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模板】适合儿童的成长--儿童的教育与改革第一册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28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与思考发布时间:2023-06-21T08:19:07.70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500期作者:张月[导读] 在游戏中学习意味着教师将他们想要传递给儿童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儿童们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的,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在特定区域保持冷静。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华君幼儿园225200摘要: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中较为常见且应用较多的教学方式。
对儿童们来说,游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游戏教学在世界各地都是非常必要的。
游戏教育注重儿童游戏和教师教育。
课程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幼儿教师所使用,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但当今的学前游戏课程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需要幼儿教师总结出更完整有效的游戏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在游戏中学习意味着教师将他们想要传递给儿童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儿童们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的,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在特定区域保持冷静。
因此,通过游戏课可以激发儿童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可以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并在游戏中促进他们的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师应结合儿童的现状,不断思考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本文着重对学前教育游戏化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且针对幼儿游戏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意义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着重强调了“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进步。
对学前教育的儿童来说,在学前机构做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白天应在课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或者集体游戏,这些游戏可以娱乐儿童,同时锻炼他们的身体。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旨在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以XX幼儿园为例,探讨其“游戏化教学”改革案例,分析其改革过程、成效及启示。
二、改革过程1. 调研与分析XX幼儿园在改革前,对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家长、教师和幼儿对现有教育模式的看法和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2. 确立改革目标基于调研结果,XX幼儿园确立了以下改革目标:(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幼儿兴趣发展;(2)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游戏化教学;(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4)构建家园共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3. 实施改革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XX幼儿园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游戏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语言领域,通过故事、儿歌、绘本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在科学领域,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开展游戏化教学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
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户外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XX幼儿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游戏化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开展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4)构建家园共育平台XX幼儿园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
引导家长了解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三、改革成效1. 幼儿发展改革后,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调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均有所提高。
2. 教师成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们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能够灵活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
3.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氛围日益浓厚,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加认同,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第1篇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学,对幼儿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学前教育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各种能力开始形成。
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儿童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其次,学前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幼儿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学前教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前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幼儿时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幼儿身心发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
以下是我对其中一些内容的体会。
1. 幼儿身心发展幼儿身心发展是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我认识到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例如,针对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应遵循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原则。
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3. 教育内容学前教育内容应包括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品德教育、智力教育、艺术教育等。
这些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4. 教育方法学前教育方法应多样化,包括直观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体验教学等。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_____。
A : 平等关系B : 上下关系C : 道德关系D : 教育关系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2、单选题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A : 多样化B : 专业化C : 单一化D : 崇高化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略。
3、多选题学校中教师的权利包括_____。
A : 教育教学B : 获取报酬C : 爱护学生D : 参与教育管理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D 解析:学校中教师的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4、单选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_____。
A : 自觉性B : 独立性C : 创造性D : 可塑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5、简答题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职业道德素养; (2) 知识素养; (3) 能力素养; (4) 职业心理健康。
6、多选题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包括_____。
A : 爱岗敬业B : 尊师爱生C : 教学相长D : 民主平等E : 心理相容参考答案: BCDE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DE7、单选题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_____。
A :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B : 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C : 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D : 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了解。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早期关注生存阶段是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实习阶段。
姓名:杨云红学号:2011412030 班级:教1141学前(本)关于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文献综述【前言】: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
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主要教育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其“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
