表扬会使他有一种微妙甚至是伟大的转变,但现在只能作事后的弥补,却多少有些遗憾。
前面的同学表现得非常让我动容——既让我引发情绪的波动,又让我沉入理智的思考,我终于感悟到曾经听闻的话语:总会有学生有这样心声——来吧!若给我一个问题,再给我一点时间和空间,我将给你加倍的惊喜,若你再给我一个展示的舞台,我更会执著于一种在观众的惊视下仍旋舞自如的狂热,去演绎一种让你我都动容的美好人生!在课堂上,我的心神为学生所振奋,以至我“得意忘形”,本来想先讲搭火柴游戏的另一种方法:1+3×100=301,但这已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于是直奔下一种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学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是不易想到的,所以我对同学们说:“大家注意,老师还有一种方法,看谁听得懂?以后能模仿这种方法去解题。
”于是大家直瞪着我。
我说:“大家来看我把思路先用表格展示出来。
”同学观察图形,对表格中的数据没有异义后,我问:横向火柴数与所搭正方形个数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很快答:是它的2倍。
我又问:竖向火柴根数与所搭正方形个数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又很快答:比它多1根;最后我又问:若用x 来表示所搭正方形个数,那么搭x个正方形要多少根火柴?思考片刻后,便有四、五个同学开始举手,我抽了两个同学上黑板写,他们写的都是正确的:2x+x+1=3x+1。
而后我开始大胆鼓励学生开始思考探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求搭y个正方形需要多根火柴。
其实这个问题,我只是鼓励学生培养动脑思考的品质,根本不渴求学生能找出其它的方法,因为我所预设的那种方法太难了!刚一说完就有同学举手,而且还有好几个。
我感到非常吃惊,难道那么难的方法也有人能想到?正当纳闷间,又有两、三个同学举手。
我简直又是惊奇又欢喜,就像孙猴子迫不急待要先摘一个桃子来尝尝一样,于是先点了一个同学。
他立即跑上黑板写到:1+3×y=1+3y。
我看后恍然大悟,其实是我早预设好的方法,只不过自己先前得意忘形给搞忘讲了!随后我把渴求的目光移到其他高举着的手时,发现那些手都愉快而胜利地收了回去,显然他们找到了同感,而我却没有找到同感,但我却没有失落感,反而心中乐滋滋的。
正当意犹未尽之时,下课铃响了!这时前排刚好有一个同学举手说发现了新方法,我凑上去看了一下,发现算出结果都不是1+3y,而且并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方法,心中暗想,他的方法不对,但我还是对他说再仔细想一想吧,肯动脑筋是可以找到新方法的,退一万步说没有找到新方法,也可达到锻炼思维品质的目的!今天这节课,我预定目标没有完成,我充分感悟到了让学生充分动脑的必要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预定目标,还有很多未知的生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