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知识点整理与中考题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427.37 KB
- 文档页数:4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考点及题型归纳【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
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
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中考物理必考“声学”知识点全面概括中考物理有一个必考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其三要素!今天我们来通过一个典型视频复习掌握住此类白送分题!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甲乙两张图,九年级的同学们即将面临中考,马上要进行一轮复习,对于此图应该能够回忆的起来。
没错,这俩图就是验证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
很多同学们应该还记得物理课本上的那张同样的图片,此实验可以用来演示的物理规律如下: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成乒乓球的振动,得出此原理。
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当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后,用手摁住使其不再振动,另一个音叉却发出了声音,而且乒乓球也发生了振动!这说明一个音叉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使另一个音叉振动,从而导致乒乓球振动!3.声音的波形图——通过波形图的变化,可以看出其频率不变(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变),即音调不变;但是振幅逐渐变小,即响度变小!说明声音的响度取决于振幅大小!很多同学们应该还记得物理课本上的那张同样的图片,此实验可以用来演示的物理规律如下: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成乒乓球的振动,得出此原理。
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当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后,用手摁住使其不再振动,另一个音叉却发出了声音,而且乒乓球也发生了振动!这说明一个音叉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使另一个音叉振动,从而导致乒乓球振动!3.声音的波形图——通过波形图的变化,可以看出其频率不变(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变),即音调不变;但是振幅逐渐变小,即响度变小!说明声音的响度取决于振幅大小!二、判断音调的高低的方法:1.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大小。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同样条件下,长的、粗的、重的、松弛的物体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否则音调高。
3.弦乐器:是“弦”振动发声,弦长越短,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管乐器:是管内的“空气柱”发声,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声现象重要知识点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专题一初中物理声学计算题解题规律与思维方法一、熟练掌握与声学计算类问题有关的知识1.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1)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2)声速的单位是m/s2.回声: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1)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物体振动的周期与频率1.周期:物体完成1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
2.频率:物体完成在1s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三、例题及其解析【例题1】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2)在长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
两声下隔 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气温约为15 o C)【例题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什么?(声音在海水传播速度为1500m/s)【例题3】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与声学计算有关的问题达标训练题及其解解析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请你再补充条件,提出一个求解时间间隔的问题,并通过计算做出解答.并发表自己对不同介质传声问题的合理化见解。
一、选择题1.(2019江苏省苏州市,题号3,分值2)【答案】B【解析】A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选项说法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2.(2019江苏省淮安市,题号1,分值2)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答案】B【解析】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用音色可以分辨不同的发声体,B选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3.(2019江苏省泰州市,题号22,分值2)22.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 B C D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答案】D【解析】A选项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振动快慢发生变化,音调变化,不符合题意;B选项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大小不同的编钟固有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C选项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杯的振动频率变化,音调变化,不符合题意;D选项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音调不变,响度变化,符合题意。
【知识点】音调的影响因素,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4.(2019江苏省宿迁市,题号3,分值2)【答案】A【解析】A选项: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要听到声音必须:是可听声、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有一定的响度、听力相同要正常,D选项说法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听到声音的条件。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声学部分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相关现象。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重点难点,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从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和声学实验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声学部分的知识。
一、声音的特性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都需要介质的存在,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声音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波的周期性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 声强:声音的声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传递,单位是瓦特/平方米(W/m²)。
声强强弱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3. 音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而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音从声源到达听者的过程。
声音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机械振动: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产生振动,形成机械波。
2. 纵波传播:声音是以纵波的形式传播的,纵波是指介质中的颗粒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
3. 超声和次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过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三、声音的利用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声学应用:1. 乐器:乐器是利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敲击乐器等。
不同形状和材质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2. 通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声音进行语言交流、电话通话、广播传播等。
3. 医学影像: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以用于产前检查、器官检查和疾病诊断等方面。
4. 环境保护:声学在环境保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利用声纳技术监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动物等。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讲解:声音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讲解。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
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为大家推荐的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讲解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声学
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声学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重要考点总结1.物体在振动 ,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简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 ,即:20~20190Hz,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叫次声波 ,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如医院里的B超。
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 ,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 ,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还是听不到声音。
2.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简析】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 ,下沉、悬浮、漂浮 ,到底处于哪种状态 ,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1、下沉。
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 ,F浮 ,物体下沉 ,此时 ,该物体是实心的。
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 ,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
〔在挖空的过程中 ,浮力不变 ,重力逐渐减小〕3、漂浮 ,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 ,该物体漂浮。
〔挖空的局部较大 ,使得浮力大于重力 ,物体上浮 ,直至浮出水面 ,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3.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简析】物体温度升高了 ,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那么热运动加快了 ,物体的内能增加了。
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 ,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4.物体吸收了热量 ,温度“不一定〞升高【简析】物体吸收热量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 ,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声学知识点整理与中考题赏析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题1 (2018•庆阳)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
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
答案:B
例题2 (2018•扬州)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D
例题3 (2018•无锡)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答案:A
二、常见发声体:
1、人说话靠声带发声;
2、弦乐靠弦的振动发声;
3、管乐靠管内气柱振动发声;
4、爆竹靠空气振动发声;
5、蜜蜂飞行靠翅膀振动发声。
例题4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
由于()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答案:A
三、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在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但是,有的固体传声速度
比气体还慢,如软木。
例题5 (2018•遵义)2019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没有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A.就地静止等待
B.大声呼救
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
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物传出声音
答案:D
例题6(2018•呼伦贝尔)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
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A.空气不能传声 B.液体不能传声
C.真空不能传声 D.固体不能传声
答案:C
例题7.(2018•杭州)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
答案:D
例题8运动会的百米赛跑,终点计时采用以下哪种方式开始计时误差较小()
A.听到枪声时 B.听到发令员的哨声时
C.看到运动员起跑时 D.看到发令枪冒烟时
答案:D
四、骨传声
1、原理: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更好
2、具体过程:声波经某一固体传导到颅骨或颌骨,经颅骨或颌骨到达鼓膜,由鼓膜经听小
骨等传入听觉神经,传至大脑,人就产生了听觉。
3、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例题9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
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
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
答案:固体(骨骼或身体),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
五、声音按频率划分为
次声波 0Hz~20Hz
声波 20Hz~20000Hz (人耳可听到的范围)
超声波大于20000Hz
例题10 (2018•南充)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 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Hz,人类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350 能
定义本质取决于考点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
越慢,音调越低;弦乐器,材料相同时,弦越细、越紧、越短,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小;
还与人耳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用力越大,响度越大;用力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
注意:判断影响因素,首先判断发声体。
例题11.(2018•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答案:C
例题12.(2018•白银)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
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例题13 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
A.增大响度 B.减小响度 C.升高音调 D.降低音调
答案:C
七、噪声定义及等级划分
1、物理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学定义: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听声音气干扰作用的声音。
3、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4、90dB是不影响人们健康的声音上限。
例题14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
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
答案:dB
八、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例题15.(2018•岳阳)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公路两旁植树
C.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 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
答案:C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人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②回声定位:蝙蝠发出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③声呐:探测鱼类、沉船、海底地形、海洋深度等。
例题16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答案:A
例题17 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
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答案:A
(2)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击碎身体结石;清洗手表;超声波洗牙。
例题18(2018•丹东)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远处隆隆的雷声
B.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
C.买西瓜时拍一拍
D.医生用听诊器诊病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