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内容;启示;问题;价值;一、“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朱秀芳和卢清研究的《试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幼儿课程资源开发的启示》、唐燕研究的《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李文文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苏刚和庄云旭研究的《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中提及1、“活教育”的目的论——强调做人教育。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首先,“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其次,他认为国家的生死存亡与教育息息相关。
最后,他认为社会是发展的,因此社会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相应的教育的目的也会受到影响,要体现教育的时代性与世界性。
2、活教育的课程论——强调活教育的本质。
陈鹤琴关于活教育的课程论是针对当时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主的现象而提出的。
他指出,传统教育将书本看作唯一的教育资料。
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是死的,而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直接的书”。
为此,他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
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通过亲自观察获取知识和经验。
陈鹤琴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分别指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和语文。
教师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教师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教师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希望您喜欢!教师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1.婴儿心理学作者:王争艳,武萌,赵婧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12儿童青少年是人生起步的重要阶段,认识和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自我成长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婴儿心理学》拟从两条路径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架构,呈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系、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以问题主题为线索,关注当前及未来的热点问题,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透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儿童)、特殊儿童心理透视(超常儿童、弱智儿童、聋哑儿童)、上网青少年心理透视。
2.婴幼儿及其照料者作者: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出版:商务印书馆2016-6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定早教培训用书,作者基于40多年的幼教经验提出经验婴幼儿教育的十项原则。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入门著作,突出展现了早教先驱玛格达• 格伯和艾米• 皮克勒基于尊重及回应的保育及教育理念。
全书在教育理论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实践知识,完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婴幼儿教育背景。
3.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作者:让-吕克;艾伯特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3不要让问题困扰孩子的内心,让我们来引导他们的成长,但是如何做才为有效呢?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何呢?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校、家庭等周边环境是怎样对学生的心理,进而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的;学校和家庭该怎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的,即让孩子在智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什么会有“差生”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96-1952)是近代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在致力于儿童教育实验的基础,她创建了一整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瑞典教育家爱伦·凯(Ellen Key)1899年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提出“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之后,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和著述活动使得她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
至今,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仍风行全世界。
一、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蒙台梭利从医学、生物学、哲学、实验心理学、教育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来研究儿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一)儿童观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其儿童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蒙台梭利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认为儿童是个“精神的胚胎”,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具有“吸收性的心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其生命活动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敏感期”;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要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
(二)教师观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Direcetress),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教不来的,教育不是教师“给于什么”,而是教师要“跟随幼儿”。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师要具备多种角色: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和资源者。
教师的工作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准备和创设环境,示范教具操作,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观1.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
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蒙台梭利-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第⼀部分关于蒙特梭利蒙特梭瑞(Maria Montessori 1807-1952)意⼤利第⼀位医学⼥博⼠,继福禄贝尔后⼜⼀位杰出的幼⼉教育家。
蒙特梭瑞最初研究智⼒缺陷⼉童的⼼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于正常⼉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童之家”。
她撰写的幼⼉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为37国⽂字,对现代⼉童教育的改⾰和发展产⽣深刻的影响。
(⼀)⼉童观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特梭瑞认为。
⼉童是⼀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灵;⼉童发展的时期是⼈的⼀⽣中最重要的时期。
幼⼉处在不断⽣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且主要是内部的⾃然发展。
在这个连续的⾃然发展过程中,幼⼉的发展包括⽣理和⼼理两⽅⾯的发展。
在蒙特梭瑞看来,幼⼉⾝体内含有⽣⽓勃勃的冲动⼒。
正是这种本能的⾃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命⼒,促使他不断发展。
⼀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命初创时期的婴⼉提供指导和保护,甚⾄决定物种的⽣存。
⼆是⼯作本能,这是⼈的基本特征。
幼⼉正是通过不断的⼯作在进⾏创造,使他⾃⼰得到充分的满⾜,并形成⾃⼰的⼈格。
它既能使⼈类更新,⼜能完善⼈类的环境。
在⼼理⽅⾯,幼⼉⼼理发展既有⼀定的进程,⼜有隐藏的特点。
蒙特梭瑞认为,幼⼉是⼀个“精神(⼼理)的胚胎”。
因为每⼀婴⼉都有⼀种创制本能,⼀种积极的潜⼒,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个精神世界,所以,幼⼉不仅作为⼀种⾁体的存在,更作为⼀种精神的存在。
每个幼⼉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瑞看来,在幼⼉的⼼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
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童⽤⼀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
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切充满了活⼒和激情。
”⽽⼈的智⼒发展正是建⽴在幼⼉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的第⼀年就出现⼀直持续到四岁。
这是幼⼉的⼀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不是物体的本⾝。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研活动旨在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将以某幼儿园为例,探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培养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儿童的能力,关注儿童个体差异。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增强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三、活动内容1. 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使教师了解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施策略。
2. 观察与分析儿童组织教师进行儿童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兴趣、需求等,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共同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解读儿童的能力。
3. 交流与分享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成功案例。
通过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教学实践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观察分析能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需求和特点,设计适合儿童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 反思与改进组织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2. 组织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察、分析、解读儿童,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4. 反馈与评价对活动进行及时反馈,了解教师参与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做学问,如何找到自己的道路?又怎样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辨识规律,为一线教育带来建设性策略?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家雄的《我的幼儿教育故事》《幼儿识字与早期阅读》付梓出版。
两本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一方面通过个人经历和感悟的记述,呈现出国际国内幼儿教育改革走过的路途;另一方面针砭时弊,关注幼儿识字与阅读能力培养、幼小衔接等迫切问题,从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维度展开论述,展现出对文化价值观和教育目的的终极思考。
可贵的是,在对“我见”“我思”的娓娓道来中,朱家雄分享批判性精神的生长路径,亦体现出学者的担当和风骨。
只知其一,相当于一无所知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永彬在分享朱家雄新作的时候,提到了“作品的史料价值”。
这话并不夸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家雄的经历是难以复制的——从事幼教事业四十余年,个人的学术成长与专业成熟,伴随着中国幼教改革历程和关键节点而发生;与此同时,走在国内联通海外学术的前沿,与各种学派的核心专家直接交流,让他的思考具备了多元的视角。
也正是独特的阅历,使朱家雄在面对当前幼教发展的重大问题时,能够从历史脉络和现实价值出发,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鞭辟入里的剖析。
《教育家》:您在《我的幼儿教育故事》中分析不同教育流派对“教育目的”“游戏与教学关系”等核心问题的分歧,阐述了自己从奉建构主义为圭臬到辩证思考其利弊的过程,坦陈走过的“弯路”。
为何选择这样“大胆”地发声呢?朱家雄:从我个人来说,思考国际的幼儿教育为什么走到今天的方向、中国的幼儿教育存在什么问题时,会有自己的视角。
与其说它是写给一线教师的,不如说是给学者的,更重要的是给政策制定者的。
当然,政策不完全是根据学术观点来制定的,但在制定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教育的规律是什么、国家的意志和方向是什么,需要从学术中有所甄别和参考。
如今,幼教现实有些不尽如人意,比较突出地表现为幼儿园教师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
浅析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摘要: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
从外部构成看,解放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其宗旨,创设自由、愉快的教育环境是其基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其关键。
从内在要求看,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是一种尊重儿童成长自然规律的教育,是一种增强儿童成长自制力和独立性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一、蒙台梭利简介蒙台梭利是“儿童之家”的创立者,被誉为“幼儿园的改革家”。
1907年1月,蒙台梭利应罗马优良建筑学会会长的邀请创办了“儿童之家”。
这所学校招收3-6岁的儿童,蒙台梭利长期从事幼儿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出独特而有效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和幼儿教育思想体系,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早在蒙台梭利1913年底访问美国时,他就在演讲中说:“我的目的在于所有儿童的发展,我更大的目的在于人类的最终完善。
” 1952年5月,蒙台梭利客逝于荷兰。
蒙台梭利的著作包括《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引力的心理》等,为人类又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二、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1.“自由教育”的内涵和实质(1)“自由教育”的内涵蒙台梭利主张给儿童以自由,认为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这就是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
蒙台梭利指出,传统的教育,成人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以“成人”的方式对待儿童。
儿童教育被认为是儿童接受“成人”灌输的简单过程。
儿童“如被针钉住的蝴蝶一样被钉在各自的座位上,钉在课桌旁,张开着他们所得到的乏味的、没有意义的知识的翅膀,然而这种翅膀已失去了作用。
”【1】这样的过程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使儿童失去自由,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蒙台梭利认为,只有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把儿童当做儿童,把儿童从传统桎俈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才能使儿童真正获得发展,自由的发展,儿童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的统一培养完整儿童的课程观--学习新《纲要》的体会[摘要]新《纲要》颁布已有一年的时间,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许多专家、同行作了精辟的解读,精彩的文章诸见多刊,给教育者以启示,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如何找准理念与实际的结合点,构建既符合《纲要》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又有独创性,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培养完整儿童的课程成为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课程的发展,从当今课程的要求,从幼儿的发展等方面作简单分析,以求指教。
[关键词]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类主体课程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自由的状态下,个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挥,所以,培养类主体的教育,就把“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个性发展”三者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当代主体教育论》教育的发展伴随着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工具性教育、个人主体性教育、类主体教育,在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趋势是由依赖性的个人走向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中国教育批判工具性教育,倡导个人主替教育转向类主体教育,类主体教育强调培养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要求完整的教育。
幼儿教育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规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相对自由灵活,容易贯彻“主体”教育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但是由于几千年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师已有的教学理念仍影响着教师的实际操作,加之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现有的教育条件与之又有距离,使得教师无所适从,本文试从一个伴随着教育改革成长的教师的角度分析当今的教师选择什么教育内容、采用什么教育方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完整儿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类主体教育。
一、课程目标:从统一到层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全面改革的语文启蒙教育——统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之变化“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
“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从2017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目前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
一、“部编本”的课文选篇的特点。
“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选文还明晰语文知识和能力点,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实践性。
(一)体现国家意志,强调立德树人。
强调“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学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部编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在教科书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
处处体现立德树人的诉求:《我是中国人》,采用儿童的、艺术的方式来呈现,站在孩子的视角,以学生口吻来说话,激发学生的国家感受。
(二)重视革命传统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传统:既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传统篇目,又增加《开国大典》《七子之歌》等文章,计40篇。
传统文化:汉字文化、古诗词、小古文、蒙学读物、文化知识、民风民俗等。
如《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文化含量大蕴藏中国传统文化“天地合一”的思想,采用儿童、语文的方式去渗透。
古诗词及文学作品。
部编本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